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雄心

本土雄心

作為中國最大的管理軟體公司,用友20年來邁向世界級企業的足跡,記錄了中國商業一個時代的變遷,也見證了中國企業從“模仿與跟隨”到“創新與超越”的不懈努力。一本詮釋在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未來10年道路與夢想的著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不是依靠自然資源,或依靠特許經營權生存的企業,這是一家在混亂和無序的市場競爭中堅持走規範化經營之路的企業,能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頑強地活下來,並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管理軟體公司,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蹟。更何況,中國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來推動,知識密集型的軟體行業鮮有中國企業的話語權,然而,這家企業卻能夠與國際管理軟體巨頭抗衡,在中國市場上超越了它們,並正在向“世界級”軟體企業邁進。

這就是用友。

作為中國最大的管理軟體公司,用友20年來邁向世界級企業的足跡,記錄了中國商業一個時代的變遷,也見證了中國企業從“模仿與跟隨”到“創新與超越”的不懈努力。

今天,中國企業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前進的唯一路徑——學會在一個“有序”的世界中,依靠創新來構建自己的競爭力,但是如何做到?

在用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這家企業的世界級夢想與更多中國企業的本土雄心,將在這個問題上交匯,並找到答案。

作者簡介

尹小山,中國著名商業雜誌《IT經理世界》資深編輯,從事媒體工作近十年時間,主要關注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在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在管理方面的創新和變革,特別是在研究信息技術在提升中國企業競爭能力,提高管理能力方面有獨到的見解。

目錄

自序

第一篇 踏準行業增長波

第一章 立業之本

來自微軟的收購要約

傾聽客戶的聲音

因地制宜,變則通

技術驅動力

第二章 用友的錨與帆

差異化競爭突破高端

普及化運動

市場區隔

與中國製造一起升級

創新者的兩難困境

顛覆“瘦狗”與“現金牛”

第三章 前瞻之變

模式之困

“三個火花”與“一個問題”

與客戶“聯姻”

第二篇 用友之道

第四章 追夢人

牛背上的夢想

理性的理想主義

創業

一個籬笆三個樁

夢、道、力

第五章 不犯錯誤的企業

持續創新,均衡發展

穩健之狼

“民主”與“集中”

第六章 用友的三大關係

用戶之友

服務價值觀

追、長、共生

“用友系”

第三篇 成就世界級

第七章 世界級的土壤

本土產業的崛起

中國模式

第八章 升級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業的《後天》

中國企業轉型升級加速器

第九章 用友inside

本土軟體業的雄心

用友雄心

後記

媒體評論

“用友公司20年來自主創新,致力民族軟體產業發展,並積極向世界級軟體企業奮進。用友及一批致力成就世界級的中國本土企業的故事和精神是值得頌揚的。”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 黃孟復

中國軟體業的進一步發展,在中國製造崛起後,意義顯得更為重大,說明我們國家不僅僅有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也能在知識密集型領域展示我們的智慧和才能。中國如果和印度一樣,能在軟體領域有所突破,加上中國製造的優勢,中國經濟影響世界的力量將更加強勁。用友比較知道自己要什麼,也做好了進一步突破的準備。中國的人力資源積累,也具備了在這一領域突破的能力。這一切,非常令人期待。

——聯想控股董事局主席 柳傳志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使得各種各樣的“中國夢”有機會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恣意地開放。用友可謂是商業世界“中國夢”的一個完美範本。《本土雄心》為您揭示的就是這樣一種夢想的實現過程和延伸方向。

——《中國企業家》雜誌社社長 劉東華

能夠洞察市場發展趨勢的企業其實不少,但能夠及時培養出相應能力,駕馭發展浪潮的企業卻只有少數,用友20年來做到了這一點,究其原因,用友堅持了自己的信念和夢想。

——哈佛《商業評論》主編 JACK YAN

書摘插圖

第一篇 踏準行業增長波

第一章 立業之本

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

——《呂氏春秋·上農》

商業世界,紛繁複雜,各種理論層出不窮。眾多企業將目光緊緊鎖定在競爭對手身上,眾多企業把大部分精力耗費在魔鬼寓居的細節上。然而,客戶需求——一個企業的立業之本,卻往往在日常運營中被忘得一乾二淨。其結果是南轅北轍,“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正因為用友持續關注客戶需求,所以它才能最終成其大。

2007年11月6日,正是中國農曆九月廿四日,還有兩天就要立冬了。此時,北京已經是晚秋季節。傍晚時分,夕陽早早就掛在天空的西南角,漸涼的東北風把天上被“染黃”的雲吹成流水的樣子,仿佛要把匆忙完成一天工作的太陽趕緊送回家。

在北京東三環的商務中心區,各色燈光早已經亮了起來,穿透漸濃的黑暗,照在熙熙攘攘的車流和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崑崙飯店的地燈早已經亮起來,一輛一輛閃亮的汽車在燈影下衝到飯店門前。服務生趕緊跑過來,恭恭敬敬地打開車門,引導車上的貴賓下車。

崑崙飯店是北京一座著名的五星級酒店,也是國外商業領袖經常下榻的飯店。

美國微軟公司CEO史蒂夫·鮑爾默的身影出現在崑崙飯店裡,他的頭髮稀少,兩隻眼睛有些發紅,透出一絲疲憊。鮑爾默是從四川乘坐自己的商務專機專程飛到北京的,與他一起的還有微軟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張亞勤,還有微軟在大中華區主管技術和戰略夥伴等領域的高級管理人員。

一行人向崑崙飯店一個預訂的貴賓廳走去,那是一個會議室,在這個會議室里,鮑爾默將要與中國最大的管理軟體公司——用友——的創始人會晤。這次會晤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用友將成為中國第一家“微軟全球獨立軟體開發商戰略合作夥伴”,這是微軟最高級別的合作關係。

來自微軟的收購要約

其實,微軟更希望與用友在資本層面上達成合作,並在幾年前就開始與用友接觸了。微軟中國公司曾暗示,微軟總部有意整體收購用友公司,但這卻沒能打動王文京的心。業界傳言微軟的出價是10億美元,但王文京卻絲毫沒有賣公司的想法。實際上,還有其他幾家國際知名的軟體公司也向用友表達過類似的意向。正如王文京對《IT經理世界》雜誌的一位記者所說的:“我希望能夠把用友作為一個長期的事業去發展,賣掉了感覺就不太一樣了。”

可是,2007年初,當微軟總部的Microsoft Dynamics部門提出有意對用友進行戰略性投資的時候,王文京卻有些心動了。讓他心動的並不是戰略性投資的價格,實際上,戰略性投資的股權價格直到談判破裂時都沒能確定下來,而投資的比例也不會超過30%,這樣王文京對於用友仍然具有主導權。讓他心動的是,微軟提出如果對用友的戰略性投資能夠實現,那么微軟將考慮把亞太地區針對中小企業的管理軟體業務交由用友來做,而微軟則重點開拓全球其他地區。

這個條件無論對於哪家管理軟體公司來講都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微軟要進入中小企業的管理軟體市場,這對於無論是SAP、甲骨文、用友還是其他管理軟體公司來說都不是好訊息。如果微軟把在亞太地區的業務交由用友來做,對用友來說,這一方面消除了自己在中國市場上的一個隱患,另一方面也能藉助微軟的技術力量和市場力量發展自己。這樣的戰略性投資簡直是太值了。更何況,根據微軟的戰略部署,微軟的管理軟體將與它的Office和Outlook整合在一起,這無疑將使用友的產品具有非常強大的市場潛力。

其實,微軟對中小企業管理軟體市場早已虎視眈眈,到2004年,微軟在此市場上的策略已經越來越清晰。從2001年收購“大平原”公司開始,2002年收購丹麥企業navision,微軟為收購這兩家公司總共花費了25.5億美元。通過收購這兩家中型的ERP專業廠商,微軟獲得了4個ERP產品,因為這兩家ERP廠商在被微軟收購之前分別收購了Solomon和axapta。之前,微軟已經開發出自己的客戶關係管理產品CRM 1.2版本。2003年,微軟商務管理解決方案事業部,即MBS部門成立,據稱該部門2005財年的預算已達到8.5億美元。

2005年9月,在微軟公司CEO鮑爾默的主持下,微軟七大事業部合併,MSB和以Office產品線為主的信息工作者產品事業部組成微軟商業事業部。目前Office和MBS兩個部門仍獨立核算,但微軟曾對外界宣稱,將對MBS業務投入巨資。其後不久,MBS被更名為Microsoft Dynamics,並將在2008年以後推出基於“Microsoft Dynamics”品牌的ERP和CRM產品。這是在稱雄個人消費軟體市場後,微軟向甲骨文、SAP等管理軟體廠商正式宣戰。在整合了MBS和Office兩個部門之後,擴展後的Office將把CRM功能嵌入到Outlook電子郵件系統中。這樣,Outlook就成為了CRM的載體平台。在壟斷了桌面軟體情況下,微軟將CRM捆綁到Outlook中,試圖效法當年消滅網景瀏覽器的策略,把所有的CRM提供商全部清洗乾淨。

在拒絕被微軟整體收購後,用友開始與微軟總部Microsoft Dynamics部門接觸,商談戰略投資的事情。然而,Microsoft Dynamics卻提出了一個前提條件:要實現微軟對用友的戰略投資,並將微軟在亞太地區的管理軟體業務交由用友來運營,用友必須要放棄針對大型集團企業市場的NC產品線,並重新在微軟的架構上開發面向大型集團客戶的管理軟體。

這個似乎僅僅涉及一條產品線的條件,卻讓王文京改變了想法。

用友的NC產品是在Java環境中開發,基於B/S架構,使用的是IBM的中間件產品。用友與IBM的合作也有十幾年的時間,後來升級為IBM的戰略合作夥伴,雙方除了在產品技術方面進行合作,還在管理方法及企業文化層面互相交流。此外,在2007年,IBM公司三大部門之一——業務諮詢服務部已經開始考慮為用友的NC產品成立專門的諮詢團隊。IBM公司的業務諮詢服務部是全球著名的專業諮詢服務機構,2002年IBM以35億美元併購了當時全球著名的五大業務諮詢公司之一——普華永道,將普華永道與業務創新服務部進行整合,形成了現今的業務諮詢服務部。現在,IBM業務諮詢服務部是全球最大的管理諮詢組織,客戶包括了78%的全球財富100強企業和64%的全球財富500強企業。服務的範圍涵蓋了策略變革、客戶關係管理、供應鏈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技術及商業外包服務。

2007年之前,IBM只為SAP和甲骨文成立專門的諮詢隊伍,用友NC產品是IBM業務諮詢服務部提供服務的第三個管理軟體產品。放棄NC產品線,不僅意味著用友在10年中開發NC產品的努力付之東流,而且要面臨著與IBM決裂的風險。更何況,從2005年開始,NC產品線開始出現盈利,並於2007年達到了2.38億元的業務收入水平,比2006年增長了51%,毫無疑問,接受微軟的戰略投資,就意味著放棄這個快速增長的“現金牛”。

私下裡,王文京也曾詢問過其他高管人員的意見,對於微軟的這個條件,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一些高管表面上不說,但心裏面非常希望用友與微軟達成戰略投資合作。微軟參股用友,單是這個訊息就能讓用友的股票價格一路飆升,再加上在業務層面的合作,將會使股價長期維持在高點位上。這對於手握大量期權的用友高管們意味著更大的財富空間。

對於王文京也是如此。2007年,根據“胡潤百富榜”的估算,王文京的身價在55億元左右。如果與微軟達成合作,股價一路上升,王文京的財富達到100億以上絕對不成問題。

在崑崙飯店的會議室里,用友代表團成員只有5個人——董事長兼總裁王文京、高級副總裁楊祉雄、章培林、副總裁鄭雨林和另外一位負責戰略夥伴業務的總監。鮑爾默表示微軟非常重視與獨立軟體開發商的合作;用友是中國最大的獨立軟體開發商,微軟總部非常重視與用友的合作,並建議用友成為微軟在中國的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全球獨立軟體開發商合作夥伴,微軟將在研發、技術方面向用友提供總部級的支持,並與用友開展緊密的業務合作。

在商談中,當提到雙方在資本層面的合作意向時,王文京委婉地表示,雖然用友歡迎微軟進行戰略投資,但不接受此前微軟提出來的條件。

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本土最大的軟體公司與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所進行的最具分量的一次直接對話:規模2億美元的用友對規模500億美元的微軟說“NO”。

對微軟說“NO”需要勇氣,不僅因為抵制由收購所帶來的巨額財富的誘惑需要勇氣,更重要的是因為微軟在軟體行業中不可撼動的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