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堂

李建堂(1896-1954),環縣曲子鎮雙城村人,生於1896年,1934年參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堂參加革命後,對革命事業忠心耿耿,一絲不苟。

基本信息

簡介

李建堂(1896-1954),環縣曲子鎮雙城村人,生於1896年,1934年參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堂參加革命後,對革命事業忠心耿耿,一絲不苟。在創辦合作社,組織民眾種藍,發展邊區經濟等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參加革命

建堂原系寧縣和盛人,幼年時因家遭土匪洗劫,被人販子賣給環縣開染房店的李長清為孫。年輕時以農為業兼營染坊小生意。1934年11月,他在慶北游擊隊的影響下走上革命道路。至此,他積極主動地幫助游擊隊偵察敵情,散發傳單,宣傳革命,為是年紅二十六軍騎兵團奇襲駐曲子鎮國民黨民團提供了重要情報。1936年6月,左權、聶榮臻率領西征紅軍左路軍解放了曲子鎮,建立了中共曲子縣和蘇維埃各級組織,建堂任曲子鄉蘇維埃政府主席。1939年1月任曲子區區長。繼而被慶環分區選派到延安幹部學校學習。期滿後,任曲子縣政府第四科(生產科)科長,分管全縣生產建設工作。1941年6月調任曲子縣合作聯社主任。此後,他在動員組織民眾入股籌金創辦合作社、種藍打靛開展生產自救等工作中貢獻出了畢生精力,為粉碎國民黨對邊區的經濟封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創辦生產合作社籌集股金高達1000多萬元(邊幣),他倡導的種藍生產遍及邊區各縣。他用合作股金和藍靛等物資,千方百計的從白區商販手中換回棉花、布匹、紙張、瓷器、藥品、鐵鏵、棉紗等民眾急需的生產生活用品,克服了由於國民黨對邊區實行經濟封鎖所造成的暫時困難,贏得了人民和政府的愛戴贊揚,被老百姓譽為“農民狀元”,邊區政府授予“種藍勞動英雄”稱號。

領導接見

1943年11月,受到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的接見。在大會上,他介紹了他自己總結的種藍打靛的經驗和方法,得到邊區建設廳的高度重視,號召各縣向李建堂學習,大面積推廣藍靛生產。在這次會上他被邊區政府授予“甲等勞動英雄”稱號,頒發獎金2萬元(邊幣),二毛皮襖一領,呢子衣服一套。1944年6月,他又被邊區政府授予“合作戰線上的特等勞動英雄”稱號,《解放日報》曾多次撰文、刊印畫像,介紹他的模範事跡和種藍經驗。從而使他的事跡和形象不僅在陝甘寧邊區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而且在全國也有名氣。

去世

1950年,曲、環兩縣合併後,建堂被調到環縣生產合作社工作。7月,他作為全國生產合作戰線上的優秀代表,光榮地出席了中華全國第一屆合作社工作會議。從北京回來後,雖已身患重病,但他仍忘我地勞動,不懈地工作,不幸於1951年1月25日逝世。終年55歲。

社會評價

建堂逝世後,省、地、縣各界紛紛題詞緬懷他。環縣縣委的題詞是:“忠心革命十七年,臨終囑託未盡業。”中共慶陽地委的題詞為:“忘我精神辦合作事業,奮鬥不懈堪稱楷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雖死猶存。”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鄧寶珊、副主席王世泰、張德生、馬鴻賓等人的題詞為:“為革命事業盡了應有努力,與勞動人民留下最好榜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