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頤

朵頤

朵頤(拼音:duǒ yí)一詞出於《易經》,指動腮幫進食。所以現在常用“大快朵頤”形容非常快活享受口福之樂。朵頤(朵頤)亦作“朶頤”。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朵頤進芰實,擢手持蟹螯。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恍惚見一人注視壺碊,狀若朶頤,心知鬼物,亦不恐怖。第一步:將土雞洗淨切塊後用鹽醃製,再將兩斤乾辣椒切成節後乾煸,裝盤待用。第三步:把剛才盛出的清油入鍋,將乾辣椒節、青花椒翻炒,之後把雞塊放入同煸一分鐘。

基本信息

釋義

釋義1

“頤”是臉頰,

“朵”是動的意思;

“朵頤”一詞出於《易經》,指動腮幫進食。

所以現在常用“大快朵頤”形容非常快活享受口福之樂。

釋義2

朵頤(朵頤):指鼓動腮頰嚼東西的樣子:大快~(形容食物鮮美吃得很滿意)。

朵頤(朵頤)亦作“朶頤”。

1.鼓腮嚼食。

《易·頤》:“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朵頤進芰實,擢手持蟹螯。”

理由在《高山與平原》中寫道:“嬌嫩盤中珍,聊供朵頤快。”

2.指突鼓的腮頰。

唐 賈島 《頌德上賈常侍》詩:“自顧此身無所立,恭談祖德朶頤開。”

宋 黃庭堅 《和曹子方雜言》:“朵頤論詩蝟毛張,龜藏六甲中有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恍惚見一人注視壺碊,狀若朶頤,心知鬼物,亦不恐怖。”

3.喻嚮往,羨饞。

唐 陳子昂 《唐故朝議大夫梓州長史楊府君碑》:“於是觀寶龜之象,心滅朵頤;探金虎之爻,志存幽履,遂去家遁於 嵩山 。”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吏部·舉吏部》:“辛丑年,浙江吏部缺出,朵頤者凡數人。”

相關詞語有:朵頤大嚼和大快朵頤等等

關於這兩個詞的解釋我總結了一下:

A :

duǒ yí dà jiáo

朵 頤 大 嚼

解 釋:朵:動;頤:下巴。動嘴大吃。

出 處:梁啓超《清代學術概論》第二十九章:“蓋如久處災區之民,草根木皮,凍雀腐鼠,罔不甘之,朵頤大嚼。”

B :

dà kuài duǒ yí

大 快 朵 頤

近義詞:大吃大喝、窮奢極侈、食前方丈、暴殄天物

反義詞:節衣縮食、粗茶淡飯、食淡衣粗

語 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

除此,現在還有很多以朵頤命名的菜名,很是受歡迎,比如說:

朵頤辣子雞:

主 菜:土雞一隻

配 料:乾辣椒兩斤,清油400克,青花椒100克,芝麻、香油、花椒油若干

做 法:

第一步:將土雞洗淨切塊後用鹽醃製,再將兩斤乾辣椒切成節後乾煸,裝盤待用。

第二步:放400克清油入鍋,燒至八成熟,盛出150克另用,將雞塊放置鍋內炸酥,盛盤另用。

第三步:把剛才盛出的清油入鍋,將乾辣椒節、青花椒翻炒,之後把雞塊放入同煸一分鐘。當雞塊變紅時加少量芝麻、香油、花椒油,即可裝盤食用。

特 色:色澤紅亮,香辣可口,雞肉酥香,入口回味無窮。

還有一本書叫:《朵頤幸福的味道》,是一本寫了72道簡單易做的食物的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