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亞

摸索夢想

摸索夢想,在迷茫中找準方向
初到北京的李哲亞和很多的外來務工人員一樣沒有學歷,在餐廳做起了傳菜員。傳菜員的工作特別辛苦,有時腳上磨起了泡,有時腿疼得早上起不了床。衝著對歌手水木年華的喜愛,李哲亞在清華大學食堂找份工作,之後,因為學歷問題,他與夢寐以求的“樓長”工作失之交臂。當時他很沮喪,開始考慮怎樣完成我這個做樓長的夢想。這個時候,清華校團委的一位老師指點,告訴他可以選擇成人高考實現自己的夢想。
回看那段日子,李哲亞從最初的一個人來到北京時的懵懂無知,慢慢地摸索著每個階段自己的夢想,漸漸地找準了自己人生的方向,那就是要上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

堅持夢想

堅持夢想,在困難中永不放棄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當我買來教材想自學後,發現一點都看不懂。”雖然無奈,但李哲亞並沒就此放棄。經一位保全介紹,李哲亞聯繫到一名清華的學生幫助自己。“在清華複習成人高考時我突然想,是不是可以多找一些清華同學,系統為我們授課。”帶著這個想法,李哲亞找到了清華大學後勤團工委,並得到大力支持。之後,他們聯繫志願者、忙著貼海報,一周之後,這個班終於開課了。
在一年的學習中,發生過很多故事,都體現著學員與老師間的深厚感情。有一位教過我們的志願者老師,在一次足球隊訓練中腿受傷無法行動,我們都搶著背著老師去醫院。在老師康復的時間裡,我們每天輪流幫他打飯送飯。“李哲亞說。
他們抱著感恩的心態在聽課,而大學生志願者也對他們充滿信心。雙方的精神相互激勵,終於把這件事堅持了下來。一年之後,這個班有17人參加了09年的成人高考,共有16人考上了大學,其中15人還是本科。
很幸運的是,李哲亞最終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完成了當時的夢想。離開清華後,李哲亞到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一年之後,做到了副總裁,收入也比服務員翻了20多倍。”很多人都說可能是我聰明,但我想說:堅持比聰明來的更加重要。“正是因為對夢想的堅持,才能踏實地在工作中花出時間和精力,最後的收穫遠遠大於付出。
北京版《當幸福來敲門
李哲亞本人的故事,就像是北京版的《當幸福來敲門》。所不同的是,紐約黑人克里斯·加德納在窮困潦倒之際想盡一切辦法成為證券經紀人,而北京打工仔李哲亞當年則把成為清華大學學生宿舍樓樓長定位為“夢想”。
“夢想就是做樓長,樓長的工資比我當傳菜員高好幾百元。”2006年,國中文化水平的邯鄲人李哲亞已經在北京做了兩年的餐廳傳菜員,衝著歌唱組合“水木年華”的名頭,他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去清華大學“端盤子”,去看看“水木年華”。
在清華“端盤子”的日子裡,李哲亞頭一回發現,原來“水木年華”早就畢業了,根本別想在清華校園裡見到他們。兩年以後,在北京端了4年盤子的他有了妻子、孩子,每月高昂的生活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聽說當“樓長”能多掙些錢,他立馬跑去應聘。
這是他有生以來參加的最正式的一次招聘會,準備充足、信心滿滿,卻失望而歸,“人家樓長要求的最低學歷是大專,我是國中生”。
沮喪之際,常在餐廳吃飯的客人、清華大學的一名團委老師點醒了他:“你為什麼不去參加成人高考,考上大學,實現當樓長的夢想。”
那天以後,李哲亞興沖沖地買了一沓成人高考教材回去學習,工作之餘除了看書還是看書。然而,對於一個已經4年多沒有碰過書的人而言,“回爐再造”哪是想像中那么容易,“連教材都看不懂,更別提做題了”。
李哲亞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計算機專業。拿著“金光閃閃”的大學文憑,他一遍又一遍地給網路公司投簡歷,全部石沉大海。唯有一家公司的老總,在被他煩得不行了以後,答應給他一個機會,前提是要求他草擬一份在內蒙古投資200億元建農業產業化基地的可行性報告。
這份報告,後來在清華“老師”們的幫助下出了10多個版本,成型後約4萬字,卻仍被拒了。李哲亞再次找到總裁:“能不能讓我做些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我願意做一名不拿工資的業務員。”
兩個月後,這個“零底薪”的打工仔促成了這家公司的第一筆國際業務。老闆以6000元底薪外加業務提成的待遇向他拋出橄欖枝。
兩年後,打工仔成了副總裁。沒過多久,他卻辭職了。

傳播夢想

李哲亞的一個驚人之舉惹來爭議。他辭去網路公司副總的工作,全職創辦“青春夢想同齡同行”成人高考補習班。這個補習班,對在北京打工人員免費開放,補習班教師都是北京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學生,而參加補習班的學生,有的是餐廳服務員、洗碗工,有的是建築工人、小區保全。
傳播夢想,在幫助他人中不斷成長
做了副總裁的李哲亞沒有安於現狀,開始反思:如果當時不是這一群清華同學,我還是一名普通的基層職工。”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和曾經的我一樣的人,想改變命運,談何容易?“如何幫他們也實現夢想?李哲亞找到了曾經教過他的那些志願者,想重新開辦這樣一個班級,這個建議得到了志願者們的一致贊同。
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那么容易,一些志願者們因為學業、時間等問題相繼離開了這個隊伍,團隊人員陸續換了三批。直到2012年6月,他們得到了全國人大代表佟麗華的支持,解決了困擾他們已久的場地問題,還得到一筆經費。隨著學員日漸多了起來,他們成立了北京青春夢想同齡同行志願者協會。到2012年10月份,20名學員報考成人高考中,共有19人考上了大學。在這些學員考上大學之後,很多人選擇回到這個班做志願者。
班級畢業的學員,生活漸漸開始改變。”有一名叫段園園的學員,通過這個班級和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本科,現在在一家即將上市的醫藥公司做董事長助理。此外有一名叫胡國昌的學員,通過輔導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現在做了一個水果的網路銷售平台,據說銷量非常驚人。“從這這個班走出了許多學員,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李哲亞辭掉了年薪20多萬的工作,全職推動這個項目。他說,工作丟了,可以再找,工資低了,大不了從頭再來。但是,夢想真的不能丟。”有很多事情,不是說說就可以做出,而是真的拿出魄力來踏踏實實的去做,我想趁著青春還在,再瘋狂一次,讓‘青春夢想、同齡同行’的口號傳遍大江南北。“
李哲亞的事跡感動了現場所有的同學。來自護理學院的一名女生也分享了自己的支教經歷。”支教雖然付出了很多,也有很多委屈,但我也一定會把志願當做一生的事業。但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如果您的項目引進湖南,我一定第一個加入。“在場的很多同學都呼籲該項目能引進湖南,並表示願意積極加入。
不要因為看不到希望而停止堅持,不要因為找不到方向而迷茫沉淪。只有勇於地邁出步子,夢想才能實現。
一次偶然的碰面,李哲亞向校團委老師提議:“能不能開一個面向清華後勤職工的免費培訓班?清華那么多優秀學生,能不能指導我們一下?”
第一期培訓班,招收了17名學員,有清華的廚師、保全、保潔員、傳菜員、洗碗工,其中就有李哲亞。給學員們上課的,是清華大學的“學霸”們。在這個班裡,“老師”年齡比大多數學員都要小一些。
最辛苦的是一名廚師,他每天晚上8點左右下班,9點到11點還要參加兩個小時的補習班,第二天一早5點還要去食堂給學生們準備早餐。2009年的成人高考,全班17名學員全都報名參加,16人被大學錄取。

草根逆襲

為更多“農二代”創造“逆襲”的機會
李哲亞短短10年的奮鬥,被很多人稱作“草根逆襲”。這種“逆襲”的過程和成就感,他希望讓更多“草根”親身感受到。
“不是只有‘富二代’、‘官二代’才能過上好日子,我們‘農二代’一樣要過好日子。”掙了錢的李哲亞開始想辦法幫助更多打工仔改變命運。在團北京市委、清華大學團委的幫助下,他成立了“青春夢想同齡同行”補習班,已培訓學員2000多名。
24歲,當過小區保全、食堂保潔員、電工的李興剛為了擺脫每月800元的低薪工作來到補習班。每天晚上8點到10點,堅持上課10個月後,他考上了北師大中文專業本科,輔修平面設計。
“做設計的有前途。”還有兩年,李興剛就能畢業了,他所在公司主管的兒子是他學習的榜樣,“人家21歲,在廣告公司做設計,一個月收入1萬多元吶。”
李興剛還想創業。看到畢業時節學士服租賃生意火爆,他便購買了100套學士服,打算在畢業季以每套每天15元的價格出租給應屆生們,“不論大小,總是我的一些努力。多積累、多學習一些,總能改變命運的。”
清華學生公寓服務員胡國昌出生於1991年,他每天早上4點起床去北京西南角的新發地市場進貨,拉上滿滿一輛小面約2000多斤水果回清華大學售賣。他開辦的“水果匯道”網站,專門面向清華學生搞水果團購,每天中午12點以後開始在全校範圍內免費配送。
這樣的“商機”竟也來自補習班:“‘老師’裡頭有學校學生會生活部的同學,平時聊天獲得的靈感。”胡國昌從補習班畢業後,專門選修了北師大食品營養與衛生專業的課程,“想創業,要學知識”。
2013年3月,這名“小宿管”正式辭職全職投入到水果團購的買賣上來,“上學期做得不好,虧了兩萬元;這學期每周銷售額能達到兩萬元以上”。他的團購網站如今已經與清華大學12個院系的學生會生活部合作,每周都會推出新的水果團購活動,價格便宜、水果新鮮。
打工仔的“勤奮”令“老師”們汗顏
手裡攥著一份成人高考的成績單,23歲的設備維修工張鈞劍心中篤定:“161分,這成績上中國農大專科應該沒問題。”
張鈞劍跟著同事一道,報名加入“青春夢想同齡同行”補習班,每天晚上7點到9點,在五道口附近的一個辦公樓里上課。按照一般人的想法,白天工作,晚上上課,是件極為累人的活兒,但張鈞劍卻覺得“一點兒不苦”,“以前在廣東,每天上班就要十幾、二十個小時,現在這點苦,不算什麼”。
在補習班,幾乎每一名學員都像張鈞劍一樣,工作完了吃兩口便飯就去學習,上完補習班就回家複習,第二天繼續工作。很多時候,打工仔們的這份“勤奮”會令為他們上課的“老師”們感到汗顏。
賀肅肅是北京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工程專業的大二學生,也是補習班裡的志願者“老師”。她負責在補習班的良鄉校區教英語,每周上一次課,每次兩個小時。
一個名叫包結實的學員令她印象深刻。這個年近30歲的青年男子已經打工10年,每周六、周日都要坐1個多小時的公車過來上課。補習地址變更後,他仍然堅持每次都來上課,“他們單位競選職位,他說自己必須考上大學”。
在與賀肅肅的交流中,不止一名學員向她表達過對於“上大學”這個機會的珍惜,“很多人都跟我說,自己特別後悔放棄了學習沒有上大學”。
學員的年齡大多比賀肅肅大,上課時,大哥、大姐們會主動給她擦黑板,看她講課口渴了,會有人給她遞上礦泉水。他們中,有一些人已經結婚生子,閒聊時,賀肅肅會聽到很多帶孩子打工的辛酸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