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坊洪

個人作品簡介

近讀李坊洪的舊作《風雨客家人》,撲面而來的仍是一股濃濃的客家情懷。李坊洪生於客家,長於客家,大學畢業後又一頭扎進客家,在上猶縣他踏遍了客家山鄉的角角落落。辛勤的工作不僅使他熟悉每一處山鄉的風土人情、歷史掌故,更使他與鄉親們建立起了血濃於水的友情、親情。人是家鄉親,月是故鄉明,縈繞於心的故園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無不使李坊洪感到親切,促使他拿起筆來記錄這點點滴滴,抒發其一個客家赤子的情懷。
李坊洪在《風雨客家人》中對故鄉上猶美麗的山川與濃郁的客家風俗有著較為精彩與生動的描繪。在他的筆下,上猶江既是一條美麗富饒的江,也是一條充滿生命歡樂的江。面對養育了客家兒女的母親河上猶江,他滿懷敬畏與希冀,追根溯源,對母親河進行了艱難的探尋,逐漸揭開了籠罩在它身上的神秘面紗,展現它不為世人所知的一面。猶江三峽是他所激賞的重要景點之一,巨壁懸空、高聳入雲、九十度死角轉折的鐵扇峽,峽窄水急、漩渦連環的漁翁峽,“兩岸高束水中流,蜿蜒屈曲如奔走”的蜈蚣峽,在他筆下不再是死亡之峽,而是彰顯出大自然偉力,孕育淳樸自然、充滿生命活力的客家兒女的生命之峽。面對它們,一代又一代的猶江兒女們“沒有任何弱者的畏懼”,“成了歌聲、笑聲、打情罵俏聲渾然一片的峽”,成為無數英雄人物展現英雄氣概的所在,也是引導人們領悟生活真諦,摒棄世俗名利絕佳所在。領略完猶江三峽峻急與強悍的個性,他又將我們引入了秋韻裊裊、秋意綿綿的陡水湖。與對三峽的濃墨重彩不同,面對碧波粼粼、幾多秀色的湖水,李坊洪盡情展現了客家兒女耕耘天地之間,暢想兒女心事的純真與嫵媚,給多情的湖水增添了幾分柔情,幾分蜜意。
李坊洪不僅熟悉故鄉的山水,也深諳客家故土的歷史沿革與風物人情,這無疑促使作家以深深的敬意與激賞抒寫家園厚土。在《北門巷往事》《營前街》《九獅拜象》等文化探訪意味濃厚的文章中,我們不僅可以隨作家領略“嵯峨凌空,器宇軒昂”的北門巷古建築氣勢,及其群聚而居、禮尚往來的淳厚民風,還可窺客家鄉親的巧手靈心,一瞻車水馬龍、攤點林立的營前街。在作家略帶情感傾向的敘述中,我們體味到的不是矯情,而是一個赤子對家園的深厚情懷。面對即將成為歷史記憶的北門巷,作家用深婉的文字告訴我們北門巷曾經的往事,懷念中可咀嚼出絲絲苦味。當然,作家沒有停留在客家先民的榮光中,也沒有停留在對逝去璀璨文化的苦澀咀嚼中,而是以更為寬闊的眼界、樂觀的心情與飽滿的筆觸,書寫出客家鄉親們在時代的變奏中奏出的新時代樂章。
如果說在如畫山水的描繪中,在古樸深厚的客家文化的流連中彰顯的是李坊洪對家鄉的摯愛,那么對客家鄉親的傾心勾勒則體現了他對新時代中親人們嶄新精神面貌與境界的發自內心的讚美。《風雨客家人》這本集子將筆墨更多地給予了新的時代,新的社會環境中的客家鄉親們。李坊洪行走於客家山鄉,親歷了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也深深感受到這不變之中的是鄉親們的善良情懷。《但願桑榆晚景長》中,作家讓我們見識了什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位貧苦的農民張英庭贍養了八位老人,讓他們安度晚年,料理他們的後事,其堅韌的精神已使我們感慨,更讓我們吃驚的是有些並不是他的嫡親老人。《客家表嫂風韻》《客家妹子倩影》和《山坳里的客家佬》系列小說塑造了三組人物形象:創業的客家婦女們、聰慧感恩的客家少女們以及富鄰睦鄰的客家男人們。時代變了,但客家人進取、良善的心未變,水生嫂憑著機敏的市場眼光,辦起了紅火的“客家水上餐館”,阿香銘感阿婆的恩德了卻阿婆的遺願,雷哥則為了鄉親的共同富裕,捨棄溫暖的小家來到偏僻的山村。這些平凡的鄉親身上鮮明地凝聚了作家個人的情感,他對自己所塑造的客家親人形象有著深厚的情感積澱。猶江山川養育了客家人民,客家人民培育了客家之子——作家,作家則用自己深情的歌詠禮讚客家地母、客家親人們。這不是一種簡單自然循環,而是客家山川與客家人民,客家人民與客家之子血肉相連、生命一體的表證。

評價

李坊洪是個樸素的人,也是個情感豐富、有責任感的人。他善於把人物放在客家民俗的大背景下去喜怒哀樂、去對話交流、去把握命運走勢。讀他的文章可強烈地感受到他是一個真正的客家之子。李坊洪的根是深厚的,因為它深植於悠遠的客家文化;李坊洪的生命是真實的,因為它有堅實的客家土地做後盾;李坊洪的情感是真摯的,因為他有血脈相連的客家鄉親。願李坊洪寫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