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華[成都中醫藥大學眼科教授]

曾慶華[成都中醫藥大學眼科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曾慶華1970年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現任成都中醫藥大學眼科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曾慶華,女, 1945年生,重慶市人。1970年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現任成都中醫藥大學眼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名中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曾任眼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現兼任四川省中西醫學會眼科專委會主任、全國中西醫學會眼科專委會副主任、世界中醫聯合會眼科分會理事。

學術研究

承擔了各屆中醫專業、中醫五官專業、針灸專業、骨傷等專業本科、中西結合專業七年制的中醫眼科教學任務。講授過的教材有統編教材第三版《中醫五官科學》和第四版、第五版《中醫眼科學》。自編教材有《中醫眼科基礎理論》《中醫臨床眼科學》《眼局解剖學》《針灸學》《眼科檢查與治療學》《眼科針灸治療學》等。1994年至今共招收碩士研究生20人,2001年至今招收博士研究生6人。

臨床工作中除診治眼科常見病、多發病外,重點研究中醫藥防治老年性眼病及老年病導致的眼病。擅長治療老年性黃斑變性、眼底出血性疾病及缺血性病變、乾眼病、視疲勞、老年性白內障等。

科研工作中,主持了國家、省、校企項目4個,獲經費104萬。參加國家、省部級項目主研4項。主編高等教育“十五”及“十一五” 國家規劃教材《中醫眼科學》第一、二版和配套教學用書等7部,副主編2部、編委2部。發表論文38篇。獲國家藥監局中藥2類新藥Ⅱ期臨床批文1個,現已轉讓。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四川省中管局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成都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校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個人情況綜述

1997年獲中國白求恩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於2000年9月-2003年9月在美國做Wisconsin、SaintLouis等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理和藥理系做博士後及合作研究三年。

自1994年以來從事分子、細胞生理學研究。於1999年在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創立了分子、細胞生理學研究室,現任分子、細胞生理學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生理學、分子、細胞生理學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主持國家項目二項,吉林省計委項目一項,在美國及國內先後完成了十二項科研項目。開展了“內皮素對心血管機能影響研究”,“Rb1對抗內皮素的研究”,“Rb1對抗內皮素導致的心肌缺血等的研究”,以及中藥現代化研究,並獲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已在國內外重要雜誌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有5篇發表在美國“FASEBJournal”(SCI)等影響因子很高的雜誌上。出版專著一部,獲吉林省優秀圖書二等獎。

主持“Rb1對抗內皮素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項目、“開發人參皂甙單體Rb1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中藥新藥”(國家教育部高等院校骨幹教師資助項目、計委項目),先後4次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美國、加拿大、新加坡)。

主要學習簡歷

2000.9-2003.9美國Wisconsin、SaintLouis等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理和藥理系做博士後
1994.7-1997.7白求恩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理學獲醫學博士學位
1984.7-1987.7東北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生理教研室獲碩士學位
1972.4-1975.1東北師範大學生物學系

主要工作簡歷

2000.9-2003.9美國Wisconsin、SaintLouis等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理和藥理系做博士後
2003.11—至今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
1998.12-至今東北師範大生命科學學院生理教研室教授
1992.12-1998.12東北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生理教研室副教授
1985.7-1992.12東北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生理教研室講師
1975.1-1985.7東北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生理教研室助教

社會學術兼職

1.美國生理學會會員
2.中國生理學會會員
3.吉林省生理學會常務理事

教學工作

培養研究生情況
已畢業的碩士研究生:蔡淑頻、馬越、劉俊
在讀博士研究生:霍洪亮
在讀碩士研究生:魏志泉、張玉平、張迪、付艷霞、呂曉銀、褚麗東、彭繼平

教授課程

(近五年)
研究生及本科生選修課——分子、細胞生理學
本科生必修課——人體及動物生理學

為研究生新開設課程

〈細胞膜離子通道〉、〈膜片鉗實驗技術系列講座〉〈腦功能〉〈神經生物學〉〈分子藥理學〉|133/McNv7

主要科研方向

研究領域

1、分子、細胞生理學(1994年至今)
2、神經生物學(1984年--1994年)
 

研究方向

細胞膜離子通道電流的電生理學、生物物理學、分子生理學、分子藥理學功能及內皮素在分子細胞生理學及病理學中對心臟的作用機理,人參皂甙單體Rb1對抗內皮素導致的鈣超負載、心肌細胞結構、亞結構損傷引起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從分子細胞水平揭示其生理及病理機制,為治療重、難疾病及中藥新藥研發提供臨床前的重要依據和線索。

領域特色和意義

自1994年以來,在白求恩醫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由於掌握了先進的膜片鉗技術,研究領域和興趣從神經生物學改為分子、細胞生理學,研究方向從整體、器官水平深入到分子、細胞水平。自1988年Yanagisawa等發現內皮素以來,關於內皮素(endothelin-1),國際上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個新的研究熱點和領域。本人在內皮素對心臟機能的分子細胞生理學、病理學、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生物物理學中引起心肌細胞膜通道的變化特性,對細胞內鈣的平衡失調,細胞、亞細胞的結構損傷,基因表達的調控,心肌力學與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導致心肌缺血和心衰的研究取得了系列的重要成果,為醫學、臨床、病理學提供了實驗室依據。

系列的研究成果

1、通過膜片鉗技術證明了,內皮素能引起豚鼠分離的成年的心肌細胞膜L-型全細胞Ca2+通道、L-型Ca2+單通道電流增加及延遲外向K+通道電流增加,並有劑量依賴性。
2、用Fura-2螢光技術表明,內皮素劑量依賴性地增加豚鼠心肌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導致鈣超載。

3、用Langendoff離體灌流法和整體研究,用心肌力學和血流動力學指標證明了內皮素在低劑量時使豚鼠心臟產生正性肌力作用,高劑量時產生負性肌力作用及心率不齊、心衰、甚至停搏。

4、採用電子顯微鏡技術證明,一定劑量的內皮素造成大鼠心肌細胞及亞細胞結構損傷。用一定劑量的內皮素能導致大鼠心肌缺血和心臟衰竭。
5、用分子生物學手段證明了,靜脈注射一定劑量內皮素可使心肌細胞內ET-1基因在mRNA水平上表達量明顯降低。

6、首次用先進的膜片鉗技術發現人參皂甙單體Rb1劑量依賴性地阻滯豚鼠心肌細胞L-型全細胞鈣離子通道電流及L-型單鈣通道電流。

7、首次發現Rb1能對抗內皮素導致的豚鼠離體心肌細胞L-型Ca2+通道電流增加。

8、首次證明Rb1能對抗內皮素導致的心肌細胞內Ca2+濃度增加

9、首次發現Rb1能對抗內皮素導致的心肌細胞正性和負性肌力作用。

10、首次證明Rb1能對抗內皮素和異丙腎上腺素導致的鼠心肌缺血,對心肌起到保護作用。Rb1對抗內皮素導致的鈣超負載的作用為臨床醫學又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鈣通道阻斷劑。

11、在鼠心肌缺血的模型中用心電圖指標首次發現,一定劑量的人參二醇組皂甙(PDS)及單體Rb1可顯著的拮抗由異丙腎上腺素引起的ST段下移,並較臨床常用藥異舒吉硝酸甘油作用顯著,對T波低平、R波降低及QT間期的延長由一定的改善作用。

12、用生物化學技術測定證明,一定劑量PDS和Rb1均能升高鼠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含量,加強氧自由基清除,降低損傷,從而對心肌細胞起到保護作用。

內皮素對心臟機能的影響以及Rb1對抗內皮素在心肌缺血中的保護作用,不僅是分子細胞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生物物理學、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問題,而且對醫學臨床實踐以及新藥開發治療心肌缺血等重、難疾病都有重大的意義。

在美國做博士後與合作研究的三年期間,仍用先進的膜片鉗技術從分子、細胞水平研究早期心臟衰竭的乳鼠動物模型中L-型鈣離子通道密度變化及鈣離子紊亂的機理,及牛心臟冠狀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L-型鈣離子通道的特性,揭示了高血壓、心肌缺血、心衰等疾病的發病的分子細胞機制。也利用先進的膜片鉗技術在人的胚胎腎細胞中研究了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受體Cl-離子通道電流的特性及失敏的動力學機制,為揭示和治療腦神經細胞的潰變、老化、痴呆提供了重要的實驗室依據。也研究了在克隆的垂體GH3細胞中EGFP-Irez-Kir2.1及EGFP-Kir2.1機能表達,GTP-γs、環己醯亞胺、ICI、P4、雌激素對動情間期及動情前期前垂體GH3細胞中內向鉀電流的作用機理。

自1994年從事分子、細胞生理學研究以來,發表有關的主要的學術文章11篇,其中在影響因子很高的FASEB雜誌發表SCI論文5篇,全部為第一作者,影響因子總和為73.145。發表專著一部

興趣與展望

①、在本研究室將建立先進的片鉗設備,從分子、細胞水平闡明生命現象,利用多學科交叉滲透揭示本質及生理機制。

②、在闡明生理、病理機制的基礎上與治療疾病、藥物開發相結合。例如製備哺乳動物模型(心肌缺血、心衰、心肌梗塞、神經元潰變、老化、老年痴呆),從細胞分子水平闡明這些疾病機理,並從分子、細胞和整體水平觀察藥物作用機理,將微觀與巨觀研究向縱深發展。

③、與美國等先進國家相關研究領域的實驗室建立國際合作交流關係,邀請專家訪學,派送研究生到這些實驗室進行學習,促進本研究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能在高水平雜誌上儘快地發表更多的SCI論文。

主要科研項目

主持及完成項目:
(一)、2000.9—2003.9由美國衛生部等資助完成博士後合作項目:
1、心衰動物模型中鈣離子通道密度變化及鈣離子紊亂的機制"

2、心臟冠狀動脈平滑肌細胞膜鈣離子通道特徵研究!
3、視網膜谷氨酸GluR1受體通道機能確定
4、γ-氨基丁酸受體失敏機制
5、克隆的垂體GH3細胞EGFP-Irez-Kir2.1及EGFP-Kir2.1機能表達研究
6、GTP-γs、環己醯亞胺、ICI、P4、雌激素對動情間期及動情前期前垂體GH3細胞中內向鉀電流的作用機理研究

(二)、1984—2003年在國內主持完成項目:
1、Rb1在心腦血管系統中對抗內皮素的調節作用2000—2002主持教育部高等院校骨幹教師基金資助項目

2、開發人參皂甙單體Rb1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中藥新藥2000—2003主持吉林省計委資助項目

3、內皮素對心臟機能影響及Rb1對抗內皮素作用研究(博士論文)1994—1997國家衛生部資助課題}

4、絨山羊絨毛質量、性能提高的生理學機理研究1997—1998國家八九三計畫資助課題

5、動物發聲語言機理研究1990—199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主要參加者

6、聽覺與發聲相關性研究1992—199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主要參加者

主要科研成果

(一)、學術專著:曾慶華《內皮素對心血管的作用》(1998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二)、關於分子生理學細胞膜離子通道的論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