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良[作家]

李玉良[作家]

青年作家,自由撰稿人;編輯。現任《世品匯》雜誌社總編兼采編部主任。

人物簡介

李玉良近照李玉良近照

李玉良,男;湖南瀏陽人。青年作家,婁底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微篇小說作家協會會員,從事新聞宣傳、文學、媒體等工作,原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校報記者站長,碧洲文學社原副社長;現為《世品匯》雜誌社總編,曾先後榮獲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湖南省高校新聞獎,其作品見諸於眾多媒體,代表作有《下輩子,我還做你的女人》《萬家燈火時》《農耕的“趣味”》《他是我的兒子》《負心的父親》《中秋節回家》《啞娘》《誠信去哪裡呢?》《母親的秘密》等。

人物經歷

曾先後榮獲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湖南省高校新聞獎,第四屆全國冰心作文大賽銅獎;2015年,榮獲中華文學獎暨“我是作家”首屆全國原創文學作品大賽文學獎,文章在《小小說選刊》《中學生閱讀》《世品匯》《婁底日報》《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校報》《文苑》《幸福:悅讀》《青年文摘》《蘭州日報》《讀者》《意林》《高中生》《交通安全周刊》《甘肅法制報》《山西農民報》《中國石油報》《石油商報》《今晚報》《中老年時報》《哈密日報》《達州日報》《新僑報》《中國微型小說精選》《人生十六七》《河北廣播電視報·城市家周刊》《青年文學家》《智慧》《珠江晚報》《呼倫貝爾日報》《石嘴山日報》《甘肅農民報》等30多家雜誌、報紙上刊登;同時,在今日頭條、部落格日報、部落格中國、精英部落格、一點資訊、搜狐、網易、天天快報等網路自媒體平台開設個人專欄,文章也被眾多網路媒體全文轉載。

其文章以散文隨筆、時評雜文、微型小說為主,涉及社會、教育、人生、親情、情感等諸方面;並有多篇文章被選作中考或有關語文閱讀試題。

閱讀試題語文閱讀考試試題

代表作品欣賞

《農耕的“趣味”》

農耕的趣味配圖農耕的趣味配圖

四月已至,農民要播種了。新的一年農耕又開始了。早在驚蟄時節,農民就開始浸種。俗話說:“懵懵懂懂,驚蟄浸種”。所以真正農耕算起來,是從3月的驚蟄時節開始的。
所謂浸種,就是將選好的種子放入清水中浸24個小時,然後加入強氯精再浸12小時左右。這加入強氯精的量,目前大部分是每10克強氯精,加3.5公斤的水浸3公斤的種子。最後將浸後的種子反覆沖洗,徹底去掉藥味,再用蛇皮袋裝好進行催芽。
浸種的目的是使種子較快的吸水,達到能正常發芽的含水量。而加入的強氯精則是一種消毒抗菌的藥物。等到浸好的種子發芽後,也就是每年的4月上旬就可以播種了。播種後的種子用塑膠薄膜蓋好,等到下旬左右就可以插秧。之後,經過施肥、打農藥、除草……到7月中旬就可以收割。我這裡說的是早稻,像我們南方一年可以種兩季。早稻一般是4月上旬播種,下旬插秧,7月中旬左右收割,晚稻播種一般在6月底7月初,在7月中旬左右插秧,11月上中旬左右就可以收穫。
記得以前,每到放暑假時,也正是收割的時候。那時,我們那裡還沒有收割機,採用的仍然是傳統的收割方法。一到收割的時節,我們就全家出動。正值驕陽似火的六月,早早吃過早飯後,哥哥便挑著擋木板,父親和母親一起扛著“滾筒”式的打穀輪子,(打穀輪子外形是一個圓柱形,用生鐵鑄成兩個帶孔的圓盤,兩圓盤之間穿入多跟木條,每根木條上釘有一排U型的八號鐵絲,把一捆割好的的稻穗放在上面,稻穀和稻草就分離了。)而我呢,拿著割稻草的鐮刀,提著水壺跟著他們身後。到達田地後,我和母親還有哥哥便開始割稻穗。割稻穗是把田地里的稻穗割成一束一束的,母親割的一束有很多根稻穗,而我割的一束卻很少。我主要考慮的是,等會兒遞送稻穗時好拿一點,而母親則是希望能快點收割完這畝地,以便收割下一畝。
而父親呢?則要再回去,把打穀桶搬來。打穀桶是外觀略顯梯形的容器,底下有一個踏板,把打穀輪子裝上去,帶動“滾筒”輪子高速轉動。打穀人將稻穗放在“滾筒”式的打穀輪子上,即可完成稻穗脫粒的功效。踏板一般由兩個人同時踩,這樣沒有那么吃累。一邊踩著踏板,帶動打穀輪子高速轉動,一邊同時雙手緊握稻穗束的末端,把有稻穀的一頭放在輪子上就可以脫粒。打穀機鏇轉時,會發出“嘭嘭嘭”的急促聲響,踩得越用力,聲音就越大,就好像舊火車發出的聲音一樣。每當收割的時節,這個聲音,就成為了空曠的田野里最動聽,最悅耳的樂章。而為了不使已脫粒的谷,飛射到桶外,就在打穀桶周圍插上4塊擋木板,就像給打穀桶戴上一頂帽子一樣,這樣已脫粒的稻穀,就基本全部落於桶內了。
等父親把打穀桶搬來,組裝完成後,就可以收割稻穀了。而我和哥哥扮演的常常是遞送稻穗的角色。我們倒拿著稻穗束遞給父親與母親,就好像醫生做手術時,護士倒拿著機械,給主刀醫生一樣,一束接著一束來。有時候,天黑了,怕收不完這一畝田的稻穀,父親與母親就會用力將打穀機的踏板踩得飛快,那打穀機,就像發了飆一樣的野獸似的吼叫,也有點像千軍萬馬的陣勢。而此時,我和哥哥便會小跑式的遞送稻穗。為了節省遞送的路程,一般打完一段,就會把打穀機往前挪一段。
一天收割下來,全身無力疲累極了。而父親母親則會更累。他們不僅要用腳使勁的踩踏板,而且雙手還不能停著,幾乎全身都在費力。一天下來整個身子都快要散架。但不能就不收割了,等休息一晚,明天再繼續,直到把田地里所有種的稻穀都收割完為止。有時為了掙錢,還得幫別人收割。早稻收割又是在每年的六月伏天,太陽如火一般的灼熱,就是人站在外面不做任何事情都流汗,更何況是全身都要運動呢?
不僅全身疲勞,而且手和腿還會又癢又痛。因為割稻穗或遞送稻穗的時候,手會時不時地被稻穗的葉子割傷,有些是被飛射出來的稻穀所傷。特別是在手上,會被稻穗葉子,割出成百個紅紅的小點兒。整隻手就像患了天花的臉一般。最慘的是洗澡,冷水還好,洗熱水澡時,真是疼痛難忍,那一種痛苦,就猶如傷口上撒辣椒、鹽水一般的難受。
稻穀收回來以後,還要把它曬乾,然後才能入自家的糧倉。曬穀也是一件既不省心、又不省力的事情。收割回來的稻穀里中,還夾雜一些瑣碎的稻穗葉子與葉毛毛,而且還有打屁蟲。不像收割機那樣,在收割的時候,所有的雜質都被吹走了。所以曬穀時,務必把這些雜質都清除乾淨。經過拿竹掃把在平攤的稻穀上輕輕地掃,用篩子篩,等到谷快要曬乾時,再用轉谷風車進行篩選,留下的就是一顆顆飽滿的稻穀了。轉谷風車是利用風力原理,把空殼的谷選出來,顆粒飽滿的谷由於重,自然就不會被吹出去。
六月伏天,雖然天氣很好,溫度也高。但是南方的夏季也是雷雨多發的季節。天氣變化莫測。明明是大晴天,一到中午時分,頓時黑雲密布,雷聲陣陣,一場雷陣雨隨時來臨。在這吃午飯的時候,我們會把曬的稻穀趕快收回來,有時因為雨下得急,曬的稻穀又太多,來不及收完全部時,我們就會把曬的谷推成一個土堆,然後用塑膠薄膜將它們蓋好。雷陣雨來得急,去的也快,農民早就有經驗了。等雨停了,太陽又出來時,我們又會把稻穀推平曬出來去。有時一天要做兩三次這樣的舉措。老天爺也常常會跟你開玩笑,明明有一場雷雨即將落下,可當你趕緊把稻穀收回家後,它又偏偏不下了,我們只得又把剛收回的稻穀,擔出來繼續曬。
等把早稻收完,晚稻又要開始插秧。每年的農耕從3月開始,一直到11月底才能告一段落。循環往復,年復一年。農民就這樣一年辛辛苦苦的忙到頭,好在現在大部分人都只種晚稻了,收割機也有了,每到收割的季節,田野里傳來的是陣陣收割機的聲音,但偶爾還是能聽到,從田野里傳來的打穀機的嚎叫的聲音,嘭嘭嘭……

《 中秋節回家》

“媽!中秋節我就不會來了,公司就放三天假!”

中秋節回家配圖中秋節回家配圖

“喔,又不一——回來了啊!”母親嘆氣的在電話那頭說。
“也放了三天假啊,怎么又回不來呢?”母親緊接著問我。
“我回來,坐車都要坐4個多小時,中途又要換幾趟車,來回真的很麻煩的。況且回到家已經很累了,最多在家住兩晚,又要急匆匆的趕回公司啊。”我很委屈地對母親說道。
“那你就別回來了,是很累的。上次你回來時已是天黑,一回來就倒頭而睡,晚飯都沒有吃,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10點。你中秋節自己買點好吃的,記得每天不管有多忙,都要記得吃飯啊!這次你就別回來了。”母親和藹的對我說。
“好的,媽!下次放假我一定回來。我身體很好,每頓都吃飯,胃也不怎么痛了。您就放心吧!您和爸可一定要保重身體啊!”我在電話那頭對母親說道。
“好……好,下次,下次放國慶節假你可一定要回來啊!我和你爸都很好的,你就安心工作吧!不說了,下次你可一定要回來啊!”說完,她在那頭已掛斷了電話。
我放下手機,心裡頓時很不是滋味。記得今年春節假後,母親送我到村頭的馬路上搭車。她幫我提著東西,在我後面跟著,眼睛一直很不捨的望著我。我對她說,清明節就不回來了,就放三天假,還沒有等我說完,她立馬對我說道:“那就五一假回來啊!”我連忙對她說:“五一也只放三天假啊!”母親笑著說道:“那就端午節一定要回來喔!”我沒有再說什麼了…
母親送我上了車,幫我準備了一切,並叮囑我中午的時候,把粥喝了。她知道我胃痛,所以一大早就起來為我熬粥,用保溫杯裝著,又用毛巾緊緊的包著,生怕變得太冷了。車子慢慢的開走了,我與母親越來越遠了,我向車窗往外看到,母親追著汽車跑了好一段距離,直到再也追不上汽車了,才沒有跑了。我也知道,直至汽車完全消失在她的視野里,她還會一直佇立在那裡許久許久。
想到這,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溢滿了眼眶。記得端午節的前一晚,母親打來電話問我端午節回家嗎?我對她說,和幾個同事已經約好去外面玩,所以端午節也就沒有回去了。轉眼間中秋節又到了,母親滿懷歡喜再次打來電話問我回不回家,但是我的答覆還是一樣!想想電話那頭母親,心裡越想越不好受。我再也坐不下去了,我放下手中的事情,馬上去車站買車票,明天中秋節回家。
在買車票的回來的途中,我突然想到替母親買幾件新衣服,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很舊的,並且很多都是撿了別人穿過的。春節的時候,村裡的人私底下議論,說我媽養了一個不孝的兒子,自己穿得很體面,卻讓自己的媽穿得太破舊了,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後來,媽知道了這件事情,她對村裡的人說,我給她買了好幾件新衣服,並且已經買了好多次了,只不過是她自己沒有穿,太嬌艷了,自己太老了,怕穿出來,會被人笑話,況且整天在家忙農活,也不捨得穿這么好的衣服。想到這,我的眼淚又馬上流下來了。不懂事的我,其實長這么大,還沒有給她買一件新衣服,而她卻總是要我穿得體面些,她說,我們雖然窮,可不能讓別人戳咱們的背。
坐了幾個小時的車,終於到家了。回到家中,母親正在菜園裡摘菜。看到我回來了,又驚又喜。連忙放下手中的東西,問我累不累,幫我放下東西。吃晚飯的時候,她一直望著我吃,一直往我的碗裡夾我最愛吃的菜。嘴裡一直不停的問這問那。飯後,一直跟我聊天,聊到很晚才睡覺。那晚,我隱隱約約看到,母親有好幾次都躡手躡腳的跑到我的房間,呆呆的只是看著我,看了又看,或是幫我蓋被子。
第二天一大早,我一醒來,就聽到她與王大嬸說話。母親對她說,這件新衣服都是我幫她買的,又買了好幾件,並且好像都是什麼名牌的,這件身上穿的是“Nike”牌的,還有一件是什麼“XTEP”,“Adidas”牌的,都挺貴的。我真不敢想像,一個沒有念過幾年書的農村婦女,竟從她的口中蹦出幾個英文名牌的詞來。我這才知道,為什麼昨晚,她硬是要我教她說這幾個英文。聽到這裡,我的眼睛又濕潤了。其實我給她買的幾件新衣服,沒有一件是她穿得合身的。在我回家的短短兩天裡,母親逢人就主動說:“我兒子又給我買了幾件新衣服,都是名牌,很貴的!”
第三天,我又要走了,母親同樣一大早就起來為我熬粥。我也知道,其實母親昨晚一直沒有睡好,她來我房裡一連看了我來五六次,總是看了又看。吃早飯的時候,也只是兩眼呆呆的看著我吃。我心裡很明白,其實母親很不捨得我走。
車來了,我接過她手中的東西上了車。看著車窗外那個依依不捨的老母親,我連忙對她說道:“媽!國慶節就快到了,我也一定會回來!以後每一個月我都回來一次!”母親聽後,先是一驚,然後笑著大聲對我說:“好!好!好……”汽車開走了,母親依然站在那裡久久的不捨得離去。看著她站在那裡,我的眼淚又來了。
如今的我每個月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抽空回家一趟。哪怕是只住一晚,看看他們,同時也讓他們看看我。讓他們安心幸福一些。無論子女走得有多遠,父母手中總有一根線,一根牽掛子女心靈的線,只要抽動這根線,我們都會感受到遠方父母的呼喚。有時間一定常回家看看,兒女是父母一生的牽掛!

《 你是我的女人》

一種很不祥的預感頓時籠罩在男人的腦中......

你是我的女人配圖你是我的女人配圖

灰色的牆壁上那口鐘又過去了一個多小時了。已是22點了,要是以前,即使女人再有事情也早就回來了。因為她每晚9點都等著男人回來,看著男人吃她做的飯菜,並且女人也從來沒有這么晚不回家。
  女人是個很想賢惠的妻子,把家中的一切都治理的井井有條。無論是孝順父母,還是教育孩子,無不受到村里所有人的稱讚。雖然家中很窮,但一家人過得十分幸福美滿。男人在一家工地上做工,為人誠懇老實,辦事踏實,是一個好丈夫,特別是對女人那是更沒有話說的。他不準女人乾任何的重活,他常對女人說,自己不願意也絕不忍心讓她如此辛苦。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一輩子都心甘情願的養著她,供著她,為她付出的一切再多也值得。可女人這件事情偏偏沒有聽男人的話,她很不捨得讓男人那么的辛苦,所以自己偷偷的在外找了一份活乾。為了不讓男人知道,她依然像往常一樣,每天做好飯等著男人回來。
女人有關節痛的老毛病,結婚這么多年來,男人每晚都給女人揉關節。工作了一天,男人即使再苦再累,他都堅持每天給女人揉一個多小時,每次看到女人因自己而不再那么痛苦時,男人就幸福的笑了。
男人知道女人生孩子時特別的痛苦,所以他經常對女人說,自己這一輩子都不要孩子,不願意看到她承受這種痛苦。女人很明白他的心意,可是在農村,沒有孩子是大不孝的。她不想別人指著她男人的背脊樑罵。所以女人又偷偷的瞞著他懷孕了。直到孩子有了四個月,才告訴她男人。男人知道後,狠狠得“教訓”了女人一頓。可沒有辦法,已經四個月了。但男人一直很痛苦,很內疚,很不忍心看到女人承受這樣的劇痛。
女人生孩子的那一晚,男人一直守候在門外。聽到女人發出的一聲聲慘痛的叫聲時,男人心裡就如有一把尖刀一樣,刀刀刺在他的心上。男人使勁的痛打自己的胸口,恨自己不能為女人分擔一絲絲的劇痛。男人來回的走動著,竟然流淚了!男人在心中暗暗地發誓,要用自己的後半生更加善待這個女人,不會再讓這個女人受到任何的痛苦。
女人生完孩子以後,身體特別的虛弱,可男人的工地上還沒有發工資,家中的錢已所剩不多了,為了給女人買高額的營養品,男人又偷偷的賣了好幾次血。
月亮慢慢的亮了許多,並且這時颳起了大風。牆上那口鐘已指示,到了22點半了!男人很艱難的數著這恍然似半個世紀的半個小時。噩耗最終傳到了男人的耳中,女人已經在鎮上的一家醫院了。當男人急忙趕到醫院,發現女人安靜的躺在病床上,一動也不動,早已不省人事了。命是保住了,但成了一個“活死人”。醫生對男人說,女人這輩子可能就是這樣了!男人聽後沒有痛聲大哭,而只是毅然把女人帶回了家中。
那天女人在外工作,活特別的多,等她幹完後,已很晚了。她怕回去晚了,來不及給男人做飯,又怕被男人發覺自己在外工作,所以一路小跑趕回。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一不小心摔到了幾十米深的懸崖下去了。後來,好得被鄰村的村民發現,及時的送到了鎮上的醫院。
男人把女人帶回家後,精心的照料女人的一切,不管多累,只要一回來,就和女人聊天,分享自己一天工作的見聞。或者說自己和女人以前生活的事,想通過這些來喚醒女人。這樣,不知不覺已過去十年了。可女人依舊沒有醒來!但男人並沒有放棄,依然每天細心照顧著,和她聊天,幫她揉關節。這十年過來,這一切都沒有變過。在這十年期間,有很多人為他介紹對象,可都被男人一次次婉言謝絕了。在男人心中永遠只有這一個女人!即使她永遠不醒,他也會心甘情願的守候這個心中唯一的女人。
日復又一日,年復又一年。好像老天爺看到了這個男人的痴心,被他打動了。或許是男人的一如既往的細心的照顧與守候。奇蹟發生了,女人終於醒來了。在那醒來的一刻,男人捂住自己的胸口,再也無法按捺自己久逼的情感。眼淚最終還是情不自禁的流下來了。
男人哭了很久,才慢慢平復。之後,只是望著女人笑,什麼都沒有說。
後來,女人得知了這所有的一切,她問男人為什麼要這樣做時,男人只對女人說了一句話:“因為你是我的女人!”

《下輩子,我還做你的女人》

下輩子,我還做你的女人配圖下輩子,我還做你的女人配圖

他們倆最終還是把婚離了,離婚的原因除了生育事件以外,最重要的是女人覺得男人不再愛她了。

男的是當地的一名業務員,常年在外跑業務,每天都是等女人熟睡之後才回到家。女人則是一名教師,下班回家,每天陪伴女人的除了電視就還是電視。男人是一個細心入微的人,家裡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是他買的。男人也特別心疼女人,從不讓女人做任何重活、髒活,家務基本都是他做的。每天,男人很早就起來,為女人準備早餐,把家裡所有的家務都幹完,叫女人起床,等女人起來後,男人又上班去了。
秋風颯颯,吹得樹葉嘩嘩的作響,滿地的落葉也都被吹了起來。
辦理好離婚手續後,女人約男人在一起吃最後一頓飯,在飯桌上,男人給女人夾了一塊魚肉,女人看著魚肉,雙眼頓時濕潤,放下筷子再也吃不下了。
“怎么哭呢?是不是不喜歡吃魚肉啊?”男人問。
“不是,要是以前每天,都能吃到你夾的菜就好了。每天除了見到你留給我的紙條,就還是紙條。”說完,女人趕緊拭去眼淚。
男人聽後,心裡很不是滋味,眼淚始終還是沒有流下來,看著女人,什麼話都沒有再說。
飯後分別前,兩人約好三個月不準給對方打電話,不準告訴雙方父母離婚的事情。就這樣一個走東,一個往西。
離婚後的第一天晚上,男人打了一個電話給女人,女人見到男人的來電,立馬按了接電鍵,但聽到男人的那一聲“餵”以後,馬上就掛了電話。男人又連續打了好幾個,女人本很想接,但始終還是沒有接。女人怕自己忍不住會再次接,立刻把卡換了。男人打了好幾個之後,見女人的手機已關機,也就沒有再打了。那晚兩人都沒有睡著,除了彼此思念對方外,就還是思念、思念、思念……
離婚後的第二天,男人再次撥打了女人的電話,但依然是關機。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依然是關機。於是男人給女人發了一條簡訊息,但女人依舊沒有回覆。電話關機,簡訊又不回復,男人心裡突然緊張起來,他擔心女人是不是出什麼事了。於是,第二天一大早,男人就悄悄來到女人上班的學校,為了不讓女人看到他,他只是站在校門口很遠的地方遠遠的望著。看見女人後,男人這才放心的離開了。
十天、十五天、一個月就這么過去了,男人瘦了一大圈,在這一個月里,男人每晚回家,看到的永遠是牆壁上那幅與女人的結婚照,看著,看著,眼淚馬上就按耐不住的留下來了。男人每晚除了思念女人,就剩下對女人無窮無盡的回憶。在離婚的一個月里,男人沒有睡上一個好覺。而女人呢,陪伴她的除了依然是電視之外,剩下的就是增添了滿腦的回憶與糾結情緒;早上起來,再也看不到男人給她留下的紙條,半夜掉被子再也沒有男人幫她蓋好,再也吃不到男人親手給她做好的早餐,再也沒有人叫她起床,再也沒有……以前家裡的一切不用她管的閒雜事也隨即接踵而來。她有時常常忘了上課的時間,吃飯也沒有了規律。
二個月終於過去了,男人忍不住再次撥打了女人的號碼,但聽到的仍然是關機。於是在以後的日子裡,只要一有空,男人就悄悄的到女人上班的學校,只是遠遠的望著女人,看到女人後,便又高興的離開了。
轉眼間,離婚已三個月了。這一天,男人同樣很晚才回家,但不幸的事發生了。男人被一輛貨車撞倒了,肇事司機沒有逃走,連忙把男人送往醫院。很快,男人的父母得知了這個不幸的訊息,從農村連忙趕往了城裡兒子住的醫院。
見兒子躺在病床上,母親傷心哭了好久,才漸漸恢復平靜。母親找了好久,卻不見兒媳婦,就問兒子,男人開始支支吾吾的瞞過了母親,可後來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吞吞吐吐地把離婚的事告訴了母親。母親聽完後,看看躺在病危床上的兒子,老淚禁不住地又馬上留下來。男人一邊安慰著母親,一邊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感,也哭了起來。母親看得出兒子還是挺掛念女人的,於是背著兒子偷偷打了好幾個電話給女人,可依然回復是關機。母親再打了幾個,但還是關機。母親心裡又急又傷心,於是向兒子打聽女人現在的住處,但不管母親怎樣勸說,男人卻始終不肯說。
“媽!我都這樣了,你就別去找她來了。況且我們已經離婚,我不想,我不想……”說完把頭轉向母親的另一頭,又開始抽咽起來。
見兒子這樣,母親沒有再繼續追問。
窗外的黑雲慢慢的增多了,風吹得窗外的樹葉嘩嘩作響,一場暴雨即將來臨……
又過了幾天,更不幸的事情再次發生,男人由於腦中嚴重出血,不幸死了。
男人的母親傷心欲絕,但母親心裡卻非常的明白,她知道兒子還是很想念女人的,於是母親經過一番打聽,終於得到了女人的住處。
來到女人的住處,迎面聞到的是滿屋的酒氣,女人臉上也甚是蒼白。比以前消瘦多了,眼角還有沒有擦拭的眼淚,整個人顯得格外沒有精氣神,見到男人的母親,一時竟不知所措,慌慌張張的叫了一聲媽。
母親把男人不幸的事全告訴了女人,希望女人能參加兒子的葬禮。話說完以後,一份將永遠封存在男人和母親腦中的事情,終於還是說出來了,因為母親心裡一直認為是因為這件事情才使兒子與女人離婚的。
話還要從三年前女人那次意外流產說起。那晚女人不小心從樓梯摔下來,男人急忙把女人送往醫院,可不幸的事,女人肚中懷胎已二個月的孩子沒有了。男人安慰隨即而來的母親,說孩子以後還會有的,但更不幸的訊息再次傳到男人與母親的耳中。女人這一輩子都不會再懷上孩子了,聽醫生說完後,母親立即暈了過去,男人強忍著自己的淚水,一直等候著甦醒過來的女人。女人醒來後,男人沒有把真相告訴女人,同時也求自己的母親永遠不要把這件事告訴女人,就這樣,這個天大的秘密就一直存在男人與母親的心底。直到今天次才說出來。
女人聽母親說完後,眼淚馬上又留了下來,她用力使勁地打自己,嘴裡還不停地罵自己,哭了好久才沒有哭了。
男人後事完後,女人找出以前那張電話卡按上,想再看看以前男人給她發的信息和照片。可當她裝好卡,開機以後,那一條男人三月前發給她的未讀信息,又使她撕心裂肺的哭起來了。簡訊息內容是這樣的:“倩,我打你的電話是要告訴你,銀行卡的密碼是你的生日,柜子里只有一瓶藥了,吃完後一定要記得去買,每晚可一定要按時吃,晚上可千萬別老是掉被子,冰櫃里還有我前幾天剛買的餃子,只要熱一下就可以吃了,別千萬別忘了調好鬧鐘,上班可別遲到,沒有我在你的身邊,你可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如果遇到什麼困難,可以隨時給我打電話……”
看到後,女人早已哭得不成樣子,眼淚把手機螢幕都弄模糊了,簡訊息,女人看了一遍又一遍,雙眼已完全哭的通紅,聲音甚至哭啞了;腸子更是悔青了,淚水滴到了手機螢幕上,在顆顆晶瑩的淚水中,她仿佛看到了男人又在給她寫便條……

《萬家燈火時》

萬家燈火時配圖萬家燈火時配圖

天又漸漸的黑了,海園的燈已經亮起來了。我孤身一人拖著早已疲憊的身驅,再次爬上了學校圖書館的頂樓。從圖書館的窗戶中定眼看這座城市,在燈火絢麗的映襯下,這座城市顯得格位的漂亮清新。路燈、彩燈、霓虹燈,以及千家萬戶的電燈給這座城市又增添了一份分外的裝飾。看著這萬家燈火,以及各式的燈光,令我想起了以往一系列的事情。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那時由於電源緊張,農村經常停電。一到停電,晚上陪伴我們的就是煤油燈。煤油燈,可能對於很多城市的孩子們來說很陌生,或許只是聽說過,或許是在有些電視劇中看到過。但是對於我來說,它真的很重要!那時,只要晚上一停電,它就成為了我的睛。
煤油燈由燈頭和煤油瓶組成。煤油瓶是裝煤油的容器,燈頭通過燈芯的連線把煤油瓶連成一個整體,燈芯就像水管一樣,時時給燈頭提供煤油。
那時,爸爸媽媽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回家,等做好晚飯,天已完全黑了。沒有電時,一家人就圍著一盞煤油燈吃晚飯,成為了當時最幸福的事情。有時候貪玩,把吃飯的筷子放到煤油燈的火焰上,然後把筷子熏成斑馬一樣的黑條紋。不過,這樣做每次都遭到母親的責罵。晚飯後,我和哥哥便在煤油燈下看書、寫作業。母親則在旁縫補衣服,或者一邊嘮叨,一邊忙別的事。父親則躲在牆角一味的抽菸或者思索一些事情。
我和哥哥在寫作業時,時常也拿鉛筆去撥弄煤油燈的燈芯,把鉛筆也如同筷子一樣熏成斑馬的一樣的黑條紋,一節黑一節綠,漂亮極了。有時撥著,撥著燈芯,一不小心,火就被我哥兩弄滅了。在這時,在旁的母親總會說我們一兩句,然後再點燃煤油燈。後來為了防止我們貪玩,母親買了一個燈罩。你可別小看了這個燈罩,它的用處可大了!第一,它可以防止我和哥哥貪玩。它是一個中間稍鼓起的,橢圓長方形的玻璃罩。把它罩在煤油燈上,就好像給它戴上了一個保險套,要想再撥弄火焰,就必須把燈罩摘下來。第二是可以防風。因為端著煤油燈走動時,會有風把它熄滅,沒有這個燈罩,只能一手端著煤油燈,一手四指稍彎曲,圍著火焰,一路小心翼翼的好像護著一個無價之寶一樣,生怕把燈火熄滅。有了燈罩,再也不用擔心燈被風吹滅了。
等我們寫完作業睡到床上後,母親就端著煤油燈去廚房把碗筷洗了。而在母親洗碗的這時,借著從門縫裡傳來的燈光,我和哥哥還會打鬧一番,等確實玩累了,兩人便呼呼入睡。
“何時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的場景我們也經歷過。記得那時,為了省點煤油,每次都把燈芯調到最短,除非要幹事情,就把火焰調得大些。一般沒有做事情,就把火調得很小很小,只要有一點光就行了!調火,其實這與剪蠟燭是一樣的,都是把燈芯剪短,不過煤油燈的燈頭旁邊有個調試燈芯的調紐,只要轉動調紐,就像手錶緊發條一樣,燈芯就可以縮短。說簡單點,就是把燈芯轉到煤油燈的油瓶里去,燈頭只留一點。
有時,為了省事,我經常用剪刀直接剪掉燈芯。不過燈芯會越剪越短,每次只得從煤油燈的油瓶中把燈芯抽上來,但是這樣,油瓶中的燈芯就無法浸到煤油中,燈就點不燃了。所以過一段時間,只能重新做燈芯了。燈芯一般是用草紙做的,把草紙折成一根很長恨細的長方形,從燈頭的火焰口插進油瓶的底處,讓新做的燈芯完全浸到煤油燈的油瓶中。有時,家中沒有煤油了,就拿個碗,裝點茶油,用草紙同樣做個燈芯,把它的一頭浸到碗內,一頭露在碗外,用火點燃露在碗外的一頭,也可以用來照明。這一般時在應急的時候才這樣做,畢竟茶油是用來吃的。但是一定要注意,燈芯插進去時,都必須首先把整個新做的燈芯完全浸到煤油或茶油中許久,不然就會點不燃的。
如今,家中的煤油燈早已不見了,家中偶爾停電都是用蠟燭了。但煤油燈的樣子卻時時停留在我的腦中。特別是每次停電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它。想起我和哥哥一起在煤油燈下做作業、看書,想起一家人圍在煤油燈下吃飯的場景,想起母親每晚端著煤油燈躡手躡腳到房中給我們蓋被子,想起,想起,想起一系列難忘的事……可惜這些都已經過去了,再也找不回來了。
站在圖書館的頂樓,看著這萬家燈火,我覺得自己好像丟失了一些什麼……但是就是說不出自己到底丟失里什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