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希剛

1935年,15歲的杜希剛在他的家鄉湯原縣參加了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 1944年12月17日,在綏稜縣宋萬金屯,根據於天放的指示,杜希剛到綏化北大溝小五部,檢查抗日救國會的工作。 1945年8月17日,杜希剛獲釋出獄。

杜希剛

杜希剛,原名杜希寶,1920年8月14日出生於黑龍江省 湯原望江鎮西復中村東關屯的一個貧農家庭。自小給地主放牲口,當過半拉子,練得一手好莊稼活。
1935年,15歲的杜希剛在他的家鄉湯原縣參加了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
1942年8月,東北抗聯主力移往蘇聯成立抗聯教導旅。在國內只留下為數不多的幾支抗聯小部隊堅持戰鬥。
1944年12月19日在綏稜被捕。日本投降後出獄。
1945年8月17日任綏化、慶安保全大隊大隊長,省政府農場場長、書記等職。
1945年12月到本溪市總工會做秘書工作。
1950年5月轉回黑龍江省政府,在省醫院老幹部休養所,市結核病院治療休養,終因積勞成疾,帶兵堅持工作,病情惡化,醫治無效於1963年1月13日與世長辭,年僅43歲。
被授予革命烈士。

參加抗日聯軍

1935年,15歲的杜希剛在他的家鄉湯原縣參加了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不久就練成了白髮百中的神槍手,騎在馬上奔跑,兩手同時對兩個目標開槍,保證彈無虛發。
1937年六軍第一次西征時杜希剛留守湯原。1938年4月3日(農曆三月初三),杜希剛在六軍三師八團團長王明貴的帶領下,隨部隊由北道林來到了漂筏河屯,幫助民眾解決生產困難,白天化裝成農民到地里幹活,晚上向農民宣傳抗日救國道理。4月7日(農曆三月初七)凌晨,頭道林子的交通員送來情報,有一部約150多個鬼子追蹤而來,要血洗飄筏河。
王明貴斷定敵人不會從老渡口過河,於是帶領隊伍到了西渡口,並將部隊分成兩部分,分別在兩岸埋伏下,兩艇機槍一面一挺,等候日軍到來。次日凌晨,果然不出所料,敵人從這裡過河,當鬼子軍官騎馬帶隊走到河中心時,王明貴舉起匣子槍,一槍就把敵軍官達到河裡。戰鬥打響了,兩岸的機槍交叉向敵人掃射過去,戰鬥非常順利。150餘名日軍全部被殲,我40多名抗聯戰士無一負傷。此役還繳獲機槍4挺,步槍100多支。獲得大捷。

踏上西征路

1938年9月6日(農曆八月初九),在等待六軍三師政治部主任周雲峰帶領的三師七團未果的情況下,六軍三師師部、八團和三軍三師、四師,總計三百多人,組成第二批西征部隊,在金策、侯啟剛、王明貴的帶領下,每人只帶4穗玉米和少許糧食作為給養,從梧桐河畔老等山(現湯原縣振興鄉境內梧桐河農場東北 10公里處)出發,踏上征程。時值秋雨季節,部隊幾天來一直冒雨前進,穿過沼澤。9月10日,部隊行至都魯河邊,連日大雨使得河水猛漲。在當地民眾幫助下,好不容易找到一條小木船,往返擺渡30多次,才將全隊人馬渡過河去。9月11日,西征部隊過都魯河,經鶴立鐵橋,行至湯原縣境內,當夜,西征部隊迅速打垮了王傻子屯的自衛團,籌集到部分糧食。次日,部隊繼續前進,經劉侉子屯,行至石場溝附近時,湯原縣治安隊隊長廉仲平帶領300多名騎兵追蹤而至。關鍵時刻,侯啟剛和金策、王明貴等人商議決定,以三軍宣傳科長朴吉松和六軍機槍手馮和、馮魁各帶少數機槍手組成戰鬥隊,在石場溝設下埋伏,阻擊敵人。大隊人馬避開鋒芒,繞道繼續前進。杜希剛參加了這次戰鬥。經過半小時戰鬥,敵人被我伏擊部隊殲滅50餘名,敗退而去。我遠征部隊無一傷亡。西征部隊在王明貴的帶領下,1938年10月8日到達綏稜縣白馬石,與第一批西征部隊會師。

李老卓屯突圍戰

1939年初,杜希剛被編到雷炎任支隊長的第四支隊。這是一支新編的騎兵大隊,支隊長雷炎,政委郭鐵堅,全隊共有80多人。同年2月18日晚10時,抗聯4支隊走出深山老林,來到海倫李老卓屯過春節。不料卻被海倫縣警備隊知道,立即乘火車趕來。2月19日(大年初一)早晨,戰鬥打響了。激戰一上午,敵人屍橫遍野,我方傷亡也很大。下午,敵人從北安和哈爾濱調來大批援兵,帶來2門迫擊炮,激戰到傍晚四時許,雷炎支隊長下令,派杜希剛等十個人帶四挺機槍從東面掩護突圍,突圍成功,但這十名同志犧牲6人,杜希剛等4人也都身負重傷。過河後,他們邊打邊撤,連夜撤到山裡。在戰鬥中,支隊長雷炎、肖指導員、李排長、機槍射手韓臣和戰士孟顯廷等10多名指戰員壯烈犧牲。杜希剛下身受重傷,不能跟隨部隊行軍。和其他七、八名受傷的戰士被安排在山西面一個地窨子裡養傷。1939年開春後,農曆三月的一天早晨,杜希剛聽到後溝有人說話,急忙帶著幾名傷員離開這裡,向東走出二里多地,奔向一個山頭。在山頂上往地窨子處觀察,不到半個小時,敵人就來到了,包圍了他們原來的住處,看裡面沒有人,就在那等上了。從此,他們就開始找部隊,一個多月沒有吃到一粒鹽,沒有糧食,就扒榆樹皮里二層皮,挖野菜吃。直到6月21日(農曆五月初五),才找到部隊。1939年,杜希剛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轉戰興安群山

1941年8月25日,杜希剛和孫國棟、金昌滿等九支隊的32名戰士,乘夜襲擊了拜泉縣曹家崗(今勤儉村)偽警所,擊斃3名警察。1942年10月 14日,杜希剛參加十二支隊朴吉松指揮的夜襲大羅鎮戰鬥,迅速占領了警察所,打開了監獄,繳獲長槍24支,子彈2500發和大量糧食、衣物。我軍無一傷亡。隨後,杜希剛加入抗聯三路軍教導隊指導員馬克正領導的分隊,到綏佳線神樹、雞嶺、朗鄉、帶嶺一帶活動。這支小部隊共五人。以三路軍教導隊指導員馬克正為首,成員有杜希剛、王寶發、曲連生(後叛變)、常春生(後叛變)。他們主要活動在山裡伐木工人和燒炭工人的木營,組織抗日救國會和進行革命宣傳。 1943年1月6日(臘月初一),杜希剛和馬克正、王寶發正在小白山西南岔的一個有八、九十工人的木營里活動。傍晚,有個工人報告說,王把頭不太可靠,午後上街去了,要多加注意。當晚,敵人來襲,他們集中火力消滅機槍旁的三個敵人後,迅速北撤。第二天凌晨,他們判斷敵人一定要搜山,必然經過王把頭木營,就事先埋伏在那裡的水道旁松樹下,抄後路襲擊了敵人,共擊斃日軍3人,偽軍3人,擊傷3人。抗聯小部隊無一傷亡,轉向雞嶺木營活動,對木營的伐木工人進行抗日宣傳。1943年6月,杜希剛與馬克正去東興、木蘭一帶執行任務,在返回途經綏稜上集廠時,被敵人發現,兩人將偽警察擊斃,迅速返回綏稜東山里,與於天放小分隊會合。同月,杜希剛和馬克正、王寶發等人化裝襲擊帶嶺鴉片配給所大煙館(現址在帶嶺區育西派出所西胡同里,第二國小南),繳獲一批鴉片煙,擊斃一名偽雇員。隨後轉移至鐵力神樹村埋汰溝子,與九支隊數名隊員匯合。8月,杜希剛與孫國棟、周占鰲、馬克正、趙文有、陳殿友、申寶財、靳國鋒等10名抗聯戰士,在綏稜十一井子姜殿財家籌運糧食,被敵人發現,闖進姜家。馬克正帶領隊員擊傷2名偽警察,衝出重圍,小分隊安全轉移到六井子東頭娘娘廟道南的樹林裡。 11月初,杜希剛和馬克正、張維純、趙文有化裝成伐木工人,從綏稜三道河子出發,去鐵力東、老金溝南一個日本人辦的森林採伐場發動工人,組織抗日救國會,與日偽山里討伐隊遭遇,打死日軍8人,偽警察12人,張維純壯烈犧牲。1943年12月10日,馬克正帶領11人進入蘇聯野營集訓。杜希剛則轉入於天放小隊,1943年11月,在老金溝南,杜希剛、於蘭閣、孫國棟、趙文有、4人小隊炸死20多敵人。1944年2月初,敵人探查到小分隊的蹤跡,組織100多人的“討伐”隊直奔豐水山密營,小分隊轉移到老金溝。敵人在豐水山搭起8座帳蓬露營。6日夜,於天放派出回密營偵察的杜希剛、於蘭閣、孫國棟、趙文有、陳富、霍成6名戰士靠近敵人,同時將20多顆手榴彈甩進帳蓬,傾刻間敵營內火光四濺,硝煙升騰,被炸的日偽軍鬼哭狼嚎,死傷數十人,杜希剛等6名戰士安全返回。
組建抗日救國會
1944年6月,於天放率領於蘭閣、孫國棟、杜希剛秘密進住宋萬金屯。結識宋萬金屯國小教員王明德(綏稜上集廠人,畢業於克山師範中學,時在宋萬金國小校代課,思想進步,有愛國熱情)。介紹王明德加入黨組織。並通過張錄等愛國民眾在附近村、屯秘密組建抗日救國會。
1944年7月,宋萬金屯抗日救國會成立。會員以上山運木材為掩護,為山裡的部分抗聯隊員購買、運送糧食和日常用品,以各種方式為抗聯小分隊偵察敵情,提供情報,為抗聯訂購偽滿報刊,通過其他秘密據點與各地抗日地下工作者接頭,向民眾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1944年12月,山里雪深沒膝,行動困難,給養缺乏,日寇連續“掃蕩”,近山區已成“無人區”。敵人發現雪地有蹤跡便一追到底。為躲開敵人,同時去農村檢查抗日救國會的工作,於天放於月初和孫國棟、於蘭閣、杜希剛4人去綏稜農村,分散隱蔽在地方黨員和抗日救國會會員家中。於天放與於蘭閣居住在宋萬金屯國小校中。

漢奸告密被捕

1944年12月17日,在綏稜縣宋萬金屯,根據於天放的指示,杜希剛到綏化北大溝小五部,檢查抗日救國會的工作。12月19日晚上八時許,杜希剛剛倒在炕上,聽到外面狗叫,情知不好。剛要出屋,就有六、七個特務闖進來。將其綁上放在爬犁上拉到上集廠,隨後送往綏稜警察署。(事後查明系東升合屯的王水山和宋萬金屯的於金池二人告密,解放後已被鎮壓)同一天,於天放,王明德及張錄兄弟3人在綏稜縣宋萬金屯被捕,孫國棟在綏化九井子被捕。

日本投降獲救

1945年4月,杜希剛和孫國棟被轉押到哈爾濱道里分監,杜希剛被押在大監號里。7月12日,就在於天放在北安越獄的同一天,杜希剛和孫國棟、趙文有、於蘭閣等人,被帶到南崗偽高等法庭接受宣判,在法庭上,杜希剛和孫國棟等人慷慨陳詞,將法官駁得張口結舌,無奈只得草草宣判,杜希剛、孫國棟、趙文有、於蘭閣四人被判死刑,劉文祥被判20年。8月9日,杜希剛利用放風的機會,和孫國棟等人商量越獄計畫,準備在下次放風時,奪取看守的槍枝,幹掉看守,砸開腳鐐,用防火工具二齒子、砍刀等武器逃出監獄。可惜沒有等到下次放風時機到來,由於蘇聯紅軍轟炸哈爾濱,從而停止了放風曬太陽,越獄計畫破了產。8月 14日下午三點多,偽哈爾濱高等檢察廳檢察官溝口嘉夫親自來到監獄,不顧死刑執行期還沒到的限令,堅持對孫國棟執行死刑。由於孫國棟拖延時間,為同志們贏得了時間,當天沒有再對別人執行。第二天日本投降,杜希剛等人獲救。
出獄之後
1945年8月17日,杜希剛獲釋出獄。經黨組織分配,歷任綏化、慶安保全大隊大隊長,海倫二旅五團二營營長,省政府秘書處秘書、總務科長,省政府農場場長、書記等職。1945年12月幹部南下,檢查身體時發現患侵潤型肺結核,為照顧他身體,被分配到本溪市總工會做秘書工作,於1950年5月轉回黑龍江省政府,在省醫院老幹部休養所,市結核病院治療休養,終因積勞成疾,帶兵堅持工作,病情惡化,醫治無效於1963年1月13日與世長辭,年僅43歲。被授予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