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翕

魏晉間官吏,醫學家。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東平靈王曹微之子。正始三年(242年)曹微卒,翕繼嗣。入晉,封廩丘公。曾撰《解寒食散方》、《黃帝明堂偃側人圖》,均佚。   擅長針法,著有《曹氏灸經》和《曹氏十二經明堂偃側人圖》,均佚。《曹氏灸經》是繼先秦《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之後的又一灸法專著。它較《足臂十一脈灸經》等書所載灸法孔穴多,並具體記載了灸法禁忌與禁灸的原因。顯示了秦漢三國以來灸法的進步,促進了灸法的發展。它的部分佚文保存在晉陳延之《小品方》、隋·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及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等書籍中。另撰《解寒食散方》,也已佚。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魏晉間官吏,醫學家。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東平靈王曹微之子。正始三年(242年)曹微卒,翕繼嗣。入晉,封廩丘公。曾撰《解寒食散方》、《黃帝明堂偃側人圖》,均佚。
擅長針法,著有《曹氏灸經》和《曹氏十二經明堂偃側人圖》,均佚。《曹氏灸經》是繼先秦《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之後的又一灸法專著。它較《足臂十一脈灸經》等書所載灸法孔穴多,並具體記載了灸法禁忌與禁灸的原因。顯示了秦漢三國以來灸法的進步,促進了灸法的發展。它的部分佚文保存在晉陳延之《小品方》、隋·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及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等書籍中。另撰《解寒食散方》,也已佚。

史書記載

翕入晉,封廩丘公。魏宗室之中,名次鄄城公。至泰始二年,翕遣世子琨奉表來朝。詔曰:“翕秉德履道,魏宗之良。今琨遠至,其假世子印綬,加騎都尉,賜服一具,錢十萬,隨才敘用。”翕撰解寒食散方,與皇甫謐所撰並行於世。
曹翕的主要著作:
一、《解寒食散方》
《三國志·東平王徽傳》裴松之注曰:”翕撰《解寒食散方》與皇甫謐所撰,並行於世。” 《隋志》: “ 梁
有《皇甫謐曹翕論寒食散方》二卷,亡。”
二、《廩丘公論》
《隋志》載:《廩丘公論》一卷, 不著撰者, 清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認為Τ:“ 曹翕入晉改封虞丘公,此即曹翁所論之一卷也。”
三、《黃帝明堂偃側人圖》
《隋志》: 十二卷, 不著撰人:《舊唐志》作《黃帝十二經明堂偃側人圖》十二卷, 不著撰人;《 新唐志》作曹氏《黃帝十二經明堂偃側人圖》十二卷,題曹氏撰。據當代學者考證,此曹氏即曹翕。
四、《曹氏灸方》、《曹氏灸經》
《曹氏灸方》七卷。《隋志》引《七錄》 雲亡,《曹氏灸經》一卷見《隋志》,沈葆禎《重修安徽通志》作《曹氏刺灸經》一卷。此兩書今人多以為也是曹翕撰, 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認為《曹氏灸經》一卷即《曹氏灸方》七卷散佚後之僅存者,很有道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