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移民

未來移民

也就是說,人類能否移民月球的關鍵是在月面上找到水冰。 也就是說,人類能否移民月球的關鍵是在月面上找到水冰。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理論學家就推測月球上的“冷阱”可能有水冰。

未來移民 人類幻想月球定居

隨著地球環境的日益破壞和生存空間的不斷擠壓,也許在將來星際移民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之一,如火星、月球等。

改造火星

主條目:地球化

有些人認為火星的環境可以被改造成類似地球的樣子,主要是當作未來暴增人口的移民地。可以有以下幾個方法。

1.在大氣中增加適合適量的氣體(包括溫室氣體和適合生物生存的氣體),增加地表溫度與氣壓,主要是為了液態水,其次是植物、動物。
2.在太空中架設巨大反射(或折射)鏡群,將陽光反射至火星表面。
3.大量融解地下凍土層,再把水引到地表。雖然一開始會結冰,但隨著工程進行,冰層進而融化形成水圈。
4.在冰上(包括兩極)培植深色藻類進而加速融化。
5.散布固沙菌類、植物,防止沙暴的發生,進而生成土壤,擴大居住地。

在進行融化地下層時,雖然上層凍土的重量會把下面融解的液態水擠到地表,但是地層會下陷,而且結成的冰會增加地表的反照率,加上升華至大氣的水,都會改變氣候,因此這些因素都要考慮進去。不過當然還是有難以解決的問題,那就是來自太空的輻射。雖然可以用太空的反射鏡處理,但是這些鏡子是非常脆弱的。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到地核去啟動火星的磁場,抵抗太陽風和宇宙射線。但是這需要大量的能量,需要的技術還得再加強,況且地球磁場的成因都還尚未明了,不過在動工之前,人類應完整而仔細的審視這星球的一切,並且設立保護區與開發限制,因為只要一開工,就會對保存久遠的地質資料造成重大破壞,是後悔都來不及的。美國NASA和墨西哥一所大學的科學家們目前正在對墨西哥最高山脈奧里薩巴火山上的松樹進行研究,希望能從中找出植物在險惡環境下生存的秘訣。科學家預言,人類有望於100年內在火星上種上樹木,從而在未來幾個世紀中將火星改造成一個綠色星球。

研究墨西哥火山松樹

據報導,美國NASA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科學家們目前正在對墨西哥最高山脈奧里薩巴火山上的松樹林進行研究,積雪皚皚的奧里薩巴火山是一座海拔4200米的死火山,該火山上一些松樹林的海拔位置比地球上任何樹木的位置都高。科學家相信,如果他們能夠釋放出火星土壤中的隔熱氣體,增加火星表面的空氣壓力,開始光合作用,那么他們就能在火星上創造出一個支持吸氧生命的大氣層。而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能夠在火星表面種活樹木。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教授拉菲爾·納瓦羅-岡扎利茲說:“這聽起來有點像是科幻小說,但我們認為這是完全可行的。我們已經親身體驗了溫室氣體讓地球氣候變暖的過程,但在火星上,我們可以讓這個過程來得更快。”據悉,為了找出在火星種樹的秘訣,岡扎利茲已經對奧里薩巴火山上的松樹林研究了整整9年時間。

首先要提高火星溫度

據美國NASA科學家克里斯·麥凱稱,儘管離人類第一次載人登入火星任務只有10年到15年時間,但讓火星表面溫度變暖的“改造火星”實驗,最早也要到50年後才能開始實施。科學家相信,他們只要向火星大氣中釋放出類似甲烷或一氧化碳的“絕緣”氣體,就能將火星表面的溫度從現在的零下55攝氏度增加到零上5攝氏度,而這種溫度和松樹蔥鬱的奧里薩巴火山4200米高處的溫度已經非常相近。”

探索殖民火星可能性

儘管火星表面只有荒涼的岩石,大量的紫外線輻射,以及極端稀薄的二氧化碳空氣,但人類卻一直希望能在火星上發現生命。科學家相信火星極地的冰帽可以融化成海洋,而火星土壤中也包含生命需要的許多關鍵元素。當人類將溫室氣體釋放到火星大氣中後,人類就可以將細菌帶到火星上,讓細菌進行光合作用,最後,科學家可以通過載人登入火星任務,將樹木種子帶到火星上。岡扎利茲說:“我們將探索人類殖民火星的可能性,但如果那兒已經有生命,我們就沒有任何權利摧毀它們。不過,如果火星只是一個荒涼不毛的地方,我們就可以將地球上的生命帶往那裡。”岡扎利茲稱,一旦火星種樹計畫成功實現,那么這顆貧瘠的行星將會被人類改造成一個擁有綠色平原、藍色湖泊和豐富礦藏的新世界,這些礦藏將來甚至可以支援地球。
員在太空中一天平均需要1.6公斤水才能維持生活。美國計畫2020年前讓人類重返月球,這就得清楚未來探險家是否能在月球上找到水源。也就是說,人類能否移民月球的關鍵是在月面上找到水冰。早期的數據提示在月球極的永久陰暗彈坑中可能有水冰。1998年,月球勘探者號探測月球時?熏其中子譜儀探測到了月球表面存在氫的證據。如果是水裡的氫,那至少有260億加侖的水被凍在那裡。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理論學家就推測月球上的“冷阱”可能有水冰。當1992年地球上的雷達望遠鏡探測到水星的極地彈坑中有冰時,科學家更加相信此推論。月球,一顆離我們最近的星,但它不是恆星、行星,而是圍繞地球鏇轉的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理所當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僅次於太陽。由於月球每月繞地球公轉一周,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角度不斷變化;我們把它叫做一個朔望月。一個連續新月的出現需要29.5天(709小時),隨月球軌道周期(由恆星測量)因地球同時繞太陽公轉變化而變化。

未來移民未來移民

移居月球

需要克服的困難

據了解,太空人在太空中一天平均需要1.6公斤水才能維持生活。美國計畫2020年前讓人類重返月球,這就得清楚未來探險家是否能在月球上找到水源。也就是說,人類能否移民月球的關鍵是在月面上找到水冰。早期的數據提示在月球極的永久陰暗彈坑中可能有水冰。1998年,月球勘探者號探測月球時?熏其中子譜儀探測到了月球表面存在氫的證據。如果氫是水裡的氫,那至少有260億加侖的水被凍在那裡。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理論學家就推測月球上的“冷阱”可能有水冰。當1992年地球上的雷達望遠鏡探測到水星的極地彈坑中有冰時,科學家更加相信此推論。月球,一顆離我們最近的星,但它不是恆星、行星,而是圍繞地球鏇轉的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理所當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僅次於太陽。由於月球每月繞地球公轉一周,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角度不斷變化;我們把它叫做一個朔望月。一個連續新月的出現需要29.5天(709小時),隨月球軌道周期(由恆星測量)因地球同時繞太陽公轉變化而變化。
月球沒有大氣層。但是來自Clementine飛行器的證據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極,處於永久陰暗面的大環行山處有固態水--冰。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號飛船證實。顯然月球北極也有冰。它的表面有兩種主要地形:巨大的環形山與古老的高原和相對平滑與年輕的月海。月海地形(覆蓋月球表面達16%)是由火山噴出的熾熱的熔岩沖蝕出的。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層塵埃與流星撞擊的石頭碎片覆蓋。出於未知的理由,月海地形集中於靠近於地球的一面。大多數靠近地球的環形山,火山以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命名,背面的則多用近代的命名。
綜上所述,個人覺得,人類生存要具備很多條件,而1月球上沒有氧氣,人們無法呼吸;2月球上沒有水,不能供給人們水資源;3月球沒有大氣層和臭氧層,無法阻止紫外線的到來;4月球上沒有空氣,人們無法正常的用聲音來交流;5月球的引力太小了;6月球早晚氣溫差異大;7月球自轉周期太長。從以上,近期是沒有樂觀結論是否能移居月球,但是也許不就的將來能實現。

NASA定居月球計畫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日前公布了“重返月球”計畫,到2020年,太空人將首次重返月球。

按照NASA的計畫,太空人在月球表面進行探索超越了“阿波羅”計畫所及,並加快進度建設月球基地。
2008年,美國將發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為後續的月球基地建設等鋪路。隨後,月球基地將逐漸擴建,電力供應、移動月球車及太空人的居住區都將陸續建成。最終的月球永久基地將可以保障太空人在月球上持續居住6個月。在這一系列的“重返月球”任務期間,成功最關鍵的是居住系統的建設,或者簡單地說,即太空人生活工作的場所,作為太空人移居的第二故鄉,月球基地將提供物質來源和棲息工作空間。

目前,詹森航天中心的研究員正在研發一些在地球上進行實驗的模型,用以檢測很多種不同類型的月球居住系統。出動和駐紮使用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設備,每種都有明確的目的。

月球出動任務

月球出動任務包括在月球表面停留4至7天所需的各項準備活動。月球出動的載體類似於野營時所需的裝備,當然只包括必需品。

月球駐紮任務

月球駐紮任務將建立一種載體,能夠承載一個研究小組在月球上進行至少42至98天的常規考察活動的能力,這種載體能夠支持長期的月球表面科學考察和技術測試。月球駐紮任務類似於乘一輛裝備良好的拖車進行穿越美國的長途旅行。

月球的戰略意義

首先,人類必須認識和了解月球。除了了解月球諸如礦產等資源外,月球科學將可能作為一門專業學科逐步成熟起來。比如對月球結構、月震、月球磁場、月球與太陽風、地月關係、月球找礦理論與技術等等研究課題會成為時髦。人類已經認識到,月球上有大量的可用作熱核聚變的物質3He,作為未來能源原材料,月球將可能成為未來能源原材料工廠。同時,通過對月球資源的了解,利用月球的物理條件,比如很好的真空性能以及較小重力,製造人類急需要而地球上又無法製備的極端材料、精密材料。月球還可能成為未來特殊材料製造工業基地,比如它可能成為未來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觸發點。

其次,現在登上月球就可以在月球上建立海船、飛機航天飛船等導航系統,可以設定高精度地球資源衛星,甚至可以建立廣播、通訊等系統,直接為人類服務。比如,月球上建立的導航系統會更加穩定,不會因為衛星姿態失控而出現導航能力下降。根據月球的半徑,可以將若干個獨立的電訊系統相網際網路為一個整體系統。毫無疑問,月球的穩定性將成為一種亟待開發的太空優勢資源。第三,對於軍事專家來講,月球是最穩定的設定軍事偵查和用於作戰預備指揮系統的地方。因為,在這裡,無需擔憂穩定和提升衛星軌道,可以不考慮控制衛星姿態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講,即使戰爭爆發,近地球軌道上的衛星被敵方摧毀,但敵方飛彈要準確攻擊掉月球上的通訊和偵查系統是很困難的。因為飛彈要飛向月球不僅存在較長飛行時間,而且精準度和投資都是相當巨大的,不足以達到突然襲擊的功效。通過確立自動指揮軟體系統,對地球軍事指揮系統受到嚴重打擊之下,實行自動接管下的系統指揮,可以有效地避免戰爭帶來的損失。也許人們還不會忘記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里根主政時代提出的“星球大戰”計畫。第四,建立高壽命宇宙觀測天文台。月球上良好的物理條件,使得天文觀測系統能保持充分穩定地不間斷地工作。月球上無雨無風,能見度非常高,非常有利於天文觀測。更不必憂慮像近地軌道上的哈勃天文觀測系統那樣存在軌道姿態控制問題。減少了衛星軌道姿態調控系統,更有利於設計上的相對簡約和系統協調、穩定。第五,建立超級實驗室。人類在將來完全可能將一些物理、化學、生物等各種實驗室遷移月球。因為月球上的環境條件極不同於地球環境,這種新環境條件下的各種試驗必定具有新的現象。這對於人類未來開發宇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人類不能生存於月球,不能建立有效的生命維護系統,也就不可能達到技術成熟地開發宇宙。此外,月球上可以建立最為安全的生物病毒實驗室。這樣,即使病毒泄漏,不僅對於地球生物來講是安全的,而且,這些病毒一旦暴露於月球便可以隨即自動銷毀。
第六,月球將成為人類開發宇宙最為重要的中繼站。月球的重力小,飛行器更容易發射,速度提升比地球更有優勢。同時,月球上建立的宇宙通訊聯絡站,也比地球環境具有更多優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