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雪[五言律詩]

望雪[五言律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望雪》是唐太宗李世民創作的一首詩。此詩細緻描繪了雪來前的氣氛和雪中的景象,同時刻畫了雪花飛舞的情狀和降落的態勢,寫出了雪花的形態美和雪的光亮皎潔。全詩緊扣題目,狀物細緻,比喻貼切,結構嚴謹。

作品原文

望雪

凍雲 宵 遍嶺,素雪 曉 凝華 。

入牖 千重碎,迎風一半斜。

不妝 空散粉,無樹獨飄花。

縈空 慚夕照,破彩 謝 晨霞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凍云:冬季天氣寒冷,連雲彩也好象凍結在一起。凍,一作“秋”。

宵:夜晚。

素雪:白雪。

曉:清晨,一作“晚”。

華:同“花”。

牖(yǒu):窗戶。

不妝:無人梳妝。

縈空:指雪光照亮天空。縈,環繞。

破彩:使彩雲破滅。

謝:雕落,衰敗。

晨霞:朝霞。

1.

凍云:冬季天氣寒冷,連雲彩也好象凍結在一起。凍,一作“秋”。

2.

宵:夜晚。

3.

素雪:白雪。

4.

曉:清晨,一作“晚”。

5.

華:同“花”。

6.

牖(yǒu):窗戶。

7.

不妝:無人梳妝。

8.

縈空:指雪光照亮天空。縈,環繞。

9.

破彩:使彩雲破滅。

10.

謝:雕落,衰敗。

11.

晨霞:朝霞。

白話譯文

夜間寒雲將山嶺遮蓋,清晨一看,到處是白色的雪花。

雪片飄進窗戶後變成細碎的粉末,雪花迎風飄舞,忽東忽西。

沒人梳妝卻飄灑下香粉,沒有樹林卻偏偏飄來鮮花。

雪花亮光照徹天空,使黯淡的夕陽殘照感到羞慚,五彩繽紛的朝霞也失去了光彩。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大概於某天清晨,詩人醒後看到到處是白色的雪花,內心愉悅,於是創作這首詠雪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首句寫雪前氣氛,次句寫雪中景象。其中“宵”、“曉”二字,表現時間的推移;而“雲”、“雪”二字,又寫出了景色變化。接著就第二句中的“雪”字鋪展開來,進行描繪。三、四兩句寫雪花飛舞之狀,從室內寫到室外,“碎”和“斜”分別寫出了進窗和風中的雪降落的態勢;五、六兩句運用兩個比喻,用“散粉”、“飄花”喻落雪之輕盈,表現雪花的形態美,在空間上又與三、四兩句相扣合。最後兩句通過對比寫雪的光亮皎潔,體現了“素雪”的色彩美,而句中的“夕”、“朝”同首二句中的“宵”、“曉”遙相呼應。

全詩緊扣題目,句句不離“望”中之“雪”,狀物細緻,比喻貼切,首尾照應,結構嚴謹。

名家點評

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吳雲、學者冀宇:①此詩為古詩中“喜雪”一類的作品。②此句(“迎風一半斜”)寫雪花迎風飄舞之狀。③此句(“縈空慚夕照”)言夕照之時天色黯淡,面對潔白之雪而感羞慚。(《唐太宗集》)

作者簡介

李世民(599年—649年),即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西北),唐高祖皇帝李淵次子。少年征戰四方,滅隋取天下,功勳卓著。武德元年(618年),為尚書令,封秦王。九年(626年)於玄武門發動兵變,得太子位。鏇登基,在位二十三年,文治武功,帝業空前,史譽“貞觀之治”。卒,廟號太宗。重視文藝,設文學館、弘文館,招延獎掖文士。親自修史,勤奮執筆,詩文均有成績。《舊唐書·經籍志下》著錄《唐太宗集》三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四十卷,《全唐文》錄其文七卷,其中賦五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