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隋亂]

酒徒歷史小說《家園》中主角,現名《隋亂》;在隋史中匆匆一瞥,事跡不載。姓李,名旭,字仲堅;隋末府兵將領,與張須陀、李藝、楊義臣被稱為大隋柱石。

少年李旭,逃避兵役而進入大草原。在草原中收養了一頭銀狼,被草原民族視為聖物,他在草原結識了漢人徐大眼(徐茂功),與流落草原的中原人學得箭技和兵書等。幫助寄身的部落成為一個大部落,後因得罪突厥貴族,於是回歸中原,參加了煬帝的首次征高麗

大業七年,征遼誓師間,池陽劉升子右勛侍劉弘基並良家子上谷李仲堅獻飛黃上廄馬三十匹,因作戰勇猛擊退夜襲之高句麗軍與獻馬之功劉弘基被授車騎將軍,李仲堅授護糧校尉。

大業八年,征遼之三十萬餘遠征軍全軍覆沒,劉弘基、李仲堅領命運糧救援,所部夜襲圍困泊汋寨遠征軍殘部之高句麗軍,城中軍隊以薛世雄主果斷出擊,在內外夾擊高句麗軍暫退,雙方會師後往北遁逃全軍僅餘三千,八月初被困小遼水北岸,擊潰新城留守高芮所部一萬精銳,行至遼河東岸因浮橋被毀再度被高句麗大軍圍困,衝出重圍者僅二百餘。

大業九年,李仲堅因軍功升遷雄武郎將,統新募之一營驍果約一萬餘,號雄武營。六月,楊玄感叛,東都告急;雄武營於遼東無名谷全殲高句麗乙支文德所部三萬,打通大軍退往遼西退路,七月初雄武營於黎陽城外擊敗叛將元務本所部二萬叛軍,二日,叛將韓世諤、李密領七萬叛軍圍困黎陽城,激戰持續一日,戌時雄武營後軍進入戰場擊潰韓世諤、李密叛軍,後南下匯合宇文述、來護兒、陳陵、張瑾、趙孝才等水陸府兵三十五萬與楊玄感主力軍李子雄部六萬叛軍於虎牢關展開決戰,初、叛軍以小部擋住中路與左翼官軍,主力向右擊潰右翼張瑾部右御衛軍、趙孝才部右武侯軍,驅趕潰軍踐踏中軍,午時右翼基本潰散、臨時擔任後軍的雄武郎將李仲堅請監軍宇文士及領部分雄武營軍斜向攔截潰軍,自領雄武營中驍騎營沖陣,敗李子雄,力挽狂瀾。八月,因與主帥宇文述不和,李仲堅回鄉養傷,雄武營暫由監軍宇文士及統領。

大業九年,十一月,奉上意,李仲堅被派往河南齊郡協助張須陀剿滅叛匪,下旬單人雙騎行至齊郡治所歷城城外放鶴亭遇叛匪裴長才、石子河等率兩萬叛軍圍攻歷城,縱兵大掠。張須陀當時沒來得及召集士兵,於是親數騎與叛軍作戰。李仲堅於叛軍背後透陣而出,與張須陀身陷重圍,身上多處受傷。時城中援兵至,叛軍稍退。張須陀督軍再戰,大敗叛軍,裴長才敗逃。李仲堅自此專心協助張須陀在歷城練兵剿匪,期間擊敗北海郡郭方預、秦君弘十萬義軍、齊郡左孝友並其部將解象、王良、鄭大彪、李畹眾十餘萬義軍、涿郡人盧明月軍十餘萬義軍,呂明星、帥仁泰、霍小漢等義軍,還率兵拒翟讓的瓦崗軍,前後三十餘戰,每戰都擊敗瓦崗軍。

大業十一年,八月下旬,帝被圍雁門,下詔徵發各地隋軍火速支援。時張須陀、李仲堅部正與瓦崗軍交戰,接令後由李仲堅率秦叔寶、羅士信、張江等騎兵一千火速勤王,擊退攔截瓦崗軍後急行軍至九月初匯合雲定興、屈突通、堯君素、獨孤林、陰世師等各路勤王軍大敗突厥聯軍,因功被封冠軍大將軍,汾陽軍大總管,博陵郡侯。有權開府建衙,總領汾陽軍,兼授涿郡、上谷、恆山、博陵、趙、信都六郡撫慰大使,承制黜陟選補郡縣文武官。

大業十二年,春,博陵侯李仲堅敗賊帥張金稱於南宮,斬首萬三千級。賊眾潰,金稱止得身免。博陵、信都、趙郡、恆山四地乃安。大業十二年秋,七月,壬戌,帝下旨改汾陽軍為博陵軍,贈博陵軍大總管李旭金紫光祿大夫頭銜、命其仍然兼任六郡撫慰大使,承制黜陟選補郡縣文武官。八月自立為燕王的王須拔接受博陵方面招安,效力於博陵軍中驍騎營。秋,博陵軍在楊義臣部幫助下堵住趙萬海所部十萬義軍,博陵侯李仲堅以王須拔和郭絢各領一部兵馬為兩翼,自領中軍,與趙萬海麾下十萬流寇接戰,雙方從博野縣附近一直打回了高陽縣,連戰二十餘場,流寇每戰必敗。楊義臣率領另一支官軍也從背後圍堵,趙萬海帶領僅剩的萬餘殘部上了白馬坡等待援軍,高士達、王薄、楊公卿等人糾結四十萬大軍分三路北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