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閔

虎之敗於昌黎,閔軍獨全,由此功名大顯。 三月,慕容俊已克幽薊,略地至於冀州。 五月,送閔於龍城,告廆皝廟而殺之。

李閔其人

李閔(322?-352),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黃西北)人。原本姓,後趙石虎曾收其為養孫,改稱石閔。石虎死,後趙內部大亂,建節將軍、修成侯石閔密謀乘勢奪取後趙政權,消滅胡人而恢復華夏中原的地位,恰好得讖緯曰“滅胡者李”,於是改姓李。
350年稱帝,建立冉魏政權,恢復原來漢姓,即冉閔。352年,冉閔為慕容儁所執後斬於遏陘山,後被追封為武悼天王

《十六國春秋別本》記載

石閔(李閔)字永曾,虎之養孫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內黃人。其先漢黎陽騎都督,累世牙門,勒破陳午於河內,獲瞻,時年十二。長而勇悍,便弓馬,臨陣不顧。勒奇之,曰:“此兒壯健可嘉”,命虎子之。歷位左積射將軍,封西華侯。閔幼而果銳,虎撫之如孫。及長,身長八尺,善謀,勇力絕人。虎即位,封為修武侯,歷位北中郎將。虎之敗於昌黎,閔軍獨全,由此功名大顯。
永興元年閏月,司徒申鍾、司空郎闇等四十八人上尊號於閔,僭皇帝位於南郊。大赦改元,號稱大魏,複姓冉氏。追尊祖隆元皇帝,考瞻烈祖高皇帝。尊母王氏為太后,妻董氏為皇后,子智為皇太子。以司馬李農為太宰,諸子皆封為縣公。新興王祗聞石鑒之死,稱尊號於襄國,改元永寧。石祗遣相國汝陰王石琨帥眾十萬伐鄴。六月,進據邯鄲。閔盡眾拒之,琨軍大敗。二年三月,閔攻襄國百餘日,祗怯,乃去皇帝之號,改稱趙王。遣太尉張奉乞帥於慕容俊。中軍張春請救於姚弋仲。三月,祗相國汝陰王琨自冀州救祗,弋仲復遣子襄帥騎三萬八千,雋遣將軍悅綰帥甲士三萬,勁卒十三萬,四方攻之,祗沖其後,閔帥大敗。閔與十餘騎奔還鄴,祗使劉顯帥眾十萬,追奔伐鄴,閔盡眾出戰,大敗之,追奔至於陽平。顯懼,密使請降,求殺石祗為效。四月,劉顯殺祗,及其丞相樂安王炳、太保張舉等。遣拜顯上大將軍、大單于、冀州牧。祗、炳皆虎之庶子也。七月,劉顯稱尊號襄國。三年二月,劉顯帥眾伐常山,太守蘇彥告難,閔師八千救彥,敗顯於常山,追奔及於襄國。顯大將軍曹伏駒開門為應,遂入襄國,誅顯及其公卿以下百餘人,焚襄國宮室,遷其民於鄴。
三月,慕容俊已克幽薊,略地至於冀州。閔帥騎擊之,與慕容恪遇於魏昌城,恪方陣而前,閔眾寡不敵,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潰圍東奔,行二十餘里,馬無故而死,遂為恪所擒,送之於薊。俊立閔而問之曰:“汝奴僕下才,何敢妄稱天子?”閔曰:“當此天下大亂,爾曹人面獸心,尚欲纂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耶?”俊怒,鞭之三百,遣慕容評帥眾圍鄴。五月,送閔於龍城,告廆皝廟而殺之。鄴中飢,人相食,虎時宮人被食略盡。冉智尚幼,蔣乾遣詹事劉猗,奉表降俊。八月,長水校尉馬願、龍驤將軍田香、開門降評。蔣乾懸縋而下,奔於倉垣。評送閔後董氏、太子智、大尉申鍾及諸王公卿於薊。初、慕容俊斬閔於遏陘山,山左右七里木悉枯,
蝗蟲大起。自五月不雨至於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謚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雨雹,是歲太和八年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