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租調製

曹魏租調製,曹操進駐冀州後頒行租調製,對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農和地主),每畝土地徵收田租谷四升。每戶徵收戶調絹二匹、綿二斤。

簡介

丁男還要負擔一定的徭役。租庸調製:隋朝前期和唐朝前期,在均田制的基礎上,以輕徭薄賦的思想改革賦役制度,實行租庸調製。租庸調製規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繳納一定量的穀物,叫作“租”;繳納定量的絹或布,叫作“調”;服徭役的期限內,不去服役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叫作“庸”。庸不再有年齡限制。租庸調製使農民的生產時間較有保證,賦役負擔相對減輕,政府的賦稅收入有了保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