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坑賣身節

東坑賣身節是廣東省東莞市東坑的“二月初二賣身節”,東坑之所以形成“二月初二”這個奇特的節日,是因為東坑有著“農耕年代”的輝煌。

東坑賣身節是廣東省東莞市東坑的“二月初二賣身節”,現又名“潑水節”,“射水節”等,起源於明末清初。美麗的傳說和歷史足以說明,東坑之所以形成“二月初二”這個奇特的節日,是因為東坑有著“農耕年代”的輝煌。
在東坑,有“盧家地,謝家田”的著稱。連線寒溪江畔,一條青鶴小河得天獨厚地成為當時貫通省城的運輸大動脈。廣州、東莞、石龍、惠州等貨船常到東坑。東坑麻石街賣糖墩成為農副產品。、生活用品的中轉碼頭。蠶桑種養、蔗糖加工、穀米加工、榨油加工,相繼興起。尤其夏收夏種之後,一河兩岸,鬥蟋蟀的蟋寮,連綿一片。
其賭館、煙館、妓館昌盛。省港粵劇紅伶瀕臨東坑鬧市,載歌載舞,燈紅酒綠,人稱為“小澳門”。特定的運輸環境,特定的農耕需求,譜寫成了一曲“二月初二”。傳說,“賣身節”是出自東坑塘唇村,有一姓盧的大戶,趕著明清之前開耕,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在塘唇村前,貼出僱請農耕長工啟事。
東坑“二月初二”它曾幾經滄桑,這個名為“賣身節”又名“遇仙節”,後改為“翻身節”。近年來,遊人愛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槍射水作樂,故又名“射水節”。“二月初二”來趁歡樂的人們都希望在這一天,讓東坑之水灑一身吉祥,帶回去一身好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