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謝氏

東門謝氏

東門謝氏 ,以其位於南安東門而得名。東門謝氏肇基始祖為子榮公(申伯74世、瑫公17世),由於歷史原因族譜無載,生卒年月不詳。 東門謝氏源遠流長,人丁興旺。自子榮公肇基東門至今有680餘載,經歷二十五世,繁衍人口數萬,現主要聚居於福建南安東門村和東溪村。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東門謝氏人才輩出,英才薈萃。現如今,東門謝氏已成為閩南望族,泉郡名門。

謝氏源流

溯源姜姓

姜姓謝氏,溯源可至公元前3200年(至今5200年)。據《史記-正義-帝王世紀》 載“神農氏,姜姓也……長於姜水(今山西涓水之支流岐水)……”在此之後的母系氏族時期,姜姓分四支為齊、呂、申、許。西周時,宣王姬靜執政出現了“宣王中興”盛世,宣王舅姜申伯扶助有功,被封於謝地,稱申國南陽(今河南唐河縣呂台鄉謝家莊)。從此,這支姜姓先人,便由姜姓申氏改為姜姓謝氏。這年約在公元前825年(見《詩經·大雅》)謝氏誕生。 姜申伯(名姜誠)為謝氏受姓始祖。

謝氏受姓始祖——申伯公 謝氏受姓始祖——申伯公

歷代演變

先秦時,申國亡,謝氏子孫被逐至淮河上、中游,但仍有部分留於中原,出現以巨鹿太守謝夷吾為代表一支。至魏漢時,在北方出現了曹魏典農中郎謝纘一支。 這段時期為謝氏初步發展時期。

兩晉南北朝,以謝纘一支(北支)出現貴寵無比,尤以東晉中葉的謝安及謝玄、謝石、謝琰等共同指揮了關係國之存亡“淝水之戰”而名聞天下,與王姓同稱為“喬姓望族”。此時,更有謝氏76賢任國中要職,而且累世與各望族聯婚,盛況空前,晉時“三小謝”謝靈運 、謝惠連、謝脁之謝家詩與“三王”合稱“王家書法謝家詩”,詩云“王謝風流滿晉書”。

隋唐五代,謝氏在中原及東南沿海均有分布,隨著民族大融合,謝氏南北兩支融合,並出現了會稽、陳留兩大望族。唐末,謝氏有所衰退,詩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但此時,在祖國的西邊雲、貴、川三省出現“三謝蠻”大族。

宋元明清時,謝氏有較大發展,人口進一步增多,分布廣泛至全國,政治地位得到恢復 ,此期,誕生了許多著名家族和知名人物,如浙江富陽謝氏,浙江臨海謝氏,福建長樂謝氏、江西臨川謝氏 、樂安謝氏、山東德州謝氏等,名人有:宋謝濤、謝絳是文學家,謝良佐是儒學家;謝逸、謝蓮 為著名詩人,謝勛官至太子少師,謝諤系工部尚書,謝方淑、謝深甫官至宰相……

晉太傅盧陵郡公——安公 晉太傅盧陵郡公——安公

謝氏入閩

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謝瑫公官至福建御史大夫,上柱國太師,謝氏入閩。

謝微公(瑫公4世),因賜金紫光祿大夫,建宅於泉州城內,故此巷稱為“金紫巷”,後代稱為“金紫衍派”,謝氏於泉始盛。

北宋時,謝仲規,任福建轉運使,賜金魚袋,建第於城中十壁坊,其地因此稱“謝衙”,亦稱“金魚巷”。後代稱為“金魚衍派”。

據《南安東門謝氏族譜舊序》載“入閩八大家而謝氏居一粵。稽御史大夫瑫公(申伯58世)服官於閩。四傳至曾孫微公,仕宋為金紫光祿大夫,寵遇恩澤,賜第清源,而謝氏於泉始盛。”又據《南安東門謝氏族譜》載“瑫公,字國珍,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進士,歷官福建御史大夫,上柱國太師,贈衛國忠肅公,唐末,避諸蕃鎮兵亂於閩泉州晉江家焉。”所以,唐末,謝氏與其他姓自光州入閩,瑫公為謝氏入閩始祖。

唐福建御史上柱國太師——瑫公 唐福建御史上柱國太師——瑫公

肇基東門

蓮花開基

據《南安東門謝氏族譜》載“溯我祖自唐八姓自光州入閩,吾宗子姓均屬一派,而晉之金魚房與南之東門派始於瑫公六世祖,至七世祖兄弟有三……次諱邦基,官尚書知祿大夫,即我東門所出之祖”。“自晉入南肇於十四都忠孝境後巷街(現為東門村后土樓)子榮也”,子榮公系邦基公之裔孫,現奉為東門謝氏一世祖(申伯74世、瑫公17世),為元末明初人。

東門一世祖:諱子榮公妣吳氏,生一子曰佛奴。

東門二世祖:諱佛奴公妣侯氏,生一子曰光孫。

東門三世祖:諱光孫公妣鄭氏,生二子,長曰仁觀,次曰智觀。

東門四世祖:

長諱仁觀公妣呂氏,傳東房,生三子:長曰伯寬,次曰瑤,三曰麟。

次諱智觀公妣李氏余氏侯氏,傳西房,生三子:長曰昕,次曰塤,三曰圻。

東門自邦基公至子榮公計十世,而自子榮一世祖至公元一九二八年第四次修譜,共傳至二十一世(即申伯95世),而自一九二八年至今又有四世,共二十五世(即申伯99世)。

東門肇基始祖——子榮公 東門肇基始祖——子榮公

歷代蕃衍

1、自瑫公入閩後,其七世孫有三人,長諱邦寧,官至荊州知府,為浙江溫州及晉江磁灶洋尾之祖;次諱邦基,官至尚書知祿大夫,為我東門派之祖;三諱邦哲,官至承事郎,為鯉城金魚派及洪瀨後庫之祖。

2、由南安東門移居浙江蒼南藻溪鎮上九保村的先祖繁衍至今有四千多人。

3、由南安東門移居浙江溫州現有數千人。

4、由南安東門移居福鼎縣前街現有數千人。

5、由南安東門移居台灣現主要聚居在台灣高雄左營謝氏宗親現有數千人。

6、由南安東門移居香港、澳門、台灣宗親現有六千多人。

7、由南安東門移居海外如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東南亞各國的謝氏先人,為當地的社會文明作出巨大的貢獻,現旅居海外的東門謝氏族人也有數萬之眾。

8、1957年,政府號召移民,東門很多人移居龍巖、建寧、同安、南靖、漳州等地,亦有因工作、調動、經商移居全國各地。

昭穆堂號

昭穆

據《浙南謝氏宗譜》載,申伯81世起名行共有二百字,據《南安東門謝氏族譜》載:

昭(28字):君子大懋道維世,百年孝友緒肯繼。遜志時敏允懷茲,前後彰傳美克濟。

穆(不全,由東門九世祖啟用):一國學孕,肇修人紀,持守中正,思存義里,宣昭令德,斯文進起 。

字行考:吾宗自子榮公而下凡下世,則字行皆無所考。迨七世,余按“君子”二字本是鴈行,東房曰“君”,西房曰“子”;至八世,東西房字行始同為“大”字;及九世,依“懋”字(懋道維世)、“一”字(一國學孕)為肇始,此乃東西房名字行同行之開端。“世”字以上先敘,“百”字以下續頒。

堂號:烏衣衍派,寶樹傳家,金紫流芳。

名勝古蹟

蓮花家廟

蓮花家廟座落於東門蓮花穴,因地傳出水蓮花而得名,家廟首建於清朝康熙十三年(公元1673),先後歷經四次重建,至今已有340多年歷史。原家廟後面有“桂花寶樹”一株,大廳有“明經”、“進士”、“會魁”等牌匾,埕前有蓮花池,皆毀於文化浩劫。1989年由海內外謝長歲、好音夫人、謝振酬、謝瑞成 、謝泉裕、謝庭坤、謝漢星等宗親慷慨集資進行重建,在保持原基原樣的基礎上使舊貌煥新顏,現家廟二進雙護,家廟裡有世界謝氏宗親總會名譽會長謝東閔先生、理事長謝漢儒先生為家廟致贈“源遠流長”的匾額。2013年,納入南安市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家廟前庭翻新,整平土地,修建蓮花家廟戲台一座,新加坡寶樹堂謝府大人基金會敬立山門一座。

蓮花家廟主要供奉東門謝氏歷代祖先和支祖謝府大人、福德正神、魁星夫子等神明。家廟大門楹聯為“地卜蓮花祥呈高蓋,支分寶樹瑞獻華林”,庭前對聯為“ 寶樹庭前新雨露,烏衣巷口舊家聲”。

蓮花家廟山門(正面) 蓮花家廟山門(正面)
蓮花家廟 蓮花家廟
蓮花家廟山門(背面) 蓮花家廟山門(背面)

霞霖宮

霞霖宮始建於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由本境蘭林旅居印尼弟子謝紀皎先生獨資捐建。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因時事所迫,於1966年拆毀。1983年5月由當任鄉老天財、守捌等人主持,發動海內外熱心族人集資興建,按原基原向不變,宮廟於1984年竣工。

霞霖宮供奉東門恩主趙府元帥(正財神趙公明)、境主尊王、劍印黑虎,宮坐虎穴,巍峨屹立,背負洋山,綠竹蔥蔥,前迎三獅,雄視全境。宮內有“龍飛鳳舞”四個斗大行書,極為壯觀,大門楹聯為“忠孝徽聲遠,霞霖瑞色新”。大柱楹聯為“忠孝矜仁里越里門無非資善地,霞霖稱蕊宮繞宮闕儘是寶樹家”。

霞霖宮 霞霖宮

東房小宗

東房小宗始建不詳,重修於共和2006年,於共和2008年竣工。小宗位於蓮花家廟北側,面向東邊紅林岩。

東房小宗供奉東門東房歷代祖先及普庵祖師,大門楹聯為“東來紫氣榮寶樹,房顯祥光燦蓮花”,正堂神龕聯為“脈追東山宗傳寶樹光前烈,源溯晉水秀聚蓮花啟後猷”。

石獅祖宇

石獅祖宇始建不詳,坐落於洋山坪結穴之地,地貌形如眠牛,背擎洋山,面朝虎丘。曾重修於1990年。又因307省道拓寬,於2002年由僑親謝瑞成捐資易地重建,於2004年落成竣工。現石獅祖宇建築精細,流光溢彩。

石獅祖宇供奉石獅長房先祖及謝府安王(東晉名相謝安),大門楹聯為“寶樹枝繁千古茂,石獅氣振五星榮”,偏聯為“金紫蜚聲遠,烏衣載譽長”。

西三祖祠

西三祖祠始建不詳,重建於1999年,由族親謝福林等人籌資捐建,於2001年落成竣工。祖祠為二進大厝,泥金大漆,構造清細,威嚴端坐於蓮花家廟西側,背負蓮座,門迎高蓋,祖之所蕃 ,人丁興旺,人才輩出。

西三祖祠供奉東門西三房歷代先祖,大門楹聯為“蓮埔錦地人文秀,高蓋朱纓世代芳”,偏聯“烏衣衍派宗聲遠,蓮花分支世澤長”。

歷代名人

東門謝氏歷史悠久,人才輩出,人文薈萃。

謝瑫,字國珍,大唐僖宗文德元年進士,官至福建御史大夫,上柱國太師,贈衛國忠肅公。

謝諶,字德誠,梁太祖開平二年進士,官至銀青光祿大夫。

謝膳,字文美,大宋開寶六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

謝徽,字舜明,大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進士,官至尚書屯田中。

謝微,字舜輝,大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官至尚書職方司郎中,賜殿下金紫光祿大夫。

謝伯初,字景元,大宋仁宗景祐元年進士,官至通奉大夫,臨安府知府。

謝伯強,字景直,大宋天聖八年進士,官至大中大夫。

謝彥輔,字子弼,官至奉議郎,太廟齋郎中。

謝仲規,字子方,大宋仁宗皇佑元年進士,賜紫金魚袋,官至東路福建都轉運使。

謝公發,字仲達,官至承議郎。

謝公履,字仲道,大宋仁宗嘉佑二年進士,婺州大中大夫。

謝邦寧,字宗謚,官至通議大夫,荊州府知府。

謝邦基,字宗本,大宋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官至尚書知祿大夫。

謝邦哲,字宗賢,官至承事郎。

他們身居高位,為國為民;他們世代耕讀,詩書傳家。由於歷史原因,無法一一列舉,敬請見諒。

在古代,東門謝氏耕讀傳家,為官清廉,為世人之榜樣。在現代,東門謝氏分布於海內外,他們為當地的社會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如謝長歲、好音夫人、謝振酬、謝瑞成、謝學群、謝漢儒等,他們對家鄉懷著拳拳之心,樂善好施,慷慨解囊,為家鄉的教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公益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十三省巡按——謝府大人 十三省巡按——謝府大人

蓮花盛世

“往昔寶樹傳晉史,如今蓮花逢盛世”

元末明初,我祖子榮公父子溯源而上,披荊斬棘,尋得蓮花寶地,為後世子孫的發展開闢出一片沃土。

數百年來,東門歷代先賢們開疆擴土,耕讀傳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推動東門謝氏的繁榮發展。

現如今,寶樹枝繁,蓮花盛開,東門謝氏踏著春風,迎來了新的發展。相信我輩將與時俱進,把握機遇,續寫東門新華章,再創謝氏新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