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良友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2004年,10集電視紀錄片《梅蘭芳》執行製片人、執行總導演、撰稿。 2008年,12集高畫質電視紀錄片《台北故宮》製片人。 2009年,20集高畫質電視紀錄片《中國商人》導演;紀錄電影《外灘佚事》製片人。

基本信息

公司簡介

東方良友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和良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影視公司。秉持著“文化傳承、品質求精、多元包容、國際協作”的理念,已成為一家不但在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影視製作和博物館多媒體運營服務公司,更是全媒體時代立體傳播優秀文化、智慧、思考的一處開放的合作平台。

公司源起

東方良友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和良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資成立。
多年來,我們秉持著“文化傳承、品質求精、國際協作”的理念,用影像記錄真實,用畫面傳承文化,用聲音傳遞關懷,旨在推動中華文化的國際化進程。

經營理念

“文化傳承、品質求精、國際協作”
用影像紀錄真實
用畫面傳承文化
用聲音傳遞關懷
推動中國影視與中華文化的國際化進程

企業文化

我們的目標—以人文角度創新多媒體
達到人文歷史紀錄片製作的最高水準
創造全球華語文化作品新標桿
我們的使命—對中華的文明進行傳承和創新

公司實力

東方良友是一支追求國際一流水平的專業製作團隊,我們團隊核心人員擁有長達近二十年的行業經驗。製作節目品質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市場需求,我們承接的節目作品均符合央視播出的節目標準,並與國際上眾多主流電視媒體及製作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繫和合作。

服務與業務

紀錄片/專題片

大型高畫質電視紀錄片
主題影片/專題片
企業宣傳片/廣告片

博物館多媒體

觸控螢幕導覽
手機及平板APP套用開發
網站專題及遊戲製作

我們的作品

紀錄片

  • 《璀璨真言》 (大型電視紀錄片)

上海博物館六十周年的文化力量——該紀錄片是為上海博物館建館六十周年而製作的大型館慶高清紀錄片。通過本片倡導更多的大眾關注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整部紀錄片分為《歲月風骨》、《國之瑰寶》、《逝水年華》、《典藏脈動》和《爍古鑄今》五集。已於2012年11月1日起每晚在央視十套連續播出。
  • 《黃帝》(大型電視紀錄片)

該紀錄片介於史實與傳說之間,揭開炎黃子孫身世之謎,探索黃帝文化根基所在,通過展示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鞏固華夏五千年文明創始者黃帝在世界華人心中的巨大影響力。
  • 《汽車百年》(大型電視紀錄片)

這是一部汽車的歷史,它講述汽車自誕生的一個世紀以來,如何改變世界和身處其中的我們。追尋汽車的足跡,我們看到了文明的演進,看到了由技術驅動的社會變革,看到了人類永不停止的創新和探索。汽車?這個改變世界的機器,將帶領人類走向怎樣的未來?
  • 《當羅浮宮遇見紫禁城》(大型電視紀錄片)

一次不可錯過的藝術盛宴;四年時光探索東西方文明對話;五度進入羅浮宮全面記錄世界級藝術精典;上百位藝術大師的心路歷程。這是一部用中國的眼光、現代的立場解讀羅浮宮和深入探討東西方文化的大型紀錄片。它的視野展現交流與碰撞,不同文明之間對話的創作實踐。
  • 《千年菩提路—中國名寺高僧》(大型電視紀錄片)

這是第一部講述佛教在中國2000多年傳承和發展的紀錄片。那些歷史上最經典的佛教聖地、那些深刻影響著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高僧大德、那些穿越千年至今依然震撼著我們的精彩瞬間,在這部紀錄片裡一一呈現。
  • 《敦煌》(大型電視紀錄片)

歷時三年創作,全面紀錄了敦煌地區1600年的歷史進程。本片擁有大量獨家拍攝的鏡頭。敦煌研究院首次向電視媒體打開六十多個洞窟,其中大部分洞窟並未對遊客開放,也未對媒體開放過。在十集篇幅里,描述了十個人物的命運故事,對敦煌一千多年的歷史和生活有了生動的展示。
  • 《台北故宮》(大型電視紀錄片)

台北故宮博物院,匯集了65萬多件中國上下五千年來的藝術瑰寶,凝聚著華夏文明的精髓;她是中國歷史、文化、宗教、藝術和民族思想最閃光的部分,是整個華夏民族文明史的縮影!大型高畫質電視紀錄片《台北故宮》將立足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資源、人文歷史及自然景觀,面向全球傳播華夏文明的精粹,彰顯文物背後的人性之光。

宣傳片

  • 《世博國家電網》(高清弧幕影片)

該片是為上海世博會國家電網館攝製的主題影片,宣傳智慧型電網理念,普及大眾對智慧型電網的認識,展示高效能、低投資、安全可靠、靈活應變的智慧型電網系統,為未來人類生活帶來的美好前景。
  • 《蒙牛》(高畫質電視宣傳片)

有一群來自北方草原的中國人,因為“蒙牛”這個名字的誕生,生命從此泛起了不一樣的波瀾。他們試圖征戰世界,榮辱功過總會經由時間的度量,而夢想已然烙下印記。

專題片

  • 上海博物館錢幣館《絲路錢幣》專題片
  • 首都博物館特展“北京胡同四合院”專題片
  • 上海博物館玉器館《采玉》專題片
  •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明清輝煌》專題片
  •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先農壇》專題片

博物館多媒體

  • 《金玉年華芮國精品展》觸控螢幕、移動導覽
    為配合上海博物館[金玉年華-陝西韓城出土周代芮國文物珍品展特展]設計、製作及開發的基於Android 平台的脫機式平板設備導覽節目,及基於微軟平台之固定式觸控導覽節目,輔助博物館特展的展示及教育推廣功能。
  • 《少數民族工藝館》觸控螢幕導覽
    內容有中文和英文兩個版本,主題劃分為民族概況、精品鑑賞、製作工藝、民風民俗、互動遊戲五個板塊,觀眾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及語言,隨意點擊觀看。本觸控螢幕導覽為參觀者提供了全方位的觀展指南。
  • 《上海世博會城市足跡館》多媒體展項及觸控螢幕導覽
    整個多媒體展項共分為:多媒體觸控螢幕導覽系統、序廳<理想幻城>弧幕投影、高清多媒體影片、多媒體影片展項、多媒體節目幾大部分,目的是集互動式觸控螢幕導覽、互幕投影和高清影片多位元素為一體,綜合多媒體資源讓觀眾更直接的感受到城市足跡館獨特、深厚的文化魅力。
  • 《上海博物館全館》觸控螢幕導覽
    大廳觸控螢幕多媒體導覽節目製作成中、英雙語版本,以滿足更多遊客的需求。設計風格加深上海博物館的建築印象,結合館方已製作完成的虛擬三維場景與三維文物的精彩表現,打破整體展廳的同一概念,以說故事的形式言簡意賅地介紹文物。
  • 《深圳博物館新館》觸控螢幕導覽
    為深圳博物館製作地全方位互動式多媒體導覽節目,參觀者可以通過設定在館內各區域地觸控螢幕,了解本館概況、查詢各個展廳內容、藏品信息和各個樓層的空間布局以及其他各項相關服務等內容

我們的榮譽

《璀璨真言》

榮獲第八屆“中國紀錄片國際選片會”人文類二等獎節目

《汽車百年》

榮獲第29屆“星花獎”特別節目獎
榮獲第六屆“紀錄中國”創優評析二等獎節目

《羅浮宮》

——《當羅浮宮遇見紫禁城》
2011年第十一屆四川電視節榮獲“金熊貓獎”
榮獲“2010年度中國電視紀錄片系列片十佳作品”稱號
榮獲“中國電視紀錄片2010年度作品”
榮獲第五屆“紀錄·中國”一等獎
榮獲第二十四屆金鷹節獲優秀紀錄片獎

《台北故宮》

榮獲2012年兩岸交流優秀電視作品
榮獲第三屆“紀錄中國”金牌節目
榮獲第21屆“星光獎”特別獎
榮獲“人文中國”紀錄片論壇暨2008-2009年中國電視紀錄片系列片十佳作品獎

《敦煌》

榮獲紀錄中國.2009一等優秀節目

《崑曲六百年》

榮獲第21屆“星光獎”電視文藝專題片大獎

《故宮》

榮獲2005年四川國際電視節金熊貓獎人文紀錄片大獎;最佳攝影獎
榮獲2005年第23屆中國電視金鷹節最佳長篇紀錄片獎;最佳編導獎、最佳攝像獎
榮獲2006年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國際選片會十佳紀錄片獎;最佳音響音樂獎
榮獲第十一獲廣電總局頒發的專題片聲音金帆一等獎
榮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發的2005-2006年度中國廣播電視節目獎
榮獲2007年文獻紀錄片20年經典紀錄片獎
榮獲2010年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頒發的“十年十大紀錄片”

我們的工作團隊

梁碧波工作室

梁碧波導演生於60年代,現任職務為——中央新影集團梁碧波工作室總監、成都電視台專家工作室專家、同時擁有高級記者職稱。曾獲得過的主要榮譽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際評審、全國百佳電視藝術工作者、中國紀錄片特別成就獎、美國訪問學者等。
主要作品——從業20年來,梁碧波導演為中央電視台、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鳳凰衛視、DISCOVERY等主流媒體拍攝製作了80多部(集)電視紀錄片、電影紀錄片,1部故事片電影。獲國際大獎6項、國際入圍15次。主要獲獎作品有:
《冬天》:第1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短紀錄片獎、最佳紀錄片攝影獎。
《三節草》:第20 屆法國國際真實電影節特別獎。
《婚事》:2000匈牙利國際視覺藝術節大獎,2000年第五屆羅馬尼亞阿斯特拉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大獎。
《RAISING BABY GAINT PANDA》:2007(第9屆)四川國際電視節金熊貓獎自然及環境類評審特別獎。
《百川中學》:2009中國電視星光獎。
數字電影《太極》:28屆義大利米蘭國際體育電影節最佳體育影片。
35mm彩色寬銀幕故事片《永生羊》:2011亞美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2010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入圍。2011年金雞獎最佳處女作提名、最佳音樂提名、最佳女配角提名。
10集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建川博物館的非常記憶》。
20集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紅星照耀中國》。
12集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黃埔軍校》。
其作品除在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播出外,還在12個國家的電影節以及日本NHK、法國ARTE、美國、英國合辦的ANIMALPLANET(動物星球)、澳大利亞SBS和芬蘭國家電視台、羅馬尼亞國家電視台等主流媒體播出。
國際活動——2001年,在美國紐約做電影電視訪問學者。2004年以來,共擔任國際評審9次,如下:
1. 2011第24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DFA)國際評審。
2. 2010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國際評審。
3. 2009第11屆達卡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審。
4. 2008黑山共和國國際電視節國際評審。
5. 2008卡達多哈第四屆半島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國際評審。
6. 2007第13屆希臘國際短片電影節國際評審;
7. 2007第17屆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審;
8. 2004第10屆上海國際電視節國際評審;
9. 2012第五屆中國雅安國際熊貓動物與自然電影周國際評審。
此外,曾經赴美國、俄羅斯、巴基斯坦、菲律賓採訪拍攝,多次應邀赴美國、法國、荷蘭、德國、希臘、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卡達、孟加拉國國國等地,出席國際電影節和學術研討等國際學術活動。
教學活動——2000年以來兼任四川大學電影電視系客座教授、四川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同時,北京電影學院將梁碧波同志的創作活動寫入了專業教材,英國劍橋大學將其作品收入網站,中國各地的影視院校也廣泛使用其作品為教學片。
學術兼職——現兼任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理事。

崔真工作室

崔真,漢,生於60年代。1992年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畢業後,任蘭州電影製片廠導演。此後輾轉於蘭州、北京之間,折騰著自認為特值得折騰的事兒。電影、電視劇、紀錄片、廣告、宣傳片、批評報導……導演、攝影、撰稿、製片……林林總總、樁樁件件,雖身心憔悴,但不知何故,卻依然樂此不疲。而今反觀過往,許多當年自認為特值得折騰的事兒,純屬瞎折騰,但經歷之豐富,還是相當的令人欣慰的。
2002年-2003年,中視都市傳媒《記憶劇場》、《都市劇場》、《五·一特別節目》、《十·一特別節目》製片人、總導演。“都市傳媒”似乎已遁形於江湖,但當年的那段合作,應該是在京折騰真正的開始。
2004年,10集電視紀錄片《梅蘭芳》執行製片人、執行總導演、撰稿。《梅蘭芳》——榮獲改革開放30年中國紀錄片人物類獎金獎;榮獲2004度中國優秀紀錄片獎。聽說該片在國內獲得了許多獎項,挺好;許多觀眾的認可和業內的首肯,挺好,所以,能在該片的創作過程中幾近崩潰,挺好。
2005年,中央電視台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特別節目——20集電視紀錄片《抗戰人生》執行製片人、總導演、總撰稿。由於種種原因,這部片子可以說是生磕出來的,播出效果好像還不錯。“無中生有”的本事很是讓自己暗自竊喜了好一陣子。但當一位觀眾打來電話---“……不是看了你們拍的這部片子,我真不知道平時髒了吧唧、窩窩囊囊,歷次運動拖累我們全家的老爺子,當年是那樣的英勇無畏,那樣的爺們兒……”,我開始慶幸於上蒼安排的這次接近歷史真相的經歷,開始期盼著下一次的開始,但不知何年何月……
2006年-2007年,七集電視紀錄片《錫商》總導演、製片人、撰稿。該片獲了些獎,投資方的訴求應是圓滿了。這似乎也應和著片中關於做人、做事,抑或“獨善其身”、“兼濟天下”的思考。
2008年,12集高畫質電視紀錄片《台北故宮》製片人。《台北故宮》——2009年,榮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第三屆“紀錄·中國”金牌節目;2009年12月,榮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第21屆星光獎特別獎;2010年1月,榮獲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視協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評選出的2008-2009年度中國電視紀錄片系列片十優作品;2012年12月,榮獲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兩岸文化交流優秀電視作品。
2009年,20集高畫質電視紀錄片《中國商人》導演;紀錄電影《外灘佚事》製片人。紀錄電影《外灘佚事》——2011年,榮獲第11屆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國際紀錄片人文類入圍獎;2011年5月,榮獲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視協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中國電視紀錄片2010年度作品。該片創作過程中,橫刀立馬的團結與無畏,就如當年上海灘的許多傳奇一樣,動人心魄。
2010-2011年,6集高畫質電視紀錄片《黃帝》製片人、執行總導演、撰稿。《黃帝》——2012年7月,榮獲中國(青海)世界山地紀錄片人文類長片入圍獎;2012年11月,榮獲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視協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第十八屆電視紀錄片好作品獎。這是一次無法完成的探尋,也是第一次叩問神話時代的真實演繹。
2012年,5集紀錄片《外灘佚事》製片人、執行總導演。紀錄片《外灘佚事》——榮獲中央電視台新影集團2012年度最佳剪輯獎。通過人物命運的軌跡,探尋上海灘800年的風雲傳奇;5集高清紀錄片《璀璨真言》藝術指導。《璀璨真言》——榮獲第8屆中國紀錄片國際選片會人文類二等獎節目。在一個甲子的輪迴中,感悟文明的傳承與堅守;2集高清紀錄片《一城一面一世界》總導演、總撰稿。品位家鄉的美味與溫暖,還原蘭州牛肉拉麵一百年的真實傳奇。
身心憔悴,樂此不疲還在繼續……

許俊工作室

2012年,他為上海博物館建館60周年執導製作大型館慶紀錄片《璀璨真言》榮獲第八屆“中國紀錄片國際選片會”人文類二等獎節目;
2011年,他為CCTV紀錄頻道製做了10集系列紀錄片《愛上新一行》,其中《早安!小丑魚》獲得了2011年度最佳編導獎;
在故事片領域,他於2001年在德國拍攝過影片《Even the Sand》,2007年在洛杉磯執導故事短片《心碎旅館》,2010年,他在洛杉磯執導故事影片《騎士》;
2007年,他執導的影片“Art Factory”,代表Discovery亞洲電視網獲得該年度亞洲電視大獎紀錄片優勝獎;
2005年,他成為Discovery探索頻道亞洲新銳導演計畫的優勝者,並為Discovery亞洲電視網製作執導影片“Art Factory”、“勇闖天涯—遠征國境線”、“心迴路轉”等多部影片.
在廣告片方面,他亦有八年的國際製作經驗,他服務過的品牌有Volksvagen,Volvo,Siemens,Visa,Baidu,Boscov百貨等等。
導演的話:攝影機轉動時,你正在創造一個新世界!

范立欣工作室

范立欣導演是中國首位獲得美國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長篇商業報導獎兩項大獎的一位導演。
范立欣導演從事電影紀錄片創作始於1998年。
他在2003年剪輯的紀錄片《好死不如賴活著》獲得了英國皇家紀錄片學院獎和美國電視文化藝術貢獻獎。
此後,他曾就職於中國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
2006年初,范立欣任中方製片人參與了加拿大電影局製作的大型紀錄片《沿江而上》拍攝。該片在溫哥華電影節上榮獲“加拿大最佳紀錄片獎”,並獲得2008年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將提名。
2006年,范立欣導演開始創作紀錄長片《歸途列車》。
農民工一直是讓范立欣難以釋懷的題材,出生於中國農村,又因為曾在電視台工作而走遍全國的他,真正體會到了中國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傳統與現代,家庭和社會之間的深刻影響。
《歸途列車》歷經三年時間製作完成,一經發行便舉世矚目。
《歸途列車》首先獲得蒙特婁國際紀錄片節“最佳紀錄片首獎”,緊接著入圍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並一舉獲得全球紀錄片最高獎項“伊文思獎”。這是該獎項在歷史上首被中國導演摘得。
隨後,《歸途列車》更是技壓群雄,勢不可擋,在全球一路獲得了雙料艾美獎、洛杉磯影評人大獎、紐約時報2010年度十大影片、舊金山國際電影節、洛杉磯亞美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多倫多電影節年度十大影片、加拿大電影最高榮譽“基尼獎”、法國真實電影節競賽單元、阿布達比電影節金獎、香港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入圍蘇黎世電影節競賽單元等全球各大電影節中獲得了最佳紀錄片、最佳攝影等四十多個獎項。
同年,范立欣導演又入圍被好萊塢譽為“奧斯卡風向標的“美國導演工會獎,成為歷史上入圍該獎項的聊聊無幾的華人導演之一。隨後,《歸途列車》雖然與入圍奧斯卡失之交臂,但奧斯卡評審會依然正式提及了《歸途列車》這部影片(Notable Omission)。與此同時,《歸途列車》在各電影節中大展頭角:紐約”電影眼“大獎最佳國際影片、美權威影評網金西紅柿大獎等、都是華人紀錄片甚至全體電影界得重大突破和斬獲。
范立欣在國際電影電視領域的傑出成績獲得了多方青睞與關注。
2010年,法國嘎納電影節的姊妹節MIPDOC在全球五大洲選出各一名當年為世界紀錄片電影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並授予他們“先鋒精神獎”(Trail Blazer Award)。范立欣導演作為亞洲先鋒在法國嘎納領取了該項殊榮,出席頒獎儀式的有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總經理陳春麗女士。
范立欣導演還在當年獲得英國舉辦的OneWorldMedia大獎的年度導演獎。
與此同時,范立欣導演擔任“艾美獎”評審,阿姆斯特丹紀錄片電影節最高獎“伊文思獎“終審評審,亞太電影節紀錄片評審,中央電視台亞廣聯選送評獎節目評審等多個重要電影電視活動的評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