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崴[廣州外語學院副教授]

李崴[廣州外語學院副教授]

廣西蒼梧人。他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曾任廣州外語學院副教授。

基本信息

簡介

李崴 李崴

2000年5月,中國江門,一個由江門市政府、亞太經合組織和太平洋經合委員會三方參加的國際性會議正在這裡召開。會上,江門一個剛上任不久的副市長主動要求作電子商務方面的發言。他的發言對問題分析透徹,對未來規劃明確,對行業術語使用自如。會後,一些與會的政要、專家對江門市市長說,“你們江門這個副市長是電子商務方面的專家,他的發言水平很高。”這位副市長名叫李崴,系國民黨元老李濟深的外孫,一個不折不扣的名門之後。

1969年至1975年任海南樂東縣樂中農場會計。

1975年至1977年在廣州市化工中專學習。

1977年至1982年任廣州市化工局供銷經理室秘書,其間,1979年至1982年在廣東廣播電視大學電子專業學習。

1982年至1994年曆任廣州外語學院講師、副教授、電腦中心主任。

1994年至2000年任廣東高教廳省招生辦副主任。

2000年任廣東省江門市政府副市長,其間,2002年6月任民革廣東省副主委。

2008年3月當選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2011年12月2日,廣東省江門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召開,會議接受李崴去副市長的請求。

1992年論文獲國家教委考試中心第二屆標準化考試創新獎一、二等獎;

1995年論文獲國家教委社科文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1996年論文獲國家教委考試中心第三屆標準化考試創新獎一、二等獎。

1998年被教育部考試中心評為全國教育考試工作先進個人。

2012.2.24補選為廣東省僑聯副主席。

2013年3月當選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

名門出身

李崴的外祖父李濟深是中國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生前曾擔任國家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職務,少年時代就發出“但令身許國,何必列王侯!”這樣振聾發饋的豪言壯語。在近現代中國歷史上,他親自發動和參與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帶領眾多的國民黨左派及愛國民主人士,積極同中國共產黨合作,加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進程。新中國成立前夕,他又帶領民革鄭重宣布,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使民革成為新中國一支重要的建設力量。

李筱菊,李崴的母親,曾任廣東省政協常委,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英語專業,同時還兼修了哲學,獲雙學位,是中國最早研究並引進交際語言教學理論體系(簡稱CLT)的學者之一。她所編寫的《交際英語教程》被英國文化委員會中國辦事處專家認為是中國為數不多“能走上世界的英語教材”之一。

上山下鄉

李崴也經歷了上山下鄉。1969年,16歲的李崴在臨去海南樂東農場之前告訴自己,如果不能為祖國的橡膠事業作出貢獻,決不回城。誰知,這一去就是七個年頭。農場生活枯燥,環境惡劣,但沒有嚇退他這個充滿激情的青年。他閱讀了大量的馬列主義毛澤東著作,還自學了數理化。他的先進事跡逐漸傳播開來,得到同齡人的敬佩。1971年,當時的《南方日報》及廣東省人民廣播電台以“一個認真讀書的好青年”為題,刊載和播報了他的事跡。後來他還被評為全師學習毛著積極分子。求學的道路也充滿磨難。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遺憾的是,他當年沒有考上。後來,要么是政策不允許報考,要么是信息不通錯過了報名時間,直到1979年,李崴終於跨人大學的門檻,考人第一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這些經歷與磨難讓他倍加珍惜學習的機會,在主修電子信息專業的同時,他還選修了機械專業,並以全省最高學分畢業。“回城讀中專、讀電大,走的又是一條六年之久的‘拓荒’之路,為追回被耽誤了的青春,在工廠車間改建的臨時課室里與一班年齡相差很多的同班同學一起上課,在擁擠的宿舍里亮著手電做習題,就著冰棒啃餅乾跟著師傅檢修儀器……是那么艱辛,也是那么新鮮,這次‘墾荒’無怨無悔,著著實實把‘丟荒’的自我充實了。”但是這些經歷也讓李崴明白,命運垂青有準備之人。人,只要肯努力,總會有收穫!

大學副教授

1982年,李崴從電大畢業後,到廣州外國語學院教授計算機課程。在一般人眼裡,“電大”畢業生實在無法與那些出身名校的正牌大學生相比,何況廣外本身就是一所名校,居然選擇一名“電大生”來做教師,這除了說明廣外不拘一格唯才是舉外,更說明李藏絕對還是有些真本事。

果不其然,李崴很快做出了成績。他迅速參與到處於剛起步階段的“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的研究當中去,並在人工智慧、機器翻譯等方面努力地探索著,先後發表了幾十篇論文,編寫和出版了近100萬字的專著與教材。在他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廣外在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及人工智慧等方面一直走在其他同類院校的前列。

教育改革

李崴 李崴

身處教育第一線的李崴敏銳地感覺到了中國教育領域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那時起,他開始了教育改革領域裡的探索歷程。他注意到廣外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外語能力強、其他方面弱的特點,建議學校開設“經濟信息管理”這個專業,被學校安排主講該專業的高等數學、運籌學、計算機原理與套用等主要課程。隨著第一批學生走上就業崗位,他的建議被證明好極了。從該專業畢業的學生素質高,就業面廣,得到的社會評價好。該專業迅速成為廣外的熱門專業!正是由於在教學、科研方面的突出貢獻,1994年,李崴被破格評為副教授。同年底,他被調往廣東省高等教育廳招生辦公室擔任副主任,負責高考標準化改革。

1998年,高考改革向“3+X"方向進軍,廣東率先作試驗,然後再向全國推廣。責任重大!李崴反覆品嚼這項改革的意義:這是高考向素質教育方向邁進的重大步伐,意味著我國人才培養體制的革新。它的成功與否關係非淺!必須慎之又慎,堅決不走回頭路!這是廣東省招生辦一班人當時一致的想法。一遍遍徵求意見,一回回修改方案。李崴拚命三郎的工作幹勁讓下屬們叫苦不迭。他們說,跟著李主任,累死有你的份。“好在終於被認可了。”2000年,李崴把自己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的點滴收穫用心編輯成冊,取名為《墾丁集—教育考試的探索與實踐》將之出版,“呈現給同道之志者,共享,共勉,共用。”他說,這又是五年的開墾,墾荒之路還在延伸。“好在終於被認可了。”2000年,李崴把自己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的點滴收穫用心編輯成冊,取名為《墾丁集—教育考試的探索與實踐》將之出版,“呈現給同道之志者,共享,共勉,共用。”他說,這又是五年的開墾,墾荒之路還在延伸。

全國政協委員

李崴是民革廣東省委副主委,曾和母親一起當選為廣東省政協常委(母親是再次當選)。母子同為政協常委,一時傳為佳話。2003年,李崴當選為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從當選的那天起,他就在反覆思索一個問題一一要做出什麼樣的提案才能不愧對“全國政協委員”這個稱號?

李崴給自己提出了嚴格要求。他說,要做一個合格的政協委員,必須做到:有心,用心,真心。要做到有心,就必須敏銳地觀察到社會生活中的一些難點、熱點,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議;要用心,不要躺在政協委員這個位置上得過且過,要儘自己的努力與職責,切切實實反映自己所代表所聯繫的那部分民眾的心聲和意願。要有真心,做提案時要勤懇,肯花時間,花精力,真正深人基層作調查研究。每年全國“兩會”結束之後,李崴為下一年做提案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收集資料,分析問題,到相關行業進行調查等等,這些都是他做每一份提案時所經歷的步驟。從2003年到2006年,李崴以個人名義在全國政協會上共提出12個提案,每一個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使提案具有真正的內涵,關乎國家的未來、社會的進步,不為提案而提案,是李崴在做提案時首先考慮的問題。2004年3月,李崴為全國政協十屆二次大會所作的、題為《GDP經濟指標與可持續發展》的發言,贏得了與會全國政協委員廣泛而熱情的關注。

建言獻策

李崴 李崴

2003年,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李崴提交了《出口退稅制度亟待完善》的提案,詳細列出了當前出口退稅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出口退稅滯後,應退未退稅款增多,退稅周期拉長,企業資金鍊條中斷,周轉困難,出口成本增加,等等。他說,這些問題最終將對出口形成一種制約。在提出問題之後,他又給予了解決方案。這一年,國家出台了新的出口退稅政策。接下來的一年,中國企業外貿出口形勢大好,出口量保持節節攀升。

但是,新的問題也伴隨而來。做事細心、認真的李崴注意到了新問題。2005年,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李崴以《關於出口退稅制度的再進言》為題,再次就中國的出口退稅問題建言獻策。2004年,他還在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提出了《關於加快改革稅控系統的建議》的提案。2006年,他又提出了《我國稅制改革要提速》的提案。

籌建華博館

2002年,李崴任江門市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以下簡稱“華博館”)籌建辦公室主任,負責籌建華博館。上任後,他並不急著建樓。他說,樓不是問題,關鍵要有有內涵的東西一一文物作支撐,否則,華博館就沒有長久的生命力。

為豐富華博館的學術內涵,李崴代表江門市政府與多家華僑學會聯合舉辦了“五邑華僑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產生了豐富的成果,使得華博館的建設步上了快車道。在隨後舉行的28000多件文物的預展會上,包括華僑鄭潮炯抗戰時期“賣子救國”的實物,由宋美齡親筆簽收支援抗日戰爭的匯票等國寶級的文物第一次亮相民間。預展取得了轟動的效果。省文化局的領導來了,說,你們可以掛“廣東省華僑華人博物館”的牌子;全國僑聯的領導來了,說,你們可以掛“中國華僑華人博物館”的牌子。2006年5月,“江門市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被團中央正式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而在目前,廣東省僅有四家單位獲得這一稱號。現在,李崴帶領著他的團隊,仍在繼續大力收集相關文物和資料,他們不僅要建一個全國藏品最豐富的華僑華人博物館,而且要將之建成一個網上博物館,要讓全世界特別是華人華僑都能共享,還要設立一個華僑史研究中心。而更重要的是,他們要依託華博館來推進江門市文化產業的發展!

成就榮譽

李崴出任廣東江門市副市長,分管科技、信息化建設、教育和檔案等方面的工作。就在那次國際性會議結束不久,江門市政府立即著手向國家信息產業部作出申請,要求把江門列為全國8個信息化試點城市之一,信息產業部批准了這一申請。而江門在信息化建設的道路上開始大踏步前進的重任,就責無旁貸地落在李崴身上。

信息化建設是個系統工程,牽涉到方方面面,一步錯,將會步步錯,到時候,不但會在經濟上造成嚴重的後果,而且時間上的延誤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時間可是誰也輸不起的!李崴和他的團隊很快制定出了一份簡稱“三三五”的信息化建設發展戰略規劃。第一個“三”是電話網、電視網、計算機信息網的建設,第二個“三”是抓軟體建設、硬體建設、用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五”是指五個“E工程”,包括E-政務、E-教育、E-商務、E-金融、E-社區。在長遠目標之外,李崴又帶領人馬細細制定了一份分步走的計畫,什麼時候實現什麼目標,達到什麼程度等,都有詳盡的規劃,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在人才和技術的需求方面,李崴藉助了“聯姻”這個方式,策劃和組織了“江門市信息產業項目簽約儀式暨信息化試點城市新聞發布會”,成功地與清華大學、北大方正、IBM中國有限公司等100多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著名企業簽約,既解決了問題,又使各單位都達到了雙贏的效果,他在江門市倡議和策劃了諸如“家庭電腦技能大賽”等活動,讓市民親身體會什麼是真正的信息化,這些活動迅速地吸引了民眾對信息化建設的關注目光,一個信息化建設的高潮很快就在江門市形成。經過數年不懈努力,2004年,江門市電子政務服務於民、服務於社會的做法得到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領導的高度評價,被列為全國“基於開放網際網路環境下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的兩個試點之一;“中國江門一一政務之窗”被評為全國地級市政府入口網站第2名;"12345”政府服務熱線被列為“國內20個電子政務優秀案例”之一:江門市成為全省用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的8個試點城市之一。一個城市的知名度也是一項無形資產,腦子活、點子多的李崴深知箇中奧妙。2003年,李崴偶然發現竟然有31位兩院院士都是是江門籍人士,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一番考慮後,他請市科技局向市委市政府打了個報告,提出修一條“院士路”、在路的兩邊塑上31位院士肖像的建議,得到了一致的通過,並立即著手實施。於此,在中國的大地上有了第一條“院士路”!落成典禮上,湯釗酞、陳新滋等眾多江門籍院士受邀歡喜而來。他們中許多人都是第一次回江門,在他們的發言中傳遞著一個共同的聲音:院士路的落成體現了江門對人才和長久的科學氛圍的重視,他們有回到家的感覺。這條路在江門市人民心底也引起了極大的振動。在隨後舉行的“科技進步活動月”等活動中,百姓的參與熱情一浪高過一浪,全市掀起了尊重勞動、知識、人才和創造的熱潮。如今,這條路還成為五邑僑鄉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著國內外眾多單位和個人、尤其是中小學生前來參觀學習。2002年,江門市將“抓專業鎮”、“抓民營科技園”作為兩項重點工作,目的是通過企業的科技進步與創新,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金量,發展集群經濟,帶動地方經濟的騰飛。為了借鑑和吸收國內外的經驗,李崴帶領人馬開始了一系列的考察。此外,他們還成功舉辦了“科技合作暨成果交流洽談會”,請進了1萬多項科技成果資料,吸引了40多家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校長、專家教授及企業界人士300多人參加。江門已有了17個省級專業鎮。通過這些專業鎮,江門形成了機車、五金衛浴等10個在廣東,乃至國內外都有一定知名度和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還被確立為廣東省巧家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之一。辛勤的汗水換來了碩果纍纍。

相關評價

承繼著祖輩們對百姓蒼生的深切關懷,對國家、民族的無限熱愛,李崴以他自己的積極進取,勇於拼搏的精神,已經為自己過往的人生塗抹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未來,他還將以堅實的足跡,繼續書寫自己的精彩人生。

每年全國“兩會”結束之後,李崴為下一年做提案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收集資料,分析問題,到相關行業進行調查等等,這些都是他做每一份提案時所經歷的步驟。從2003年到2006年,李崴以個人名義在全國政協會上共提出12個提案,每一個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