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華[人物]

李英華[人物]

現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史前人類技術認知與文化多樣,曾多次在雜誌上發表論文。她被認為是大陸舊石器考古界唯一能夠進行系統的石器技術功能分析研究的學者。

教育經歷

李英華[人物] 李英華[人物]

1998年9月——2002年7月就讀於武漢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

2002年7月——2005年7月於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獲得歷史學碩士學位

2005年9月——2009年7月獲得法國政府獎學金,於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空間、文化、古今社會學系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攻讀中法聯合培養博士學位,最終獲得法國史前學博士學位及中科院研究生院授予的古生物與地層學博士學位

研究專長

史前人類技術認知與文化多樣

在國內外學術機構任職情況(最重要的三個):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UMR7041上新世及更新世技術、空間與地域人類學研究實驗室,成員,2009-

中國科學院人類演化和科技考古聯合實驗室,成員,2009-

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1.(主持)中國早更新世早期古人類技術行為與認知能力—以龍骨坡遺址為例,國家自然

科學基金特殊學科人才培養基金( J0630965), 2006.5-2008.5,3萬元;

2.(執行領隊)南水北調湖北鄖縣尖灘坪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項目,南水北調工程文物保護專項經費(Nx030),起止時間為2006.5-2008.12,50萬;

3. (主持)南水北調文物保護工程項目:湖北鄖縣後房舊石器遺址發掘,項目編號2004.HB.Y.D-24,經費來源於湖北省文物局,起止時間為2010年4月-2013年12月,13.9萬;

4.(主持) 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自主項目:漢水上游遠古人類技術行為與認知模式,項目編號1010214,起止時間為2010年4月-2011年12月,2萬

主要論著(最具代表性的四部):

1. 巴東楠木園(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2006年.15萬字

2. 考古學:發現我們的過去(譯著). 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20萬字

3.Étude technologique de l’industrie lithique du site de Guanyindong dans la province du Guizhou,
sud-ouest de la Chine,Inédit,Première mise en ligne Février 2011,372 pages.

4.中國的舊石器時代(譯著).科學出版社,2013年6月,18.5萬字

. 期刊論文

[1] 李英華, 孫雪峰. 湖北鄖縣後房舊石器遺址發掘簡報, 江漢考古, 第1期, 6-15頁, 2013.

[2] 李英華, 包愛麗, 侯亞梅. 石器研究的新視角——技術-功能分析法,以觀音洞遺址為例,考古,第3期, 58-70頁, 2011

[3] 李英華.大冶石龍頭遺址石器的新研究, 江漢考古,第2期,45-53頁, 2011

[4] LI Yinghua, HOU Yamei, Eric BOEDA. Mode of débitage and technical cognition of hominids at the Guanyindong sit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4卷第21期, 3864-3871頁, 2009 (SCI)

[5] 李英華, 侯亞梅, Eric BOEDA. 觀音洞遺址古人類剝坯模式與認知特徵, 科學通報, 54卷第19期, 2864-2870頁, 2009

[6] 李英華, 侯亞梅, Eric BOEDA. 舊石器技術研究法之套用――以觀音洞石核為例, 人類學學報, 28卷第4期, 355-362頁, 2009

[7] 李英華, 侯亞梅, Erika BODIN. 法國舊石器技術研究概述, 人類學學報, 27卷第1期, 51-65頁, 2008

[8] LI Yinghua, Erika BODIN. Variabilité et homogénéité des modes de débitage en Chine entre 300 000 et 50 000 ans, L’Anthropologie, 2013(待刊)(SSCI)

[9] 侯亞梅, 劉揚, 李英華, 劉慧. 泥河灣盆地三棵樹舊石器遺址2008年試掘報告, 人類學學報, 29卷第3期, 227-241頁, 2010

[10] Hou Yamei, Huang Weiwen, Li Yinghua. The biface-bearing industries of Lower Paleolithic in North China, Human Evolution, 23卷第1-2期, 123-135頁, 2008 (SCI)

[11] 侯亞梅,李英華,黃萬波,徐自強,魯娜. 龍骨坡遺址第7水平層石製品新材料, 第四紀研究, 26卷第4期, 555-561頁, 2006

[12] 侯亞梅、黃萬波、博愛客、趙凌霞、徐自強、杜愛溪、葛勵施、何覓樂、沙悠詩、李英華、魯娜、包愛麗、袁俊傑. 龍骨坡遺址與亞洲人類起源. 法國漢學, 第11期, 7-22頁, 2006

. 會議論文

李英華, 余西雲, 侯亞梅. 關於三峽地區石器工業中的銳棱砸擊製品, 第十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三明市, 2006年11月,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61-272頁, 2006

研究方向

堅持石器的技術分析和技術功能分析法在中國考古材料上的運用,尤其是其中國南方的舊石器資料。同時她在西方考古學史領域也頗有研究心得。

人物評價

李英華博士在舊石器考古學研究中採取了目前舊石器研究中最為前沿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對象主要為華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石器資料,她是目前大陸舊石器考古界唯一能夠進行系統的石器技術功能分析研究的學者。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官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