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貞[現代將軍]

李貞(1907~1990),湖南省瀏陽縣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3月11日,共和國第一位女將軍李貞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

將軍

(圖)李貞李貞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婦女學校校長,八路軍一二0師教導團組織科科長,師直屬政治處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政治部秘書長,西北野戰軍政治部直屬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北軍區政治部秘書長,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秘書長,防空軍政治部幹部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早期的李貞
1926年,18歲的李貞參加了婦女協會,不久擔任了鄉婦女協會委員長。“馬日事變”發生,李貞躲到瀏陽城一個稅務局職員家裡當女工。不久回到家鄉,擔任黨支部書記,並和王首道取得了聯繫。
1927年9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攻克瀏陽,李貞立即參加了瀏東遊擊隊。
1928年,王首道、張啟龍攻打張家坊,由李貞扮裝新娘,游擊隊員化裝成迎親隊伍,打下了張家坊。李貞在游擊隊里是士兵委員會委員長,李貞先後擔任平江、吉安縣委軍事部部長
1932年,李貞擔任湘贛邊區紅軍婦女團團政委。
1933年,李貞擔任湘贛軍區醫務學校政委,安福縣委副書記,並曾到瑞金黨校學習。她還擔任紅6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二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
中國解放軍第一位女將軍:李貞抗戰時期的李貞
抗日戰爭時期,李貞先在冀中,後回抗大學習,擔任八路軍婦女學校校長。以後歷任120師教導團組織科科長、師直屬政治處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晉綏軍區政治部秘書長、西北野戰軍政治部直屬政治部主任、西北軍區政治部秘書長。
建國後的李貞
1951年,李貞入朝作戰,任志願軍政治部秘書長。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回國後,任防空軍政治部幹部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
1955年,李貞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她是開國將帥中唯一的女性。
1988年李貞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0年李貞因病在北京逝世。
李貞-悲慘婚姻
女將軍的感情道路很不平坦,她曾經三次結婚,兩次離婚,在血與火交融的戎馬生涯中,飽嘗了愛情與婚姻的酸甜苦辣。
苦難的童養媳
1908年正月,李貞出生在湖南省瀏陽縣(今瀏陽市)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李貞6歲那年,母親含著眼淚將她送給當地一個姓古的人家當童養媳。在婆家生活的那些日子裡,李貞記不清挨了多少打、受了多少罵,不知不覺地,她熬到了十五六歲。1924年正月,16歲的李貞與丈夫舉行了舊式婚禮,正式開始了她的婚姻生活。然而,這段醞釀了整整十年的婚姻並沒有給李貞帶來幸福。丈夫叫古天順,比李貞大4歲,是個耿直忠厚但脾氣暴躁的青年。由於長期受虐待,李貞對古家人懷有一種難以化解的敵意,對丈夫也是如此,雖然表面順從,但內心卻毫無愛情可言。
甘泗淇與李貞
甘泗淇與李貞長征前夕的一天,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將甘泗淇介紹給李貞作伴。這是李貞與張啟龍被迫離婚一年之後的事,當時張啟龍還沒有平反。從那時起,李貞才知道了紅二方面軍里有個男秀才叫甘泗淇。不久,甘泗淇又從獨立一師黨代表調任湘贛省委宣傳部長。到任後他才知道,組織上原擬調中共吉安縣委軍事部長李貞擔任此職,因李貞考慮到自己文化不高,怕親口向他提及了婚姻大事,他就不得不對她作進一步了解了。後來,甘泗淇也調到了紅六軍團,任政治部主任兼代政委,與組織部長李貞在一起工作,互相接觸的機會多了,了解也透徹了。共同的工作,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語言,使兩顆心靠得越來越近了。終於,他們愉快地接受了賀老總的安排,在長征即將開始的時候,由賀龍親自主婚,在一個老百姓家借了一間房子,結成了一對情深意篤的革命伴侶。
李貞-人物品格
這位身經百戰,中外聞名的中國巾幗將軍,始終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她室內的4把藤椅是15年前從湖南搬家時帶回北京的,年長日久已破爛不堪,女將軍不讓扔掉。兩隻皮箱從朝鮮戰場一直跟隨著她,用了整整40年,皮質老化開裂,但她總是不肯換新的。一隻用了14年銹跡斑斑的冰櫃是她家最高檔的消費品。她和甘泗淇將軍在長征途中結為伴侶,沒有子女,她用自己的工資撫養了20多個烈士遺孤,還一次次地為教育、科研事業捐款。最後,還要求身邊的工作人員將她僅有的1.1萬元人民幣和2500元國庫券交給組織,作為自己的黨費和捐款。

唐朝

唐太宗之子李貞(母燕妃)
李貞(?—688年),貞觀五年(631年)封漢王,十年(636年)改封越王、揚州都督。“頗涉文史,兼有吏乾”,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後來與其子琅琊王李沖聯合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後服毒自盡。

683年,李貞的九弟唐高宗去世,太子李哲繼位,就是唐中宗,命李貞為太子太傅。實權掌握在皇太后武則天的手中。684年,武則天廢唐中宗,立中宗之弟豫王李旦為皇帝,李貞轉任豫州刺史。武則天成為實際的女皇,大肆為武氏家族加官進爵,這使李氏皇族懷疑武則天要取代李唐,並屠殺李氏皇族。這些李氏皇族主要有李貞、韓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軌、魯王李靈夔(以上唐高祖之子、李貞叔父)、李元嘉的兒子黃國公李撰、李元軌的兒子江都王李緒、李靈夔的兒子范陽王李藹、虢王李鳳的兒子東莞郡公李融和李貞的兒子琅琊王李沖。他們一起謀劃共同反對武則天。武則天在完成修建明堂後,召集宗室聚集於東都洛陽,在洛水舉行祭神儀式。李貞等諸王害怕武則天就此將他們誅殺,於是開始積極行動。李撰偽造睿宗李旦給李沖的詔書,說皇帝已被軟禁,要宗室來勤王。李沖也偽造睿宗李旦給他的詔書,說皇太后要取代李氏江山,建立武氏王朝。然而,在諸王約定共同起兵的時間之前,688年9月16日,李沖在他作刺史的博州(今山東聊城)提前起兵反叛。他通知李元嘉、李元軌、李靈夔、李貞和紀王李慎,讓他們同時起兵,但只有李貞起兵了,其他諸王都沒有準備充分,而遲疑不決。李貞通知他姑母常樂公主和姑父壽州(今安徽六安)刺史趙瑰,常樂公主表示支持李貞。不過,李貞只有屬下裴守德和他一心,他把女兒良鄉縣主嫁給了裴守德。李貞很快奪取了上蔡(今河南駐馬店)。武則天命左豹韜衛大將軍麴崇裕為中軍大總管,夏官尚書岑長倩為後軍大總管,鳳閣侍郎張光輔為主帥,率兵十萬討伐李貞。同時李沖在9月22日兵敗被殺。李貞聽說李沖的死訊後,惶遽不安、想要投降已獲得武則天的寬恕。可是這時李貞的屬下傅延慶帶來2000應徵士兵,李貞改變了主意向部下官兵宣稱李沖已經成功,馬上要來會合。令道士及和尚轉讀諸經以祈福,家僮、戰士都帶護身符以避免兵戈之傷。麴崇裕率兵與李貞軍相遇,李貞派幼子李規和裴守德抵擋。李貞軍在戰場上望風而逃,李規和裴守德逃回豫州首府汝陽城(今河南汝南)。李貞大懼,閉門自守,麴崇裕已經開始攻城。裴守德也到處尋找李貞,欲殺之自保。李貞的侍衛對李貞說,大王是金枝玉葉豈能受刀劍之傷。李貞退回官邸,服毒自殺。李規縊殺其母,然後自縊;良鄉縣主、裴守德也自縊。麴崇裕斬李貞、李規父子及裴守德之首,傳首東都,梟於闕下。

教師

四川大學教師
畢業於四川大學,2001年1月-5月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SUNY at Buffalo 平面設計,2001年6月-2003年5月 美國露易絲安那州西北州立大學/ Northwestern State University 美術設計。1996年-2000年 中國
四川工商廣告有限公司 平面設計師,太平恆威國際廣告有限公司 平面設計師,通聯藥業 平面設計師。2001年-2004年在美國西北州立大學藝術系助教,Gems Resources Enterprise Inc. NYC 網站維護。

人物品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