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城

月亮城

月亮城,商品房,位於文昌市文城鎮文航路中段,鄰近文昌市中心,從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經海文高速20分鐘即月亮城鳥瞰圖可暢達小區。主力戶型是80平米左右兩房戶型,戶戶坐北朝南、通風采光,戶戶有景,明櫥明衛。小區是度假、休閒、養老、投資於一體的綜合項目,配套有會所、泳池等。

揚州別稱

揚州城自古有“月亮城”的美稱。其別稱得自歷代歌詠揚州月的詩歌。特別是唐宋以來,歌詠揚州月亮的詩詞歌賦數以千計。

美譽由來

隋煬帝:“但求死看揚州月,不願生歸架六龍。”
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杜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張祜:“十里長街市井連,明月橋上看神仙。”
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姜夔:“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賈似道:“天下三分明月夜,揚州十里小紅樓。”

揚州月文化

對於月亮,揚州人懷有一份執著而堅貞的情結。揚州與月亮,有著深厚的淵源。揚州的月,天下獨秀;揚州的月,是詩,是夢,是歷史,更是文化。 “在眾多的揚州月中,揚州人最鍾愛的還是‘二分明月’,與‘二分明月’有關的故事最多,也最為經典。”韋明鏵說,如清代有一位自稱為“二分明月女子”的揚州名妓陳素素。擅長寫詩作畫,還能譜曲,著有詩集《二分明月集》。萊陽書生薑仲子愛上了陳素素,卻被一位揚州豪強強行奪走。姜仲子失去了陳素素,為之寢食俱廢。他於是暗中修書送給素素。信中大意是,此生非素素不娶,希望素素能夠明白他的心思。陳素素見信,肝腸寸斷,立即咬斷自己所戴的指環,請來者捎給姜仲子。“環”音同“還”。素素以此表示自己必還之意。清人朱素臣根據陳素素的故事,寫了一部戲曲傳奇,題作《秦樓月》。
另外,在莊嚴肅穆的史公祠里,葬著的民族英雄史可法,“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是其人生最經典的總結;廣陵路上有一座清代私家園林“二分明月樓”,幽靜別致的園子成了主人遠離喧囂和追求澹遠的精神寄託;清代揚州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詩人沙龍“二分明月社”,二分明月成了詩人們抒寫心聲和吟唱自然的靈感源泉等等。

揚州賞月

中秋佳節,賞月是悠雅閒適的揚州人必做的事。提到揚州城裡賞月的最佳去處,第一選擇非瘦西湖五亭橋莫屬。五亭橋,又名蓮花橋,是由十五個橋洞組成。相傳,八月十五月圓之時,划船到五亭橋下,十五個橋洞裡都可見到一輪圓月。更有傳言,站在五亭橋不遠處的小金山里,可以看到十六個月亮的奇觀,水中十五個月亮,再加上天上的一個月亮,真照得揚州是月滿乾坤了。《揚州畫舫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每當清風月滿之時,每洞各銜一月。金色蕩漾,眾月爭輝,莫可名狀。” 揚州城裡,最神奇的月亮有兩處,一處是五亭橋,一處是片石山房。
五亭橋是瘦西湖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賞月佳地。五亭橋一共有15個橋洞,這15個橋洞,洞洞相連,洞洞相通。相傳,八月十五的夜晚,划船到五亭橋下,在五亭橋下的十五個橋洞裡都可見到一輪圓月。更有傳言說,站在五亭橋不遠處的小金山里,在月圓之夜可以看到十六個月亮,水中十五個,天上一個。《揚州畫舫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每當清風月滿之時,每洞各銜一月。金色蕩漾,眾月爭輝,莫可名狀。”《望江南百調》亦云:“揚州好,高跨五亭橋,面面清波涵月影,頭頭空洞過雲橈,夜聽玉人簫。”十六個月亮,已成了五亭橋中秋賞月的最大看點。
“要看到16個月亮,需要一定的機遇。這包括了天上的月亮的角度,觀看者的角度,即使在小金山處看也需要一定的角度,只要角度符合了,就能看到十六個月亮。”瘦西湖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都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揚州人造橋藝術的高超。“只是好像從來就沒人看到過十六個月亮,也沒有人總結出在什麼角度,在哪個地方可以看到16個月亮。”
另一處神奇的月亮,在被譽為石濤疊石的“人間孤本”的片石山房內,東邊假山湖石下的水潭中,藏有一輪白日明月,它跟隨著觀賞者人行步移,從滿月到月牙,逐漸變幻出盈虛百狀。順著導遊手指的方向,找到了人造月亮的源頭,原來在假山上有一石孔,光線透過這個石孔,反射到水面上形成月亮。
“人造月亮,是揚州造園藝術的經典。”何園導遊告訴記者,遊客不僅在夜晚可以賞月,白天也可以“賞月”。
時至今日,揚州城內依然有大量與月相關的地名,如明月湖、得月樓、月明苑等大量地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