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鳴山

個人經歷1945年9月29日,李鳴山被中共遼西地委派到北票接收日偽政權。 1945年12月30日,國民黨十三軍向北票進攻,李鳴山帶領縣區幹部退出北票,進駐敖漢旗小河沿。 1946年2月,受中共熱遼地委和專署的委派,組成100多人的朝北工作隊,進入北票縣大黑山地區。

人物介紹

李鳴山,1921年10月出生於河北省武強縣貧農家庭。1939年6月參加革命,194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6月,李鳴山離開冀東豐灤遷聯合縣,到灤東偏僻山區開展抗日工作,在灤東區黨委領導下,為開闢撫寧以北、洋河以東的根據地做了大量工作。他在艱苦環境中到處奔走發動民眾,為部隊籌糧、籌款,做軍鞋,搞物資,組織武裝力量打擊日本侵略者,搗毀“人圈”,建立人民政權。

個人經歷

1945年9月29日,李鳴山被中共遼西地委派到北票接收日偽政權。9月30日組建起北票縣人民政府,任縣長。
北票縣人民政府建立後,偽吐默特中旗旗長沁布多爾濟妄想摧毀新生的人民政權,於10月13日拂曉,帶1000餘匪徒圍攻北票。李鳴山協助北票前方司令張曉冰擊退了敵人的進攻。隨後派工作隊深入農村建立區、村政權和恢復北票炭礦生產。同時籌集糧草和軍用物資支援部隊作戰和擴軍工作,發動人民民眾開展清算復仇運動,處決了偽旗參事官友馬善夫、冠山村偽村長武漢章、炭河把頭大櫃,為人民伸張了正氣,鎮壓了反動勢力,從此工農民眾真正由奴隸變成了主人。
1945年12月30日,國民黨十三軍向北票進攻,李鳴山帶領縣區幹部退出北票,進駐敖漢旗小河沿。
1946年2月,受中共熱遼地委和專署的委派,組成100多人的朝北工作隊,進入北票縣大黑山地區。4月建立了朝北縣,周樹芳任縣委書記,李鳴山任縣長。游擊隊活動在那土營子、北四家、瓦房一帶,並逐步向北票和朝陽北部深入,開闢解放區,建立根據地。至8月先後建立起那土營子、金廠溝粱、西官營、東官營、七家子等5個區政府。這期間武工隊在被敵人包圍、遠離主力部隊的情況下堅持與敵人周鏇,堅持“縣不離縣,區不離區”,發動民眾清算復仇減租減息,搞土改,組織農民鬧翻身,同敵人進行殊死鬥爭,打開了困難局面。9月,李鳴山調到中共熱遼地委組織部工作。
李鳴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身負6處槍傷,但他始終耿耿忠心為黨為人民工作。全國解放後從事經濟工作,1962年調到中國對外經濟聯絡委員會,出任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館首任經濟參贊。1966年回國,1975年任中國對外經濟聯絡部顧問。1978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九屆執委會委員。
1982年離休。1990年12月12日病逝於北京,享年70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