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橇

木橇

木製[Sleigh(wood) ]橇體,可供拖動滑引,上置竹籃(簍)或木箱,以便盛裝泥土、堆肥等物。供運土石、肥料、農產品等使用。木橇,既用圓木或斧頭鑿削製造的木製品,俗稱‘爬梨’。在輪緣內部裝上井字框,中間的方孔可裝載石料,方孔與輪緣中間的多道連線作用成為輪緣,有效地支承和緩接了石料對輪緣的壓力,如果把這樣的輪疊加組合會更結實,那些巨大的石料就可以承載起來,如果用木材造成人造坡地還可以滾動起來,然後拔出輪栓就可達到目地。

簡要介紹

木橇木橇

埃及人製作金字塔時也用過此物~~要在陸地上運輸巨石,古埃及人使用的主要是木撬,前面綁上長長的拉繩

,用人或牛拖拉。為減少木撬與地面的摩擦力,在前面拋灑尼羅河中的濕泥,或某種油脂,起到潤滑作用。人們也早就認識到,如果在軸上塗上油脂,車輪就不會吱吱作響,潤滑能減少輪軸和輪子之間的磨損。

考古發現

木橇木橇

木橇,既用圓木或斧頭鑿削製造的木製品,俗稱‘爬梨’。可裝載很大重量,如果在下面放上滾木,就可在旱地用槓桿運動了。可以相信,古人能夠建造結實的木橇,一定有斧頭等樣子的金屬器具,說明小金屬冶煉技術已經套用起來了,這是它實現搬運的前提條件。 不管怎樣這種方法為普遍接受,也寫進了教科書,以及眾多的科普讀物,成為一種標準的解釋。然而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是中間有孔的大圓柱形的輪子的組合實現的,卻不能說明這種輪的輪緣是怎樣得到的。因為要承載巨大的重量,在古代製造技術低下的情況下是無法辦到的。雖然它在搬運方面有獨到的方法卻被人們因此為得不放棄。然而木橇的方法是否能擔當重任呢?由於它的運動速度很慢,除了在時間上在用的長一些外,技術上是能夠辦到的。然而也有專家考證過,埃及的樹木情況,當時卻沒有足夠粗大的圓木可供人們利用,而要遠行又的確需另外古人為什麼不把巨石建築在石料的產地附近而偏偏選擇了較遠的距離呢?從30公里到200公里的距離似乎也證明他們有更先進的運輸方法和工具。 通過運算可以說明一定問題,金字塔幾乎都是由2噸重的石料建造的,

如果用木橇的方法,從50公里的已地到彼地,每次運送5塊重10噸的巨石,比如建造胡夫金字塔就要大約570000塊這樣的石塊,每組運送的人數約20個人,這樣的計算結果是要8000人勞動大軍不休息的勞作50年,才能將石頭全部送到。加上採石的,建造的人數,可能要多出3 倍也就是2萬5 千人。在農業等技術欠發達的古代,供給這樣多的人持續勞作,困難可想而知,況且這樣的塔大大小小有 70多痤,計算下來要3000年才能建造完成。而實際上才歷時1500多年就完成了,因此總人數大約十萬人參加建造。供給這么多人日日不停地建造,歷時千餘年,是不太實際的,怎么樣降低勞動人數,節省勞動量,也是古人所思考的問題。那也只有在運輸上可以節省勞力,那新的技術又是什麼呢?

在英國的草原上豎立著著名的巨石陣,它是由大約25-30噸左右的巨大石塊建造的。石塊的用量雖然不大,但卻重的出奇,有的達到50噸。據科學考證它歷時千年,分三個階段建成的。採石的最遠距離有200公里之遙,這且不說,單單是巨石的豎立就很成問題。高5-10米,重30噸左右的條石是如何豎立起來的呢?有人說是埋土的方法,可以想像沒有車,沒有鐵鍬,如此大的土方量,扒了埋、埋了扒,還可能造成豎立位置的偏差。然而古人是否用的這樣的方法還是個謎,但從巨石現在世界上的廣泛發展來看,絕非簡單的木橇方式這一種。 有人研究後斷定如果不是外星人的幫助,埃及人根本建造不了金字塔,顯然這有駁於唯物的道理。

為了弄清另一種方法是否存在,人們可以想像一下:在材料方面,除了木材和少量的金屬器具,沒有特別的東西,在形狀方面,如果不用輪式的車是不可想像的,有人提出用中間有孔的大圓柱輪的方法值得深思,但正象一面提到的一樣,輪緣的形成成為難題,那么古人怎樣才能得到可靠的輪緣呢?

用自然生長的、人工控制的天然木材做輪緣是否可行呢?它有連續的木紆維,如果加上金屬條的困孔作用,可使之成為載重輪緣。在輪緣內部裝上井字框,中間的方孔可裝載石料,方孔與輪緣中間的多道連線作用成為輪緣,有效地支承和緩接了石料對輪緣的壓力,如果把這樣的輪疊加組合會更結實,那些巨大的石料就可以承載起來,如果用木材造成人造坡地還可以滾動起來,然後拔出輪栓就可達到目地。只是要想得到圓形樹幹又是一道難題。

令人生畏的非洲大沙漠在很久以前可能不是這個樣子,然而它的荒化可能與金字塔的建成有關,要想得到輪緣,古人精心管理,使樹木多小就開始在人的意志下生長,彎曲,修剪等,使之成為一個個特殊的形狀想必不是困難的事。得到可用的輪緣也要不要30-50年左右,不過大量種植這種樹占地很大,對環境的破壞也很大。不過由此可以節省下來大量的功力是顯而易見的。

有如此工具,為什麼沒有留傳下來呢?這種巨大的東西在雨水的浸蝕下很難保存。又因後來發明了真正的車輪,這種即聰明又笨拙的方法便被遺棄了。

關於如何得到那種輪緣,可能還有用火烤制的因素,但較粗的木材是彎曲不了的。在運輸方法上也可能是木橇與圓柱輪的混合使用結果。

也可能有人對鐵條與輪緣的接頭的捆綁作用提出質疑。不過在石器時代晚期古人澆鑄出較細長的鐵條,在合適的位置打孔,用鐵棒在熱的情形下迅速緊固,然後加水冷卻,不會破壞木材又可緊固結實。 人們對巨石之說不管怎樣解釋,它仍是個謎,如果哪裡真的種出了巨大的環形樹,得到輪緣,並實現了搬運,這個謎或許才被真正揭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