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賢生

曾賢生,地道的莊稼漢出身。在閩西革命根據地打游擊那當兒,他就是游擊隊長劉亞樓的警衛員;後來參加了名震中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征。1937 年9月25 日,八路軍首戰平型關的大戰,他腰插駁殼槍,身帶大刀片,是伏擊部隊——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五連連長,外號“猛子”!那次戰鬥中,八路軍以身殉國的英烈中,他是職務最高的一位抗日民族英雄。那年秋天,盧溝橋戰事爆發,國民黨守軍在日軍的瘋狂進犯下南退。北平、天津、張家口、保定等戰略城市和雁北13 縣,時間不長就被日軍占領了。日本侵略軍氣勢洶洶,一面沿津浦、平漢兩條鐵路南下,一面重兵進犯山西。

基本內容

曾賢生(?-1937),福建省武平縣人,抗日英雄。早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擔任劉亞樓將軍的警衛員,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和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戰鬥中勇猛頑強,戰友們以“猛子”稱譽。抗日戰爭爆發後改編為八路軍,任115師343旅685團二營五連連長。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關戰鬥中,率領五連首先沖入敵陣,與敵展開肉搏,以大刀、刺刀打出了八路軍的威名。在拼殺十餘個日軍後,不幸被敵刺中腹部,壯烈犧牲。打掃戰場的時候,戰友們望見曾賢生一手緊握槍桿,一手捂著小腹,雖已氣絕身亡,仍然怒目灼灼,死盯著死在他刺刀下的鬼子。平型關大捷是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取得的第一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鬥志。

人物事跡

由中國工農紅軍部隊改編的八路軍一一五師指戰員背負著人民的希望,東渡黃河,北上抗日。9 月中旬,開入晉北五台山區。沿途逃難的老百姓站住了。大家自動組織起來,聚集在車站、村頭和路邊,燒茶送水,慰問上前線抗日的部隊。

一群東北流亡學生走過來,聽說曾賢生是一連之長,拉著他的衣袖就哭訴起日軍殺人放火、強姦婦女的暴行來。有個學生泣不成聲地說:“求求大家,一定要為慘死的爹娘報仇雪恨呀!”目睹河山破碎、難胞流離失所的慘況,曾賢生持槍舉臂,領著全連莊嚴宣誓說:

“請父老鄉親、兄弟姐妹們放心!我們八路軍頭可斷、血可流,誓死為同胞手足報恨雪仇,不消滅日軍決不罷休!”9 月23 日上午,五師師部在上寨村國小的土坪上召開連以上幹部大會。會上,師首長講話說:“根據偵察,日本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師團已經占領靈丘,正企圖西竄,會同大同南下之敵奪取太原。各種跡象表明,鬼子的大隊人馬,正向平型關一線移去。從地形上看,自平型關口到靈丘的東河南鎮,是一條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狹窄山溝,長約二三十里。敵人一旦進來就很難出去。我們師的任務就是要利用這一天險,在這一帶地區,埋伏一支神兵,布置一條口袋,給日軍一個打擊。等這條毒蛇全部鑽進夾山公路的葫蘆套以後,出其不意,從側後襲擊,截頭,斷尾,打伏擊,全部、乾淨徹底消滅這股敵人!”

曾賢生興奮極了。大會剛散,他便同指導員一起召開黨支部大會,代表全連向營、團黨委遞交請戰書,堅決要求上級把最艱巨的任務交給五連。為了表示決心和意志,他咬破中指,用鮮血寫下鏗鏘的誓言:“血戰平型關,誓叫鬼子有來無還!”

當晚,連隊隨主力奔赴相距平型關只有30 多里的冉莊,進行戰前準備。這時,上級黨委決定曾賢生所在的團為全師伏擊部隊的第一梯隊,曾賢生的五連為斷絕日軍退路的後衛連。

楊勇副團長親切地拍著他的肩頭說:“猛子啊!如果說我們伏擊部隊是把尖刀的話,那么,你們後衛連就應該是這把尖刀上的刀尖。”戰前,曾賢生把20 多個五大三粗、勇武超群的戰士組織起來,每人發一把大刀,幾顆手榴彈,編成一支敢於衝鋒陷陣的大刀隊。他搬來石頭,同他們一起磨刀,一起研討戰鬥方案。

24日深夜,師部下達了秘密進入白岩台一線埋伏的命令。曾賢生接到通知,立即率連隊隨團隊緊急出動。天空烏雲密布,大地一片漆黑,荒涼冷清的秋夜死一般沉寂,只聽戰士們沙沙的腳步聲在快速流動。突然,迎面吹來冷嗖嗖的山風。一道閃電劈過,頭頂響起隆隆的雷聲。立時,滂沱大雨傾瀉而下。更為糟糕的是,在此秋末時分,山西北部常常雨後成雪,氣溫驟降。

尤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山區雨量過大過急,險惡的山洪竟猛然暴發,眨眼之間,泥沙亂石隨著洪水洶湧咆哮而下。曾賢生當機立斷:“全連注意!把槍枝子彈袋掛在脖子上,以班為單位,手拉手快速通過激流!”軍情緊急,命令如山。戰士們胳膊挽著胳膊,你挽著我,我扶著你,互相拉著拽著衝過洪流。鞋沖丟了,腳碰傷了,人們仍奮勇爭先。經過大半宿艱苦跋涉,全連於25 日凌晨到達指定地段,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了隱蔽陣地,搶修好了戰鬥工事。

這時,全師主力也在平型關到東河南鎮十餘里溝道東南側的山地一線埋伏完畢。指揮部又派出一支部隊占領了東河南鎮以北一個高地,以便斷敵後路,造成兩面夾擊之勢。

天邊微微露出曙光,秋雨悄然而止。拂曉,日軍8 架飛機低空掠過,上午,遠處山溝里漸漸傳來汽車的馬達聲。曾賢生和戰友們立刻警覺起來。往下看,日軍精銳部隊——板垣師團二十一旅團的輜重部隊和後衛部隊,在日本旗引導下,分乘100餘輛4 輪大卡車和載重汽車,浩浩蕩蕩直奔狹谷而來。

200多輛裝載軍用物資的大車,馱著九二式步兵炮的騾馬群,在一隊騎兵的護送下,也尾隨其後進入八路軍伏擊地域。遠遠望去,車水馬龍黑壓壓、密麻麻連成一片,擠滿了10 多里長的狹窄山谷。

敵人越來越近了。俯瞰下去、日軍旗子上的“武運長久”幾個黑字已清晰可辨。汽車裡和馬背上的日本兵,個個頭戴鋼盔,身穿黃大衣,腳蹬大皮鞋,有的手執三八大蓋槍,有的斜背槍枝,臉上一副驕傲狂妄神態。

曾賢生看在眼裡,恨在心頭。他吐了口唾沫:“呸,先別神氣,好戲還在後頭哩!”薄霧散去,天色漸朗,雲影山光籠罩著戰地上空。進犯的4000 余名日軍已全部鑽進八路軍預伏部隊的口袋陣內。這時,團通信員利用溝溝坎坎的掩護跑來,說:“團首長命令你們,收緊口袋底,不許日軍一兵一卒逃出伏擊圈。”“是!”師指揮所發出總攻命令!曾賢生高舉駁殼槍,一躍而起:“目標——乾河灘敵人後衛車隊,沖啊!”截頭,斷尾,打伏擊的戰鬥開始了!五連戰士尤如猛虎捕食撲下山去。

機槍彈、手榴彈雨點般飛向敵群。伏擊部隊所有輕重武器這時也一齊開火。

長蛇似的敵陣,一下被切成若干小段。槍聲,手榴彈的爆炸聲,山炮的轟鳴聲,英雄健兒們的吶喊聲,驚天動地震撼山谷。但見硝煙瀰漫,火光沖天,10 多里長溝,瞬息間成了一條烈焰熊熊的火龍。汽車上的鬼子,猝不及防,一個個連滾帶爬地跌下車來,逃的逃,躲的躲,哭的哭,嚎的嚎。

一小隊鬼子見勢不妙,妄圖奪路而逃。他們憑藉山溝以北有利地形,集中機槍火力將五連壓住,衝到最前頭的一些戰士不幸倒下了,曾賢生的右小臂也突然中彈掛彩,鮮血浸濕了他的衣袖。日軍指揮官張牙舞爪,又督促士兵向五連發起反衝鋒。曾賢生顧不得傷痛,命令一班從左側坡地迂迴上去,封鎖住敵人退路。一陣手榴彈爆炸後,敵人的機槍啞巴了,兩次反撲都被五連英雄們擊退。

這時,曾賢生眼瞅敵人20 多輛卡車連在一起,幾百名日本兵擠成一堆,其中還有將級軍官,正是集中火力殲敵的大好戰機。他一聲怒吼:“機槍——手榴彈打!”一陣巨響,敵人被炸得車仰馬翻,屍橫遍野。但見人擠人,車碰車,馬踏馬,炮撞炮,日本兵擠成一堆,亂糟糟擁作一團。敵人陣勢就像被烈火燒著了的野蜂窩,被沸水澆著了的螞蟻群,鬧哄哄,亂騰騰。日本兵們丟盔卸甲,狼狽不堪。

可是,幾十名受過武士道精神薰染的敵人,拚命負隅頑抗。幾個官佐也舞動指揮刀在後邊督戰。日本兵們端著刺刀,組成一列人牆,咿哩哇啦地吼叫著,向五連勇士們擠壓過來。

面對殘敵的拚命氣焰,曾賢生手舉槍響,首先撂倒了揮舞日本旗的一名少佐;又倏地把駁殼槍往腰間一插,從背後拔出大刀。

一聲長嘯:“大刀隊——上!”勇士們聽見口令,劍眉倒豎,虎眼圓睜,人人用足了力氣,個個掄圓了臂膀。一霎時,刀飛、影閃、殺聲雷鳴,削鐵如泥的大刀片,紛紛對準鬼子們的脖頸和後腦勺猛砍下去。手端步槍的健兒們龍騰虎躍,同敵人展開了刺刀見紅的殊死搏鬥。一場惡戰,只殺得日本兵鮮血噴濺,人頭落地。

曾賢生奪過一把三八大蓋槍,同敵人廝殺在一起。幾個鬼子圍著他團團亂轉,哇哇怪叫。曾賢生虎威大震,左右刺殺,一氣劈倒了近前的幾個鬼子。

不料,這時後面又上來3 個敵人。三把帶血的刺刀同時伸向曾賢生前胸。

曾賢生橫眉冷對,鐺鐺兩下撥開兩把刺刀,猛一個有力的突刺,左邊的日本兵應聲倒下了。說時遲,那時快,曾賢生回身一刺,右邊的日本兵也被刺中心臟,嚎叫了一聲癱倒在他腳下。第三個日本兵慌忙跳到曾賢生背後;曾賢生一見急忙貓腰,縮小形體轉身迎敵,不想腳下閃失,日本兵的刺刀穿進了他的小腹。

他強忍巨痛,身軀用力往前一挺,不等對方拔出刺刀便“殺——”地一聲咆哮,掄起槍托,瞧準日本兵腦門兒狠狠砸去。當下,日本兵腦漿迸裂,血花飛濺,嗚呼哀哉了。伏擊戰進入白熱階段,拼殺越來越激烈。勇士們刺刀卷刃了,便用槍托狠砸日本兵頭顱;槍桿劈斷了,便拳打腳踢,用牙撕咬,死死纏著敵人,嚴懲敵人。僅僅20 多分鐘,河灘里的幾百名日本官兵全被五連勇士們消滅。然而,五連也死傷慘重,犧牲過半。

平型關大捷的捷報傳向四面八方。此役共殲滅日軍1000 餘人,繳獲步槍1000 余支、機槍20 余挺,擊毀汽車100 余輛。這是全國抗戰取得的第一個殲滅戰的勝利。

打掃戰場的時候,人們望見曾賢生一手緊握槍桿,一手捂著小腹,雖已氣絕身亡,仍然怒目灼灼,死盯著慘死在他刀下的日本兵。戰友們還發現:在他那軍衣口袋裡,那張用手指蘸著鮮血題寫的決心書中尚緊緊地包裹著沒來得及交給組織的最後一次黨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