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么說么

《有么說么》是一檔借鑑曲藝形式"說新聞"的節目,節目特邀倍受濟南人喜愛的評書大家劉延廣作為嘉賓主持。 經常有觀眾說,一家人光顧了看《有么說么》,忘記了爐子上做的飯,糊了鍋。 《有么說么》欄目一開始就被稱為特色新聞節目,欄目最大的特色就是濟南特色,節目有濃郁的濟南味,節目要貼近濟南、貼近濟南觀眾。

新事 舊事 故事 有么說么
實景 實情 實理 實話實說
從2007年4月26日起,由濟南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全力打造的新聞節目《有么說么》全新亮相。播出時間為周一至周六18:00,每期30分鐘。
《有么說么》是一檔借鑒曲藝形式"說新聞"的節目,節目特邀倍受濟南人喜愛的評書大家劉延廣作為嘉賓主持。他將與靚麗主持人海沫(藝名小甜沫)一起說天下事,評公道理。
社會萬象,齊煙九點,讀大千世界;
趵突泉畔,明湖岸邊,憶泉城舊事;
市井百態,歷下傳奇,拉真實故事;
是非曲直,經緯分明,評人間公理。
兼納民聲,有么說么!
這是《有么說么》的宣傳語,你也許能從這寥寥數語中體味到節目的風格和定位,這也正是該欄目有別於其他民生類新聞節目的地方。
鄉音鄉情 有么說么 從2006年4月26日開始,濟南的觀眾發現在濟南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出現了一種親切而熟悉的聲音,開播了一檔不同風格的特色新聞欄目《有么說么》。這檔欄目引起了越來越多濟南市民的關注,開播一個月後欄目收視率達到了5.48%,三個月後欄目收視率達到了8.15%,目前《有么說么》的收視率仍在繼續穩步提升。隨著欄目的開播,"有么說么"四個字已成為濟南市的流行語。許多觀眾來電話說,一到晚上六點就必看《有么說么》,已經看得上癮了。經常有觀眾說,一家人光顧了看《有么說么》,忘記了爐子上做的飯,糊了鍋。還有不少傍晚回不了家的觀眾,必須看完了深夜時分的節目重播才休息。《有么說么》重播時段23:00--23:30的收視率從開播後第二周開始就穩居濟南地區所有電視頻道之首。是什麼引起了濟南觀眾對這檔欄目的興趣?特色新聞節目《有么說么》有哪些主要特色呢?
1、凸現濟南地域特色,張揚濟南本土文化。
《有么說么》欄目一開始就被稱為特色新聞節目,欄目最大的特色就是濟南特色,節目有濃郁的濟南味,節目要貼近濟南、貼近濟南觀眾。在內容上,就拉濟南人關心的事,就說濟南人想說的理,以濟南人的視角看世界。說新事,大部分是濟南新近發生的事,每期節目中多數是濟南當天的新聞,選外地新聞也是首先看濟南人是否關心;拉舊事,就是拉濟南的掌故、濟南的民風民俗、濟南的歷史故事、濟南的文化脈絡,這是濟南之所以成為濟南的,地地道道的濟南本土文化,許多事能勾起相當一批濟南人刻骨銘心的記憶和深厚情感。新事能引發對舊事的記憶,舊事能為理解新事提供歷史背景。特邀主持人劉延廣是土生土長的濟南人,不僅說一口地道的濟南話,有著濟南人的性格特徵,而且他滿肚子都是濟南的民俗文化、歷史故事,濟南的風土人情活生生地刻在他的腦子裡,讓他做嘉賓主持本身就使欄目有了鮮明的濟南特色,另外每天還特地開設了有他來主講的小板塊《劉大爺漫話》,談古論今,以漫談濟南的舊事、風情為主。這個姓濟南,名《有么說么》的欄目就是咱濟南人的瞭望哨,時刻幫助咱濟南人觀大千世界,看市井百態,評人間公理;也是咱濟南人的知心朋友,天天與咱濟南人撫今追昔,憶泉城舊事,拉真實故事,說鄉音鄉情,有么說么。
2、像聽評書一樣收看節目,像拉家常一樣傳播新聞。
在形式上,《有么說么》欄目不拘一格,大膽創新,採用濟南人喜聞樂見的形式,使用濟南人通俗易懂的語言,除了說濟南方言外,還研究借用濟南人喜歡的曲藝形式來說新聞,讓評書大家劉延廣像說評書一樣來拉新聞,就使我們的新聞有了曲藝特色。新聞導語時常抖"包袱"、設"扣子"; 新聞敘述有懸念、講故事;新聞點評既詼諧幽默又耐人尋味。在堅持新聞報導的基本原則的同時,將曲藝的表現形式與電視表現手法有機結合起來,使新聞一改傳統新聞的類同老面孔,變得與眾不同,變得生動、好看、可近、可信。倆主持人一老一少,一個現代的小甜沫,調皮、靚麗,伶牙俐齒;一個傳統的老爺子,幽默、風趣,成熟、博學。他們就像爺孫倆拉家常一樣,在無拘無束地侃聊中說天下事,評公道理。《有么說么》欄目的編輯記者是一個年輕、有朝氣的群體,他們有著年輕人的工作激情,思維活躍,腦子裡沒有老框框,能大膽創新節目製作形式,很快就形成了《有么說么》欄目與眾不同的節目風格。另外這個新欄目的編輯記者有著良好的工作作風,也有著較強的平民意識。在做節目的時候,他們放下了架子,滿懷熱情和社會責任感想濟南百姓所想的事,說濟南百姓想說的話,真正關注濟南老百姓的生存狀態,關心濟南的弱勢群體,全心全意為泉城父老鼓與呼、愛與恨、喜與悲。在節目中沒有矯揉造作、裝腔作勢的官話,而是生動形象、真誠樸實的實話、心裡話,這個欄目的"性格"就像咱濟南人的性格一樣--有么說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