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文化意義

杜甫的文化意義

杜甫的文化意義是CCTV《百家講壇》欄目莫礪鋒主講的一個節目。

內容簡介

說起杜甫,人們自然會想到他的詩,想到他憂國憂民的形象,可是僅憑這些,杜甫詩聖的稱號才說對了一半。杜甫在詩作之外,還有很多人們不太知道的行為和品格,才足以使宋人把杜甫推崇為詩聖,而非李白;也正是這些行為和品格,就連苛刻的南宋理學宗師朱熹也大加讚揚,把杜甫評價為人格上的楷模。

孟子說,人皆可以成堯舜,意思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堯成為舜。明代的王陽明甚至說滿街都是聖人,但是如果我們取一個嚴格的標準,誰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聖人呢?而我們可以請出一位人物,那就是杜甫。杜甫一生身居下位,是一位平民中的平民,但他卻以自己的行為和實踐完成了平民到聖人的超越。這也是後人除詩歌之外極力推崇杜甫的原因之一。

我們知道在安史之亂之後,由於安史叛軍占領了長安,無數的唐朝的大官都投降了,做了一個偽王朝的偽官。包括當時的宰相陳希烈駙馬張垍,杜甫的好朋友王維等人也這樣做,惟獨杜甫,惟獨這個官居八品以下,真正是一個芝麻綠豆官的杜甫,他堅守了民族氣節。冒著生命危險逃出長安,逃過唐軍跟叛軍對峙的戰場,逃到唐朝臨時政府所在地。就是這樣一個舉動,當時其他人都沒有過,只有杜甫這樣。所以在這些方面杜甫確實是身體力行地體現儒家的精神,用他的實踐展示著儒家的一種道德風範。他用他的行為來說明儒家心目中間的道德規範應該是什麼樣的。所以這些也許是杜甫在詩歌之外的另一種人格魅力。

作者簡介

莫礪鋒,漢族,1949年4月出生,江蘇無錫人。1979年至1984年師從南京大學中文系程千帆教授攻讀研究生,獲博士學位,成為我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位文學博士。現為九屆江蘇省政協常委,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中國語言文學教學研究工作,主攻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已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四部、合著三部,參加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兩種,在全國一流和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曾於1991年被國務院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1992年入選"江蘇省333工程"第二層次的培養對象,2000年被江蘇省教育廳授予“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