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九日小集,時楊世長將赴南宮

前一句開門見山,振筆直書,拈出怨別之意。 後一句寫送別。 而後兩句寫自己,著重寫老態龍鍾。

作品原文

朝中措·九日小集,時楊世長將赴南宮
年年團扇怨秋風。愁絕寶杯空。山下臥龍豐度,台前戲馬英雄。
而今休矣,花殘人似,人老花同。莫怪東籬韻減,只今丹桂香濃。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送別詞。開頭二句寫怨別。前一句開門見山,振筆直書,拈出怨別之意。言自己就像團扇怨恨秋風奪走炎熱被人拋棄一樣,也怨恨秋天到來,友人會因秋試離開自己。後一句寫送別。言其為友人離去而愁腸欲斷,不得不借酒消愁,而玉杯為之酒空。這樣寫既切“九日小集”,寫出設酒相送;又借怨別寫惜別,表達了作者對楊世長的厚愛,有力地振起了全詞。中間五句分寫雙方的情況。其中前兩句寫楊世長,側重寫其壯聲英概。以臥龍作比,寫其出山前的學養,知識淵博,雍容大度,有長者之風;同時又以“戲馬台前英雄”作比,言其一旦入世,將像項羽一樣叱吒風雲,成為英雄,對楊世長給以很高評價。而後兩句寫自己,著重寫老態龍鍾。在這裡,作者先以“而今休也”概括自己年老力衰,不會也不能再有所作為;然後以花作比,使用“花殘人似,人老花同”極富抒情韻味的語句,寫自己風燭殘年,衰殘如花,已失去當年的光澤。並以之作比,反襯出楊世長之年輕有為。末二句收合。前一句以黃花自比,言無須為“東籬韻減”,即自己的風彩不如當年而深感驚異,此乃時序使然;因而今正是桂花飄香,贍宮折桂之時。前一句切“九日”,後一句切“南宮”,收束全文,清楚地表明送楊世長赴禮部試並一舉成名。在這裡,作者採用合、分、合的結構方式,既充分展示了楊世長得以領鄉薦的基本條件和光明前景,又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楊世長的友情,比喻生動,襯托得體,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簡介

辛棄疾,生於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愛國詞人。他出生時家鄉已被金所占領,二十一歲參加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轉江陰簽判,他不顧官職低微,進《九議》、《美芹十論》等奏疏,具體分析南北政治軍事形勢,提出加強實力、適時進兵、恢復中原、統一中國的大計,均未被採納。後任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湖北轉運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等,任職期間,都採取積極措施召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豪強以利國便民。後被誣落職,先後在信州上饒、鉛山兩地閒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胄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憂憤而卒。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