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普教授的解剖課

荷蘭原來是尼德蘭的一部分。 在17世紀,荷蘭美術中的肖像畫成了最繁榮的畫種。 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

杜普教授的解剖課
【作者】勃朗·馬爾曼松·里因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
荷蘭畫家 (1606年7月15日 - 1669年10月4日)
【類型】油畫
【國家】荷蘭
【面積】169.5×216.5厘米
【收藏】海牙毛里茨海斯美術館
【簡介】
荷蘭原來是尼德蘭的一部分。16世紀時,一個富庶的尼德蘭,卻被當時最封建與落後的專制國家西班牙所統治著。尼德蘭人民經過幾十年的革命鬥爭,才使北方諸省首先獲得了獨立。1609年,成立了荷蘭共和國。
荷蘭獨立後,經濟迅速獲得發展,在隨之而來的思想自由中,產生了新興的民族美術趣味。美術很快從神話和宗教的狹窄範圍中解脫出來,把描繪對象推向更廣大的現實生活領域,便也不可避免地帶有為這一階級所特有的貪圖安樂的觀念。在17世紀,荷蘭美術中的肖像畫成了最繁榮的畫種。畫家倫勃朗·哈門斯·范·蘭即是當時最有影響的肖像畫代表。《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是當時阿姆斯特丹外科醫生行會委託倫勃朗畫的團體肖像畫之一。畫面上右側那個主要人物,即是醫學博士杜普教授,其餘七人也都是真實的人物。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幅富有情節性的肖像畫。作為團體肖像畫,當時大多數作品也如我們今天習見的團體像照
片一樣,是平均排列的。而倫勃朗所創作的這幅肖像,則與眾不同,他將人物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把所有被畫者組織在特定的情節之中。這種風格是深深被畫者所歡迎的,於是倫勃朗的訂件應接不暇了。
儘管如此,但每個被畫者的“肖似”必須符合要求。此畫作於1632年,其時畫家才26歲。的創造性肖像風格已風靡整個阿姆斯特丹。當然,有時也因其中一位被畫者未被擺在顯著地位而提出抗議。所以,肖像畫的收入雖然不少,但常常由於糾紛也不得不重畫一幅。我們從這幅畫上看到了畫家的構思能力:教授在講述解剖原理與手術實踐的方法,顯得十分老練的樣子,其餘的則凝神察看,聆聽老師的講述。光線是從左邊射來的,正好落在屍體和所有人物的臉上,使人物的臉部被描繪得更正確傳神。這種情節性肖像畫不僅反映了荷蘭新興資產階級對繪畫的新要求,也展示出那個時代對於科學的探求精神。
此外,為了滿足訂畫者的願望,倫勃朗把8個人的姓名寫在一張紙上,讓畫上其中一個人拿在手裡,這種蛇足,是不得已的。在那個時代,被畫者的姓名能留在畫面上是最高要求,畫家就作了這種巧妙的處理。不僅如此,畫家還在右下角斜放著一本很大的解剖學講義,這一道具從構圖上看,也是藝術家的高妙經營。 此畫現藏在海牙毛里茨海斯美術館, 全畫約有169.5×216.5厘米大。
【作者簡介】
荷蘭畫家 (1606年7月15日 - 1669年10月4日)
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台灣簡稱為林布蘭特。
倫勃朗生於荷蘭萊頓,父親是磨坊主,母親是麵包師的女兒,他們共有九個孩子。
倫勃朗14歲進萊頓大學;17歲去阿姆斯特丹向歷史畫家拉斯特曼學畫;1627年21歲時已經基本掌握油畫、素描和蝕刻畫的技巧並發展了自己的風格,回家鄉自己開畫室招徒作畫,期間畫了許多自畫像;1631年離開萊頓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畫家。他的肖像畫風格人物安排具有戲劇性,深深打動人心,他以神話和宗教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供不應求。他對戲劇很感興趣,經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繪在陰暗背景下的人物。50年代後,他的畫更為寬闊有力,利用迭色使畫面更加有立體感。
從40年代開始,他經常到鄉村漫步和作畫,創作了許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畫,風格質樸。1661年是他作畫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後就作畫較少,結交了許多中下階層的市民,眼界更為開闊,技巧更為成熟,創造力達到頂峰。
倫勃朗和他的妻子生有4個孩子,只有最小的一個存活,但他妻子在生孩子後不久去世,他和女僕住在一起,女僕為他生了一個女兒,為此受到教會的正式譴責為“罪惡的生活”。由於他為了畫畫經常採購大量的衣物和繪畫工具,從不計較財產,所以很快就到了破產的邊緣。1669年他在貧病中去世,身邊只有女兒陪伴,死後葬在西教堂一個無名墓地中。
倫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畫,300多幅蝕版畫和2000多幅素描,幾乎畫了100多幅自畫像,而且幾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畫中出現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