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2月3日在杭州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杭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蔡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杭州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在中共杭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施一攬子政策措施,全力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增活力、重民生,實現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098.66億元,增長10%;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9%,工業增加值增長6.0%;三次產業比重為3.7∶47.8∶48.5;財政總收入1019.43億元,增長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20.79億元,增長14.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91.65億元,增長1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4.93億元,增長15.8%;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達2.6%;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5%以上;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別減少3%;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822元,分別增長11.5%和10.6%;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98.6;新增就業人數23.5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42%。。
(一)全力擴內需拓市場,經濟實現回升向好
把擴投資作為保增長的重中之重。堅持大項目帶動,全面實施總投資3275億元的新一輪“十大工程”。277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815億元,為年度計畫的129%。實施捷運、鐵路“五線一樞紐”、快速路網、高速公路、橋隧、河道等重點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加快錢江新城、城東新城、奧體博覽中心等新城和城市綜合體建設。推進正泰太陽能薄膜電池、海正醫藥、新安化工有機矽、阿里巴巴淘寶城、浙大網新科技園、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二期等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加大對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和民生工程投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把促消費作為保增長的關鍵之舉。實施城鄉居民收入5年倍增計畫和低收入民眾增收行動計畫,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深入開展“消費促進年”活動,舉辦星光大賣場、中國杭州竹筍節等200多項主題促銷活動,發放各類消費券11.57億元。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開展家電、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銷售。發展十大特色潛力行業,培育“2+8”消費模式,促進商貿、住房、通信、文化、健身、網路等消費持續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際增幅高於GDP增幅7.4個百分點。
把拓市場作為保增長的當務之急。全面落實出口退稅、信保補貼、商標註冊補貼、展會補貼等措施,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拓市場。鼓勵企業參與捷運、高鐵、大飛機等重大工程項目招投標。啟動“十百千萬億”國際市場開拓工程,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等國際展會,到北京、上海等地開展大型促銷活動,舉辦第二屆阿里巴巴網貨交易會、第三屆中國杭州電子信息博覽會等154場大型展覽會,拓展杭產品市場。引導企業組建工業成套設備工程公司,扶持1.2萬餘家企業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拓國內外市場。
把送溫暖作為保增長的保障機制。實施工業10條、外經貿10條、房地產“24+5”條、工商21條、就業30條、促消費38條和大項目帶動、服務業優先等一攬子扶持政策,落實各項稅費減免措施,新停徵和取消10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為企業減負107.57億元。建立月度經濟形勢分析、工業、服務業、外經貿、大學生創業等協調例會和服務企業聯繫點制度,發揮工業、房地產、金融、外貿出口等應對小組作用,加強監測預警和對企業的跟蹤服務。繼續實施項目審批代辦制,辦結審批項目2291項。評選表彰7098家社會責任建設先進企業。
(二)加快轉型升級,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
都市農業加快發展。農林牧漁總產值增長5.5%。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183個,糧食總產量107.24萬噸,超額完成計畫任務。最佳化農業布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和外向型農業。發展農產品物流與農業會展,休閒觀光農業、“農家樂”接待人次和營業收入增幅均超過30%。新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3.5萬畝。實施農業豐收項目40個,改造市級中低產田示範項目70個。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7家。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先進制造業最佳化提升。堅持主攻工業、決戰工業、穩定工業。制定實施裝備製造、汽車、紡織服裝、輕工、電子信息、石化等產業調整振興三年行動計畫。提高重點技改項目貼息標準,實施市級重點工業技改項目439個,杭氧、杭叉、杭機、杭重等重點搬遷企業順利投產。吉奧汽車實現批量生產。積極扶持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施市技術創新計畫項目315個,市重大科技創新項目53個,22個項目列入省“958”企業技術趕超計畫。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1236家,新產品產值率達16.73%。推進33個國家產業基地、試點及拓展區建設。制定大江東新城戰略規劃與概念性規劃,打造產業發展新平台。
現代服務業優先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2個百分點。發放旅遊消費券,加大國際國內旅遊促銷力度,承辦第五屆世界旅遊目的地管理大會和亞太旅遊交易會,推進旅遊綜合體建設,接待入境遊客230.4萬人次和國內遊客5093.72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旅遊總收入分別達13.80億美元和803.12億元。成功舉辦第11屆中國杭州西湖國際博覽會,帶動會展業快速發展。推進長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建設,新引進金融機構5家、累計達242家,年末貸款餘額13113.3億元,當年新增貸款3046.41億元。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7%,金融總量和金融綜合競爭力均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五,金融生態環境位居第一。推進新一輪商業特色街區建設和市區農貿市場與專業市場改造提升。信息軟體、現代物流、中介服務等新型城市經濟業態快速發展,網路經濟、移動商務等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大力發展樓宇(總部)經濟,年稅收超億元樓宇達28座。
文化創意產業較快增長。文創產業增加值增長15%,占GDP比重達12.6%。十大文創園區建設穩步推進,之江文化創意產業園、白馬湖生態創意城獲中國最佳創意產業園區獎。成功舉辦第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第三屆中國(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和杭州藝術博覽會等文化類會展。教育培訓業快速發展。以華數為龍頭推進有線網路數位化發展。我市10家文創企業、16個影視項目入選2009-201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項目)。原創動畫產品達2.74萬分鐘,8部作品入選國家優秀卡通片,均居全國城市首位。
企業實力不斷壯大。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培育計畫和中小企業 “瞪羚計畫”,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打響“杭商”品牌。81家企業入選中國民企500強,連續七次蟬聯全國城市第一;38家企業集團入選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連續三年列全國城市第一;21家企業上榜中國企業500強,56家企業入選中國最大1000強企業集團,均名列副省級城市第一。
(三)統籌城鄉發展,市域網路化大都市建設積極推進
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績。實施擴權強鎮。推進農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26家。完成村莊布局規劃修編。土地流轉10萬畝,經開發整理新增耕地3.28萬畝。完成除險加固33座中小型水庫與221座山塘,紮實推進閒林水庫前期工作。開展風情小鎮創建活動。完成740個村級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完善規範2000個村級計生服務室。改造建設農村住房4.9萬戶。安置下山移民1830戶、6314人。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就業幫扶力度。全市低收入農戶人均純收入超過3000元。
城市建設呈現新亮點。捷運一號線、二號線東南段36個站點全部開工,20個站點完成主體施工,盾構推進33公里。“十縱十橫”道路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蕭山機場公路改造、錢江通道及南接線、杭新景高速公路延伸線(之江大橋)、慶春路過江隧道、杭長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申嘉湖杭高速主體工程建成。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第八次推出新西湖、第四次推出新西溪和新運河,南宋御街順利開街。完成市區47條河道綜保工程。推進南宋皇城大遺址、良渚遺址綜保工程,實施西湖申遺整治、“景中村”整治、江洋畈生態公園建設等項目。西湖綜保工程榮獲杜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中山路綜保工程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五縣市與主城區一體化發展取得新成效。實施交通西進,推進杭黃客專、杭州繞城高速西複線、杭新景高速壽昌至白沙關段、臨金高速、千黃高速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320國道繞城至富陽新橋段、臨余公路開工建設。富陽、臨安與主城區實現公交一體化。實施旅遊西進,舉辦“杭州人游杭州”活動。引導主城區企業向五縣市梯度轉移。實施“聯鄉結村”共建項目1973個,到位資金2.42億元。
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突破。杭州被列為第二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西溪濕地被國際濕地公約組織列為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成功舉辦第六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和首屆中國濕地文化節。全面推進“一繞四線”與杭徽、杭千高速公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實施生態建設“1250”工程643個,截污納管項目329個。市區新增綠地面積799萬平方米。七格污水處理廠三期建成試通水。三堡引水、珊瑚沙引配水工程建成使用,市區河道水質又有改善。深入推進半山和北大橋地區環境整治,搬遷150家工業企業,整治6條河道和4條道路,半山地區空氣品質明顯改善。啟動城市生活垃圾直運等37個城市生態建設項目。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制度,完成126個企業節能技改項目與237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深入實施大氣環境整治,關停杭州協聯熱電蒸汽供熱網,完成139台熱電和103台非熱電燃煤鍋爐脫硫改造,淘汰高污染車輛超過2萬輛。推進“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完成31個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9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環境整治,蕭山片印染化工行業整治通過省級驗收。
(四)深化改革開放,城市發展更具活力
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杭州創新指數達119.71。省科創基地落戶臨安並開工建設。積極推進與浙大、中國美院、在杭國家級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引進中科院塑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杭州中科新材料研究所、江南大學杭州研究院、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方中心及RFID技術研發中心。推進與微軟、英特爾等大公司合作。新增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302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16家、企業技術中心87家、研發中心79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5家,市級以上科技孵化器場地面積累計126.7萬平方米。通過CMMI評估企業33家、累計108家。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2件。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26075件、15507件,均居省會城市第一。
人才與資本集聚度進一步提高。舉辦2009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大會。全年引進外智項目128項、國外專家167名、錢江特聘專家40名。赴海外招聘活動簽約引進高層次人才103個項目,5名留學歸國人員入選國家千人計畫。“356”工程培訓企業高管252人。開展突出貢獻人才住房申購與人才房配售工作。向大學生髮放教育培訓券,實訓5萬餘人,參加見習訓練1.28萬人。組建大學生創業聯盟,新建賽博創業工場等5家大學生創業園。新增大學生創業企業1282家。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創投服務中心入駐機構123家,管理創投資本百億元。市、區兩級創投引導基金通過階段參股和跟進投資,有效帶動了社會投資。設立工業、服務業、文創產業債權基金和天使基金、產投基金,建立再擔保聯盟、中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網路銀行風險池和杭州科技銀行,新成立小額貸款公司14家,為企業提供投融資支撐。新增上市企業10家,累計達64家。
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穩步實施。實施54項重點改革項目。產權交易所成功進行排污權交易試點,開展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集中託管。杭州保稅物流中心(B型)易址獲得批准。實施名院集團化試點。擴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面。西泠印社實行轉企改革,成立杭州出版集團和杭州文廣演藝公司。開展集體土地入股、土地信託等新的土地流轉形式試點。高新(濱江)區試行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和綜合性政府服務平台,獲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稱號。
對外開放不斷推進。堅持外資、外貿、外經、外包一起抓。積極舉辦境內外招商活動,重點實施大項目招商,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0個。實際利用外資40.14億美元,增長21.2%。引進央企國企投資161.2億元,實際利用內資560.55億元,增長18.5%。全市進出口總額404.17億美元,其中出口271.8億美元。企業“走出去”在境外投資69個項目,中方協定出資1.53億美元。服務外包強勢推進,離岸服務外包契約執行額9.19億美元,增長3.5倍。成功舉辦2009杭州國際友城市長峰會、2009APEC中小企業峰會、首屆杭商大會。對台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杭台直航航點數為全國城市第一,客流總量達31.7萬人次。
區域合作成效明顯。滬杭合作進一步深化,完成40個行動項目。編制完成《杭州都市經濟圈發展規劃》。杭湖嘉紹4市簽署《推進杭州都市經濟圈一體化行動綱要》,增設教育、會展、農產品、社保4個專業委員會,制定交通、環保、信息化、金融、旅遊等專項合作計畫,完成30個跨地區合作項目。都市圈所轄縣市郵政快件實現“今日收寄次日投遞”,杭州與嘉興公交卡實現互通。杭州都市圈綜合競爭力名列全國六大都市圈首位。山海協作項目到位資金20億元。青川76個對口援建項目全面開工,完成投資8億元。繼續對口支援四川南充和重慶涪陵。
(五)擴大公共服務,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公共文化建設全面推進。實施“文化惠民”七大工程,累計建成12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廣播電視“村村通”與“村村響”工程實現行政村全覆蓋。5萬低保戶免交有線電視入網費與視聽維護費。推進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跨湖橋遺址公園建成開放,中國刀剪劍、傘業、扇業和西溪濕地博物館正式開館。以西泠印社為主要傳承代表組織的“中國篆刻藝術”和包括杭羅織造技藝在內的“中國傳統蠶桑絲織技藝”成功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74人分別入選國家和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58個項目列入省“非遺”名錄。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推進著作權保護工作。獲國家級、省級文藝、廣播影視、動漫類獎131項。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市民素質進一步提高。
教育衛生體育事業持續發展。全市優質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覆蓋率分別達62.9%和70%,優質高中教育覆蓋率達78.5%。重視素質教育,青少年學生第二課堂建設成效顯著。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改革。解決17.46萬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杭就學並取消借讀費、免除雜費和課本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3.58%。將在杭大學生納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範圍。杭州師範大學新設國際動漫學院,國際服務工程學院招生開學。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建成開學。杭州大學城奠基開工。杭州教育狀況總體滿意度評價排名全國第一。推進市屬8家三甲醫院建設。市區以外醫保聯網結算定點醫療機構擴大到32家。實行免費婚檢、孕前優生檢測、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傳染病防控工作。杭州籍運動員獲全運會5金12銀15銅獎牌。舉辦第17屆市運會。城北體育公園一期工程順利開園。
社會管理與服務得到加強。庭院改善、物業管理改善、道路修繕、截污納管、背街小巷改善、公廁改造、古井保護、停車場建設、支小路改造、撤村建居環境整治、垃圾直運試點有效推進。數字城管及時處置率達95.1%。打造“國內最清潔城市”,市民滿意率達92. 7%。實施就業援助計畫,投入促進就業資金5.31億元,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和外來務工人員就業問題。加強社區公共服務站建設,建成社區服務信息統一平台和四級聯動網路。新建86家社區老年食堂,完善居家養老服務。向困難民眾發放消費券,提高低保對象救助額。
(六)著力改善民生,市民生活品質進一步提高
民生保障投入加大。堅持以破解“七難”為載體,市本級財政預算用於社會保障與就業、教育、醫療衛生、文化與體育、城鄉社區事務等民生支出89.93億元,增長20.5%,財政支出增量的76.8%用於民生。
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主城區的老社區全部達到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開展第九次“春風行動”,募集社會捐款4085.5萬元;全市開工建設501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危舊房改善累計達154.7萬平方米,啟動經濟租賃房建設;堅持公交優先,城區新辟15條公交線路,免費腳踏車布點2150處,全年服務3436萬人次;打好工業脫硫、工地揚塵管理、高污染車整治三場硬仗,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89.6%;疏堵結合,依法管理,專項督導,以小餐飲、小食品、小作坊為重點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主城區完成353個庭院和1590幢房屋、87條背街小巷改善;推進市區河道與支小路整治;完成300個村環境整治,受益人口達42.2萬人;實現全市行政村星光老年之家全覆蓋。健康生活進千村萬戶行動成效明顯。
“平安杭州”建設取得新進展。加強信訪維穩工作,完善信訪事項終結、違法信訪行為處理和領導包案制度,著力化解矛盾糾紛。健全打防控疏工作體系,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整治交通違章行為。實現全市刑事發案、交通事故、火災事故“零增長”。加強應急管理,有效防範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加強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強化對捷運等重大工程與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管,實現安全生產事故次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同比下降16.7%、8.7%、16.1%。
(七)改進行政服務,政府自身建設紮實推進
推進科學民主決策。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堅持依法行政,健全政府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工作制度。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1344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專家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並實行網路視頻直播與線上互動。開放式決策向區、縣(市)政府推廣,並獲“第五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推進電子政務系統、民情民意調查網路與“網上政務大廳”建設,進一步構建權力陽光運行機制。“市民之家”投入使用。
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建設,對277個重點投資項目審批和1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進行全程實時監督,對159個政府投資項目實行全程效能監察。加強對重點投資項目和專項資金的審計,完善治理商業賄賂長效機制。繼續推進行政審批、財政管理、政府投資領域改革,啟動市直單位公務用車改革。嚴格控制行政成本,政府公務接待、出國、用車經費下降23.5%。
積極開展擁軍優屬,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搞好軍地共建。完成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統計、外事、對台、僑務、民族、宗教、口岸、人防、編制、檔案、氣象、地方志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科協、社聯、僑聯、愛衛會、紅十字會工作和關心下一代、老齡、殘疾人、慈善等事業健康發展。
過去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政府積極應對“大考”,奮力克難攻堅,在化危為機中發揮主導作用,著重是緊緊抓住了“四個致力於”:致力於提振信心。越是困難時候,越要增強發展信心。政府與企業共克時艱,及時出台與兌現各項扶持政策,主動提供服務,為企業減負解困,全力提振企業信心,釋放市場主體的能量,推動經濟成長;致力於保穩促調。在擴內需、保增長的同時,充分利用倒逼機制,更加注重調結構、促轉型,不失時機地推進自主創新,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3+1”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發展後勁;致力於“兩手結合”。政府動手快、出拳重,推出一系列“新政”,打好擴投資、促消費、拓市場的組合拳,同時努力尋求市場機制與政府調控的最佳結合點,充分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致力於民生為重。堅持民主促民生,努力擴大民生投入,確保了杭州人和“新杭州人”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生活品質仍有新的提高。
各位代表,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去年杭州又獲多項殊榮。成功創建國家智慧財產權工作示範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金獎、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中國大陸最具軟實力城市、中國創業之城、中國十大品牌城市、中國十大活力城市、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等稱號。上述成績的取得極其不易,這是在市委領導下,全市人民克難攻堅、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包括“新杭州人”在內的全市人民,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在杭省部屬單位、高等院校、駐杭部隊,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杭州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工業增加值增幅低於目標3個百分點、出口同比下降19.1%;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民間投資增長乏力;經濟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結構調整難度加大;節能減排壓力增大、任務艱巨;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狀況尚未明顯改變,農村公共服務薄弱,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商品住宅價格上漲過快,主城區交通擁堵壓力加大,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政府工作效能有待進一步提高;腐敗現象在一些領域還比較突出等等。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並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0年工作的指導思想和預期目標

2010年是經濟復甦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任務的關鍵一年。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復甦的基礎並不穩固;從國內形勢看,經濟趨於持續回升,但回升內在動力不足;從杭州情況看,經濟運行總體呈現復甦向好特徵,但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既看到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向和新趨勢,看到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變化和有利條件,又深刻認識形勢的複雜性和做好新一年工作的艱巨性,深刻認識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性,深刻認識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結構調整的緊迫性,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必勝信心,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堅持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打好“十一五”收官之仗,為順利邁入“十二五”奠定堅實基礎。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市委全會精神,更加注重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更加注重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深入實施“六大戰略”,繼續破解“七難”問題,做好“一化七經濟”和低碳城市建設文章,共建共享與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質之城,努力在全省發揮龍頭、領跑、示範、帶頭作用。
建議2010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其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農業增加值增長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外貿出口增長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2.6%以上;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3%左右、化學需氧量與二氧化硫分別減排3%以上,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7%。以內。
為完成以上目標任務,我們要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深入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堅持以城市化為帶動、以國際化為引領,拉高標桿向世界名城看齊,積極推進城市建設與管理、經濟與文化、科教與人才的國際化,用世界眼光來謀劃杭州發展。要以城市轉型促進經濟轉型,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軟實力與硬實力、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產業鏈上中下游之間、內生型經濟和開放型經濟、城區與郊區的關係,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服務經濟、文創經濟、民營經濟、樓宇(總部)經濟、開放型經濟、郊區經濟。著重把握好以下環節:
——創新為先。堅持創新導向,最佳化創新環境,完善創新政策,加大創新投入,建設創新載體,集聚創新要素,做強創新主體,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立區域創新體系。堅持以改革創新的辦法破解發展中的矛盾與難題,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轉型升級。面對後危機時期的到來,更加堅定地以轉型升級為主線,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型。以低碳發展模式為倒逼機制,堅持產業高端化,淘汰落後產能,進一步構建“3+1”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項目帶動。堅持增量推動,狠抓大項目帶動,面向全球配置資源,突出抓好大平台、大招商、大項目、大產業,以大項目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帶動產業最佳化升級,統籌城鄉發展。
——改善民生。堅持把保障與改善民生作為政府的頭等大事,把保民生與擴內需、促穩定結合起來,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以“7+x”為總載體,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解決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率先發展。深入調查謀劃,加強前瞻性研究,科學編制“十二五”發展規劃。努力在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現代產業體系上走在前列,在提升城市品位、推進城鄉和區域一體化發展上走在前列,在加強節能環保、建設生態文明上走在前列,在深化改革開放、建立科學發展體制機制上走在前列。

三、2010年的重點工作

(一)加快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
提升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增加涉農補貼。加強耕地保護,抓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確保完成省下達生產任務。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優質農產品品牌。支持農產品生產加工與物流企業規模化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健全農技推廣、動植物防疫和農產品質量監管等農業服務體系。積極發展農村服務業,提升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與“農家樂”,創建10個風情小鎮。加強農民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開展農村充分就業活動,加強對農民創業就業的金融和財政支持。推進科技興農,加快生物技術推廣套用。創新農作制度,發展設施農業,培育新的農村經濟成長點。加強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百千工程”、農民生活品質提升工程和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按照四年任務三年完成要求,加大力度推進農村住房改造建設。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創建15個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
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與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並舉。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全面實施裝備製造、汽車、紡織服裝、輕工、電子信息、石化等產業調整振興三年行動計畫。繼續加大對工業技改項目的扶持。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推進企業技術進步,新增200家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與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制定實施新興產業發展行動計畫,著力培育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物聯網、節能環保、涉海產業等新興產業,從產業規劃到基地、園區、研發平台、企業、項目、政策,逐項抓好落實。建立新能源產業園,著重發展太陽能光電、風能、新型電池等,積極申報國家新能源產業基地。堅持網路建設、技術套用和產業發展三位一體,打造全國領先的物聯網城市。實施主城區企業搬遷異地技改,形成新的生產力。大力發展汽車產業,汽車產業園要形成一定產能。推進與央企合作。加快中策橡膠、正泰太陽能薄膜電池、運達風電設備、富春江水電大型潮汐發電機組製造、新安邁圖二期20萬噸有機矽、海康威視安防項目和東風裕隆、青年、眾泰整車等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培育計畫和中小企業“瞪羚計畫”,制定實施科技型初創企業培育“雛鷹計畫”,扶持高成長性企業發展。
打造服務業“首位經濟”。堅持服務業優先,加快十大門類服務業發展。開展“休閒消費提升年”系列活動,推進商業特色街區建設,加快商品市場改造提升,發揮商貿業繁榮市場、促進消費的重要作用。以錢江新城及慶春路、延安路為主平台,加強金融招商,打造長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堅持“鋪天蓋地抓軟體”,發展軟體與信息服務業,加快實施“中國電子商務之都”和“電子商務進企業”行動計畫,推動“三網融合”。構建全球旅遊行銷網路,打造“世博杭州之旅”等熱點旅遊產品,加快十大特色潛力行業發展,推進旅遊綜合體建設,大力培養旅遊國際化人才,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城市。辦好第12屆中國杭州西湖國際博覽會。積極發展第三方、第四方與國際物流。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費,構建“六房並舉”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加強市場監管,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積極培育發展一批商務、軟體、外包、金融、科技研發、中介服務、人才培訓等特色樓宇,做強總部經濟。
做大做強文創產業。以動漫遊戲業等八大行業和之江文化創意園等文創園區為重點,著力打造產業集聚、產業融資、項目引導、人才開發、展示交易五大平台。建成白馬湖生態創意城動漫廣場。繼續辦好中國國際動漫節、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和創意杭州工業設計大賽。積極培育杭州設計、女裝之都、動漫之都、杭州影視等品牌。
建設產業大平台。三次產業都要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區。積極推進各級各類開發區(園區)整合提升。以大江東新城為重點,堅持規劃與政策引導,創新運行體制,合理布局“園中園”,加強基礎設施配套,打造新的產業大平台。加快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杭州經濟開發區、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和諧杭州示範區、餘杭創新基地、臨安省級科創基地等科技城建設。推進新加坡科技園建設。擇機再申報一批國家級產業基地和試點。
(二)堅持大項目帶動,加快城市化進程
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規劃引導。基本完成捷運一期土建工程,進入鋪軌及站台施工階段。推進滬杭、杭甬、杭寧、杭長高鐵、杭黃客專以及錢江新橋與杭州東站樞紐,錢江隧道、錢江大道、蕭山機場公路改造、杭新景高速延伸線(之江大橋)、杭長高速公路及延伸段,東湖通城、秋石、留石、德勝、天目艮山、彩虹等快速路,九堡大橋、江東大道、九沙大道東接線、沿江大道、半山隧道和運河二通道、富春江船閘改造、臨余公路、閒祝公路等大項目建設。加快繞城高速西複線、千黃高速、臨金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抓好城市主次幹道和支小路建設。加強重點投資項目的科學管理與要素保障。
高起點規劃建設新城和城市綜合體。圍繞“一主三副六組團”的城市空間格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錢江新城、城東新城、奧體博覽中心、杭州金融城、杭州大學城等新城和城市綜合體。錢江新城國際會議中心和市民中心年內交付使用,慶春路過江隧道建成通車。
堅持城市有機更新。深入推進西湖、西溪、運河、良渚、湘湖、南宋皇城大遺址等綜保工程。拓展中山南路南宋御街功能。深入實施“一繞四線”綜合整治工程。推進市區45條河道綜合整治,加強河道管理,改善河道水質。國慶前推出新中東河、第二次推出“新三河”。加快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啟動農村歷史建築綜保工程。推進數位化城市管理,提高潔化、綠化、亮化、序化水平,打造“國內最清潔城市”。
合力推進五縣市發展。堅持以城帶鄉,大力發展郊區經濟,加快主城區與縣市一體化進程,構築市域網路化大都市。增強縣市承接產業與人口轉移的能力,引導主城區工業向縣市梯度轉移,實現要素資源市域內合理配置。推進特色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積極發展郊區旅遊業與連鎖商業及房地產業,繼續推進農村路網建設,推進與桐廬、淳安、建德公交一體化。落實擴權強縣、強鎮各項舉措,加強組團和中心鎮建設,積極解決農民工在城鎮的就業與生活問題。繼續推進下山移民工作。籌集“聯鄉結村”幫扶資金6000萬元以上。
(三)加強節能環保,實施低碳新政
推進節能減排減碳。加大環保投入,突出抓好重點企業、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強化目標責任制,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實行嚴格的環境評價、節能評估等項目準入制度,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堅決淘汰落後生產工藝和生產能力。堅持鐵腕治污,深入實施 “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進一步推進半山、北大橋、大氣、飲用水源地等環境綜合整治。抓好錢塘江流域及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加強生態與資源保護。大力保護六條生態帶。啟動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做好迎接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復檢。推進循環經濟“770工程”、工業循環經濟“2632”工程。抓好錢塘江引水、天然氣利用、閒林水庫、三堡排澇和城西、臨平、富陽大源污水處理廠等重點環保與生態建設項目。堅持節約集約用地。開展資源節約綜合利用,擴大節能、節電、節水、節材技術的推廣套用。推動清潔生產與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淨化、沼氣和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雙十萬”工程。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市區新增綠地面積300萬平方米。
建設低碳城市。制定並實施低碳新政。推廣綠色建築,實施“陽光屋頂”計畫,推進國家“十城萬盞”與“十城千輛”試點。抑制高耗能產品生產,培育吸收二氧化碳的碳匯產業。建設大氣複合污染物綜合監測及預測預警系統,推行機動車簡易工況法監測,主城區實行垃圾直運,提高生活固體廢棄物分類收集處理率。機關帶頭推行綠色辦公。開展低碳教育,倡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培養低碳生活方式。鼓勵開展環保志願者活動。建設低碳科技館。以宜居促宜業,打造低碳經濟、低碳建築、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環境、低碳社會“六位一體”的低碳城市。
(四)深化改革開放,推進創業創新
深入推進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圍繞率先建立充滿活力的創業創新體制、保障民生的社會管理體制、科學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全面推進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推進農村股份制改革,深化集體土地建設使用權、承包權流轉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四改聯動”,擴大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收支兩條線”綜合改革覆蓋面。加大地方金融改革力度,推進杭州銀行上市,開展杭州聯合銀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加快籌建村鎮銀行和資金互助社,推進農村投融資體制改革。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民間投資,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增強民營經濟與小企業活力。推進濱江區先行先試。
積極構建區域創新體系。抓住浙江作為國家技術創新工程首個試點省份的契機,以自主創新引領產業高端化,以商業模式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著力提升國家級、省級高新區、開發區功能,建設“天堂矽谷”。推進與浙大、中國美院等高校、在杭24家國家級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建立科技創新戰略聯盟。開展R&D資源清查工作。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與加速器、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等創新載體建設。積極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鼓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支持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與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增強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
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以國際化視野配置人才、技術、資本、市場等資源,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堅持科學招商,大力招引世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民營企業500強,推進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和新商業模式招商,加強地塊招商、樓宇招商、央企招商和駐點招商。探索建立招商選資綜合評價體系,提高引資質量。落實“外貿新政”,抓好外貿轉型,推進大通關建設,支持出口企業加強技改與研發設計,注重自主品牌的培育推廣,努力保持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加快發展服務外包,離岸外包契約執行額確保超額完成三年行動計畫目標。創新企業“走出去”方式,鼓勵企業境外辦廠、併購重組、境外上市,構建國際行銷服務網路。通過杭州保稅物流中心(B型)易址建設,加快籌建空港綜合保稅區,開闢新的國際航線,推動空港經濟發展。進一步深化國際友城合作,辦好2010杭州國際友城市長峰會。全面參與長三角區域合作,主動接軌和服務上海世博會,辦好最佳城市實踐區“五水共導·杭州館”。加快杭州都市圈建設,在交通、產業、民生保障等一體化上取得新進展。繼續推進“山海協作”,對口支援南充、涪陵。全力做好援建青川工作,確保年內所有項目完工,提前一年完成三年援建任務。
以“人才+資本”促進創業創新。加快人才創業體系建設。加大創業教育與培訓的扶持力度,辦好賽博創業工場等大學生(留學生)創業園,發揮大學生創業聯盟作用,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創建國家創業型城市。實施全球引才“521計畫”,開展海外高層次人才招聘活動。加大對院士工作站扶持力度。繼續開展專項人才房申購與“356”企業人才培訓。推進金融創新,擴大創投、產投、平行、天使、債權、擔保等基金規模,擴大直接融資。完善創投服務中心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資機構來杭發展。進一步辦好科技銀行和產權交易所,推進企業上市,為創業創新提供資本支撐。
(五)繁榮社會事業,著力改善民生
提升文化生活品質。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和著作權保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基層綜合文化站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九大文化惠民工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實施“青年文藝家發現計畫”,繁榮文藝創作。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創新文化運行機制,推進杭州大劇院與愛樂樂團聯動發展,建設“音樂之城”。建設移動電視聯播網。推進西湖申遺,振興發展老字號。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加快教育衛生體育事業發展。深化名校集團化辦學,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優質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覆蓋率分別達65%和75%,優質高中教育覆蓋率達80%。確保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推進“國有民辦”辦學體制調整,完善教師績效工資改革。完成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年度任務。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引導市屬高校加快轉型,按社會需求辦學。支持杭師大開展教育改革試點,爭創一流綜合性大學。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加快市屬8家三甲醫院建設,推進名院集團化試點。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推廣電子病歷,擴大醫療保險聯網支付覆蓋面。健全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增加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投入。做好“國家衛生城市”複評準備,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開展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籌備工作,舉辦杭州國際馬拉松等賽事。組隊參加第十四屆省運會和首屆省體育大會,確保總分和獎牌第一。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完成城北體育公園二期項目建設。
加強和諧社區建設。進一步抓好社區公共服務站建設,構建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志願服務、鄰里互助“四位一體”的社區服務體系。完善社區為老助老服務功能,支持社區興辦或與轄區單位聯辦老年食堂,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水平。提升社區工作者素質,完善社區建設保障,創建人民滿意社區。
集中為民辦好十件實事。(1)主城區100%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蕭山區、餘杭區和五縣(市)60%以上的社區達充分就業社區標準。(2)完善醫療和養老保障制度。推進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擴大市域範圍醫保“一卡通”聯網套用。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符合條件滿60周歲本市戶籍城鄉居民都可享受基礎養老金待遇。全市新增機構養老床位2200張。(3)擴大保障性住房覆蓋面。加強管理,完善配套。廉租住房實現低保標準2.5倍(含)以下的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推進經濟適用房先租後售和租售並舉,盡力解決“兩個夾心層”住房困難問題。全市新增城市廉租住房保障3000戶(其中實物配租1985戶、租賃補貼1015戶),新開工經濟適用房119.45萬平方米(其中主城區50萬平方米)。主城區開工建設廉租房5萬平方米,開工建設拆遷安置房(限價商品房)400萬平方米,竣工300萬平方米;建設經濟租賃房(含大學畢業生與外來務工人員公寓)42萬平方米;開工建設人才專項用房50萬平方米。(4)千方百計緩解城區行路難和停車難。堅持公交優先,最佳化公交線路與站點設定,新增與更新公車500輛,新辟公交線路12條,開通快速公交3號線(一期)和4號線,開工建設5號線和7號線;市區斷頭路貫通項目開工11個;支小路整治開工50條、完工20條;加快大型停車場(庫)、換乘中心和公交場站建設;最佳化交通服務管理,擴大禁左和單向交通組織實施範圍;實施限號、錯時上下班控制車流量;用經濟槓桿調節,疏解核心區停車難;鼓勵綠色出行,新增免費腳踏車15000輛;完善智慧型交通系統,提高管控水平。(5)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85%以上。開展灰霾天氣綜合治理。推進工業脫硫、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與工地揚塵治理。高污染車輛限行範圍擴大到繞城公路以內,政府採購車輛全部執行國Ⅳ標準。(6)推進食品安全整治。鞏固小餐飲、小食品、小作坊整治成果。抓好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品牌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嚴格執行不合格食品不得上市制度。(7)提升老小區人居環境。完成市區1200幢房屋的庭院改善、100條背街小巷改善和23.3萬平方米危舊房改善,落實改善工程的後續維護管理。完成500萬平方米老小區物業管理改善與300個以上截污納管及20個垃圾中轉站提升改造項目。實施老小區天然氣管道進戶工程。(8)豐富基層文化體育生活。組織“文化下鄉”2000場以上。新增100個公共圖書“一證通”服務點,為農民放映電影2.5萬場(次)以上。免收城區低保戶有線電視入網費及視聽維護費。新建1000個村鎮健身點。(9)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服務水平,新建和改建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站(室)900家以上。推進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信息化建設,建立居民健康信息電子檔案。開展公共場所控煙工作。(10)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完成300個村環境整治。推進10個整鄉鎮整治。完成3.39萬戶農村住房改造建設,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9.80%。新增農村無害化廁所6萬座,普及率達80%以上。
(六)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打造“平安杭州”
完善維穩體制機制。落實穩定第一責任。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處機制,開展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妥善處理企業搬遷、市場改造、征地拆遷中的各類矛盾。充分發揮信訪維穩作用,做好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化解社會矛盾。提高各級領導幹部應對輿情本領,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公共群體性事件。做好上海世博會期間安保維穩工作。
加強公共安全管理。堅持打擊、防範、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大普法宣傳教育力度,改進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重視基層基礎,加強基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和社區、農村警務工作。推進治安動態網路監控、區域報警、金融報警三大技防網路建設。堅持“零容忍”和“打防結合、預防為主”方針,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嚴厲打擊嚴重刑事和經濟犯罪,促進“法治杭州”建設。
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深入進行安全教育,推行安全標準化工作,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對捷運等重大工程、交通運輸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等重點行業的安全監管,依法嚴厲整治和查處道路交通與安全生產領域的違法行為。
抓好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落實應急物資儲備。強化預防預警和應急聯動,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公共衛生事件等公共危機的應急處置能力。
與此同時,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統計、外事、對台、僑務、民族、宗教、口岸、人防、編制、檔案、氣象、地方志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科協、社聯、僑聯、愛衛會、紅十字會工作,促進關心下一代、老齡、殘疾人、慈善等事業不斷發展。

四、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

(一)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公共服務
推進政府自身改革。以轉變職能為重點,認真組織實施市級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式,下放審批許可權。抓好“兩家兩中心”建設,完善投資項目審批代辦制、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強稅收徵收與管理,最佳化財政收支結構,加大財政對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引導保障力度。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收支兩條線”等改革。擴大政府購買服務。
促進政府工作創新創優。繼續實行政府工作項目化管理和各項責任制。以綜合考評為抓手,促進機關創新創優。繼續實行領導幹部聯繫重大項目制度。對公共服務視窗全面推行服務評價制。狠抓效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
(二)進一步擴大政務公開,深化開放式決策
堅持開放式決策。以民主促民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完善科學民主決策。加強開放式決策制度建設,發揮民情民意調查、人民建議徵集、市長專線電話、網上政府信箱、杭網議事廳等溝通平台作用。認真執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完善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堅持政府重要行政事項和公共政策社會公示制度,探索政府部門預算公開試點,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推進依法行政
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積極支持市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健全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工作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認真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議案。完善信訪聯絡員制度。
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政府立法工作與規範性檔案的審查、備案及清理工作。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制度建設,規範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自由裁量權行使。充分發揮行政複議在加強行政監督、解決行政爭議、化解社會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針對民眾關注的重點領域加強執法檢查,做到執法為民。
(四)進一步轉變作風,打造廉潔政府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加強公務員的教育培訓。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更加注重服務基層,服務企業,為民解難。繼續深化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推進重點部門和行業政風行風建設,切實解決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
深入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大力倡導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之風,嚴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各級黨政機關公用經費預算壓縮5%,會議費、公務用車購置費及運行費用、出國(境)經費實行零增長。
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以進一步構建權力陽光運行機制為重點,加強對行政權力運行的全過程、全方位監督。規範工程項目招投標、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公共資源交易、政府採購、公務消費等行為。推行政府重大任務和重大項目全過程效能監察,加強政府投資項目預算管理與審計監督,認真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任重道遠。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杭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奮力拚搏,為共建共享與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質之城作出新的貢獻!

杭州概況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浙江省東北部,離上海180餘公里,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是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設縣治以來,杭州已有2200多年歷史。五代吳越和南宋王朝都曾在杭州定都。今天,杭州己成為浙江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旅遊中心。
杭州市
杭州歷來以風景秀麗著稱於世,有“人間天堂”之譽。杭州市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部、 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區,它擁有著名的西湖和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兩個緊密相連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及世界奇觀錢潮,京杭大運河終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天目山等名勝景區。並且毗鄰世界著名山嶽名勝黃山、歷史文化名城紹興,貫通普陀山、寧波、奉化溪口、雁盪山、天台山等著名風景區成為人們理想的遊憩之地和觀光中轉之地。
杭州不但神秀所鍾,風景如畫,而且人文薈萃,科技文化興旺。西湖四周擁有許多著名的石窟造像、碑刻、古建築,成為我國珍貴的藝術瑰寶。歷代名人在杭州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蹟和詩書繪畫。杭州還孕育了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升和我國傑出的科學家、《夢溪筆談》作者沈括等偉大人物。
現在,杭州有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高等學府十餘座,各級科研機構3000作者沈括等偉大人物。杭州經濟發達,工農業總產值名列全國大中城市前茅。它是中國的“絲綢之府”絲綢生產歷史悠久,產品類多質優,它又是“魚米之鄉”、“茶葉之地”,為著名綠茶“龍井茶”產地。抗州市區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2000多萬人次,十數倍於杭州市區人口。杭州屬於中國,杭州屬於世界。
杭州地處京杭大運河南端,距上海151公里,是中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七大古都之一。2200年的建城歷史蘊育著長達223年的吳越、南宋王都。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元代)讚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華貴之城”。以漢族為主,有回、蒙、朝鮮、 畲等27個少數民族。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6.2℃,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
杭州,自然神秀,山水旖旎,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左環西湖、富春江新安江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右抱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四個國家森林公園和天目山、清涼峰兩個國家自然保護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亦如明珠般點綴其間。生態資源得天獨厚,尤以“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臨安為最。這裡,峭壁奇峰、美蔭幽谷;這裡,清泉碧潭、瀑布飛瀨;這裡,翠竹修篁、山野清風,宛若置身於獨具江南魅力的“世外桃源”。在這一團團、一簇簇流動的綠波中,您將真正忘卻都市的喧囂,而獨得山水之幽,蟲鳥之樂,花草之芬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