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屯鎮

李屯鎮

李屯鎮位於平輿縣西部,西與汝南縣三門閘鄉接壤,北與萬冢鄉交界,東與郭樓鎮毗鄰,南與老王崗鄉相連。鎮政府駐李屯集,東距縣城12.5公里。北距省道S333公路6公里,駐新小鐵路和新驛高速橫穿全境。前(崗)李(屯)公路和平(輿)李(屯)公路交匯於李屯集,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全鎮轄李屯、官余、普照寺、管坡、前崗、魏樓、大許、閆坡、大郭9個村民委員會,89個自然村,140個村民組,總面積70平方公里,耕地63297畝。

基本信息

李屯原名李旗屯,因明末闖王時期大將李旗在此屯兵而得名。李屯鎮是革命老區,早在土地革命時期,這裡就有黨組織。1927年,上級黨組織在李旗屯北的梅莊(今李屯鎮前崗村委梅莊),發展黨員7人,建立梅莊黨支部。1928年,中共汝南縣委由汝南城內遷到梅莊,縣委油印設備也設在前崗梅莊,由此李屯成為我黨早期的革命搖籃聖地。

李屯人民民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為中國革命作出了突出貢獻。1938年為汝南縣李旗屯聯保處,1949年2月,汝南全境解放,設立城東(李屯)區委。1951年10月為平輿縣四區,1956年為平輿縣李屯中心鄉,1958年成立李屯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李屯鄉,2009年實現撤鄉建鎮,實行鎮轄村體制。

人口8900戶,37866人,其中回族682人,占總人數的1.8%。地勢西部稍高於東部,宿鴨湖三乾渠由西向東貫穿鎮境南部,流程9.1公里,灌溉面積6780畝。

農業

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產小麥、玉米、油菜、大豆、芝麻。2011年種植小麥55171畝,總產5241.2萬公斤,單產450公斤;玉米50667畝,總產5320萬公斤,單產525公斤;油菜750畝,總產12.9萬公斤,單產172公斤;大豆1200畝,總產30.5萬公斤,單產235公斤;芝麻775畝,總產5.1萬公斤,單產65公斤。明晰產權,大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種植稀有苗木8600畝。加大農田林網建設力度,林木覆蓋率為31.01%。畜牧業以發展豬、羊、雞、牛生產為主。全鎮生豬年存欄3.2萬頭,出欄3.7萬頭;羊存欄0.86萬隻,出欄1.4萬隻;雞存欄15萬隻,出欄12萬隻;牛存欄3100頭,出欄1121頭。生豬存欄200頭以上的養殖戶28戶。雞存欄千隻以上的養殖戶3戶。全鎮有大中型農業機械2600台套,機井1180眼,土井568眼,耕地有效灌溉面積5.4萬畝。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鎮有限上工業9個。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企業10個。全鎮工業生產總值5.6億元,實現利稅3.3億元。

全鎮有國中1所,13班,教師53人,在校學生862人。國小11所,72班,教師122人,住校學生3316人。國小普及率100%,醫院1所,病床20張。醫務人員24人,其中西醫師7人。農村醫療室15個,醫務人員25人。

近年來,李屯鎮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農業穩鎮、項目興鎮、工業強鎮,突出“三項建設(項目建設、平安建設、作風建設),兩個重點(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步。李屯鎮是河南省文明村鎮;河南省農業產業化調整社會一體化推進先進單位;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鄉鎮;駐馬店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市、縣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市、縣平安建設工作先進單位;駐馬店市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平輿縣植樹造林工作先進單位;平輿縣畜牧工作先進單位;李屯鎮政府是市級文明單位。

文物

李屯集西1.5公里普照寺有古塔一座,名秀公戒師和尚塔,金代建築,系河南省一級保護文物。李屯集東南2公里處,有先秦魏長城遺址。

招商引資

近年來,李屯鎮確立了全部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以推動“三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為重點,以發展工業為主導,發展工業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上項目以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實施回歸工程為主要途徑,以最佳化發展環境,改善政府服務為主要手段的發展工作思路。採取得力措施,取得招商實效。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鎮有限上以上工業9個。總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10個。分別是平輿縣國鵬新能源有限公司;平輿縣宏瑞皮革製品廠;平輿縣金泉皮革製品廠;平輿縣春光皮革製品廠;平輿縣高華木業有限公司;平輿縣振興麵粉廠;平輿縣益強皮革製品廠;平輿縣雅鑫紡織有限公司;平輿縣盛鑫皮革製品廠。年納稅額在5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6個,其中年納稅額在1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個。

特色產業

稀有苗木是李屯鎮的特色產業。近年來,李屯鎮採取政府引導、黨員幹部帶頭和鼓勵大戶規模種植等形式,發展稀有苗木8600畝。主要品種有玉蘭、銀杏、七葉樹、榿木、石楠、楓香、鸞樹、鵝掌楸、百日紅、北海道黃楊、五角楓、大葉女貞、法桐、紅櫨、重陽木等14個系列140多個品種,產品遠銷北京、山東、鄭州等地。

發展規劃

李屯鎮緊緊抓住當前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促進中原崛起的有利機遇,牢固樹立機遇意識和發展意識,進一步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創新發展思路,強化發展措施,拼搏進取,藉機發展,努力把經濟社會發展推上一個新水平。

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富民強鎮為中心任務,按照“四個重在”的實踐要領,持續經濟發展思路,著力創新創業,著力改善民生,圍繞“三個集中”,推進“三化進程”,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6%,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6%,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下。

(一)突出抓好項目建設,促進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一是依靠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實施回歸工程來加快項目建設步伐。計畫引進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20個,項目投資額在3億元左右。爭取引進支撐經濟發展的大的工業項目。二是鞏固壯大老企業,增強經濟實力。三是提供優質服務,為企業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促使我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力爭五年後稅收較2011年翻兩番,超過2000萬元。

(二)進一步加強“三農”工作,推動農村經濟穩步發展。一是鞏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引導農民有序流轉土地,不斷提高良種普及程度和農機化水平。二是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和標準化生產水平。三是大力發展畜牧業。加快養殖小區建設。四是加快推進林業生態建設。深化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林木覆蓋率。五是繼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積極爭取支農資金,推進農村環境治理,加快農村危房改造,推進農村道路、通訊、供電、供水和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強力推進小城鎮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嚴格按照鄉鎮規劃完善李屯、前崗、十八里廟三個集鎮的配套設施建設,最佳化服務功能,高標準規劃、提升小集鎮建設的品位。加快李屯集集鎮專業市場建設。新建一個農貿市場,一個建材市場,划行規市,規範經營與管理,堅決取締馬路市場。在鎮政府和衛生院之間新建一個商業區,規劃兩條商業步行街,繁榮李屯集市貿易。加強街道公共設施建設,對所有街道進行硬化和綠化,安裝路燈。新建水沖式公廁2座,並配套建設街道兩側下水道。實現街道綠、美、亮、潔、暢。到“十二五”末,城鎮人口達到1萬人以上,以小城鎮建設帶動農村經濟的繁榮發展。

(四)紮實搞好平安建設,提高民眾安全感。一是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二是高度重視信訪穩定工作,對到縣以上上訪案件,採取領導包案制度,責任到人,協調解決信訪訴求,積極做好穩控工作;三是紮實搞好治安巡邏和巡邏打更,提高民眾見警率和安全感;四是堅持鎮領導班子信訪接待日制度,對民眾反映的問題,由接訪領導牽頭,包案到單位到人,及時解決問題;五是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深入開展“兩搶一盜”專項治理活動,有效震懾犯罪分子,維護人民民眾財產安全。通過以上措施落實,確保全鎮大局穩定。

(五)全面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出生人口質量。圍繞計生重點工作,著力提升優質服務水平,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提高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特殊扶助標準。加強流動人口計畫生育服務管理。

(六)進一步搞好社會建設,努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一是加強社會保障和民政工作。紮實做好新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敬老院建設與管理,確保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逐年提高;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落實好對困難群體的救助幫扶工作,繼續開展多種形式的送溫暖和幫扶活動,解決好貧困人口的溫飽和脫貧問題。二是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強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鞏固參合率,切實解決民眾看病就醫的問題。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實施好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文化項目。三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繼續創建文明單位、文明村鎮,進一步提高居民的文明程度。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積極增強全民法律意識。搞好民兵、預備役工作和國防教育,發揮民兵組織的重要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堅持村務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