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銘[醫生]

李志銘[醫生]
李志銘[醫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志銘,1962年生,筆名子敏、蕭力。浙江杭州人。1989年畢業於浙江廣播電視大學。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李志銘——名醫、畫家第一人

一:李志銘概況

1、廣東省名中醫(1993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授)

2、深圳市名中醫(2006年深圳市衛生局授)

3、中醫主任醫師、教授(1992年)

4、當代世界傳統醫學傑出人物(2000年)

5、《國家級科技成果研製功臣名錄》入錄者(1994年)

6、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會員(1979年湖北入會,86年轉廣東)

7、《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入錄者(1994年)

8、《當代世界名人傳》入錄者(1994年)

9、深圳市第二屆人大代表(1995年)

10、《中華創業功臣大典》入錄者(2001年)

二:李志銘的醫學業績:

(一)主要著作:

1:《痹證論》(1987年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

2:《風濕病與痛風》(2001年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常用中藥用用類比選編》(1976年湖北省衛生廳出版)

4:《歷代名醫醫德故事》(1983~1984年“健康報”連載;1989年“中國中醫藥報”連載;1993~1999年“福田衛生”連載)

(二)主要論文:

1:三仁湯加減治療腎盂腎炎15例(“中醫雜誌”1966年第5期)

2:雷公藤研究的進展(“新中醫”1981年第12期)

3:雷公藤中毒的解救與預防(“中西醫結合雜誌”1983年第6期)

4:《內經》論痹研究(全國第一次痹證學術會議,1983年)

5:風濕寶為主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128例(“新中醫”1987年第4期)

6:紅斑狼瘡臨症心得——附43例報告(“遼寧中醫雜誌”1987年第3期)

7:中醫治療痹證的進展(“北京中醫雜誌”1990年第4期)

8:風濕寶為主治療三種風濕病的臨床研究(“中醫藥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1991年)

9:從氣論治痹證的意義及其免疫學基礎(“中國中西醫結合風濕病雜誌”1993年第3期)

10:淺談傳統中醫學與現代免疫學之關聯(“深圳中西醫結合雜誌”2003年第5期)

11:強肌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深圳中西醫結合雜誌”2003年第6期)

(三):獲獎和專利:

曾發表論文60多篇,逾百萬字。多次獲獎,其主要者如下:

1:“對雷公藤研究有突出貢獻者”(1991年中國中西醫結合風濕類疾病專業委員會授)

2:《痹證論》獲廣東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1989年廣東省衛生廳授)

3:“風濕寶及其製造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局)

4:“風濕寶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8例”論文,獲深圳市科學技術優秀論文二等獎(1991年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

(四)學術成就:

李志銘是著名的風濕病專家,他對痹病研究的成績主要有五方面:

1.編著了我國中醫藥界第一本系統研究痹病(風濕病)的專著——《痹證論》。暢銷全國、港澳及十多個國家。1987年10月通過專家鑑定認為:“痹證論是我國中醫藥界第一本系統研究痹證的專著,是一本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既有繼承,又有創新的專科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是研究和治療痹病的一部很有指導意義的好書,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被載入1988年度《中醫年鑑》,獲得1989年度廣東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獎。

2:對痹病的病因、分型、辨證論治、中西醫結合病名研究及中草藥研究等方面提出獨特的見解。主張以五因痹、五體痹、五臟痹的分型觀點,便於辨證論治。創立了二十多個有效方劑,顯著提高了對痹病的的療效。已全部收錄於《中國現代名醫驗方薈海》一書。(湖北科技出版社,1999年)。他提出“頑痹”相當於類風濕性關節炎;“五臟痹”相當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創見。

3、對民間草藥雷公藤用來治療風濕病的發掘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最早參加“雷公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科研成果在湖北通過省級鑑定(1980年),具有國內先進水平。1985年,參與研製的“雷公藤片”通過鑑定投產。1986年,他又主持研製了《風濕寶》(複方雷公藤片),進一步減少了副作用,提高了療效,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深受廣大病者歡迎。其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有效率為95.22%,治療紅斑狼瘡有效率為90.7%。其發表的廿多篇有關雷公藤研究的論文,在醫藥界有一定影響。1991年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類疾病專業委員會授予“對雷公藤研究有突出貢獻者”的獎勵。《風濕寶為主治療三種風濕病的臨床研究》論文,曾在1991年6月瀋陽舉行的“中醫藥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並譯成英文、德文在國際交流,引起了外國學者的關注。 1991年7月,榮獲《德國漢堡赤心·杜中醫研究所》客座教授的委聘。

4、提出“從氣論治痹症”的新觀點:

當代中醫學家曾提出補腎為主,或扶正培本治痹思路。李老師根據自己的臨床體會,指出從氣論治痹證的重要性。中醫學認為:正氣是人體生命機能活動及其抗病能力的總稱。其中衛氣有防禦外邪入侵的作用,它源於腎,滋生於脾,輸布於肺,循行於五臟六腑、經絡血脈、四肢百骸,起著溫煦保護作用。(包含了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功能在內。)若正氣虛弱,則不能抵禦外邪(風寒濕邪或風濕熱邪),也不能清除內邪(如血瘀、痰濁等),使機體的免疫功能失調(正不勝邪)而患痹證。說明衛氣虛弱是痹症發病的主要原因。

針對病因而立治則,以調動機體的抗病能力、調整機體免疫功能為主的“調氣法”,應當是治療痹證的重要法則。從氣的生理功能和與肺、脾、腎等髒的關係以及免疫學研究表明調氣法包括了益衛氣、補元氣等具體法則。也包含了扶正(調動機體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祛邪(排除破壞免疫平衡的內外因素),以達到免疫平衡的內容。

大量的免疫實驗證明:調氣法的代表方藥:玉屏風散、四君子湯、生脈散等方劑及人參、雷公藤、青蒿等藥物,具有明顯的免疫調節作用。李氏的實踐證明:運用中醫辯證論治原則與免疫學結合組成的痹證方劑,(見《痹證論》自擬方),有顯著療效。(具體內容可參閱論文:“從氣論治痹證的意義及其免疫學基礎”和“淺談傳統中醫學與現代免疫學之關聯”。)

5、總結出“四結合療法”和“強肌法”的治療經驗:

(1)“四結合療法”治療風濕病:

李氏總結了“四結合療法”(即辯病與辯病相結合,中藥與草藥相結合,內治與外治相結合,休養與鍛鍊相結合)。辯證,即中醫傳統的分型辯證論治,以中藥為主。辯病,是指用現代醫學知識和檢查方法,對許多症狀,作出準確的診斷。李氏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深深體會到:要提高對痹證的治療效果,必須把中醫的“辯證論治”與現代醫學的識別疾病的本質相結合,採取有效措施,而達到提高療效的目的。

但是,這裡所論的“辯病治療”,僅吸取現代醫學診斷方法的優點,並不採用西藥治療,而是採用經過實踐證明對“痹證”有特殊效果的中草藥單方(如雷公藤製劑)或驗方治療。

具體的說:對每一痹證患者,首先要明確中醫的辯證分型,然後通過一些必要的現代醫學的檢查,以明確本證的西醫診斷。治療時則全部用中(草)藥,即以辯證論治的中藥處方為主,同時配合用一些對該病有效的中草藥或驗方。這就是本文所提倡的“辯證與辯病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對於病情已控制,而關節功能尚未恢復者,結合外治(如複方雷公藤酊外搽患部或離子導入等),或用推拿理療方法,促使關節功能恢復。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主張動靜結合,既要適當休息調養,又要循序漸進加強鍛鍊,增強體質,調動患者的積極因素,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2)“強肌法”治療椎間盤突出症:

近幾年來,李氏根據脊柱結構的生理,認為脊柱平衡是以正常的椎間結構(椎間盤及關節突間關節)為基礎,在神經系統調節下,靠肌肉收縮力和肌張力維持。肌肉(包括韌帶)的作用非常重要。從病理而言,椎間盤突出症,是由於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及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而出現一系症狀。肌肉(包括韌帶)的勞損,是脊柱損傷和退變的重要原因。從中醫理論而言,《內經》指出“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又“腰為腎之府”。腰腿痛疾病,表面上是肌肉、筋骨所病,實質上是脾、肝、腎功能的衰退。從而他悟出用“強肌法”治療椎間盤突出症,突破了前人的傳統治療,臨床上取得了顯著療效,為許多患者解除了痛苦。

(五)主要社會兼職:

1、全國中醫痹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第一名,1989年)

2、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2年)

3、廣東省中醫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5年)

4、深圳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1990年至今)

5、深圳市中醫藥專家委員會委員(1991年)

6、德國漢堡赤心·杜中醫研究所客座教授(1991年)

7、“中國中西醫結合風濕病雜誌”編委。

8、深圳市醫學繼續教育中心兼職教授(2006年)

三、李志銘的美術業績

(一)主要著作:

1、《李志銘國畫集》(深圳市美術家協會和深圳市福田區人大常委會主編,1994年海天出版社出版)

2、《李志銘生肖畫集》(中國實力派名家十傑系列畫集,北京東方神州書畫院主編,2004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二)代表作品:

1、赤腳醫生創奇蹟,(1975年湖北省美術展覽優秀作品,1975~1976年湖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為對開年畫,1975年第5期“湖北文藝”發表,多種報刊發表。)

2、深情厚誼(又名:一根銀針寄深情)(1974年湖北省美術展覽優秀作品,湖北日報等多家報刊發表,武漢“榮寶齋”收藏,2005年選入《中國美術大系》一書)

3、合作醫療開新花,(1976年武漢市美術展覽優秀作品,1976年“武漢文藝”發表)

4、鴻雁寄深情,(1985年武漢市美術展覽優秀作品,多種報刊發表,1991年11月22日香港《華僑日報》,1995年2月11日《香港商報》發表)

5、趕渡,(1973年武漢市美術展覽優秀作品,多種報刊發表,1981年入選“全國衛生美術攝影展”,1985年2月11日香港商報發表)

6、笛聲,(1986年第一期“芳草”文學月刊發表)

7、年年有餘,(1996年選入“世界當代書畫作品選”)

8、出獵圖,蛇仙入水,(2005年選入“當代藝術全集/當代美術”一書)

9、牧羊之歌,(2005年選入“當代書畫收藏精品薦展”一書)

10、大刀砍向鬼子頭,(2005年選入“中華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翰墨典藏”一書)

11、天路,(2006年選入文化部主編“世紀名畫”一書)

12、藏獒雄風,(2006年選入“大師與名家書畫選集”一書)

(三)主要參展及展覽情況:

1、深情厚誼(又名“一根銀針寄深情”)(中國畫)1974年“湖北省中國畫·連環畫展覽)

2、赤腳醫生創奇蹟(年畫),1975年湖北省年畫,連環畫作品展覽。

3、合作醫療開新花(年畫),1976年武漢市美術攝影作品展覽

4、趕渡(中國畫),1981年全國衛生美術攝影展覽

5、顯微外科的新星(連環畫),1981年南方八省衛生美術攝影作品展覽。

6、鴻雁寄深情(中國畫),1991年深圳、新界(香港)書畫會聯展

7、荔仙圖(中國畫),1992年北京海淀區、深圳福田區書畫聯展

8、深圳新貌(中國畫)95’深港書畫聯展

9、1985年在武漢舉辦《李志銘大夫畫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北分會等主辦。著名畫家、湖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周韶華為其題字,著名畫家湯文選、邵聲朗、張善平、陳作丁等到會指導,湖北日報等多家報刊報導,1986年第3期《湖北畫報》作了“杏林高手,丹青妙筆”的專欄報導。

10、1988年在深圳主辦“全國名醫秘方墨寶展覽”,由深圳杏林醫家書畫會、深圳市衛生局等主辦。著名畫家,深圳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王子武題字並參觀展覽,中國中醫藥報等多家報刊作了報導。

11、1993年在深圳舉辦“李志銘、林家駒畫展”,由深圳市美術家協會等主辦,受到領導和民眾的好評。多家報刊報導。

(四)獲獎情況;

1、世界藝術名人證書(1993年中央電視台第十單位評定授予)

2、優秀書畫家,(1994年香港新華通訊社等)

3、中國實力派名家十傑(2004年北京神州書畫院及人民日報出版社)

4、中華傑出藝術家及作品金獎(2005年《中華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翰墨典藏》編委會)

5、國學傑出貢獻藝術家(2005年中國國學研究會)

6、中華國粹民族藝術家(2006年中華民族畫院及中華國粹編委會)

7、優秀藝術精品獎(牧羊之歌)(2005年中國書畫收藏研究院)

8、中國文化藝術終身成就獎——書畫類銀獎(2006年中國文化藝術終身成就獎藝術類評定中心)

(五)主要師承

1、在廣州中醫學院學習期間,利用節假日到廣州美術學院拜師學習。主要老師有方人定、陳洞庭、劉濟榮等。

2、在武漢市工作期間,曾到湖北省美術院拜師學習。主要老師有:張振鐸、周韶華、湯文選、張善平、陳作丁等。

3、在深圳工作期間,主要老師有王子武等。

(六)作品風格與創作思想:

1、把畫根植於生活之中。

陳炎卿(華東師範大學美術院教授)評說:《李志銘大夫畫展》是一次別開生面的畫展,展覽會除了展出李志銘大夫近百幅美術作品外,同時展出了李志銘部份論文著作和病例照片。杏林丹青,醫畫相應,很有特色,受到美術界的好評。李大夫在醫學上很有造詣,治好了許多全國各地的風濕病人,著作《痹證論》即將問世,湖北電視台錄製的“關節炎研究結碩果”電視新聞,深入人心。李志銘大夫是位業餘畫家,他酷家丹青,以畫言志,陶冶性情,培養情操,在繁忙醫務工作之餘,辛勤創作,非常可貴。他的畫作生動活潑,清新淡雅,秀而不媚,美而不俗。更值得稱道的是:他把畫根植於生活之中,他創作的衛生題材美術作品,歌頌了白衣天使的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感人至深。

2、研究傳統民俗文化,提升“十二生肖”的文化品味

單中桂(深圳商報記者)評說:既是一位名醫(1993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名中醫”稱號,主任醫師、教授);又是丹青妙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1994年曾出版《李志銘國畫集》),名醫畫家李志銘的最新畫集:《李志銘生肖畫集》已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李志銘創作的“十二生肖”系列畫,傾注了作者十年的業餘時間和心血。他深入研究了傳統風俗文化“十二生肖”的歷史淵源和內涵。先作詩文後作畫。以全新的視野和手法,把詩、書、畫、剪紙、攝影熔於一爐,提升了“十二生肖”民俗的文化品位,具有很強的民俗風味和裝飾性。在李志銘的筆下,十二生肖栩栩如生,作品富有情趣,並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3、用天人合一,中西結合的思想,指導作畫,繼承嶺南畫派的風韻,追求雅俗共賞風格

李志銘在“習畫行醫之感悟”文中寫道:

懸壺半生,習畫五十載,雖有“仁術濟世、丹青寄情”之志,歷盡艱辛,不懈磨練,至年逾花甲,仍未能如願。“悟已往之不諫,知未來者可追”,靜思多年,力求變法。悟出幾句“醫藝之法”云:

從醫法通畫法,以劍法論書法,

承古法學今法,衷中法參西法,

棄陳法變新法,知心法悟無法。

中國書畫與中醫藥學同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瑰寶。同根而生,同步發展,同樣命運。兩者關係非常密切,猶如孿生姐妹。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的基礎。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指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陰陽五行,對立統一,人與自然,天人合一,一直都是中醫和中國書畫的主導思想,也是客觀存在的規律。陰陽、表里、寒熱、虛實;黑白、濃淡、冷暖、乾濕;剛柔、動靜、聚散、疏密。相生相剋,動態平衡,以達到運用自如,形神兼備的和諧境界。中醫和中國書畫同樣面臨著西醫和西畫的衝擊,繼承和發揚,保守與創新,傳統與現代,諸多挑戰。“筆墨當隨時代”、“中西醫相結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可能是必經之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承前啟後,推陳出新,也是我們當代人的艱巨任務。

書畫與中醫之法:要承、要學、要棄、要變。但是,要的是淡泊名利、勤學苦練、厚積薄發,知常達變;而不是追名逐利、標新立異、舍本求末、隨心所欲。醫以救死扶傷為本——醫德;書畫為人民所賞——藝德。德高法亦高,“無我”則禪定,“無法”則藝精。斯道也,斯法也。

(七)主要社會兼職

1、中國名家書畫院名譽院長(2006年)

2、北京奧林匹克書畫院名譽院長(2006年)

3、中國書畫收藏研究院理事(2005年)

4、日中友好文化藝術院美術院特聘教授(2004年)

5、廣東省中醫書畫社副社長(1999年)

6、香港國際藝術品拍賣信息中心特邀一級美術師(2005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