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日記

朴槿惠日記

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的《朴槿惠日記》中譯本,以朴槿惠本人親筆手書的文稿為底本,由韓國的朴槿惠研究會精細解讀,真實記錄了這位韓國首位女總統心路歷程。本書收錄了朴槿惠從青年到現在各個時期的日記,並配以時代背景。包括了其母親,韓國前第一夫人遇害,其父親,韓國前總統朴正熙遇害等等重要事件,還有其本人演講時遇襲後朴槿惠留下的寶貴日記。此外還收錄了朴槿惠重新出山,走入政壇對其推崇的政治理念的解述等等。 出版界人士指出,該書猶如“一首將悲傷和痛苦升華為堅強、平和、樂觀哲學的人生交響曲”。還顯示了這位韓國政壇女強人與中華文化的深厚淵源。朴槿惠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經常閱讀引用《論語》《孟子》《列國志》等 傳統典籍。中國哲學家馮友蘭的思想也曾帶給她很大的影響。

內容簡介

朴槿惠日記朴槿惠日記

劃時代偉人的生活都有很多相似點。在波瀾壯闊、起落沉浮的人

生境遇中,靠自己的力量戰勝苦難、獲得成功;在經受了所有的痛苦之後,最終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確立自己人生的目標,這就偉人們的共同之處。林肯、甘地、史蒂夫·賈伯斯等也都曾經歷過這樣的人生。

朴槿惠的生活也是如此。雖然實際上比較艱辛,然而代行第一夫人的職責,仍是一件萬眾矚目的事情。但是隨著父親的離世,朴槿惠又突然變成了“需要照顧兩個弟妹的孤兒”,同時還要承客群人對父親的歪曲和責難……突變的生活、親信的背叛,讓朴槿惠沉浸在悲痛之中無法自拔,生活在一瞬間跌進了人生的最低谷。

朴槿惠的魅力,作為政治家的人格魅力,正是由這樣的生活磨練所造就的。

那個時候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痛苦,又是怎樣克服的,這些只有通過朴槿惠公開的日記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日記最真實地記載了朴槿惠的成長曆程。如果不去考慮寫作背景,這本日記完全可以看作一本自我啟蒙書,或是一本人生指南,甚至可以看作是一本包含了人生哲理的著作。但是如果了解當時寫日記時的狀況和心情的話,就更能體會朴槿惠的內心成長和由此而產生的魅力。

“朴正熙前總統的女兒”這個頭銜,既是朴槿惠的資產,同時也是她的債務。朴槿惠步入政壇時雖然基點較薄弱,但是她卻堅守著這個動盪不安的國家的價值觀,主張實行政治改革,成為政界獨具魅力的頭面人物。現在的任務只有一個,即成為這個國家的領導者,結束舊時代,開創新世代。

日記是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通過日記能夠最真實地了解一個人。公開個人日記是將自己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本書收錄了朴槿惠從1974-2012

,並配以時代背景。此外還收錄了朴槿惠重新出山,走入政壇對其推崇的政治理念的解述等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放棄個人生活,代行“第一夫人”1974-1979

1. 我很悲痛,可現實不容我沉溺於悲痛之中

2. 朴正熙總統和小雞雛

3. 離最高權力者最近的人

第二章 逆境中產生的處世哲學1980-1988

1. 青春之末,痛苦之門

2. 絕望、悲憤、孤獨的日子

3. 繼承母親的遺志

4. 狠下決心

第三章 糾正錯誤,還歷史真面目1989-1990

1. 戰爭般的日子

2.點亮‘祖國的燈火’的苦難行軍

第四章 一己不正何以正天下?1991-1993

1. 朴槿惠的私人生活未被公開的原因

2. 我正則世正,世安則我安

3. 最後的日記

第五章 國民就是我們的上帝2004-2012

1. 一切抉擇基於愛國之心

2.只有經歷過痛苦的人才能感受他人的痛苦

3. 愛心

讀者對象

讀者對象:小資、都市年輕白領、韓國文化愛好者、文藝青年、政治愛好者、勵志人群、家庭婦女

作者簡介

朴槿惠(1952- )韓國政治人物,現任大韓民國總統,已故前總統朴正熙長女。父親朴正熙是韓國第五至第九任總統、“漢江奇蹟”締造者。201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朴槿惠獲勝,成為韓國史上首位女總統。

朴槿惠畢業於西江大學電子工程系,釜慶大學和韓國科學技術院分別頒贈榮譽博士學位,西江大學取得榮譽博士頭銜。朴槿惠精通漢語,喜歡中國哲學,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史》對她有著終身銘記的影響。1974年8月15日,母親遇刺身亡,身為長女的朴槿惠匆匆從法國返回韓國,臨時代行第一夫人角色。1979年10月26日,時任總統朴正熙遭中央情報部長官金載圭刺殺身亡,終年62歲。顯赫的第一家庭蒙上難以形容的陰影,朴槿惠的健康狀況深受心靈重創。二十年後她再度重返政壇。

2005年5月24日,朴槿惠曾訪問北京,會見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朴槿惠母親陸英修篤信佛教,朴槿惠亦從之,禮佛不輟。2005年於大邱桐華寺拜領法號善德華,有追隨“善德女王之光華”之意謂。朴槿惠亦受過天主教洗禮,對不同宗教持包容態度,現時她沒有宗教信仰。2011年至2012年,她再度出任新國家黨黨首,擔任非常對策委員長(大國家黨2012年2月改名為新國家黨)。2012年12月19日,朴槿惠以51.6%的得票率擊敗民主統合黨的文在寅律師,當選大韓民國第十八任總統,亦是韓國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

朴槿惠締造五項韓國第一:第一位女總統;第一位第2代的總統(父女總統);第一位未婚的總統(亦無子女);第一位得票率過半數且得票最高的總統(自韓國1987年民主化以來);第一位主修工程學出身的總統。

朴槿惠至今未婚,亦無子女,性格沉著冷靜,加之“朴正熙之女”的顯赫烙印使其立志成為韓國的柴契爾夫人。她曾有名言:“我沒有父母,沒有丈夫,沒有子女,國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務的對象!”她被世人譽為“嫁給國家的女人”。

朴槿惠研究會

朴瑾惠研究會是一個由輿論界、文化界、高端產業界等社會各個領域的高端人才組成的研究團體,致力於研究朴瑾惠提出的的政治哲學及各項政策。

名人推薦

總統的心靈雞湯

周作人說,日記與尺牘是文學中特別有趣味的東西,因為比別的文章更鮮明的表出作者的個性。詩文小說戲曲都是做給第三者看的,所以藝術雖然更加精煉,也就多有一點做作的痕跡。信札只是寫給第二個人,日記則給自己看的(寫了日記預備將來石印出書的算作例外),自然是更真實更天然的了。我自己作文覺得都有點做作,因此反動地喜看別人的日記尺牘,感到許多愉快。看政治家的日記需要相當講究,他們對自己的身份地位相當自知,他們注定不可能只寫給自己看,朴槿惠的日記當然不能排除政治家傳之後世的視角和刻意為之的痕跡。但言為心聲,幾十年的日記必須有所區分。朴槿惠在自傳中寫道:“按照母親的教誨我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從國小開始寫日記,一天也沒有中斷過”。縱觀整部日記,1974年以前的部分刪掉了,或許是最私人的部分,一部分出版過,1998年當選會國會議員,同年10月公開自己的日記,把本來只寫給自己的日記,向國民公開,是出於一種義務感,即要讓國民了解作為公職人員的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還有一部分已經直接對公眾發表(網際網路),2004年以後利用網路個人空間與支持者們進行交流,到2012年8月已經有116萬人點擊訪問了她的個人空間。出版的日記是從1974年9月開始記載的,1974年以前的日記沒有公開的原因是什麼?從1974年到1979年這段時間所公開的並不多的原因是什麼?1993年曾經中斷日記,此後的日記一直沒有公開,原因是什麼?作為國家的機密還是個人的選擇?這些都沒有明確的回答。現在出版的這一部分可以看做是潔本的日記,沒有政治不正確、沒有越軌、沒有不恰的言論。

朴槿惠的日記內容有三個部分組成,父親母親的生活,對他們的懷念和追憶,占據了朴槿惠大部分的私人記憶時間,這跟韓國孝道文化的侵染有很大關係,父母的未竟大業和悲慘遭遇是她的永遠的痛。日記中沒有自我炫耀的內容,所記錄的大多是有關父親和母親的事情,父親的生活軼事,比如愛學歷史,愛看卡通片《三國統一》,和子女爭電視。一部分是她對人生的感悟和體驗,比如她的戒奢侈,傲慢是毒藥,以自身的努力獲得的平靜才是真正的平靜,地位、名譽、榮華富貴均無永恆的魅力,時刻警醒自己、對奸佞、背叛的痛恨。還有在讀書過程中產生的自我修養的感悟,這一部分混合了基督教、佛教、儒家各種理論涉及人的修為的論斷。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勤奮、勵志、誠懇、正直的“總統成長記”。第三個部分是她的執政理念,對人民的愛,“信任的政治”“正直的政治”,這也是政敵嘲笑她的把柄,處處以所謂的原則主義來標榜自己,實際上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策和理論,這其實也是她的成長經歷所賜予她的政治財富和政治正義,是政策和理論所不能涵括的人格與精神。

2012年朴槿惠創造了東亞的奇蹟,在韓國這樣的重男輕女嚴重的國度,問鼎總統寶座,她超出常人的努力、勤奮、克制和才華一時湮沒了她的苦難史。日記基本上也是以這個最後的結果為後視點來選擇的,是一個女總統的成長史,一句話概況就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中國人對韓國的了解,少不了要說韓劇,尤其是冗長的家庭劇,記得《澡堂老闆家的兒女們》里,家裡的老奶奶老爺爺經常發一兩句會感嘆生活,我們現在有吃有喝,想起對面(朝鮮)的親人吃不飽,就掉下眼淚來。每逢看到這樣的對話,就有一種想對編劇、意識形態噗一口的衝動,不過這在韓劇里並不突兀。真善美平時看起來假大空,但落實在家庭、生活細節中,你永遠無話可說,看慣了政治家們的縱橫捭闔,再看看這個女人的一步一個腳印,還是會有感動和同理之心。朴槿惠總統送來的這一碗異國他鄉的心靈雞湯,偶爾喝一口還真是感覺到新鮮可口,不過貪多可不成。

(上海作家協會會員 著名書評人 項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