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縣黨代會

中共東至縣第三次代表大會是東流、至德兩縣合併後,於1960年2月15日到16日在縣城召開,正式代表259人,列席代表13人。宋毓秀代表前屆縣委作工作報告,大會總結了原東流縣第一屆和原至德縣第二屆黨的代表大會以來的工作成就及經驗,制定出1960年各項生產建設的躍進任務和完成任務的主要措施,強調繼續執行黨的“兩條腿走路”的方針,認真貫徹執行農業“八字憲法”,號召全縣人民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為實現1960年“特大躍進”,鼓足幹勁,奮勇向前。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三屆中共東至縣委員會,委員28人,同時還選舉出席省黨代會10名代表(註:中共東至縣監察委員會於1959年5月成立)。

中共東至縣第三次代表大會是東流、至德兩縣合併後,於1960年2月15日到16日在縣城召開,正式代表259人,列席代表13人。宋毓秀代表前屆縣委作工作報告,大會總結了原東流縣第一屆和原至德縣第二屆黨的代表大會以來的工作成就及經驗,制定出1960年各項生產建設的躍進任務和完成任務的主要措施,強調繼續執行黨的“兩條腿走路”的方針,認真貫徹執行農業“八字憲法”,號召全縣人民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為實現1960年“特大躍進”,鼓足幹勁,奮勇向前。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三屆中共東至縣委員會,委員28人,同時還選舉出席省黨代會10名代表(註:中共東至縣監察委員會於1959年5月成立)。
中共東至縣第四次代表大會於1970年11月25日到29日在縣城召開,正式代表628人。鄒堯代表東至縣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小組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大會討論通過了《關於學習毛澤東哲學著作》、《關於開展農業學大寨民眾運動》、《關於加強民兵建設》3個決議,提出了“高舉紅旗狠抓綱,學習大寨趕郭莊,大反右傾拚命乾,苦戰兩年變昔陽”的口號,進一步落實“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方針。會議選舉產生了第四屆委員會,委員31人,候補委員4人。
中共東至縣第五次代表大會於1981年1月4日到8日在縣城召開,正式代表645人。李炳忠代表前屆縣委作工作報告,大會提出進一步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幹部政策,堅決糾正冤假錯案,廣泛開展法制教育,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加強信訪工作,密切幹群關係,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加速四化建設,使東至人民儘快富裕起來。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五屆中共東至縣委員會,委員31人,候補委員6人,選舉出席省黨代會代表6人。1979年9月,縣委全委會議選舉產生中共東至縣紀律檢查委員會。
中共東至縣第六次代表大會於1984年9月12日至19日在東至縣城召開,正式代表350人。李炳忠代表前屆縣委作工作報告,大會總結了三年來的工作,布置了今後三年的任務:要求全縣各級黨組織,繼續推進改革,理通流通渠道,積極發展生產,打開對外開放新局面,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認真抓好計畫生育,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努力實現東至縣的經濟騰飛和社會治安的根本好轉。會議選舉產生了第六屆中共東至縣委員會,委員26人,候補委員5人;選舉產生了中共東至縣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3人。同時還選舉出席省第四次黨代會代表6人。
中共東至縣第七次代表大會於1987年9月4日至7日在東至縣城召開,正式代表350人。李炳忠代表前屆縣委作了《堅持兩個基本點,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建設文明富裕的新東至而努力奮鬥》的工作報告。大會總結三年來的工作,布置七屆縣委任期內的主要任務:保證縣八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七五”計畫的實施,保證縣九屆人代會提出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指標的實現,努力開創一個政治上更加安定團結,經濟上日趨繁榮,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全縣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有較大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欣欣向榮的嶄新局面。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七屆中共東至縣委員會,委員26人,候補委員5人;選舉產生了中共東至縣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3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