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思辨錄校釋

《本草思辨錄校釋》是由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草思辨錄》一改本草著作風格,根據《傷寒論》、《金匱要略》二書立方之義,將128種藥物的藥性進行了討論,認為《神農本草經》等書是經典不能輕易改動,並對李時珍、劉若金、鄒潤安、徐大椿、陳念祖等醫藥學家所述藥性理論提出了某些不同見解。《本草思辨錄》不但對於本草學習有所裨益,對經方的學習亦大有促進。

本次校釋,對文中疑難字句做了注音和訓釋,對文中標點做了修改,對文中出現的不常見方劑、人物、著作作了簡明注釋。

作者簡介

周岩(1832-約1905年),字伯度,號鹿起山人。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鹹豐六年(1856年)以副車入貲為比部主事,於京邸患寒痢,幾為庸醫所誤,遂有志於醫。披覽醫籍,精研岐黃。為人診療,亦獲良效,遂有醫名。後歷任山西祈縣,安徽舒城、盱眙縣令,歸里復研讀醫典。其時西醫東漸,部分中醫自棄其學,揚西抑中。對此,周氏以為中醫之弊,不在守舊而在棄舊,故推崇清徐大椿、陳修園、尤在涇等尊經派醫家,詆毀王清任,而謂唐容川“持中西之平,闡造物之秘,洵為有功於醫學”,謂西醫“遺氣化而究形質”,與唐容川“持中西之平”觀點相仿。著有《六氣感證要義》一卷(1898年),《本草思辨錄》(1904年)。

目錄

自敘

緒說

卷一

石膏

赤石脂

硝石 芒硝

甘草

黃芪

人參

沙參

桔梗

知母

白朮

黃連

黃芩

柴胡

白蘚皮

龍膽

芍藥

牡丹

卷二

木香

補骨脂

薑黃 鬱金

荊芥

薄荷

青蒿

夏枯草

漏蘆

麻黃

麥門冬

瞿麥

葶藶

車前子

扁蓄

大黃

附子 天雄 烏頭

半夏

蕘花

菟絲子

五味子

栝樓根(即天花粉)栝樓實(即栝樓仁)

葛根

何首烏

萆薢

防己

澤瀉

菖蒲

水萍

石斛

骨碎補

胡麻

大麻仁

粳米

薏苡仁

綠豆

扁豆扁豆葉

淡豆豉

飴糖

韭(根葉同用)韭子

蔥白

卷三

薤白

生薑

乾薑

苦瓠

桑耳

杏仁

烏梅

桃仁

大棗

木瓜

枇杷葉

蜀椒

吳茱萸

藕 雞頭實

柏實

桂枝

卷四

沉香

烏藥

黃柏

厚朴

杜仲

楝實

皂莢 皂莢子

訶黎勒

桑根白皮

楮實

枳實

枳殼

梔子

酸棗仁

山茱萸

女貞實

衛矛

五加皮

枸杞

蔓荊實

茯苓

豬苓

竹茹

蜂蜜

白僵蠶

水蛭

蠐螬

龍骨

龍齒

鯪鯉甲即穿山甲

烏賊魚骨

龜甲

鱉甲 牡蠣

文蛤

雞矢白雞子白 雞子黃

豬膽汁

豬膚

羊肉

阿膠

犀角

兩頭尖即牡鼠

亂髮

人尿童男者尤良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卷二

葶藶

大黃泄血閉而下熱,葶藶泄氣閉而逐水。凡水氣堅留一處有礙肺降者,葶藶悉主之。惟泄肺而亦傷胃,故葶藶大棗瀉肺湯以大棗輔之。

甘遂味苦甘,所治在中與下,能利水谷之道,故治留飲宿食;葶藶味苦辛,所治在上與表,但利水道,故主結氣飲食寒熱。試以大陷胸湯丸證之,大黃盪實滌熱,上中下鹹到,性極峻厲,故湯丸皆以為君,為陷胸之主藥。陷胸湯加芒硝、甘遂,而一則煮一兩沸,一則內末者,以二物皆下趨極易,欲其迴翔胸膈,化水食而

軟堅也。陷胸丸之證,日“項亦強如柔痙狀”。“項強”二字,實此證之主腦。按《素問》“太陰在泉,項似拔”。“項似拔”者,濕上沖也。此強而非拔,為水結在肺無疑。日“如柔痙狀”,則與柔痙相似而不同可知。然則何以治之?夫結胸由於誤下,誤下故正虛邪入,水飲宿食,遂互結而不下,要其所人之邪,太陽病未解之

陽邪也。陽邪劫液,故筋失所養而項強,是宜泄其為患之水,濡以柔筋之液,而大逐其心胃之熱實,故用大黃、硝、遂無二致,而法則有變,藥亦宜加矣。杏、硝

合研,所以潤液而柔項;遂、蜜同煮,所以安正而化結;葶藶瀉肺水,為是方水結之專任;變湯為丸者,以英強不可以急圖也。葶藶與甘遂,可同年語乎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