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巴谷

東巴谷

東巴谷(Dongba Valley),位於雲南玉龍雪山腳,毗鄰麗江古城,是雲南省著名的文化遺址之一。東巴谷以其獨特的東巴文化聞名於世。東巴文字又被稱為“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用東巴文字寫成的東巴經也廣流傳於中國及許多歐美國家。東巴谷居主要住著納西族人。納西族保留著女系氏族的特點。女人出去幹活,男人則在家看書或做手工,所以在東巴谷,隨處可見精美的手工藝品。東巴谷還有僳僳族、他留人、普米族、摩梭族、藏族的民族的居民。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這些民族文化交融在一起,吸引了大量的遊客。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雪山下的東巴谷 雪山下的東巴谷

東巴谷位於雲南玉龍雪山腳下(旅遊要用奧默攜氧抗高原反應),距麗江古城十五公里,是一個自然生態大峽谷,為遠古造山運動時期撕裂的一個斷裂谷。谷長90公里,裡面峭壁懸崖鬼斧神工,山洞林立森然如夢,再雜以各種鍾乳、枯藤、怪樹、奇石、珍禽、鳴鳥、飛瀑,被當地人發現後稱之為東巴谷,納西語叫“裸美落“,漢語是好大一個谷的意思。

東巴谷 東巴谷

走進東巴谷,迎面看到的就是一個略為寬大的東巴廣場和它背後狹長的“匠人街”,廣場上衣裙斑讕、神采飛揚的各民族姑娘小伙熱情地載歌載舞,歡迎每一位來到東巴谷的遊人。

人文歷史

東巴谷木雕 東巴谷木雕

“東巴”納西語意為“祭司”,以父子傳承或師徒相傳。他們是宗教活動的組織者、主持者,又由於 他們掌握東巴文,能寫經、誦經,能舞蹈、繪畫、雕塑,懂得天文、地理、曆法,所以成為納西族古文化的重要傳承者。

東巴谷,集民族風情於一身,無論是木雕師、石匠,還是打豆腐的、紡織的,都是鄉下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們雖然是不同的民族,但看上去又似乎是一個大家庭里的成員。在這裡,6個民族院落一家挨著一家,將麗江多民族的風情習俗一展無遺。

街道兩旁有納西族、僳僳族、他留人、普米族、摩梭族、藏族六個少數民族院落,住房是老舊的、地道的、原模原樣的。人們的活動豐富多彩但也很尋常,有做耙耙的,烤食品的,也有表演性活動。

東巴文字 東巴文字

僳僳族男人在自家院裡表演上刀山下火海,那伸向天空的高高的雲梯確是用刀做的,用舌頭舔火也是真的,他留族每個成年的姑娘,都有一間獨屬自己的“姑娘屋”。她們在這裡神神秘秘地“過七關”,要跟七個不同的小伙子睡著談戀愛,決定最後的取捨。普米族的烤豬很是了得,可以放很久的,納西婦女現場做的粑粑香軟糯甜,遊客都伸著手等,普米族姑娘和小伙迎賓的歌聲和琴聲久久迴蕩,摩梭女子神密又美麗

東巴文化能延續至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納西族女人下地耕田,回家操勞,而男人只在家裡閒坐讀書,琴棋書畫,因此,主外又主內的納西族女人很辛苦也很有地位,而男人們從事文化及手工藝製作成為風氣,到處都能看到雕工繁複精美的手工產品如銀器玉器木雕。

千里共嬋娟 千里共嬋娟

在雲南2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水、滿3個民族已使用漢語外,其餘22個少數民族講26種語言,有14個民族使用著22種文字,而納西族的東巴文字被譽為“世界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由一千四百多個東巴文單字寫成的東巴經,存留二萬餘卷,分別收藏於中國的麗江、昆明、北京、南京、台灣及美國、德國、西班牙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3年8月30日,波蘭格但斯克,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諮詢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中國麗江東巴古籍文獻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麗江東巴谷成為中國唯一擁有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記憶遺產三項世界桂冠的國際旅遊目的地。

主要景點

匠人街

匠人街 匠人街

東巴谷的主街是匠人街,這裡是原始商貿的集貨買賣地。街兩邊是一些少數民族的院落,都是充滿民族特色的店鋪,各種首飾、皮毛、藥材琳琅滿目,東巴經院裡一個個文雅、端莊的東巴先生專心地讀書寫字,而那一牆的東巴象形文字則像現代抽象作品一般富於裝飾效果。

臨波橋

東巴谷相冊 東巴谷相冊

走出匠人街,跨過名叫臨波橋的吊橋,橋下就是藍湛湛的裸美湖,遠處是煙波飄渺,時隱時現的玉龍雪山,前面就是綠色的森林浴道,這條林中的曲折小路上有各種枯藤、怪樹、奇石、珍禽、鳴鳥,還有動物的祭祀地,景致優美,行人稀少,是一個名符其實的生態文化園。

交通信息

自助交通

從昆明到麗江,行車5-6個小時,行程527公里。購票乘車地點:昆明市西部客運站。建議到昆明火車站坐火車,安全舒適。

沒有直達東巴谷的公車,可以從麗江騎行(距離麗江古城大約15公里)

也可以在麗江象山市場乘坐17路公車到玉龍雪山老收費站下車然後步行500米到達

1.

從昆明到麗江,行車5-6個小時,行程527公里。購票乘車地點:昆明市西部客運站。建議到昆明火車站坐火車,安全舒適。

2.

沒有直達東巴谷的公車,可以從麗江騎行(距離麗江古城大約15公里)

3.

也可以在麗江象山市場乘坐17路公車到玉龍雪山老收費站下車然後步行500米到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