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汽車公司總醫院

東風汽車公司總醫院前身為漢口市立醫院,創建於1927年,後更名為武漢市一醫院,1970年為回響毛主席支援三線建設的號召,武漢市一醫院全部人員和設備搬遷至湖北十堰,與二汽5708職工醫院合併,組建成二汽四所綜合職工醫院和一所職工療養院,其中第一和第三職工醫院於1986年合併成立中心醫院。

基本信息

簡介

東風汽車公司總醫院前身為漢口市立醫院,創建於1927年,後更名為武漢市一醫院,1970年為回響毛主席支援三線建設的號召,武漢市一醫院全部人員和設備搬遷至湖北十堰,與二汽5708職工醫院合併,組建成二汽四所綜合職工醫院和一所職工療養院,其中第一和第三職工醫院於1986年合併成立中心醫院。1999年底,東風公司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了全面體制改革,對衛生管理體制進行了調整,成立總醫院,下設茅箭分院、花果分院、黃龍療養院,並明確公司醫療衛生系統作為公司輔助系統,3-5年後在保障公司職工家屬健康前提下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

公司建設三十餘年來,在公司歷屆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醫院緊緊依靠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經過幾代醫院人不懈追求和艱苦拼搏,使總醫院發展成為鄂西北地區規模最大,人才齊全,設備精良,收費低廉,服務優質的企業醫院集團,擁有一所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兩所二級甲等醫院,一所療養院,先後被評為國際愛嬰醫院,社會公認滿意單位和本地區唯一的全國“百佳醫院”,成為全國企業職工醫院的排頭兵,為公司職工家屬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在歷次重大搶險中有突出表現,為保障公司生產力、維持公司職工隊伍穩定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近年工作情況回顧

近幾年來公司面臨經營困難,經歷了第三次創業,醫院也在適應公司各項改革,實現逐步剝離,總醫院在公司正確領導和大力關懷下,認真分析所處形勢,大膽改革,積極進取,勇於創新,取得一定成績:

(一)成立醫院集團,最佳化資源配置

企業為減輕辦社會負擔,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醫院社會化成為必然,而企業醫院社會化最大難點是經費投入。由於企業醫院與企業3-5年剝離,企業不再向企業醫院撥款,而地方財政又無力支付,其結果是企業醫院在企業剝離過程中面臨生存與發展的危機,給醫院帶來不穩定因素。從醫院長遠發展來看,將使醫院萎縮,導致國有資產流失。而且,企業醫院剝離後,與企業之間的行為完全是市場行為,醫藥費用上漲將會使企業不堪重負,結果事與願違。為了增強醫院的競爭實力,保持醫院旺盛的發展勢頭,更好地為公司職工和車城人民服務。1999年底,東風公司醫療衛生系統打破公司原有醫院的格局,組建了東風公司總醫院,建立起了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自主經營、協調發展、形成合力、共同進步、適應市場競爭的總院——分院體制。一個以原中心醫院“三甲醫院、全國百佳醫院”為龍頭,原茅箭醫院、花果醫院“二甲醫院”和黃龍療養院為支點,以及分布在各專業廠、社區服務站、衛生所為基礎,功能強大、完整的三級醫療服務網路已漸雛形。既減輕了政府和企業負擔,又最佳化了衛生資源。
(二)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拓展新的服務領域

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醫院不拓展服務內容和服務模式,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對醫療機構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醫院發展的最終目標是要達到有利益人民民眾的醫療保健,有利於增強醫院服務能力,有利於提高醫院的綜合管理效益。而現實企業醫院所面臨的是:一則,企業逐漸給企業醫院的“斷奶”;二則,職工可以選擇幾家醫院就醫。若經營管理不善,就會導致部分病人流失,醫院收入下降。因此,要在競爭中發展醫院,就必須解放思想,破除舊的觀念,主動走向社會,全面貼近市場。
1、近年來,東風公司總醫院積極拓寬服務領域,睜大眼睛去發現社會的衛生需求,開發新的、潛在的醫療保健需求,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保健服務。積極推行社區醫療服務,成立社區服務中心,設立社區醫療服務點,並將每家每戶人口及健康狀況登記在冊。定期上門開展醫療服務,方便社區居民的就近診療的需求,把最受歡迎的“口腔、美容、泌尿”等科目和項目,放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方。在基本醫療保險項目外,根據嶄新的服務領域,尋找新的經濟成長點。醫院開設了老年病房,母嬰家庭病房,老年公寓,汽車流動醫院等服務項目。
2、醫院積極走向社會,堅持實行開放辦院,瞄準社會和農村的大市場,在確保為公司職工家屬服務的同時,充分利用醫院在醫療、保健、預防一體化中積累的經驗,深入周邊縣市,深入貧困山區,全方位開展醫療服務。與鄂西北周邊面臨近地區的縣醫院建立業務聯繫,簽訂合作協定,義務培訓合作醫院業務人員,派專家到合作醫院幫助手術,危重疑難病人轉入我院治療。先後,與河南南陽市、淅川縣、陝西安康市、白河縣、旬陽縣等幾十個縣市的縣級醫院建立長期的業務聯繫,服務半經覆蓋1000餘萬人,不僅擴大了醫院醫療市場,滿足了社會人群,特別是貧困山區人民民眾的醫療需求,又擴大疑難病資源,滿足了醫院醫療科研的需求,提高了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擴大了醫院的知名度和幅射面,增加了經濟效益,為醫院全方位走向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不設“圍牆”的東風公司總醫院,由於醫療技術、人才、價格、設備等的優勢,在社會病員的份額上始額占有較大的比例。
3、轉變觀念,適度負債經營、變輸血為造血,提高企業醫院的自身“免疫力”。90年代初期,受國內汽車市場蕭條的影響,東風汽車公司經營狀況不好,效益下滑。總公司開始減少對醫院的投入。此時,處在發展中的東風公司總醫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一方面,醫院基建、設備購買急需大量資金,另一方面,卻是總公司已無力向醫院提供任何資金的支持。醫院決策者們大膽調整思路,採用適度負債經營的方式,發展醫院。先後籌資過億元,建造了面積2萬平方米的先進的賓館式手術住院大樓,改造了老病區,添置了西門子公司國際90年代最先進的磁共振儀和1250數字減影儀等大型設備。為醫院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使整體實力,始終保持在本地區的領先水平。到99年底,醫院已全部還清債務,醫院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
(三)堅持“科教興院,質量建院,人才立院,以德治院”方針,實施企業醫院綜合實力的大提升

技術是醫院的血液,質量是醫院的生命。因此抓好醫院的技術進步,強化醫療質量,是醫院工作的永恆主題。近年來,醫院加大科技成果獎勵力度,鼓勵醫務人員立足臨床找課題,致力於醫療新技術和手段的開發。大力營造人才競爭機制的氛圍,加強對外的合作交流,重視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以發展尖端醫療科技,推進重點專科,強化一般專科建設。東風公司總醫院早在八十年代末期就成立了肝臟外科研究所、器官移植研究所、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並承擔了多項課題研究。其中全方位冷凍治療中晚期肝癌技術,能記錄肌肉收縮反應的電診斷儀等多項技術被鑑定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並獲國家專利。能夠開展多臟器聯合移植,如:肝臟移植、腎移植、甲狀旁腺移植、睪丸移植、關節移植、主動脈帶瓣保存等,開創企業醫院多臟器移植之先河。率先在鄂西北地區開展了批量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和胸腔、腹腔、宮腔、關節腔鏡等一系微創手術。先後有600多項技術填補了鄂西北醫學史上的空白。形成“院有優勢,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可喜局面。先後被同濟醫大、西安醫大吸納為教學醫院,並帶動了本地區整體醫療水平的提高。
醫院緊緊抓住醫療質量這一重要環節,從基礎抓起,“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制訂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建立了院、科、組三級質控網。以醫療質量為核心,每周定期對醫療、服務、護理質量進行分析、考核、提出整改意見。做到基礎質量抓落實,環節質量抓質控,終末質量抓落實。對病區疑難雜症病例,組織全院性會診和網上會診,保證治療水平和效果。
在人才立院方面,主要是採取了“三個一”戰略,即:引進一批,培養一批,啟用一批。一是高標準引進人才。大膽提出眾攬優秀人才,實施畢業生重點引進的人才工程建設。近十年間,共從國內10所醫科大學引進本科畢業生126人,其中研究生6人,占引進畢業生的90%。二是多種形式培養人才。從93年起,醫院同華西醫大、同濟醫大、西安醫大、湖北醫大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50餘人。還通過設立“伯樂獎”和“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獎”等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及老專家的作用,落實導師帶徒制。實現了學科專業帶頭人的不斷層不斷檔的正常交替,為醫院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不拘一格啟用人才。醫院大膽破除傳統框框套套,在提乾、晉升職稱及為青年知識分子成才等方面創造機會,營造發展的空間。幾年來,共有10餘名青年知識分子因工作業績突出,被破格晉升高級專業技術職務。還有5名中、青年專家被選拔到院級領導崗位。與此同時,醫院還制定了科技成果和論文獎勵辦法,設立年度科技攻關“龍虎榜”,各學科專業帶頭人按成果、論文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情況打分評比並給予獎勵,使廣大知識分子有事業感和成就感,從而大大促進了醫院的科技進步。
擁有人才最終要留住人才。醫院出台了一系列留住人才的激勵和獎勵措施。從住房、子女就業、上學、配偶調動等方面給予照顧和幫助;在獎金分配上實行重點傾斜;在個人事業發展上創造條件,提供方便。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寬鬆和諧的人才發展環境,使事業發展贏得主動,隊伍建設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與此同時,醫院狠抓內部管理和機制的改革,推行“優質、高效、低耗”的管理模式,劃小核算單位,全面實施全成本核算;以人事制度為突破口,因事設崗,按崗擇人,全員競爭上崗,充分賦予科主任責權制,把獎金向一線傾斜,徹底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四)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一切為了病人,為了一切病人

以病人為中心就是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適應人民民眾對醫療衛生多層次的高標準需求的轉變。進一步尊重和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做到病人的需求就是我們的追求。因此,一定要把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貫穿到整個醫療活動之中。醫院近年來圍繞陳世煌副總經理提出的“留住病人,方便病人,醫好病人,溫暖病人”十六字方針先後出台了“方便病人”、“溫暖病人”、“以病人為中心,樹醫院新風”三個“十二條”措施,按照“早診斷,快治療,低費用,優服務,重奉獻”的精神,在全院轟轟烈烈開展“百佳醫院,百日競賽”活動,廣泛開展了病人選擇醫師的工作,強化醫護工作流程,降低大型設備的檢查費用,擴大服務範圍,消除“三長一短”等。開通院內病人接送車,成立病人住院服務中心,設立電腦觸摸查詢系統,做好“住院病人一日清”工作,方便患者就診查詢,讓患者明明白白看病。醫院不斷改善患者的就醫環境,加大院區綠化面積。
與此同時,在職工中大張旗鼓開展向醫院大外科主任,全國勞模、全國白求恩獎章獲得者戴宗晴同志學習活動,鼓勵職工立足本職做貢獻。並湧現出了一大批身邊的戴宗晴式的好醫生。

規模

東風公司總醫院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教、研、康復、保健一體的綜合性特大型企業醫院。1993年被國家首批評為三級甲等醫院,1999年被國家衛生部等單位聯合授予全國百佳醫院。2000年總醫院開設床位1700張,在職職工206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534人,高知179人;年門診量90餘萬次,年住院量2萬次;面向社會服務人次占總人次30%以上;年業務收入16653萬元,年業務支出16681萬元。2000年總醫院圍繞以病人為中心,開展優質服務,積極轉換經營機制,成功地邁出了逐步與公司主體分離的第一步,以“高質量、低價格、服務優”確保了公司職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順利推行。

醫療設備

擁有西門子磁共振成像儀、全身CT、1250數字減影光機、彩色都卜勒、鈷60放射治療機、三艙七門31座大型高壓氧艙、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各種腔鏡等現代化高精尖設備600餘台(套)。建有肝臟外科、器官移植和心血管疾病三個研究所,有600餘項醫療技術成果刷新和填補了鄂西北醫學史上的空白。

所獲榮譽

1994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本地區最早一家三級甲等醫院;

1999年,被國家衛生部、解放軍總後勤部、國家醫藥管理局聯合授予本地區唯一全國百佳醫院;

2001年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授予“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醫院”;

2002年又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授予“優質高效、百姓放心”醫院;

2002年,被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同年還獲得全國機械工業系統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2003年,又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推薦為“綠色醫療環境,百姓放心醫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