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桐

李貴桐

李貴桐,博士,副教授。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科學與信息技術中心導師。主要從事土壤學教學工作和土壤生物學過程、土壤無機碳轉化與環境變遷、新型灌溉技術與土壤/植物過程、腐殖酸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曾多次參加該領域國家及國際級權威培訓,並多次針對該領域的研究發表論文及出版專業書刊。

主要學歷:

1988.9-1992.7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與植物營養專業,農學學士 48號

1995.9-1998.7中國農業大學土壤學專業,理學碩士 彰武

1998.9-2001.7中國農業大學土壤學專業,農學博士 112室

工作簡歷:

1992.7-1997.12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壤和水科學系,助教 共濟

1998.1-2001.9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壤和水科學系,講師 研

2001.10--至今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壤和水科學系,副教授 輔導

2001.9-2003.9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所,博士後 研

2002.3-2002.8 英國洛桑試驗站,訪問學者 專

2003.11-2003.12 法國國家研究與發展中心。項目訪問。

教學工作:

普通土壤學院

研究項目: 正門

2004.1-2006.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微生物在栗鈣土無機碳轉化與遷移中的作用”主持人。336 26038

2005.10-2009.10 歐盟F6項目“劣質水處理與灌溉技術對蔬菜品質和環境的影響”分區主持人。 112室

2005.1-2006.12 中丹政府科技合作項目:作物抗旱生理與新型灌溉技術——中方主持人。

2004.1-2006.12 中國—德國合作項目“中國內蒙古草原土壤碳循環的研究”參加人。

2002.6-2005.12 中國—英國合作項目“Do China sit on phosphorous bomb? ”參加人。

2001.1-2005.12 “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項目: 區域持續高效農業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

課題: 北方旱區防沙型農業持續發展模式與技術研究。參加人。

2002.10-2004.12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項目,“北方半乾旱集雨補灌旱作區節水農業綜合技術體系集成與示範”參加人。

2003.1-2004.12中法先進研究計畫:中國印度茶樹種植園套用生物有機培肥技術試驗示範區建立。參加人。

1998.1-2004.12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 “作物抗逆性與水分、養分高效利用的生理和分子學基礎”子課題9的參加人。

1998.1-2003.9 中國澳大利亞合作項目ACIAR“以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農田水氮管理”的主要參加人。

1997.1-200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蚯蚓與微生物互作對土壤有機磷庫周轉及空間分布的影響”的第1參加人。

1995.1-1996.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蚯蚓消化酶活性及其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的第1參加人。

會議與培訓:

1999.3 國家環保局環境質量影響評價甲級證書培訓(北京大學環境學院)。

1999.6 農田微氣象學方法測定氨揮發(中國科學院封丘農業生態實驗站)。

2002.3-2002.5 土壤分子生物學基因庫數據檢索與套用(英國,洛桑實驗站)。

2003.819-2003.8.21 戴安中國公司離子色譜儀套用培訓(戴安中國公司 )。

2003.3.26-2003.3.29 北京市從事放射性工作人員培訓(北京市衛生局)。

2003.9.22-2003.9.25 中國植物逆境生理學與分子生物學學術研討會暨973項目學術總結交流會(中國寧夏銀川市)。

2003.10.24-2003.10.28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agricultural soil(Nanjing ,China)。

2003.9.27-9.28 中國青年科學家論壇第78次主題會議:陸地碳循環與生態系統管理(中國北京)。

2004.7.26-2004.7.30 中國土壤學會第10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瀋陽)。

2004.11.2-2004.11.5 中國科協第5屆青年學術年會(中國,上海)微生物活動與土無機碳轉化分會場報告。

2001.11.13-14 中國碳循環與碳管理學術研討會(中國,北京)土壤無機碳轉化與全球碳循環分會場報告。

專利與論文著作:

專利:

李貴桐,林啟美,趙小蓉,王硯田.[專利] “一種生產腐殖酸生物肥料的方法”, 申請號: 200310117211

發表論文:

[1] 李貴桐(2004).微生物活動與土壤次生碳酸鹽轉化.中國科協第5屆青年學術年會文集. 142-143.張玉台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

[2] 李貴桐, 張寶貴, 李保國(2003)。秸稈預處理對土壤微生物量及呼吸活性的影響。套用生態學報。14.12, 2225-2228

[3] 李貴桐, 趙紫娟, 李保國(2002)。秸稈還田對土壤氮素礦化的影響。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8(2), 162-167

[4] 李貴桐,李保國,陳德立(2002)。大面積冬小麥夏玉米農田土壤氮素的氨揮發。華北農學報,17(1),76-81

[5] 李貴桐, 李保國, 黃元仿, 張寶貴(2002)。較高濃度乙炔抑制秸稈還田土壤硝化作用效果的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學報,7(3),57-62

[6] 李貴桐, 李保國, 黃元仿(2002). 碳源與底物對不同層次土壤產生N2O能力的影響。土壤與環境,11(3),227-231

[7] 李貴桐, 李保國,陳德立(2001)。利用 Bowen 比儀測定大面積農田土壤氨揮發的方法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學報,6(5),56-62

[8] 張寶貴,李貴桐,孫釗,王建奎(2001)。兩種生態類型蚯蚓幾種消化酶活性的比較研究。生態學報。21(6):978~981

[9] B.-G. Zhang, G.-T. Li, T.-S. Shen, J.-K. Wang, Z. Sun (2000) Changes in microbial biomass C, N, and P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soil incubated

with the earthworms Metaphire guillelmi or Eisenia Fetida.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32, 2055-2062

[10] 張寶貴,李貴桐,申天壽(2000)。威廉環毛蚯蚓對土壤微生物量及活性的影響。生態學報。20(1):168~172

[11] 胡克林, 李保國, 林啟美, 李貴桐, 陳德立(1999)。農田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性特徵. 農業工程學報。15(3),33-38

[12] 林啟美,李貴桐,林杉(199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測定。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魯如坤,主編,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28-237。

[13] 張寶貴, 李貴桐(1998)。生物在土壤磷有效化中的作用. 土壤學報, 35, 104-111

[14] 張寶貴,熊順貴,李貴桐(1994)。土壤生物過程與農業持續發展。北京農業科學,1994,增刊:36-40。

[15] 文倩,趙小蓉,妥德寶,李貴桐,陳煥偉,林啟美(2005).半乾旱地區不同土壤團聚體中微生物量氮的分布特徵.中國農業科學,38(1):91-95

[16] 文倩,趙小蓉,妥德寶,李貴桐,陳煥偉,林啟美(2005).半乾旱地區不同土壤團聚體中微生物量磷的分布特徵.中國農業科學,38(2):327-332

[17] 雷宏軍,李保國,白由路,黃元仿,呂貽忠,李貴桐,李科江(2005).集約農作條件下土壤有機碳動態模擬及其在黃淮海平原區的套用中國農業科學,38(5):956-964

[18] 鍾曉英, 趙小蓉, 鮑華軍, 李浩浩, 李貴桐, 林啟美(2005).我國23個土壤磷素淋失風險評估肥.I. 淋失臨界值.生態學報.24(10),2275-2280

出版著作:

[1] 李貴桐(2001),土壤有機質。熊順貴主編《基礎土壤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73-94

[2] 李貴桐(2001),土壤養分。熊順貴主編《基礎土壤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11-241

[3] 李貴桐(1998),《華夏簡明百科全書》(農業卷),土壤肥料部分。華夏出版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