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橋村

東風橋村於2004年由原康皮畈村和小龍崗村合併而成,下轄31個村民組,全村面積26。6平方公里,2900多人口,有耕地面積3727畝,山場面積37530畝。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風橋村於2004年由原康皮畈村和小龍崗村合併而成,下轄31個村民組,全村面積26。6平方公里,2900多人口,有耕地面積3727畝,山場面積37530畝,村黨總支轄3個黨支部,現有黨員82人。東風橋村位於佛子嶺水庫上游,318省道和正在建設的商景高速貫穿全境,同時是鄉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優越。村每年集體經濟收入近萬元,個私經濟實體20多個,是單龍寺鄉經濟發展教好的一個村,村兩委班子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進一步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帶領全村民眾發展一方經濟,維護一方平安,促進三個文明建設。

鄉村經濟

未來三年力爭建設2個農組示範基地,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00元,轄區內交通設施完善,公路實現組組通,組級主幹道達到村級公路標準,農田水利建設等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提高。加強農村家居建設,鼓勵農民到集鎮發展,鼓勵和支持改水改廁,進一步加強綠色家園建設,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58戶通自來水,有10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58.6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9戶(分別占總數的39.42%和27.88%)。該村到鎮政府已通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5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機車6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建有小水窖5口。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於張家村完小,中學生就讀於迤車中學、會三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30公里,距離中學11.00公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1公里。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發展不平衡。人多地少的現象十分突出,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廣大人民民眾缺乏創新精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8.17畝(其中:田27.49畝,地120.68畝),人均耕地0.29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19.97畝;水面面積2.05畝;荒山荒地304.11畝,其他面積776.28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產品主要銷往本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2.3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4戶,共有鄉村人口372人,其中男性197人,女性175人。其中農業人口372人,勞動力26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有壯族4人,回族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64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7.85%;享受低保17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1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於張家村完小,中學生就讀於迤車中學、會三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30公里,距離中學11.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1 人,其中小學生36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8.1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0.55畝。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6 人,女黨員2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發展不平衡。二、村民整體素質普遍低,科技意識不強。三經濟發展速度緩慢,人多地少的現象十分突出,科技推廣難,村民小富即安思想嚴重,廣大人民民眾缺乏創新精神。四、經濟結構不合理,財源結構單一,財政增收困難。五、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六籌集農業發展資金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重點發展林果業和養殖業,圍繞萬元增收這一目標,突出扶貧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素質提高三個重點,培育壯大畜牧、林果、勞務輸出三大產業,推進“三村四化”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農村民主法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