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古城

東門曰“朝陽”,西門謂“迎爽”,南門叫“戶牖”,北門稱“東昏”。 建城牆七里四十步,高二丈五尺,城門四座。 東門匾日“東作”,南門匾寫“南訛”,西門匾寫“西成”,北門匾書“迎恩”。

金興定二年(1218年),為避河(黃河)患,東明縣城從舊城(東昏鎮)遷至冤句縣故地(今東明集鎮)設縣。歷150餘年。遷來後,重修城寨,立四門。東門曰“朝陽”,西門謂“迎爽”,南門叫“戶牖”,北門稱“東昏”。明洪治三年(1490年)又以東明故地設縣,縣城設在大單集(今縣城),至今已500餘年。建城牆七里四十步,高二丈五尺,城門四座。東門匾日“東作”,南門匾寫“南訛”,西門匾寫“西成”,北門匾書“迎恩”。池深(護城河)一丈五尺,寬六丈余。後經歷代修葺,或城牆加高,或城門加多,或炮樓,女牆,池濠者,者在牢固城池。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東明城曾四次解放,城垣漸破,現僅存原址痕跡和護城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