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務滋

年(1932 年(1936 年(1932

簡介

李務滋(1893-1974)黃埔軍校第四期上校教官。別字伯潛,人。廣東黃埔陸軍國小第四期、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輜重科畢業。

平生經歷

1919年起任北京政府中央陸軍第十二師輜重營排長,山西太原督軍署中尉副官。1921年返粵,任粵軍第一師上尉副官兼第一圃軍士教育連連長,第一團中校團副。1924年任粵軍第一師第一旅上校參謀長。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三師少將參謀長兼第三十八團團長,並任第四軍軍官學校教務主任。1926年廣東各軍校學員均併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後,兼任黃埔軍校上校兵學教官。1928年任第五軍第六旅旅長,第十八師中將師長兼惠州綏靖公署主任。1929年辭職。1932年6月任軍事參議院參議,同年8月任從化縣長。1936年9月改任新會縣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四戰區第五挺進縱隊司令。1938年任第四戰區五邑民眾武裝組訓處中將主任,廣陽守備區中將指揮官。1945年2月授陸軍少將,1948年1月授陸軍中將。1947年8月當選從化縣參議會議長。1948年5月再任新會縣長。1949年移居香港,1958年遷居台北,1974年9月26日在台北逝世。著有《新會抗日戰爭第一年憶述》等。其子李鑄靈曾任台灣陸軍中將軍長,為其父出版《李務滋將軍紀念集》等。

奉獻從化

民國21年(1932年)8月至民國25年(1936年)5月,李務滋任從化縣縣長。任職期間,積極興辦水利、修築公路、開發溫泉、振興教育事業。城郊藍田地區,每年夏季,洪水淹沒稻田、村莊,李務滋一面發動民眾,一面求援於駐軍,修築了一條3公里多長的藍田基圍。他動員民眾建成了城郊、龍潭、神崗大坳壩水利工程,解決了黃場、康村、陂下以及大坳村一帶的旱災;修築了街口圩至太平場,街口圩至溫泉、良口圩,街口圩至棋桿圩等地的公路;還與西南航空公司的劉沛泉、廣州名醫梁培基、律師陳大年等人,組成從化溫泉建設促進會,積極開發溫泉風景區。李務游滋心從化教育事業,在經費困難的情況下,於民國21年(1932年)撥出專款,籌辦了縣師範學校,還親自書寫校名牌匾;經常向縣立初級中學和縣立第一國小了解經費、師資、設備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