板藍

板藍

板藍,又名馬藍。為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山地、林緣潮濕的地方,野生或栽培。乾時莖葉呈藍色或黑綠色。根莖粗壯,斷面呈藍色。該品莖葉亦為古代制染青原料之一,故以“藍”稱之;又該品在五藍中葉較大,故名之為馬藍。植物的根、葉入藥,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可預防流腦、流感,治中暑、腮腺炎、腫毒、毒蛇咬傷、菌痢、急性腸炎、咽喉炎、口腔炎、扁桃體炎、肝炎、丹毒。

形態特徵

板藍 板藍

草本,多年生一次性結實,莖直立或基部外傾。稍木質化,高約1米,通常成對分枝,幼嫩部分和花序均被銹 色、鱗片狀毛,葉柔軟,紙質,橢圓形或卵形,長10-20 (-25)厘米,寬4-9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稍粗的鋸齒,兩面無毛,乾時黑色;側脈每邊約8條,兩面均凸起;葉柄長1.5-2厘米。穗狀花序直立,長10-30厘米;苞片對生,長1.5-2.5厘米。蒴果長2-2.2厘米,無毛;種子卵形,長3.5毫米。花期11月。

生長環境

板藍 板藍

常生於潮濕地方。

分布範圍

產於廣東、海南、香港、台灣、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福建、浙江。孟加拉國、印度東北部、緬甸、喜馬拉雅等地至中南半島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中藥名:青黛、南板藍根、南板藍根葉。

中藥名 藥用部位 性味 功效
青黛 以植物的葉或莖葉經加工製得的乾燥粉末或團塊。 味鹹;性寒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南板藍根 以植物的根和根莖入藥 味苦;性寒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南板藍根葉 以植物的莖葉入藥 味苦;鹹;性寒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註:藥用詳述,見百度百科相關專條。

其它用途

本種的葉含藍靛染料,在合成染料發明以前,我國中部、南部和西南部都栽培利用。因適應性強,現在上述地區多已還歸野生。根、葉入藥,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可預防流腦、流感,治中暑、腮腺炎、腫毒、毒蛇咬傷、菌痢、急性腸炎、咽喉炎、口腔炎、扁桃體炎、肝炎、丹毒。屬群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