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宋家莊

戰爭年代,該村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史。 相信不久的將來,該村的面貌一定會有大的改觀。 東宋家莊村是辛莊鎮東南最小的一個小山村,人們有“不到嶺頂不見宋”的說法。

東宋家莊村,隸屬鋼城區里辛街道辦事處,該村南與鋼城區雙口峪村,東與鋼城區黃金籃村,西與北田莊村接壤,北與喬店村、坡莊村為鄰。全村共有535口人,有四個姓氏,韓、王、趙、狄。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明朝洪武年間,宋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此建村,當時是以姓命村宋家莊。因與其他村重名,1982年經縣人民政府批准,改稱東宋家莊。該村原址在嶺腳下一片平坦地上,為了擴大可耕地面積,才將居住在沃土上的村莊搬上嶺的。
戰爭年代,該村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史。解放戰爭時期,許多有志青年回響黨的號召,積極參軍參戰,在革命鬥爭中屢建戰功。如王奉傑同志作戰英勇頑強,在一次戰鬥中英勇殺敵,光榮犧牲。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萊蕪建地級市10年來,東宋家莊的經濟發展很快,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一條長2000多米的公路與鋼城區北田莊村道路接通。十年來先後修建了三座橋。喬店水庫南乾渠蜿蜒繞村後而過,好像一條長龍包圍了村莊。有利的灌溉條件,保證了農作物的豐收。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這個村在山嶺薄地上建起了蘋果園、桑園等經濟園林。一改過去只種糧食作物的單一種植結構,改種經濟作物生薑、大蒜、樹苗、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還有一些村民開始搞起了養殖業。這些都大大帶動了宋家莊村的經濟發展。
到現在為止,東宋家莊村已有10多名大學生,其中韓克濤已取得碩士學位。相信不久的將來,該村的面貌一定會有大的改觀。
東宋家莊村是辛莊鎮東南最小的一個小山村,人們有“不到嶺頂不見宋”的說法。因該村地處山凹,雖由較低的河床上搬遷至北嶺坡上,終因嶺高未至嶺頂,加之原以宋姓命村,故有“不到嶺頂不見宋”之說。
該村民眾重視文化活動。1952年,在李清雲、吳航的帶領下,一批青年組織起來,成立了業餘戲班,請師學戲。演出劇目有《包頭山》、《轅門斬子》等,戲班一直延續到現在。
一、烈士英名錄
王豐傑 王學恩 王學讓
二、歷任村支書
建國前後 王學堂指導員
1952年-1966年 王豐高
1966年-1974年 王豐雲
1975年-1993年 王保華
1993年-1997年
1997年-1998年 王美臣
1998年-2000年 王保華
2000年- 韓克軍
三、歷任村主任
1952年-1966年 王豐雲(大隊長)
1966年-1974年
1975年-1985年 王保華(大隊長)
1985年-1993年 王金華
1993年-1997年
1997年-1998年 王財華
1998年- 韓克遠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王豐忠 浙江省海鹽縣縣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