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廠峪風景區

板廠峪風景區

板廠峪位於秦皇島北29公里,面積33平方公里,景區“春花夏水,秋楓冬雪,晨觀暮覽,鳥瞰秦皇”。 規模宏大的板廠峪窯址群遺址、長城四大防禦、豐富的南北方文化,這些都在向我們訴說著長城建設的根源,板廠峪因此被譽為“長城之根”。

景區介紹

板廠峪風景區 板廠峪風景區

板廠峪位於秦皇島北29公里,面積33平方公里,景區“春花夏水,秋楓冬雪,晨觀暮覽,鳥瞰秦皇”。

主要景點

長城六絕

火山長城 火山長城

一絕:火山長城

明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派中軍門譚綸重修薊鎮長城,在明早期長城的基礎上加磚修復,並增修磚質敵樓50座。後又多次增修敵樓,加固或重修城牆。

長城北側有億年火山口群,故大部分長城修築在火山口之上,所以稱為“火山長城”。

二絕:標本長城

現存石結構城牆長5000米,寬3米,高3-5米,由明朝開國大將徐達於洪武14年所修。早期長城多被中後期長城牆體所覆蓋,此段長城因地勢易攻難守,戚繼光修復時向北平移2公里,得以保存。長城學會秘書長董耀會評價此段長城:這是徐達所修現存明早期長城的孤例,是“明早期長城標本”。

環線長城 環線長城

絕:環線長城

因板廠峪在明朝是“薊鎮後勤保障重地”,需要提高防守級別和保密,故明朝先後在板廠峪修了兩道長城。南邊的是明早期長城,北邊的是明晚期長城。

由明早、晚兩期長城,共同圍成一個面積5.39平方公里的長方型,“環線長城”由此得名,這在萬里長城中獨一無二!

絕:北齊長城

北齊長城 北齊長城

明早、晚期長城中間還有一段長城,就是“北齊長城”。

現存長1000餘米,寬1.5米,高1米,全部用毛石壘砌,用料、壘砌方法與明長城迥異,經考證該段長城修建於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5年)。城牆雖然矮小,但歷史價值極高。

絕:倒掛長城

“倒掛長城”修築在懸崖峭壁之上,山形陡峭造就了他的獨一無二。整段長城全為磚砌,保存基本完好,坡度近70度,抬頭仰望像是從天而降,形如天梯倒掛,倒掛勝景特別體現的就是一個“險”!非常壯觀。

倒掛長城是長城中很少見的單片長城,萬里長城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倒掛長城”堪稱萬里長城風光中的一絕。

京東第一樓 京東第一樓

六絕:京東第一樓

長城六絕中的京東第一樓在《長城志》上編號為162號敵樓,原名“大尖樓”,為板廠峪長城制高點,山頂海拔880米,是北京以東最高敵樓,故名“京東第一樓”。

因山高路險不好攀登,保存基本完整。憑樓遠眺,山川、平原、鄉村、都市、大海,盡收眼底,登樓方可體會詩人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及“無限風光在險峰”的信念。

每年十月霜降時節,板廠峪長城靜臥在奼紫嫣紅的崇山峻岭之顛,京東第一樓是最理想的拍攝之地。被譽為秦皇島十大景觀之一的“長城秋色”即是在此處拍攝。

明長城磚窯遺址

板廠峪風景區 板廠峪風景區

“板廠峪窯址群遺址”位於板廠峪村北300米的高家地,自2002年發現以來,累計探明磚窯遺址217座,僅高家地一處就有68座,其餘分布在東溝、西山和後堂。與長城磚窯群同時發現的還有灰窯22座、瓦窯2座、鐵窯10座、採石場一處;兵器有石炮5門、石雷70枚、鐵銃3支、守城將士佩劍4把;工具有築城用的鐵舀兒2把,鐵鑿3把、鐵剪4把;這些兵器和工具表明,我國明代已到了冷兵器和熱兵器並用的時代。

2003年7月20日,在板廠峪風景區舉行了“明長城磚窯群發掘動工儀式”。秦皇島市副市長黃榮主持了發掘儀式,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柱,省文化廳廳長王輔捷,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參加了發掘儀式。7月21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隊對2號、4號窯進行正式考古發掘工作。

磚窯為圓形,窯口直徑4.10米,深3.78米,窯口周邊三個煙道;由窯門、窯室、工作面三部分組成。窯門形制完整,均為半圓形券門,用青磚砌成;窯室由火膛、窯床、煙孔、煙囪、窯身、窯壁和窯口等部分組成;窯室與窯道間有焚口,窯道下有風洞。

2號窯窯床上碼磚15層,每層152塊,總計有磚2280塊。4號窯窯床上存有少量豎放未燒制的磚坯。每窯一次可燒磚3500塊,主要燒制36×17×9厘米的砌牆磚、36×36×7.5厘米的地幔磚、滾水磚、三角磚、雕花磚、多邊形押帽磚、異型磚、瓦等多種規格的長城磚以及多種長城建築構件。

長城磚窯隨地勢而修建,沿土坎一字排開,磚窯布局大體分為3種,一種是龍脊窯4座、6座、8座不等,中間通有火道;一種呈馬蹄形;一種呈犄角形。兩窯之間距離不等,有的相距1米、2.5米、4米,有的窯壁相連,工藝簡潔、大方適用。

板廠峪窯址群遺址的發現,推翻了長城磚依靠外運的說法。中國長城學會秘書長董耀會認為:“這樣大規模、眾多的、保存完好的古長城建設文物出土,是長城考古史上從未有過的重大發現,對研究古長城的建築及建築材料,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科學價值。”文物專家認為:板廠峪明長城磚窯的重大發現,和西安發現兵馬俑在性質和意義上是並駕齊驅的。

靈仙洞

靈仙洞 靈仙洞

“靈仙洞”是一座天然石灰岩溶洞,依山傍水,洞口朝陽、向東南。原名“北洞”,因發掘過程中發現一塊木牌刻有“靈仙洞”而得名。目前已經挖掘了150米,洞內最高處可達20米,洞內常年保持恆溫(11-13℃),冬暖夏涼,特別是炎炎夏日,遊客到洞中納涼已成風俗,真所謂“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2003年至今,靈仙洞先後出土了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的斑鬣狗化石三具,頭骨化石58個,同時發現30多種史前動物化石。中國科學院專家高星、金昌柱、劉金毅表示:“中國北方這樣大規模的石灰岩溶洞很罕見,出土的大量化石科研價值極高。斑鬣狗化石出土的數量與規模可以說是“亞洲第一”,就完整性而言可以說是“世界唯一”。而且“靈仙洞”的環境與北京周口店古人類遺址、南京小湯山古人類遺址極其相似,要進一步探查人類活動的遺物和遺蹟,把靈仙洞作為科研基地”。

這些化石的發現,為研究史前動物大滅絕提供了極具價值的依據。國務院已經批准立項,由中科院抽調專家從事科研考古工作,2010年,以靈仙洞斑鬣狗化石研究為主題的“中國更新世斑鬣狗的骨骼形態與系統分類、演化研究”項目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准立項。在世界研究領域占有很高地位,研究分析中國斑鬣狗化石的系統分類和演化,以及它與歐洲洞穴斑鬣狗和非洲現生斑鬣狗之間的系統發育關係,藉此推斷其起源、遷徙擴散的時間和過程,並以斑鬣狗為案例分析和評估亞洲、歐洲和非洲更新世動物群之間,動物遷徙交流的狀況。

這裡將成為國際斑鬣狗化石研究的聖地。

石簡峽

石簡峽 石簡峽

走進“億年火山口”,眼前便是一片雄偉壯觀的景象:高聳入雲的石壁,岩石見棱見方,如刀劈斧剁一般。壁立千尺的石壁就像一片片古代的竹簡併排而立,因此得名“石簡峽”。

2004年7月,東北大學吉羊教授來景區遊玩時,意外的發現石簡峽具有火山口的特徵。2005年5月,東北大學和大慶石油學院秦皇島分院的地質學教授,赴板廠峪實地考察。6月,秦皇島市國土資源局高建基副局長、東北大學教授再次來板廠峪實地考察,並舉行了“板廠峪古火山口論證會”,得出的結論是,板廠峪古火山口是在一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形成的。當時正值燕山造山運動時期,岩漿活動十分劇烈,這種柱狀火山集塊岩,是火山喉管內沒有噴出的岩漿原地冷卻形成的。據介紹,世界上的火山口多為新生代和現代火山口,至於中生代的火山口非常罕見,70歲高齡的曲以秀專家評語:“火山口的存在不是奇蹟,但完整的保存了1.1億年才是真正的奇蹟!”

板廠峪隨處可見火山熔岩、火山凝灰岩、火山角礫岩、火山集塊岩等具有火山特徵的岩石。且億年火山口的岩栓柱狀節理髮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形態。億年火山口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論是在旅遊還是在地質學上,都具有極高的價值。也許上天悔於火山的過失,賜予這裡豐富的火山資源,神奇的熔岩、完美的生態。

這裡泉水甘甜、清爽宜人,是避暑觀光、學習地質知識的首選之地。

天然禪寺

天然禪寺 天然禪寺

天然禪寺,在原基礎上復建、擴建,於2011年完工,共分三層大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臥佛殿。

天王殿:正中供奉著彌勒佛像,左右供奉著四大天王佛像,背面供奉韋馱佛像,殿內周圍牆壁上刻畫著天兵天將。

大雄寶殿:正中侍奉著釋迦牟尼像,它的左右兩側為地藏殿和觀音殿。

臥佛殿:正中是釋迦牟尼向右側平臥的鎏金4米佛像,四周牆壁上刻畫著佛祖弘揚佛法的壁畫,臥佛殿的二樓則為天然禪寺的藏經閣。

寺門西側,一顆距今600餘年的古松,高聳入雲;東側矗立著距今500餘年的“板廠峪塔”,它是六邊形、密檐式、實心、七級磚塔。一左一右,守衛著禪寺。寺門東側有“天然洞”,洞身呈倒伏樹根狀向里延伸,深遂莫測,至今為止沒有人走到過盡頭。

一線天

一線天 一線天

“一線天”是由火山碎屑岩形成,高30餘米,長20多米,寬不足1米,有的地方只有側身才能通過。抬頭向上看,直削的兩面巨石夾著一道窄窄的縫隙,極目望去只能看到那一線藍天,穿越其中,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邁,故曰“一線天”。

九道缸瀑布

九道缸瀑布 九道缸瀑布

“九道缸”位於景區的東北角,是秦皇島五大瀑布之首,總落差為126米,第九缸落差為69米。水流呈階梯狀順山勢而下,每級由於常年水砸而形成深潭,形狀似缸,共九級因此得名“九道缸”。潭水清澈見底,碧綠如玉。瀑布在豐水期水流巨大,水聲隆隆,形成三米寬的水簾,當你站在潭邊向上仰望時,好象一條銀鏈從天而降。瀑布奔騰而下激起的細密水珠,隨風飄飛,陽光透過水珠,形成一道彩虹藏匿在瀑布胸前的淺煙薄霧中,在蔚藍天空的映襯下,如夢如幻地橫跨在山光水色之間,洋溢著詩情畫意。風裡有水的氣息,水裡有風的柔情。那驚天動地的氣勢,那潔白無暇的情懷,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和想像,我們無法不被大自然的雄偉所折服。

菩薩寺

菩薩寺位於板廠峪酒店西北,依山面南建於海拔500米的懸崖之下。始建於明代,正殿依岩洞而建,洞口高4米、寬6米,洞內高5米、寬8米、深10米。洞內殘存佛座、佛龕,洞外有東、西配殿遺址,殘磚碎瓦。

2002年,板廠峪風景區在原廟址的基礎上,復建“菩薩寺”正殿3間、東西配殿各2間。撫寧縣政府於2003年6月20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菩薩寺 菩薩寺

寺門懸掛橫匾一塊,上書“菩薩寺”,東、西兩側坐式石獅兩尊。寺門內東側建有鐘樓,西側建有鼓樓。進入寺門,台階兩側鑲有石欄板和石柱,雕有對稱石畫。台階共有108級,代表了佛家108個煩惱,踏過這些台階,可以消災解難!

正殿廟門兩旁一副對聯古樸蒼勁:上聯“真容容真真容真”,下聯“靈鷲鷲靈靈鷲靈”,橫批“大慈大悲”。上聯是說觀世音菩薩在這裡顯過真容,下聯是說佛祖釋迦牟尼修煉在靈鷲峰;橫著讀就是真靈真靈真靈真靈。

大殿正中供奉觀世音菩薩,高3米純銅坐像,穩坐蓮花之上,面容慈祥;左右為善才、龍女銅像各一尊;兩側是日月菩薩、化身菩薩銅像。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觀音菩薩顯靈的傳說在當地傳得活靈活現、神乎其神,至今香火旺盛。

六眼樓

六眼樓 六眼樓

“六眼樓”在《長城志》上編號是159號敵樓,坐落的位置古稱“長谷口”,是一個對外貿易的通關口,有駐兵把守。因為關口防禦的需要,開了六個射箭視窗,故稱“六眼樓”。

六眼樓在萬里長城中極為罕見,目前只在八達嶺水關、板廠峪等少數地方存有。六眼樓北面有擋牆一面,長15米、高3米,配有射箭孔,外側沿線挖有壕溝,都屬於長城立體防禦工事,有效提高了長城防禦能力。

站在“六眼樓”之上,一邊殘垣斷壁,一邊雄偉壯觀,遙想當年金戈鐵馬的廝殺,貿易通關的繁榮景象,無限遐想盡在其中!

神龜觀海

神龜觀海 神龜觀海

懸崖頂上一個橢圓形巨石,遠遠望去猶如一隻烏龜的龜殼;南端又頂著一塊大石,形似龜頭;北端有一棵松樹,酷似尾巴;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拼湊了一隻巨龜,栩栩如生的臥在懸崖之上,此石就是“神龜觀海”。

這塊龜石就是“東海神龜”,距渤海百里之遙,神態安詳抬頭遙望著渤海,仿佛訴說著什麼,靜靜的保佑著一方平安,“神龜觀海”因此得名。

長城宴

創意的長城宴 創意的長城宴

中華長城宴,寓意著濃厚的長城文化,代表了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和平,團結的民族精神。“中華長城宴”是親朋好友團聚的美好盛宴,讓遊客賞長城的同時還能品嘗到濃濃的長城情,感受著長城後裔人的熱情。可概括為:一核,兩基,三綱五常,四平八穩,即一個火鍋,三綱(特色燜子、凍豆腐、五花肉)環繞外,內含五常(海鮮、酸菜、海帶、雞肉、肉丸);桌面平鋪桲欏葉、生菜做根基,根基之上,擺好四平(四個冷盤)八穩(八種食物環繞火鍋)。大道至簡,簡至餐飲之間。

長城宴 長城宴

中華長城宴:色香味俱全,讓您垂涎三尺;多種食物完美結合,讓您大飽口福;葷素合理搭配,讓您營養均衡;火鍋,傳統工藝,夏天品嘗,揮汗如雨,排除體內寒濕之氣。

中華長城宴,用心搭配食材,精心設計菜系,傳統養生方式製作,融民俗文化與飲食文化於一體,融經典創意與健康養生於一體,是您品嘗特色美食、回味傳統文化,擁有健康飲食的首選。此外,還有長城桲欏葉餅、蘇子餅、板廠峪老豆腐、特色烤全羊、山野菜糰子等。

詞條圖冊

板廠峪風景區詞條圖片 板廠峪風景區詞條圖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