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江陰澄星集團董事長]

李興[江陰澄星集團董事長]

李興,1954年出生,是江陰澄星集團董事長。2010年福布斯中國百富榜第207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李興李興

姓名:李興
出生年份:1954年
性別:男
職務:江陰澄星集團董事長

公司總部:江蘇江陰
主要行業:化學原料
行業地位:國內綜合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精細磷化工生產企業
上市公司:澄星股份(資訊行情論壇)(600078),1997年6月IPO

本人簡介

李興1992年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商學院參加短期培訓回國後,就對澄星展開一系列資本運作,先後在天津、宜昌、遵義收購黃磷廠和磷酸廠,實現了磷化工上下游產業鏈的一條龍生產,牢固確立了國內同行業的龍頭地位。李興目前持有澄星實業集團50.83%的股權,2004年1月獲得“首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風雲人物”稱號。2010年福布斯中國百富榜第207名。

人生故事

李興總裁向考察團介紹集團公司發展情況李興總裁向考察團介紹集團公司發展情況

20世紀70年代末葉,在距珠三角千里之遙的長三角,有一名叫李興的民營經濟的開拓者,在思想解放晨鐘的轟鳴中,用自己充滿艱辛與傳奇的探索與實踐,在布滿荊棘與坎坷的創辦鄉辦企業的道路上踏出一片光明,他建造的如今已居中國化工行業民營企業之首的民企航母,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標本,成為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工業之林的見證與驕傲。

改革者的破冰之旅

要探索李興成功的奧秘,就必須先了解這位鄉鎮經濟奇蹟創造者“摸著石頭過河”的破冰之旅。江蘇省,揚子江畔,有個人傑地靈的縣級市,名叫江陰。世世代代的仁人志士,前仆後繼的努力,不過是追求個溫飽與小康,但江山依舊,貧窮依舊。長壽鎮分水墩村有個李姓人家,雖說日子過得清苦,但夫妻兩個卻充滿希望的拉扯著膝下的兩兒兩女,寄希望於下一代能有出息。
大兒子李興,確實聰明伶俐,為人敦厚,從小就有一種難能可貴的責任感。國小3年級就知道割草賣錢後交學費。半夜醒來,看見媽媽沒完沒了的織布,他爬起來,能幫一把就幫一把。看著弟弟妹妹蘸著鹽巴喝粥,他下決心:“長大後要賺錢買上蘿蔔乾、豆腐乳,讓全家吃個夠。”
從國中到高中,李興一直當班長,深得老師、同學的喜愛。1973年高中畢業,雖說入黨、當兵、提乾的理想一一破滅,但他仍然樂觀,而又充滿希望的生活著:在村里幫忙、在公社幫忙,寫報導、搞掃盲、代課教書,幹得還都挺像樣兒。看他每個月能給家裡貼補10塊、20塊的,爹媽也挺知足。
上個世紀,70年代末,中國大地從南向北,微微吹來的那股暖流,把許多人都搞得春意盎然地做起了發財致富的夢。江陰已經有人辦起了“社隊企業”,李興也有點坐不住了,躍躍欲試地期待著!
有一天,長壽鎮一位公社領導到長壽中學,想找個懂化工的人,要辦化工廠。人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年輕而又能吃苦的代課教師李興。
公社組織先到南京化工學院學習取經,對搞什麼產品心中有了底。小伙子回廠後就忙開了,從原料供應,銷售渠道,工藝技術,工廠上下沒有他不管的事兒,也沒有他管不了的事兒。
技術員、車間主任、科長,短短那么三五年,李興都乾過了。最後,當上了主持工作的副廠長,白手起家的企業,讓李興搞得紅紅火火,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40萬元,淨利60萬元。 正在李興躊躇滿志地規劃著名未來的時候,公社裡卻突然通知他離開工廠,企業被別人“承包”了!
無依無靠的李興,一下子就傻眼了,望著自己燕子壘窩似的建起的廠房,望著人拉肩扛豎起來的罈罈罐罐,還有管線、設備,就像一個被奪走了親生骨肉的母親,他簡直快要發瘋了!
這是一個發生在改革開放之初的故事,也是一個讓改革開放的實踐者無奈而又傷心的故事,但他必然要發生在世代封閉的中國,發生在中國農民的身上,發生在中國農民從自己的土地里走出來的時候! 李興帶著妻、女,到江陰要塞鎮租了一個小屋住下。妻子在一個童裝廠找到一份工作,而他自己乾脆擺了個地攤賣西瓜。1984年10月,李興低矮的房門被一股青春的朝氣推開了。進來一個小伙子,朝氣蓬勃又很持重,對李興誠懇地說:“我們要塞鎮澄南村要發展村級經濟,聽說你乾過化工,到我們村來乾吧,今天我請你來了!”
這位來訪者是澄南村黨支部書記,年輕有為,態度誠懇。一個“請”字,好比一支劃亮的火柴,點燃了李興的希望和他胸膛里那顆燃燒的心!澄南村很開明,先承包一年,拿下20萬產值,上交5萬元利潤。這么一個“包”字,就把全村人“發財致富”的責任實實在在、完完全全地壓在了李興的肩上!
累了睡,醒了乾,李興帶領村里給他派來的12個年輕人,白手起家,苦心經營,只用45天,就看見了喜人成果。1984年12月1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澄南化工廠的第一個產品五氧化二磷問世了!
有了長壽化工廠那幾年的摔打和實踐,李興已經是個很有韜略、很有算計的一把手廠長了。他明白,要想在市場上站得住,立得穩,關鍵是產品過硬,質優價廉,而和“磷”打交道,要創造“高品質,低成本”的奇蹟,只有到雲、貴、川才能採購到最好最便宜的原料。
一年365天,1985年李興有270多天都在外邊奔波,不是跑市場,就是跑原料,雲南是他去得最多的一個地方。從江陰到昆明,要坐69個小時的火車,幾乎是3天3夜呀,人多擁擠,連個座位都找不到的李興,兩條腿都浮腫了。
火車上,難熬的夜,一股困意無法驅離地襲了上來,李興乾脆從隨身帶的黑色帆布包里抽出一塊塑膠布,打開來,躺到了擠滿了人的座位底下。他把絨線衣脫下來,放在頭下當枕頭,頓時感覺輕鬆了許多,還自言自語地自我解嘲:“這回舒服了,李廠長該睡一覺了。”
這就是中國當年成長中的民營企業家,這就是中國當年從田埂上走出來的泥腿子廠長,他們沒有身價,沒有尊嚴,只有對貧窮的恐懼,對事業的追求,對未來的嚮往!
不知睡了多長時間,也不知道火車到哪兒了,他突然覺得嘴裡黏糊糊的、鹹滋滋的,原來是流鼻血了。妻子在給他洗那件絨線衣的時候,面對一大盆泡出來的殷紅血水,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李興,你讓人打了?” 李興苦笑著:“咳,著急,上火,也許是高原反應吧,流鼻血了,沒什麼大事!”
是啊,廠里生產的五氧化二磷,質量穩定,客戶滿意,效益挺好,李興雖然吃苦、受累、遭罪,但他兌現了承諾,沒讓渴望致富的鄉親失望,也算值了!頭一年,他承包的澄南化工廠完成產值27.5萬元,實現利稅8萬元。
澄星,凝聚著原始能量,開始在中國的江陰冉冉升起!

拓荒者的創新之劍

企業要發展,光憑一個“乾”字不行,還要有創新思路,還要增加品種,擴大規模,高揚創新之劍一路前行。有一天,李興聽說上海牙膏廠正在擴大能力,打算把生產原料磷酸氫鈣的裝置從市區轉移出去。
天賜良機。李興直奔上海:“如能傍上這么個大款,我們這個小廠就有出頭之日了!”
談何容易。一個村辦小廠,走進大上海,去跟大名鼎鼎的國企談聯營,講合作,能行嗎?更何況上海牙膏廠轉移裝置的訊息,早已不脛而走,已經有好幾家企業捷足先登了。
兩手攥空拳的李興,也加入了競爭的行列,憑著真誠與毅力,他鍥而不捨地追求,足足奔波了三年,終於跟上海牙膏廠達成了合作協定:上海牙膏廠生產牙膏級磷酸氫鈣的設備作價70萬元,有償轉讓給澄南化工廠,澄南生產的磷酸氫鈣全部返銷上海牙膏廠,技術難點和設備安裝由上海牙膏廠派人指導,協定有效期10年。
李興很激動,也很開心,他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三年吶,為了這紙協定,他在江陰和上海之間跑來跑去,不知跑了多少回,有一個月跑了15趟上海,為完成與上海牙膏廠移地合作,一共加蓋了408個圖章!李興親自帶上精兵強將,像迎娶新娘一樣,小心翼翼地把那個30多米高的龐然大物,從上海拆遷過來,安裝在江陰,並於1988年6月形成了生產能力。
從此,小小的澄南化工廠成了上海國家金牌產品“美加淨”的磷酸氫鈣專供商。沒多久,天津牙膏廠也主動找上門來,這樣李興又拿到了另一個國家金牌產品“藍天”牙膏的專供契約。
傍上兩塊金牌,搭上別人的快車,李興的企業迅速壯大。到了1993年,已經更名為江陰磷酸鹽化工廠的澄南化工廠銷售收入達到2.45億元。乘著黨的十四大給鄉鎮企業發展送來的東風,1994年初,李興組建“江蘇澄星磷化工集團”的報告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准。
從五氧化二磷,到牙膏級磷酸氫鈣,再到食用級磷酸;從高成本、小批量的桶裝銷售,到低成本、大批量的散裝出口;從國內市場開發,到國際市場挺進,李興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磨難,也積累了經驗和體會。李興尋求合作的步子越邁越大,他甚至野心勃勃地要把自己綁在跨國公司的戰車上去馳騁世界,讓成長中的澄星,在國際知名公司的產業鏈上得到“永生”。
美國著名的高露潔公司與廣州潔銀牙膏廠合資成立了廣州高露潔。起初,牙膏的生產原料全部從美國進口,後來,他們在中國找到了包括澄星在內的3個廠家,希望通過“本地化”,把生產成本降下來。
憑著企業家的敏感,李興清醒地認識到,在自己的羽翼並不豐滿的情況下,不可能遠走高飛,現在機會來了。對這樁送上門的生意,他不僅要抓緊、抓住,而且要通過質量和服務,把澄星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李興增加科技投入,進行技術改造,完善了產品化驗與檢測設施,使企業的技術裝備大大提高。磷酸氫鈣的產品質量,經過幾次攻關,成功升級,對客戶產生了很大吸引力。
1995年,按照國外先進標準生產的磷酸氫鈣,被國家科委、勞動部等五部門認可,並頒發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證書。與此同時,澄星也拿到了高露潔“供應商”的資格認證。1998年6月28日,高露潔進一步授予澄星“優先供應商”稱號。以前,美國高露潔公司在牙膏生產中只採用澄星10%的產品,後來增加到50%,到1996年則100%採用。現在,澄星供應著高露潔全球36家子公司所需的大部分牙膏用磷酸氫鈣產品。牙膏級磷酸氫鈣一躍進入國際大公司的供應體系,為澄星的發展奠定了無可撼動的基礎。澄星的成功,皆緣於李興適應、加盟、融合,擠進跨國公司的產業鏈,走向世界的創新思路。

企業家的擴張之術

李興“甘當國際大公司的配角,力爭國內磷化工主角”的理念,是澄星發展的一個基本定位。澄星擁有了一定的規模實力和原始資本積累,低成本擴張是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連雲港錦屏化工廠是新中國第一家磷化工企業,一度輝煌,遠近聞名,但由於設備老化、產品陳舊等多種因素,長期虧損,資產閒置,工人下崗待業。
錦屏陷入了困境,也給李興帶來了久久的沉思:這個廠的磷化工車間跟澄星生產同類產品,能力3萬噸,雖說沒有達產達標,但澄星有技術、有能力給他扭轉乾坤,更何況,錦屏幾十年形成的市場,更是一筆寶貴財富。
權衡利弊,李興決定親自帶人,洽談租賃經營,很快就達成了協定。1997年1月1日,澄星“磷酸一分廠”在連雲港掛牌運營。澄星派駐5名幹部,並投入技改資金100萬元,注入流動資金500萬元,當年生產磷酸2.3萬噸,質量達到食品級,產值超億元,利潤達1500多萬元。 要知道,同樣辦一個億元廠,不算人力物力的投放和較長的建設周期,單是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投入,起碼需要3600萬元。
1999年4月,李興又租賃天津日用化學助劑廠,成立澄星“四分廠”,並投資擴建了2萬噸磷酸生產線。據統計,僅產品運費一項,澄星每年節省100多萬元。
2004年,在依法買斷資產,置換勞動關係,了斷員工的國企身份以後,澄星跨行業併購常州武進化肥廠,通過競聘上崗,員工總數壓縮了50%,企業馬上扭轉頹勢,每年的經濟效益以30%的速度增長。
在經濟成長方式和企業生存環境都發生了變化的時代里,企業家的高明在於對新事物的敏感、執著與快速反應。 1992年,美國舊金山,在加州大學分校商學院舉辦的培訓班上,李興第一次對“股份制”著迷,特別是教授們對股份制是“經濟發展方向”的闡述、股份制是“解決均分社會財富、解決勞資矛盾、促進社會進步的有效經濟組織形式”的觀點,更引起了他認真的思考。回國後,他積極做好澄星上市的前期工作,組織評估與審計,資產明晰,資料齊備,路演資料摞起來足有一米多高,他一定要讓自己的“股份制”夢想成真。
一開始,李興心中的目標是美國納斯達克,是那場東南亞金融風暴刮跑了他成功的希望。轉入國內股市,又一定要有指標,一個鄉鎮企業什麼時候才能拿到指標?於是,李興選擇了“借殼”上市這條路。為此,他嘗試過連雲港如意集團、上海東海股份,都沒有成功,這時江蘇鼎球實業的相關資料放在了他的案頭。這是一家1997年6月在上海證交所上市、專業從事絹紡絲綢業的公司,總股本12938.5萬股,其中流通A股4200萬股。
李興看好、看準了這筆生意,一定要成功,他一定要成為一家上市公司。 有一天,聽說省政府的分管領導到了無錫,晚飯後,李興親自趕到領導入住的湖濱飯店,遞上了澄星收購鼎球的申請。這位領導一看檔案,當即指出:“行文有毛病,不能拿企業的檔案直接向省政府申報,需要市政府行文。”
李興馬上回到江陰,又找到市委書記、市長,要求“急事急辦”,連夜出檔案。半夜零點二十八分,李興拿著墨跡未乾的“市政府檔案”,趕到無錫湖濱飯店再一次敲開這位分管領導的房門。 這位領導很為這位“鄉鎮企業家”的執著與追求所感動,當即簽發了意見,並囑咐:“事不宜遲,明天上午,省政府有專題會議研究股份制問題。” 幾乎是忙了一夜的李興,為了搭上這班車,馬不停蹄連夜趕到南京,親手把檔案交給正在開會的主管副省長。
1998年12月,澄星以11242萬元自有資金協定受讓江蘇鼎球實業股份公司3850萬法人股(占總資本的29.76%),一舉成為鼎球實業的第一大股東,李興當選為這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李興召開鼎球臨時股東大會,並做出決議:收購江陰日用化工廠90%的資產,組建江陰鼎球化工有限公司。又經過一系列的資產重組,2000年12月28日,臨時股東大會又做出將鼎球實業絹紡類資產與澄星集團磷化工資產進行置換的決議。至此,鼎球的主業由專營絹紡類轉為專營磷化工,公司名稱也變更為江蘇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實現了買殼上市的願望……

思想者的興企之道

市場經濟的初始階段,信用體系不健全,社會分工不明顯,專門化程度不高,必然要使企業經營成本增高。充滿睿智與超前思維的李興用“資源產區聯原料”的經營思路去破解這道難題,邁出了到西部投資建廠的步伐。 澄星屬高度資源依賴型企業。進軍西部的考慮,主要是建立一個穩定、可靠的原料保障體系。過去的澄星,被人稱為“最大的黃磷收購站”,“礦、電、磷”一體化戰略的實施,使其成了中國享有盛譽的最大黃磷生產商。
1997年,通過有償轉讓3套閒置的年產5000噸磷酸設備,澄星與湖北葛宜黃磷廠合建澄星磷酸二分廠。
1998年,澄星兼併了貴州遵義烏江黃磷廠,成立澄星三分廠。公司在投資擴建黃磷2號爐以後,再投1400萬元,新建3號爐,將黃磷產量提高到每年1萬噸。
中國磷礦的大本營在雲南。2001年,雲南彌勒縣供電局投資興建的黃磷廠,由於市場低迷,經營困難,找到了遠在江陰的澄星。李興有意投資,尤其對於流經彌勒的南盤江豐富的水電資源表現出很大興趣,提出“電、礦”配套的構想,馬上得到地方的回響,一個“礦、電、磷”的一攬子規劃很快在雲南方面獲得通過。
2004年5月,澄星投資16億元的“礦、電、磷”一體化項目在宣威市羊場工業園開工建設。
2007年上半年,澄星在雲南30多億元的總投資結出了豐碩成果,宣威的15萬千瓦的熱電廠、6萬噸的黃磷廠建成投產。彌勒水電站的3個機組,總裝機容量10.8萬千瓦的水電站和6萬噸的黃磷廠也全部投入運行。新投產的企業不僅能吃粗糧,消化煤矸石、低品位磷礦石,而且廢氣、餘熱、煤渣、礦渣等全部綜合利用,變廢為寶。澄星的投資,解決了自己的資源難題,也把循環經濟理念帶進大西南,塑造了一個新型的澄星形象。

輝映東方的磷化工之星

為了本文的寫作,筆者在澄星進行了幾天的採訪。一天中午,辦公室主任陪同一塊去員工餐廳吃“客飯”。正巧,碰上李興也拿個飯盒、拿雙筷子出來,他平凡得跟普通員工一樣,平常、平靜地走進普通員工的大餐廳,朝打飯口走去!
跟20多年前比,現在的李興肯定有了很大的變化、很大的不同,歲月不僅給他的外表留下了幾道皺紋與幾絲白髮,也給他帶來了事業的成功與巨大的財富,但他仍然那么平凡、平常、平靜,使人一下子又想到了那個賣西瓜的李興,那個睡在火車座位底下的李興!
就是這位平凡、平常、平靜的李興,憑藉著3.8萬元原始能量,經過20多年的努力,使澄星今天的總資產達到了120多億元,固定資產48億元,2007年的銷售收入為154億元、利稅8.53億元。2008年上半年已實現銷售收入103億元,實現利潤8.12億元。
就是這位平凡、平常、平靜的李興,硬是憑著自己的執著,推開了江陰對外出口通商的國門,顯示了改革開放歲月一個中國農民身上所蘊藏的巨大能量。澄星在中國大地上升起,這無疑是李興的成功! 澄星在中國大地上升起,給江陰這個“鄉鎮企業王國”增添了新的驕傲!
澄星在世界東方升起,更是給天下與世人一個有力昭示:民營企業與民營企業家的崛起,是中國農民創造的東方奇蹟,更是中國改革開放這部大戲的精彩篇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