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街道[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東海街道]

東海街道[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東海街道]
東海街道[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東海街道]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海街道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位於泉州中心市區東郊,依山面海,素有"兩江"(晉江、洛陽江)夾"兩山"(大坪山、桃花山)之譽,轄區面積26.8平方公里,下轄12個社區,總人口8萬人。 作為“大泉州”發展規劃八大組團之一,東海街道“規劃定性為泉州市行政文化中心、商務中心、現代濱海宜居組團,是最具未來影響力的地塊”。

基本信息

簡介

東海街道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位於泉州中心市區東郊,依山面海,素有“兩江”(晉江、洛陽江)夾“兩山”(大坪山、桃花山)之譽,轄區面積26.8平方公里,下轄12個社區,總人口8萬人,作為“大泉州”發展規劃八大組團之一,東海街道“規劃定性為泉州市行政文化中心、商務中心、現代濱海宜居組團,是最具未來影響力的地塊”。近年來,街道緊緊抓住市級行政中心遷址東海的大好時機,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區位、產業、文化優勢,大力促進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先後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福建省鄉鎮50強、福建省“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泉州市農村工作先進單位、“六個好”基層黨委、文明城市建設先進單位等。

交通設施便捷。轄區公路網路四通八達,國道324線、福泉廈高速公路及津淮東街、泉秀東街等城市主幹道穿境而過,後渚大橋、濱海大道、大坪山隧道的建成通車和津淮街東延段、泉秀東街的拓改完工,使得交通路網更趨完善;街道距泉州晉江機場12公里,離泉州火車站5公里,且泉州市中心汽車站坐落於轄區內,交通十分便利;轄區擁有國家一類口岸---後渚港,建成5000噸級貨櫃碼頭、專用碼頭,已開通香港客運航線和日本、東南亞和歐美國際航運線。

泉州師院圖片 泉州師院圖片

文化積澱深厚。街道旅遊資源豐富,擁有真武廟、文興王爺宮、潯埔、美山天妃宮、海印寺、大普廟、東海觀音寺等宗教文化資源,潯埔女、蚵殼厝、南音、歌仔戲、拍胸舞等民俗文化資源以及森林公園、鄭成功公園等山水生態自然景觀,已對“海絲”江口片景點進行整治,初步開闢“東海半日游”線路,並有“潯埔女習俗”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潯埔女服飾”入選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文興渡、美山渡、真武廟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旅遊業極具發展潛力。泉州師院、

黎明大學、泉州理工學院、泉州兒童職業發展學院、泉州農校、北師大附中、泉州師院豐澤附小、豐澤區教師進修學校等大中專院校、中國小校入駐轄區,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得到最佳化。

產業優勢明顯。第二產業方面,街道已成片開發東海濱城工業園區3000畝,引進企業300多家,培育重點企業60家,培植納稅超100萬元企業54家,外向型經濟已占經濟總量的70%,形成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以輕紡鞋服、陶瓷樹脂、電子機械為支柱產業的工業企業發展格局。服務產業方面,已引進麥德龍商貿、千億大街、現代家具、斯蘭保稅物流、盛輝物流、南威軟體園、泉州市迎賓館、泉州港務集團等大型的生產、生活性項目,第三產業發展迅猛。2008年,街道三產總產值88億元,其中工業產值70.87億元,第三產業產值 15.46億元,上繳工商總稅28554萬元,其中區本級稅收16964萬元,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城區雛形凸現。隨著大泉州城市東進戰略的加快實施下,陸續有一大批市區重點建設項目在東海開工建設,其中有重大市政建設類項目(如泉州市行政服務中心、泉州晉江大橋北岸工程等)、有道路交通類項目(晉江大橋、大坪山隧道非機動車道等)、有科教文衛類項目(區福利中心二期、市勞模中心、市老人公寓、市疾病防控中心等)、有安居工程類項目(寶秀安置小區、海星安置小區、石壁安置小區、“海絲”安置小區、濱海大道安置小區等)、有片區開發生活小區項目(東海濱城、寶珊花園、千億山莊、金帝花園、海景花園城、瑞士花園、盛世融城等),有較具規模的高貿服務項目(國貿商城、永輝超市、麥德龍、真武廟美食城、上好家世界、現代家具廣場、雲谷精品建材城等),有東海綜合大道、景觀東路、景觀西路等東海片區市政道路配套設施以及東海灘涂整理項目、東海組團東片區、東海組團西片區、北星現代商務區等片區規劃項目正在規劃、建設之中,城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建制沿革

東海街道晉江北岸 東海街道晉江北岸

2003年3月由原東海鎮改制而成,位於泉州中心市區東郊,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

行政區劃

下屬單位有法石社區居委會、大坪社區居委會、後亭社區居委會、雲山社區居委會、寶山社區居委會、北星社區居委會、後厝社區居委會、後埔社區居委會、東梅社區居委會、金崎社區居委會、蟳埔社區居委會、雲谷社區居委會。

地理環境

兩江入海口 兩江入海口

東海街道位於晉江下游北岸市區東郊,距區政府所在地 約4公里,東瀕泉州灣,南臨晉江,西接泉州市區,北與城東街道為鄰。 依山面海,素有“兩江”(晉江、洛陽江)夾“兩山”(大坪山、桃花山)之譽。

經濟概況

街道第二產業發展迅猛,已成片開發東海濱城工業園區3000畝,引進企業300多家,培育重點企業60家,培植納稅超50萬元企業40家,外向型經濟已占經濟總量的60%,形成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以輕紡鞋服、陶瓷樹脂、電子機械為支柱產業的工業企業發展格局。2002年,街道三產總產值24.8億元,其中企業總產值22.8億元,上繳工商總稅1億元,其中區本級稅收4470萬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全區前列。

載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新一輪城市建設中,已有泉州師院、黎明大學等大中專院校,東海濱城、寶珊花園、千億山莊、金帝花園和海景花園城等高級居住小區相繼落戶東海,推進了街道城市化建設步伐。作為城市東部新城區的發展重心,東海街道將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大泉州城市東進戰略的深入實施為契機,以"營造五種環境、推進三大轉變"為工作主線,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

東海名校 東海名校

泉州師院、黎明大學、泉州理工學院、泉州兒童職業發展學院、泉州農校、北師大附中、泉州師院豐澤附小、豐澤區教師進修學校等大中專院校、中國小校入駐轄區,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得到最佳化。

道路交通

後渚大橋 後渚大橋

轄區公路網路四通八達,國道324線、福泉廈高速公路及津淮東街、 泉秀東街等城市主幹道穿境而過,後渚大橋、濱海大道、大坪山隧道的建成通車和津淮街東延段、泉秀東街的拓改完工,使得交通路網更趨完善;街道距泉州晉江機場12公里,離泉州火車站5公里,且泉州市中心汽車站坐落於轄區內,交通十分便利;轄區擁有國家一類口岸---後渚港,建成5000噸級貨櫃碼頭、專用碼頭,已開通香港客運航線和日本、東南亞和歐美國際航運線。

基礎建設

商業形態已成型的東海灣 商業形態已成型的東海灣

隨著大泉州城市東進戰略的加快實施下,陸續有一大批市區重點建設項目在東海開工建設,其中有重大市政建設類項目(如泉州市行政服務中心、泉州晉江大橋北岸工程等)、有道路交通類項目(晉江大橋、大坪山隧道非機動車道等)、有科教文衛類項目(區福利中心二期、市勞模中心、市老人公寓、市疾病防控中心等)、有安居工程類項目(寶秀安置小區、海星安置小區、石壁安置小區、“海絲”安置小區、濱海大道安置小區等)、有片區開發生活小區項目(東海濱城、寶珊花園、千億山莊、金帝花園、海景花園城、瑞士花園、盛世融城等),有較具規模的高貿服務項目(國貿商城、永輝超市、麥德龍、真武廟美食城、上好家世界、現代家具廣場、雲谷精品建材城等),有東海綜合大道、景觀東路、景觀西路等東海片區市政道路配套設施以及東海灘涂整理項目、東海組團東片區、東海組團西片區、北星現代商務區等片區規劃項目正在規劃、建設之中,城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榮譽

街道緊緊抓住市級行政中心遷址東海的大好時機,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區位、產業、文化優勢,大力促進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先後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福建省鄉鎮50強、福建省“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泉州市農村工作先進單位、“六個好”基層黨委、文明城市建設先進單位等。

歷史文化

蟳埔 蟳埔

轄區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擁有真武廟、文興王爺宮、美山天妃宮、海印寺等宗教文化資源,潯埔女、蚵殼厝、南音、歌仔戲、拍胸舞等民俗文化資源。

風景名勝

大坪山鄭成功銅像 大坪山鄭成功銅像

街道旅遊資源豐富,擁有真武廟、文興王爺宮、潯埔、美山天妃宮、海印寺、大普廟、東海觀音寺等宗教文化資源,潯埔女、蚵殼厝、南音、歌仔戲、拍胸舞等民俗文化資源以及森林公園、鄭成功公園等山水生態自然景觀,已對“海絲”江口片景點進行整治,初步開闢“東海半日游”線路,並有“潯埔女習俗”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潯埔女服飾”入選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文興渡、美山渡、真武廟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旅遊業極具發展潛力。

河西區行政區劃

河西區共轄13個街道,區人民政府駐大營門街道紹興路。數據截止2009年。
街道大營門街道 | 下瓦房街道 | 桃園街道 | 掛甲寺街道 | 馬場街道 | 越秀路街道 | 友誼路街道 | 天塔街道 | 尖山街道 | 陳塘莊街道 | 柳林街道 | 東海街道 | 梅江街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