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乾布畫像

松贊乾布畫像

松贊乾布畫像,清乾隆,縱76cm,橫50.5cm。清宮舊藏。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松贊乾布畫像 松贊乾布畫像

名稱: 松贊乾布畫像

材料: 布本設色

收藏:故宮博物院

文物簡介

此畫像布本設色,紅黃織金緞裝襯。畫面中心為松贊乾布像,左手托法輪,右手牽蓮花蔓,坐於寶座上,白色纏頭高冠頂露出紅色的阿彌陀佛小像,表明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座前侍立四人,右側著紅衣者是唐文成公主,左側穿藍衣者是尼泊爾尺尊公主,右前方白巾纏頭手托經書的青年是吐蕃大臣吞米桑布扎,其對面拄杖的長髯老者是吐蕃大相祿東贊。此種形象組合是西藏雕塑、繪畫中表現松贊乾布的固定形式。畫面下部正中是女護法神十二丹瑪女神,天空粉紅色祥雲中立十一面觀音,背景為拉薩大昭寺。此畫像構圖疏朗,色彩淡雅,線條流暢,是一幅吸收了漢地繪畫技藝的佳作。

像後縫有白綾一方,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漢文是:“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初六日,欽命章嘉胡土克圖認看番畫像達賴喇嘛源流一軸。”此圖為達賴喇嘛組畫之一。

松贊乾布是藏族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公元七世紀崛起於西藏雅隆河谷地區,先後兼併藏族諸部,統一全境,創建了強大的吐蕃王朝。他主持制定法律,創製藏文,吸收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與生產技術,對藏族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貢獻傑出,千百年來一直為藏漢人民所景仰,被尊為吐蕃三大法王之首。

松贊乾布

松贊乾布的父親囊日論贊,是一位很有作為的贊普。受父親的影響,少年時代的松贊乾布就已顯現出非凡的才能。父親被仇人毒害而死後,13歲的他即贊普位。即位後,他一面緝查兇手,一面訓練軍隊,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亂,統一各部,定都邏些(今拉薩),建立了吐蕃奴隸制政權。之後,又先後降服周圍的蘇毗、多彌、白蘭、党項、羊同等部,勢力日益強盛。

完成西藏的統一之後,松贊乾布開始致力於政權建設,建立了完備的、以贊普為中心、高度集權的政治和軍事機構。同時,還制定法律、稅制,任用賢明的大臣,採取許多措施鼓勵百姓學習和運用先進生產技術,發展農牧業生產,使吐蕃的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現中興之勢。

為改變吐蕃人沒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結繩記事的落後面貌,他派出以大臣吞米?桑布扎為首的16名貴族到印度求學,終於創製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為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藏民族文化的保存、傳承與發展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松贊乾布迎娶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去西藏的路上為百姓做了很多益事。

松贊乾布非常欣賞唐朝的富庶與繁榮。唐貞觀八年(634),遣使赴唐溝通關係。同時,與南部泥婆羅(今尼泊爾)通好。十三年(639),與泥婆羅尺尊公主聯姻後,亦遣使赴唐求婚。唐太宗為結好吐蕃,求得西部邊境的安寧,遂於十五年(641)將宗室女文成公主許配給他。唐蕃聯姻,文成公主的入藏,將佛教和內地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帶到了高原,進一步促進了西藏經濟文化的發展。

唐貞觀二十三年(649),松贊乾布被唐高宗封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後又進封為賨王。並鐫其像於石,列於太宗昭陵。永徽元年五月壬戌(二十四)日(650年6月28日),松贊乾布病逝。唐朝遣使弔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