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上仙[神話人物]

東華上仙[神話人物]

東華上仙是呂洞賓的前世,全名東華帝君。天界南天門守將,與仙界眾女仙之首的西王母並稱。姓倪,字君明。

天界守將

馬景濤版東華上仙馬景濤版東華上仙

馬景濤版東華上仙

東華上仙在天下蒼生為始時,生於碧海之上,創造萬物。在東方主理陰陽之氣。亦號「東王公」。凡升仙的,要先拜木公(即東王公)後拜金母。方得升九天,入三清殿,拜太上老君,見元始天尊。在仙界的地位十分高。

因何下凡

大約唐朝末年,玉帝頒布懿旨給太上老君,明令8個仙位給天下有德之士,使其位列仙班,成就八仙之數。

不想門外青牛精撞響天鼓,致使凡間天奔地裂。玉帝指責東華上仙,貶他下凡,歷盡劫難,再重歸天界。太上老君怕他在凡間受難,隧贈送他一條紫陽巾。為其護體。此人竟是日後的八洞神仙之首,呂洞賓。

民間傳說

官宦後裔

他出生於世代官宦之家,

祖輩都做過隋唐官吏,呂洞賓自幼熟讀經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

後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

呂洞賓

,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裡的賓客。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散發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漢族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鍾離權,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遊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他飛升後,家鄉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於是將“祠”改成了“觀”。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民眾中頗為流傳,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治,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拆毀“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呂洞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豐富,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

南宋初人吳曾所撰的《能改齋漫錄》卷十八中,記有呂祖自傳。據說呂洞賓曾自言:“世言吾飛劍取人頭,吾甚哂之。實有三劍,一斷無明煩惱,二斷無明嗔怒,三斷無明貪慾。”

雜技之祖

關於呂洞賓神奇傳說,最早起源於北宋的岳州一帶。在古今小說、戲劇中,介紹他的故事也很多。民間有句歇後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可見在人們心目中呂洞賓是個大好人。道家正陽派號稱他為“純陽祖師”俗稱“呂祖”。我國雜技藝人在演出前“賣口”(即開場白)時往往說道:“天地無所求,拜呂祖,學套把戲闖江湖。”表演《筒子》時,也一邊表演,一邊“賣口”道:“籮圈一上一下,原來是呂洞賓老祖留下,裡面能藏龍臥虎,不敢當眾,玩耍……”我國江湖上的雜技藝人,均供奉呂洞賓為本門的祖師爺。每年農曆4月14日他生日這天,我國民間江湖上的雜技藝人都要為他設壇敬供,以示精誠所至請求保佑之意。

道教神仙

身為道士的呂洞賓,後被道教奉為神仙,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人。一說為唐朝宗室,

呂洞賓

姓李,武則天時屠殺唐室子孫,於是攜妻子隱居碧水丹山之間,改為呂姓。因常居岩石之下,故名岩。又常洞棲,故號洞賓。也有傳說他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之孫,因感仕途多蹇,轉而學道。《宋史·陳摶傳》記載呂岩為

“關西逸人,有劍術,年百餘歲。步履輕捷,頃刻數百里,數來摶齋中”,是位修道有術的高士。《全唐詩》收有他的詩作二百多首。後世道教和民間稱其為“劍仙”、“酒仙”、“詩仙”。呂洞賓得道成仙之前,曾流落風塵,在長安酒肆中遇鍾離權,“黃粱一夢”,於是感悟,求其超度。經過鍾離先生生死財色十試,心無所動,於是得受金液大丹與靈寶畢法。後來又遇火龍真君,傳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自稱“一斷貪嗔,二斷愛欲,三斷煩惱”,並發誓盡渡天下眾生,方願上升仙去。

民間流傳有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度鐵拐李岳、三戲白牡丹等故事,呂仙形象深入民間,婦孺皆知。宋代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元代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後世又稱“呂純陽”。王重陽創立全真道後,又被奉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稱他為“呂祖”。全國各地廣建呂祖祠廟,歲時祭祀,至今香火不斷。相傳呂祖誕辰為農曆四月十四日。道教多於此日設齋醮以志紀念。著述甚豐,如《呂祖全書》、《九真上書》、《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等,大多為呂祖學派後學所

故事傳說

呂洞賓 (798--?)唐代道士,後道教奉為神仙,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仙人。姓呂,名岩,字洞賓。一說為唐朝宗室,姓李,武則天時屠殺唐室子孫,於是攜妻子隱居碧水丹山之間,改為呂姓。因常居岩石之下,故名岩。又常洞棲,故號洞賓。也有傳說他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之孫,因感仕途多蹇,轉而學道。《宋史·陳摶傳》記載呂岩為“關西逸人,有劍術,年百餘歲。步履輕捷,頃刻數百里,數來摶齋中”,是位修道有術的高士。《全唐詩》收有他的詩作二百多首。後世道教和民間稱其為“劍仙”、“酒仙”、“詩仙”。呂洞賓得道成仙之前,曾流落風塵,在長安酒肆中遇鍾離權,“黃粱一夢”,於是感悟,求其超度。經過鍾離先生生死財色十試,心無所動,於是得受金液大丹與靈寶畢法。後來又遇火龍真君,傳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自稱“一斷貪嗔,二斷愛欲,三斷煩惱”,並發誓盡渡天下眾生,方願上升仙去。民間流傳有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度鐵拐李岳、飛劍斬黃龍等故事,呂仙形象深入民間,婦孺皆知。宋代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元代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後世又稱“呂純陽”。王重陽創立全真道後,又被奉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稱他為“呂祖”。全國各地廣建呂祖祠廟,歲時祭祀,至今香火不斷。相傳呂祖誕辰為農曆四月十四日。道教多於此日設齋醮以志紀念。著述甚豐,如《呂祖全書》、《九真上書》、《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等,然大多為託名之作。

==呂洞賓“參謁黃龍”==

傳說呂祖(呂洞賓)修道過程中曾至[[廬山]]之黃龍寺。值誨機禪師升座,祖登擂鼓台聽講。禪師詰座下何人,呂祖曰:“雲水道人。”禪師曰:“雲盡水乾何如?”呂祖曰:“旱殺和尚。”禪師曰:“黃龍出現。”祖曰:“飛劍斬之。”禪師大笑曰:“咄! 固不可以口舌爭也。”遂問呂曰:“爾有何道?”呂祖曰:“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禪師指鐵禪杖云:“饒經千萬劫,終是落空亡。”呂祖豁然大悟,乃留一偈曰:“棄卸飄囊摵碎琴,[[內丹|大丹]]非獨水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矚咐凡流著意尋。(末一句或作‘消盡平生種種心。’)”《[[仙佛同源]]》云:“黃龍誨機者,乃[[商山四皓]]之一[[夏黃公]]所化也。初引[[漢鍾離|鍾離祖師]]見東華帝君[[王玄甫]],繼托跡於廬山之黃龍寺,架箭張弓以俟呂真人。其慈悲可謂至矣,其所啟發者,止復不少。則呂祖之受益於黃龍,黃龍之傳燈於呂祖,使其集大成歸神化者,豈淺鮮也哉!”

(一說[[商山四皓]]之一[[東園公]],是純陽真人呂洞賓的前身。)

有關呂洞賓參黃龍一事純屬虛構,是為佛門弟子誹謗仙道者了打擊道教,擴大佛教勢力範圍所編造的不實謊言。有關此點前全國道教會長陳攖寧先生早已深入剖析過,他說:

"今試舉種種疑問如下:

第一問、指月錄:「飛創脅之,劍不能入。」請問呂祖用的是什麼劍?桃木劍、鐵

寶劍還是一條白光劍呢?

第二問、劍如何能飛,用手中之力拋出去呢?用丹田之氣吹出去呢?還是口中念念

有詞祭出去呢?

第三問、劍何故不能入?黃龍有金鐘罩鐵布衫工夫么?身上穿了盔甲么?他的劍術

勝過呂祖么?或者還是像現代紅槍會大刀會之類,鎗子打不入么?

第四問、黃龍之師巖頭和尚遇到亂賊,不肯逃避,被賊殺死,大叫一聲而終。雖然

他有視死如歸的定力,到底沒有刀鎗不入的工夫,何故黃龍忽然有這樣大本領。

第五問、普適人在世俗上辯論是非,周到意見不合時,結果只有拂袖而去。若無切

膚利害,決不至於動武。呂祖是個得道的人,自然比普通人更加心平氣和。豈可因一言

不合,就要飛劍傷人?幸而劍不能入,未曾闖禍。假使當日劍入黃龍之身,後事何堪設

想。請問呂祖何以蠻不講理如此?

第六問、呂祖參黃龍詩,一共不過四句,歷代相傳,已經有許多不同的式樣。即如

第二句,「指月錄」作「如今不戀汞中金」。呂祖全書作「大丹非獨水中金」又如末句

,指月錄作「始覺從前錯用心」,「呂祖年譜」「呂祖全書」「神仙鑒」皆作「囑咐凡

流看意尋」。「呂帝聖跡紀要」作「消盡平生種種心」,請問那一句是真?那一句是假

?或是全真?或是全假?

第七問、「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此意此較「於一毛端,現寶王剎

,坐微塵里,轉大法輪」之意,是異是同?若說是異,異在何處?若說是同,為什麼出

在呂祖口裡就是「守屍鬼」,出在釋氏口裡,就是「佛菩薩」?

第八問、「指月錄」所載呂祖參黃龍詩末句云:「始覺從前錯用心。」請問錯在何

處?是否從前學長生術就算大大錯誤?呂祖當日既然痛悔前非,何不就把斬黃龍的那口

劍回過來,斬了自己,以表示從今而後不再做守屍鬼,倒也乾淨。何故仍舊要活在世上

?仍舊要著書立說?將這些長生法術一代一代流轉到現在。自己已經誤了,又要貽誤後

人,未卜呂祖是何心理。

第九問、若依據「呂祖年譜」及「呂祖全書」所載,似乎飛劍之說,不是實有其事

,仍是答機鋒的。既然講到機鋒,當然不能離開口舌言語。為何黃龍又說「此固不可以

口舌爭也」這句話?請問答機鋒不用口舌用什麼?是否要學不開口的機鋒?如眼睛翻上

翻下,腳步三進三退,畫箇圓圈,豎箇指頭,拍兩拍,挺幾挺,種種捏怪,這些才算是

機鋒么?

第十問、「呂祖年譜」引「仙佛同源」,謂黃龍誨機者,乃商山四皓夏黃公所化雲

雲,這些神秘奇怪之歷史,向來沒有見過記載。請問引仙佛同源的人,從何處得到這個

訊息?是否能免杜撰之嫌?

第十一問、「呂祖年譜」引「草堂自記」云云:呂祖是唐朝人,草堂自記,,到清

朝才出現於世。請問此書是否呂祖親筆所作?若說真是呂祖自己做的,請問呂祖肉體是

否尚在人間?若說是呂祖陽神所作,請問呂祖何故不肯把陽神消滅?偏要保留一千多年

,是什麼意思?豈非由守「屍」鬼,變而為守「神」鬼么?豈非仍舊不能免貪戀長生之

罪過么?

第十二問、俗傳呂洞賓三戲白牡丹是否可信?「冬夜箋記」說,此乃宋人顏洞賓事

,誤加於呂祖身上。然則飛劍斬黃龍故事,是否亦為末人顏洞賓事?宋朝亦有黃龍這兩

件事,久已被小說家寫作傳奇,弄得全國皆知,說假都是假,說真都是真。你們若說戲

牡丹故事是誤,則斬黃龍故事安知不誤?請問呂洞賓與顏洞賓是一是二?

第十三問、學仙的人叫做守屍鬼。「守屍鬼」不是好東西,我們已經領教了。請問

學佛的人叫仿什麼鬼?拋屍鬼?棄屍鬼?爛屍鬼?滅屍鬼?無屍鬼?這些名字能用么?

守屍的是壞鬼,不守屍的是好鬼么?

第十四問、學仙的人經八萬劫,終落空亡,我們已經領教了。擇迦牟尼,活到八十

歲,就入湟盤,這種現象,是否不落空亡?若說是落,他的程度,比修仙人的差得遠了

。,一箇能經八萬劫,一個不過八十年而已。若說不落,請問拿什麼作證據。設若沒有

證據,難道不怕修仙的人反唇相譏么?

第十五問、指月錄載黃龍擊鼓升堂,呂祖入謁,龍見,厲聲曰:座旁有竊法者!請

問「竊法」二字作如何解釋?黃能當日既然是擊豉升堂,必定是公開演講,決不是嚴守

秘密。而呂祖既稱入謁,必定是經過號房通報,或是先到客堂,由知客師引導,再至講

堂聽講,決不是私自溜進去的。如何輕易把一個﹁竊﹂字加於呂祖身上,以竊賊視來賓

,未兔太不合禮。就算是呂祖沒有正式通報姓名,直撞進去,也不能說他是竊。因為和

尚們講經說法,向來是公開的。無論何人,不管認識與不認識,都可以進去聽講。自古

及今,已成慣例,為什糜黃龍獨要改變這個例子。

再者:提起「法」字,必須要有方法可以教人。並且這種方法,只有黃龍曉得,普

通人皆不曉得,才配稱得起一個「法」字?請問黃龍所說之法,是什麼法?若說是佛法

,其法能出三藏教典範圍之外乎?佛家藏經,既巳公開,何故黃龍依經說法偏要守秘密

?金剛經云:「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法尚

應舍,何況非法?」照金剛經的意思看來,釋家是以無法立教,不是以有法爭奇。既是

無法,如何能竊?可知「竊法」二字簡直不通,若非妄語,便為戲論。

第十六問、「呂祖全書」云:呂祖呈黃龍偈末句,全唐詩作「始悔從前錯用心」。

祖師證圓通佛果,蓋本於此。請問呂祖證佛果,有什麼光輝,不證佛果,有什麼恥辱?

呂祖何必定要證佛果,何必定要把神仙資格取消?鑽到釋門中去,何故情願降低自己身

份,何故學世間凡夫一般的見識?

第十七問、呂祖全書云:「遂與指明大道」。請問這個「道」字,是就道家而言呢

?還是就釋家而言?若謂就道家而言,無論什麼大道小道,乃自己本分事。呂祖豈有不

知,何必要和尚們指明?若謂就釋家而言,普通和尚們都叫做說法傳法,不叫做說道傳

道。假使和尚能講「道」,豈不變成道士么?若謂「大道」二字本是借用,以代替佛法

二字,請間呂祖既修仙學道,又要佛法做什麼!若謂佛法勝過仙道,所以呂祖要改變方

針。此等言語,出於和尚口裡,並不奇怪。若有出於修仙學道人口裡,真有點頭腦不清

,自相矛盾。做呂祖全書的人,亦犯了這個毛病。 "

呂洞賓也曾有言為證曰:“大丈夫,超覺性,了盡空門不為證!”又嘆庸俗“參禪做鬼終不識”

丹藥濟人

八仙之中,呂洞賓名聲最響。因為他行蹤不定,經常在人間濟世度人,上到達官貴人,下到乞丐娼妓,都有受過他點化的。據說,當年鍾離權多次傳授呂洞賓金丹大道,待鍾將最秘密高深的道理講解明白,忽然有兩位仙童手捧金簡寶符,傳達玉帝詔命,委派鍾離權為“九天金闕選仙使”,如同凡間科舉的主考官了,只是主考仙界,何等榮耀。鍾離權拜受詔命已畢,對呂洞賓說:“我馬上要升天去了,你好生在世間修行,等到功德圓滿。也會如我一樣。”洞賓回答說:“我的志向與老師有些不同,必須度盡眾生,才肯上升天庭。”所以呂洞賓雖然後來成了高仙,仍然在塵世救濟眾生。特別是貧窮患病的,洞賓更注意救治。

北宋時,有一年東京(今河南開封市)瘧疾流行,有位賣菜的老婆婆,子孫都染上了瘧疾。一天,有位道人過來,老婆婆招呼他喝茶,禮數周到,並嘆息說:“家中子孫都病,先生能否施治呢?”道士說:“明天早晨等我來。”第二天清晨老婆婆便等在那裡,道士給他一個紗袋,包著一丸藥,說:“發病時讓他拿著這藥,病自然會好。一丸可以治療百人,超過一百人,便沒有效驗了。”老婆婆照他的話做,子孫病好之後,又拿來治療鄰居,共治好百人之多。超過百人,藥便沒有效驗。老婆婆將紗袋拆開,裡邊沒有藥,只有張紙條,寫著“呂洞賓”三個字。

湖北鄂城某鎮有一位貧窮的婦女,向來患有風癱症,每天爬著來到橋上乞討。一天,遇見一位道士經過,問起她來,貧婦回答說:“丈夫死了,還有位八十歲的婆婆,每天來這兒討些錢米供養婆婆。”道人聽後,便將棕拂塵一頭遞過去,說:“拉著拂塵起身試試看。”婦人牽著拂塵,果然站了起來。又說:“你且試著跟我走。”婦人跟著走了幾步,癱病竟全部消失,恢復了行走能力,忙拜謝說:“先生住在哪裡?我們可以登門道謝。”道士說:“我住在某人家的樓上。”婦人回到家,婆婆十分驚異。問起緣故,知道遇上好人。第二天,找到那家人樓上,並沒有道士,一抬頭,見到呂洞賓畫像,與昨天碰到的道人一模一樣,才知是呂洞賓救治。

呂洞賓類似的故事極多。不過,遇到假正經的市儈,他也會給他們一些教訓。有位富商,十分仰慕呂洞賓,朝夕焚香禮拜禱告,很是虔誠,供品也潔淨。一天呂洞賓變做一個貧窮的道人,拿件舊袍子,到富商當鋪中質當,富商拿袍子一捏,發現袖中有金釵一枝,心中暗暗歡喜,以為道人準定不知道有這值錢東西,便不聲張,收進袍子,稍給了幾個錢。道人走後,富商拿出金釵來,卻見附著一張紙,題著幾行字:“今日憶,明日憶,憶得我來不相識,釵子留得作香錢,從今與你不交易。”這釵子權當還你供我的香火錢,大家扯平,從此之後再不和你來往了。商人見條,知道一念之差,與神仙當面錯過,後悔不迭。但已沒有用了。

呂岩穀神歌

我有一腹空谷虛,言之道有又還無。言之無兮不可舍,

言之有兮不可居。谷兮谷兮太玄妙,神兮神兮真大道。

保之守之不死名,修之煉之仙人號。

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長生。

本不遠離,身還不見。煉之功若成,自然凡骨變。

穀神不死玄牝門,

出入綿綿道若存。修煉還須夜半子,河車般載上崑崙。

龍又吟,虎又嘯,風雲際會黃婆叫。火中奼女正含嬌,

回觀水底嬰兒俏。嬰兒奼女見黃婆,兒女相逢兩意和。

金殿玉堂門十二,金翁木母正來過。重門過後牢關鎖,

點檢鬥牛先下火。進火消陰始一陽,千歲仙桃初結果。

曲江東岸金烏飛,西岸清光玉兔輝。烏兔走歸峰頂上,

爐中奼女脫青衣。脫卻青衣露素體,嬰兒領入重幃里。

十月情濃產一男,說道長生永不死。勸君煉,勸君修,

穀神不死此中求。此中悟取玄微處,與君白日登瀛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