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市華僑農場中心學校

東方華僑農場籌建工作正式起動後,農場職工子女的上學是一個緊迫的問題。 1982年時,全場共有10所學校,基本滿足了農場職工子女的上學需求。 建場伊始,農場設立了教育科,由農場直接領導,加強教育的管理和教學設施的建設。

基本概況

1978年至1979年,因越南當局的排華正策,一大批在越華人,被迫離開越南回到祖國。這批被迫回國的歸難僑兩手空空,沒有工作,衣、食、住均無著落,為了儘快給歸難僑創建一個新的家園,穩定歸難僑的情緒和生活,黨中央決定在海南新建5個華僑農場,來集中安置和解決歸難僑的生活和工作問題。東方華僑農場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和歷史使命之下應運而生的。
東方華僑農場籌建工作正式起動後,農場職工子女的上學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因此,建場伊始,農場便成立了教育科,直接負責農場的教育工作。
由於農場職工子女多,到地方學校就讀,不僅路程遠,不方便,還存在著嚴重的語言交流障礙。為此,農場抽調出一批文化程度較高的職工來臨時當國小老師,給職工子女上課。職工子女中的中學生則要到新龍中學去讀書。當時農場的教育條件非常艱苦,教室都是茅草房,由於剛建場,周圍還沒有綠化,也沒有種樹,環境惡劣,一起沙塵就直往茅草房中鑽。
1982年前,全場共有國小9所、中學1所、教室都是茅草房。1982年後,農場先後在場部新建了場部教學樓。新校舍建成後,將在新龍中學就讀的農場職工子女全部接回,同時還將新龍中學的老師幾乎全部搬到了場部,學校的師資力量得到極大地提高。老師配備充足,教學設施配備較為完善,學校有教學大樓,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體育器材室、儀器室等。當時設立了從國小到高中的所有年級。在比較大的、人口比較多的生產隊都建了國小,方便職工子女上學。1982年時,全場共有10所學校,基本滿足了農場職工子女的上學需求。
農場每年的年度計畫都將職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列為重點,投入資金改造校舍,興建教育配套設施,改進辦學條件。至2004年,全場的學校全部改造磚瓦房,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後來的發展中,農場根據各個生產隊職工子女的人數多少、上學的路程遠近、師資的配備等各個方面的因素考慮,撤併了一些隊的學校,使教學資源得到更為充分的利用。
如今,全場共有6所國小(其中完全國小2所),共35個班級;1所中學,設4個班級。2007年,農場7~12周歲兒童入學率達到95%,13~15周歲兒童入學率達到91%。全場小學生人數共1381人,其中黎族學生949人,占總數的68.7%;女生總人數661人,其中黎族女生451人,占女生總人數的68.2%;場中學有中學生174人,其中黎族學生72人,占總人數的41.37%,教職工97人,其中退休教職工20人,職工6人。
全場中國小教學設施建設面積4074.8平方米,其中,教學辦公建築面積3168.69平方米,職工宿舍建築面積263.85平方米。(以上數字僅供參考)中國小分布合理,場部有中學一所,每個自然村有一所國小,能夠滿足目前農場職工子女的上學需求。

管理供體制的改革

東方華僑農場歷來重視職工子女的教育問題,這也是每年度經營管理方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場伊始,農場設立了教育科,由農場直接領導,加強教育的管理和教學設施的建設。
1990年,農場機關科室進行了大改革,僅設立場長辦、生產辦、黨委辦、企事業辦四個辦公室。每個辦公室由一個場領導兼任主任,教育工作由企事業辦公室直接領導。
1992年2月,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後,取消了四個辦的設定,恢復1989年之前的管理體制,教育工作仍由教育科負責。
2007年12月,根據《國務院關於推進華僑農場改革和發展的意見》(國發[2007]6號)、《海南省推進華僑農場改革和發展方案》關於場辦社會分離,減輕農場負擔的規定,農場不再承擔辦教育的職能,教育工作劃歸地方管理。農場於2007年12月27日完成了其人員的檔案審查,並正式移交地方,由東方市教育局直接領導。

歷史性的轉折——中心校的誕生

2010年3月17日東方市教育局正式宣布取消教育科,成立中心校(九年一貫制),並任命中心校領導班子:李敏同志任東方市華僑農場中心學校校長,張達壯同志任東方市華僑農場中心學校常務副校長,陳晶同志任東方市華僑農場中心學校副校長。
我們衷心希望農場的子女能像地方的子女一樣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資源,同時也希望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農場中心校全體教職員工群策群力,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把農場的教育教學質量推上一個新的台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