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長安街

東長安街

長安街是北京市東城區街道。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街道,也是中國最重要的一條街道。長安街以天安門廣場為界,往東為東長安街;往西為西長安街。長安街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和著名大街,東長安街屬於東城區管轄,沿街有許多著名建築和王府井等商業中心。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東長安街,右為擴建的北京飯店,注意路上有軌電車東長安街,右為擴建的北京飯店,注意路上有軌電車

從天安門廣場向東,至台基廠北口是幾處政府機關,依次是公安部、紡織工業總會、中國遠洋輪船運輸公司等單位。其中,紡織工業總會原是情代的翰林院舊址,是大知識分子集中的衙門。
這一段路北,有一組通稱北京飯店的建築物,共三幢,各有各的歷史。中間一幢米黃色老樓為北京飯店舊樓,現稱中樓,是清代協尉大官廳原址。1900年後,被帝國主義者拆毀,1917年由中法實業銀行出資,建築了這幢七層大樓,成了中國土地上的外國飯店。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飯店的股票大部分落到日本人手裡,董事長也換成了日本人。次年,即改稱日本俱樂部,成了日本人的天下;西邊一幢是1954年秋天落成的淺紫紅色七層大樓,這裡曾是清代理藩部的舊址。理藩部是辦理少數民族事務的衙門,後來根據滿清政府簽訂的郵政須由外國人主辦的喪權辱國條約,把理藩部拆毀,改建成了北京郵政管理總局,並派外國人作郵務長;緊挨北京飯店中樓東面,即王府井大街南口,有座杏黃色的新樓,這裡是1974年秋天開始營業的北京有名的大飯店之一。它原來只是一座二層紅樓,舊為京漢鐵路局,1949年後,曾是鐵道部駐地。

由來

長安街修建於明代,是興建北京紫禁城皇城和內外城時最主要的道 路。據有關資料記載,明朝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它與皇城同時建造,是明代興建北京城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距今有600年的歷史。長安街,其名取自盛唐時代的大都城———“長安”,含長治久安之意。

建築結構

長安街夜景長安街夜景
過去稱長安街是指從東單至西單,長度為7.4里。通常說的“十里長街”,則是指建國門至復興門的距離,長為13.4里。所說的“百里長街”是指通州至石景山的距離,全長84里。所謂的“十里”和“百里”均是泛稱,並不是確切的數字。
長安街是國內最重要的一條街道。閱兵儀式都會在這裡舉行。
長安街以天安門廣場為界,往東為東長安街;往西為西長安街。由於這條道直如矢的大街一眼望不到頭,所以人們形容它是十里長街。其實,從東單到西單全長只有4公里,但它是全城的東西軸線,東到通州區八里橋(永通橋)、西至石景山橫貫38公里,東西各有一系列的街道與它相連,從而將市中心、城區和新市區聯成一體。
從東單向東和西單向西延長,這就是長安街延長線,東至通州區,西至石景山區的長安街延長線,也稱為十里長街,長安街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符號意義,長期以來是北京乃至中國政治的代名詞之一。長安街修建於明代,是興建北京紫禁城、皇城和內外城時最主要的道路。
據有關資料記載,明朝永樂四年至十八(1406—1420),它與皇城同時建造,是明代興建北京城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距今有600年的歷史。長安街,其名取自盛唐時代的大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含長治久安之意。
從天安門廣場向東,至台基廠北口是幾處政府機關,依次是公安部、紡織工業總會、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遠洋輪船運輸公司、商務部等單位。其中,紡織工業總會原是清代的翰林院舊址,是大知識分子集中的衙門。
這一段路北,有一組通稱北京飯店的建築物,共三幢,各有各的歷史。中間一幢米黃色老樓為北京飯店舊樓,現稱中樓,是清代協尉大官廳原址。
出天安門廣場往西,就是西長安街,它的東段和東長安街的西段,都是在1950年拆除了西外三座門和花牆後,馬路才展寬的;路北的28中學,原是清代的昇平署,住著皇家劇團;沿中南海南牆往西是新華門,現為國務院南門。新華門最早叫寶月樓,又叫望鄉樓。據說,清乾隆帝為香妃眺望故鄉而建。袁世凱當政時改為新華門;再往西有高聳的電報大樓和民航營業大廳。原來在樓前一帶的路中心有一座金章宗初年建的雙塔慶壽寺,1954年擴建西長安街時被拆除,電報大樓的斜對面是著名的鴻賓樓飯店和首都電影院;再往西就到西單。
長安街西延項目東起古城南路,向西經過首鋼東大門、首鋼廠區後跨豐沙鐵路及永定河,經西六環路、規劃中的門城公園及門頭溝濱水商務區後繼續向西,終點至三石路與規劃中石龍西路相接,道路全長約6.4公里。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長安街西延項目作為北京軸線的延伸,將使中心城與京西地區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對帶動門頭溝新城和石景山區發展、支撐首鋼地區改造及疏解中心城部分功能創造有利條件,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修繕歷史

護欄護欄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當時的大總統府曾設在中南海,朱啟鈐把中南海南側的寶月樓下層改建為“新華門”,拆除內側的皇城牆,使大門直通長安街。此外,他還主持打通了府右街、南長街與北長街、南池子與北池子等,使之與長安街相連,開通了京城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
2009年,長安街(四惠東至南禮士路段)進行了大修,拓寬為雙向10車道。今年的大修針對南禮士路至五棵松橋段。該段全長6.88公里,已經12年未大修,部分路段出現龜裂、車轍,工程要修復道路病害,加鋪瀝青混凝土結構,對柏油路面重新換裝。
2009年3月20日夜間開始大修。伴隨此次道路大修,同步進行交通工程、綠化整治和公交最佳化,對沿線多處地下通道出入口進行延長調整,實現復興門至建國門路段五上五下雙向十車道的規劃,並將拓寬察院胡同到國家大劇院段的南側主路。
2009年8月25日,歷時5個月的長安街道路大修工程已全部完工。修葺一新的長安街首次實現了五上五下雙向十車道的規劃設計,大大提升了整體道路的通行能力。
2014年6月26日晚9點多,長安街公主墳路段,工作人員已經準備就緒,等待11點長安街西段大修工程的正式啟動。長安街東起通州運河廣場,西至首鋼東門,全長約46公里,它的寬度、長度是世界之最,被譽為“神州第一街”。
2014年6月26日晚11點,啟動南禮士路口至五棵松橋段的大修工程。工程主要對路面加鋪瀝青混凝土結構,同時拓寬萬壽路口、三里河東路附近等7處人行道。工程預計9月30日完工。
2015年8月,為了迎接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北京市對長安街復興門至建國門之間的人行道護欄進行了重新設計,白色護欄換“金裝”。護欄為不鏽鋼材質,單塊標準長2.9米,由柱頭、蓮花、如意、華板、底座、連線件等72個零部件經插入式焊接,共18段工序製成,同時還具有產品編碼。

沿街名勝

長安街上的多處古建名勝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天安門,原名“承天門”,始建於1417年(明永樂十五年),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據有關史料記載,當時承天門是一座黃瓦飛檐、三層樓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釘,光彩奪目。在五洞牌坊後延伸著一條筆直的中央御道,穿過端門,直通皇宮正門的午門。1651年(清順治八年)改建為“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民”之意。在明清兩代的500年間,天安門是新帝登基、皇后冊封而頒詔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傳臚、招賢取士的場所,也是皇帝出征或赴太廟祭祖的必經之路。在我國近現代史上,天安門前曾上演過彪炳中國革命史冊的“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開國大典等重大歷史事件。新中國成立以後,長安街上的天安門,這座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傑出智慧和血汗的建築,以其特有的巍峨與莊嚴,象徵著一個古老文明的新生,並出現在中國的國徽上,成了偉大祖國的象徵。

(圖)東長安街東長安街

1、天安門廣場,是明清時代天安門前的一個“T”形宮廷廣場。當初,這個封建皇帝的宮廷廣場封閉而嚴密,沿廣場的邊緣築有紅牆,紅牆內側並建有“連檐通脊”的千步廊,是封建皇帝舉行盛大慶典等重要活動的場所。廣場北至天安門及兩側皇城南牆,天安門前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寬敞的“橫街”,該街東西各有一門,即長安左門與長安右門。在民間,東西長安街便以此得名。宮廷廣場南至明代的大明門(清代改稱大清門,民國時期改叫中華門,後被拆除),出大明門過一條棋盤街(亦稱天街)便直達正陽門。如今,天安門廣場是一個雄偉、莊嚴的人民廣場,並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壯觀的廣場。
位於天安門城樓東側的太廟,原是明清兩代皇家的祖廟。太廟始建於1420年(明朝永樂十八年),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改建。此後於清朝順治八年、乾隆四年屢次修葺與擴建,太廟面積約為13.9萬平方米,太廟的主體建築為三大殿,大殿對面是大戟門。前殿是三大殿中的主殿,這裡曾是皇帝舉行大祀之處。在明朝時太廟歸內府神宮,清朝時歸太常寺。明清兩代每逢新皇帝登極,或有親政、大婚、上尊號、徽號、萬壽、冊立、凱鏇、獻俘,奉安梓官,每年四孟及歲暮大袷等等,均需告祭太廟。民國成立後,北洋政府於1926年將其命名為和平公園對公眾開放,兩年後歸內政部。1932年(民國20年)改為故宮博物院分院,次年8月對外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毛澤東主席同意,周恩來總理將太廟劃撥給了北京市總工會,太廟從此成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2、溫郡王府在東長安街,北邊是理藩院後胡同(後改霞公府)。它的前身為清太宗第十一子博穆博果爾的襄親王府。襄親王府在博穆博果爾薨逝前已經完工,可襄親王博穆博果爾並未到府中居住。襄親王府就賞給溫郡王猛峨。因溫郡王猛峨是肅親王豪格第五子,為顯親王富壽之弟。故肅親王府(當時改號顯親王)被稱為前府,溫郡王府被稱為後府。溫郡王府西側在順治十五年五月以後,與義王孫可望為鄰。溫郡王府中路,依次建有宮門、東西配殿、銀安殿、小殿、後殿和後樓。東路有幾組院落,後院是府中家廟。西路建築略少,有花園。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請建立鐵路總公司。光緒三十二年京漢鐵路全線通車,而京漢鐵路局的地址即為過去的溫郡王府。溫郡王猛峨為清太宗皇太極之孫、肅武親王豪格第五子。生於崇德八年十一月十一日,順治十四年正月封郡王。他只活了三十二歲。史稱溫良郡王。

現狀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長安街作為體現首都政治、文化和外事功能的國家大道日益煥發生機。國家對長安街不斷地進行分段改建,街面展寬為50-100米,兩側的建築物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40餘年以來,長安街的面貌日新月異,除東、西馬路早已展寬外,又經不斷擴建,現已成為高樓聳立、華燈如林、綠樹成蔭、百花飄香的繁華大街了,尤其是馬路北側,其變化之大,足以使人詫為奇觀。 

2015年11月26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獲悉,長安街東延工程提上日程。長安街除正在開展的西延工程外,將進一步東延。現在規劃為西起門頭溝三石路,東至通州宋梁路,全長將達到55公里。目前相關規劃設計已完成,正在徵求意見中。同時長安街建國門到復興門段全面提升改造,其他路段重點實施改造。

其它

東長安街現在仍然是北京城的一個重要的交通通道和商業街。它會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日益興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