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太平館

簡介朝鮮王朝的太平館(朝鮮語:???)是專門接待明朝使臣的館舍。 圍繞太平館的接待職事,朝鮮王朝初期設太平館直負責館內事務。 使行任務完成後,朝鮮國王在太平館為明使一行舉行上馬宴。

簡介

朝鮮王朝的太平館朝鮮語???)是專門接待明朝使臣的館舍。太平館內主要舉辦接待明朝使臣的各種宴會並進行貿易洽談,是朝鮮王朝與明朝經濟、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機構,具有"崇華事大"的象徵意義,對維護和發展明朝與朝鮮的封貢關係發揮了重要作用。壬辰倭亂後,因館舍蕩然無存,廢棄不用。仁祖(1623—1649年在位)以後,以南別宮取代太平館。
圍繞太平館的接待職事,朝鮮王朝初期設太平館直負責館內事務。世宗十三年(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設定迎接都監都廳負責管理,下設"六色"及各司負責使臣的生活起居,戶曹兵曹工曹等衙門分別配合,負責財務、保衛、修繕、供給等項事務。(《朝鮮 世宗實錄》卷51世宗十三年正月乙酉)

職能

明朝使臣到達朝鮮首府王京後要有滯留住宿之地,太平館即是明朝使臣在朝鮮住宿和活動的館舍。太平館的功能除了固定的館所接見等,主要為行宴的功能。包括國王迎接使臣的下馬宴、上馬宴以及宗親、議政府、六曹等文武百官舉行的各類迎送宴會。
使臣代表國家出使,是國家的象徵,而接待使臣的方式和態度反映了朝鮮與明朝的特定關係。朝鮮歲修職貢,接受明朝冊封,成為以明朝為中心的東亞國際秩序中的一員。明朝以朝鮮世效臣順而對其眷顧彌隆,派使敕諭成為常態。
對明使的接待,朝鮮非常重視,且以事大之禮對待。在明朝使臣出發到達義州前,朝鮮派出遠接使到義州準備迎接。明朝使臣達到義州後,朝鮮又陸續派出宣慰使迎接明使進入朝鮮境內,在到達王京之前的五個城市分別舉行隆重儀式歡迎,包括政府官員、地方官員、軍隊及普通民眾都參與其中。到達王京郊外,朝鮮國王親率陪臣,備儀衛出迎於郊,並舉行隆重的迎詔敕儀式。然後,國王及使臣至太平館,“安節於大廳,拜節,如望闕行禮,釋冕服,行私禮。上至宗親大臣百官,下至生徒,皆以次行禮畢,設慰宴”。
隨後,明使入住太平館。在朝鮮滯留期間,接受朝鮮國王的接見並參加政府及六曹準備的宴請等活動。在迎接過程中,賞賜朝鮮國王禮物,同時也接受朝鮮的贈禮和其他人情物件。使行任務完成後,朝鮮國王在太平館為明使一行舉行上馬宴。回程日,舉辦餞(行)宴,王世子親臨,然後使臣返程。
出使朝鮮的明朝使臣,多出身翰林,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太平館亦成為中朝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